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1.2展开与折叠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1.2展开与折叠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3-23 15:35: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1.2 展开与折叠
教学目标
1. 通过充分的实践,使学生能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 2. 通过展开与折叠的实践操作,在经历和体验图形的转换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发展几何直觉,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充分经历实践、探索、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 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展开,展成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将一个正方体展成平面图形,并用语言描述其过程。
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第二环节:合作交流,深入探究; 第三环节: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第四环节:感悟收获, 内化提升;
第一环节:温故知新,初步感知 【引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正方体形状的盒子.将纸盒完全展开后形状是怎样 的?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熟悉的纸盒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效果: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起了学生探究活动的兴趣。 第二环节:合作交流,深入探究 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能展成一个平面图形吗?你能得到哪些平面图 形?与同伴进行交流. 1.教师布置活动任务:请同学们将准备好的小正方体纸盒沿某条棱任意剪开,看看 能得到哪些平面图形 注意强调在剪开正方体棱的过程中,正方体的 6 个面中每个面至少 有一条棱与其它面相连。 2.学生分组进行裁剪,教师巡视。并把学生剪好的平面图形贴在黑板上(重复的不再 贴), 可以得出 11 种不同的展开图:
3.教师用电脑演示剪开的方法,设问:能否将得到的平面图形分类?你是按什么规 律来分类的? 学生讨论得出分为 4 类: 第一类,分三排,有三种情形:中间为四个,两侧各一个,共六种;中间为三个正 方形,上为两正方形,下为一正方形.此时下一正方形可以在任何位置,共三种;中间为两 个正方形,上为两正方形,下为两正方形,此时只有一种情况;第二类,分两排,此时只 有一种情况。从而引导学生得出一个重要结论 :任何正方形组合不能是田字形。 4.教师再次设问:既然都是正方体,为什么剪出的平面图形会不一样呢 学生观察手中图形,小组讨论得出同一立体图形,按不同方式展开得到的平面展开 图是不一样的。当然,也有的表面上看似不同,但通过转动、翻转可得相同。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逐渐感知,剪裁方法不同,会带来不同的平面展开图。与 同伴交流,会逐步汇总出类型不同的展开图,并通过翻转,旋转等排除掉一些重复的图 形。在学生掌握正方体十一种展开图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总结,形成清晰的认知。应用 正方体展开图特点,能够快速识别正方体的展开图。 效果:学生在掌握正方体展开图的基础上能够快速辨别正方体的展开图。 第三环节: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活动内容: 5.把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你能得到下面的些平面 图形吗? 6.下面哪一个图形经过折叠可以得到正方体?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让学生用零中不同的思维进行判断。可以根据正方体展开图的种类进行 判断,也可以将平面图形折叠成立体图形进行判断。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想象能 力。 第四环节:感悟收获,内化提升 活动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习到了哪些知识?领悟到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体会动手操作的感受,积累初步的数学活动经 验,准确全面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悟,培养及时归纳知识的习惯,并 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