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1.2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同步训练.doc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1.2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同步训练.doc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7.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5-09-21 15:5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生物选修3专题1.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同步训练
1.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是否已表达,其检测方法是( )
A.是否有抗生素抗性 B.是否能检测到标记基因
C.是否有相应的性状 D.是否能分离到目的基因
答案:C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解析:解答:通过检测是否有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来筛选重组子,A错误;通过观察是否有相应的性状来判断目的基因是否表达,B错误;通过检测是否有标记基因来判断重组子是否导入受体细胞,C错误;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常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来检测受体细胞中是否存在目的基因,D正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为了构建重组质粒pZHZ2,可利用限制酶E、F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pZHZ1,后用相应的酶连接。据图回答,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基因工程的核心就是构建重组DNA分子
B. 质粒pZHZ2上存在RNA聚合酶结合的位点
C. 重组质粒pZHZ2只能被限制酶G、H切开
D. 质粒pZHZ1、pZHZ2复制时一定会用到DNA聚合酶
答案:C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解析:解答:基因工程的核心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A正确;质粒的成分为DNA,可以进行转录,转录需要RNA聚合酶,因此质粒pZHZ2上存在RNA聚合酶结合的位点,B正确;重组质粒中仍然含有限制酶E和限制酶F的切割位点,因此重组质粒pZHZ2除了能被限制酶G、H切开,也能被限制酶E、F切开,C错误;质粒的化学本质是DNA,DNA复制时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D正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如图是某转基因抗虫水稻培育流程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毒蛋白基因的获得需要限制酶
B.①过程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之一是DNA分子结构的相似性
C.该基因工程的原理是让毒蛋白基因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存在
D.④过程依据细胞的全能性原理
答案:C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基因工程的应用
解析:解答:目的基因(毒蛋白基因)的获得需要限制酶,A正确;DNA分子结构都是相似的,因此不同生物的DNA分子可以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B正确;该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是让毒蛋白基因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和高效的表达,C错误;④过程需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其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植物组织培养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下列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中需要模板的是( )
①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
②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③反转录法
④通过DNA合成仪利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DNA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解析:解答: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不需要模板链,故①错误;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需要以目的基因的两条链为模板,故②正确;反转录法合成目的基因需要以mRNA为模板,故③正确;通过DNA合成仪利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目的基因不需要模板链,故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5.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有:①使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相结合;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③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是否符合特定性状要求;④提取目的基因。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③②④① B.②④①③
C.④①②③ D.③④①②
答案:C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解析:解答:基因操作的四部骤是: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故选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6.下列有关人胰岛素基因表达载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表达载体中的胰岛素基因可通过人肝细胞mRNA反转录获得
B.表达载体的复制和胰岛素基因的表达均启动于复制原(起)点
C.借助抗生素抗性基因可将含胰岛素基因的受体细胞筛选出来
D.启动子和终止密码子均在胰岛素基因的转录中起作用
答案:C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解析:解答:人肝细胞中胰岛素基因不表达,因而不存在胰岛素mRNA;A错误。复制原点是基因表达载体复制的起点,而胰岛素基因表达的起点是启动子;B错误。借助抗生素抗性基因可将含胰岛素基因的受体细胞筛选出来;C正确。启动子与RNA聚合酶结合启动转录过程,终止密码子是翻译的终止信号;D错误。
分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利用基因工程改造生物体性状的操作要点。
7.在应用农杆菌侵染植物叶片获得转基因植株的常规实验步骤中,不需要的是( )
A.用携带目的基因的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
B.用选择培养基筛法导入目的基因的细胞
C.用聚乙二醇诱导转基因细胞的原生物质融合
D.用适当比例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诱导愈伤组织生芽
答案:C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解析:解答:农杆菌侵染细菌是基因工程中常常用到的把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A正确;目的基因是否导入了细胞,需要在选择培养基上进行筛选,B正确;在植物细胞组织培养的过程中,需要调整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来达到是对其脱分化和再分化的控制,D也正确;在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的过程中并没有涉及到原生质体的融合,所以C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8.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鱼的抗冻蛋白基因导入番茄,使番茄的耐寒能力大大提高。在培育转基因番茄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不合理的是( )
A.可用PCR技术或逆转录法获得抗冻蛋白基因
B.将抗冻蛋白基因与相应载体连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C.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番茄体细胞
D.在低温条件下筛选已导入抗冻蛋白基因的番茄细胞
答案:D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解析:解答:获取目的基因是基因工程实施的第一步,抗冻蛋白基因为目的基因,可用PCR技术或逆转录法获得,A项正确;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实施的第二步,需要将抗冻蛋白基因与相应载体连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B项正确;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是基因工程实施的第三步,因此可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番茄体细胞,C项正确;根据基因表达载体上的标记基因筛选已导入抗冻蛋白基因的番茄细胞,D项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9.从某海洋动物中获得一基因,其表达产物为一种抗菌性和溶血性均较强的多肽P1。目前在P1的基础上研发抗菌性强但溶血性弱的多肽药物,首先要做的是( )
A.合成编码目的肽的DNA片段
B.构建含目的肽DNA片段的表达载体
C.依据P1氨基酸序列设计多条模拟肽
D.筛选出具有优良活性的模拟肽作为目的肽
答案:C
知识点:蛋白质工程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要在P1的基础上研发抗菌性强但溶血性弱的多肽药物,应利用蛋白质工程,首先要做的是依据P1氨基酸序列设计多条模拟肽,然后筛选出具有优良活性的模拟肽作为目的肽,根据目的肽合成编码目的肽的DNA片段作为目的基因,再构建含目的肽DNA片段的表达载体,最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取该目的肽,所以选C。
分析:本题考查蛋白质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0.目前人类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成功培育出转基因抗虫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毒蛋白基因与质粒结合后直接进入棉花的叶肉细胞表达
B.抗虫基因导入棉花叶肉细胞后,可通过传粉、受精的方法,使抗虫性状遗传下去
C.标记基因的作用是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
D.转基因抗虫棉不会对棉铃虫的抗性产生影响
答案:C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解析:解答: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毒蛋白基因与质粒结合构建成表达载体后需要导入棉花的叶肉细胞表达,故A错误。抗虫基因导入棉花叶肉细胞后,不一定会在配子中出现,所以通过传粉、受精的方法,不一定会使抗虫性状遗传下去,故B错误。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初步筛选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的,故C正确。转基因抗虫棉会对棉铃虫的抗性产生影响,故D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11.基因工程是DNA分子水平的操作,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限制酶只用于切割获取目的基因
B.载体与目的基因通常用同一种限制酶处理
C.基因工程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DNA连接酶
D.带有目的基因的载体是否进入受体细胞需检测
答案:A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解析:解答:限制性酶既可切割获取目的基因,还要切割运载体获得与目的基因相同的粘性末端便于连接,故A错误,B正确。为了连接目的基因还用到DNA连接酶,故C正确。基因工程需要检查目的基因是否导入或表达,故D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掌握程度。
12.转基因动物基因时的受体细胞是( )
A、受精卵 B、精细胞 C、卵细胞 D、体细胞
答案:A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解析:解答:受精卵的全能性最大,能表达出全能性,而其他细胞很难表达出来,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3.在基因工程操作中,运载体的本质是双链DNA分子,下列功能不能由运载体完成的是( )
A.目的基因的转运 B.目的基因的扩增
C.目的基因的表达 D.目的基因的定位
答案:D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解析:解答:目的基因的定位与限制酶和连接酶有关,与运载体无关,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4.在基因工程中,把选出的目的基因(共1000个脱氧核苷酸对,其中腺嘌呤脱氧核苷酸460个)放入DNA扩增仪中扩增4代,那么在扩增仪中放入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个数至少应是( )
A.640 B.8100 C.600 D.8640
答案:B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解析:解答:由题意知,目的基因含有1000个碱基对,即2000个脱氧核糖核苷酸,其中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为460个,那么该DNA分子中胞嘧啶脱氧核苷酸=(2000-460×2)÷2=540个,DNA扩增仪中扩增4代,在扩增仪中应放入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个数是(24-1)×540=8100个,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复制,首先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运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计算出该DNA区段中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其次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计算出相应的数据。
15.科学将含人的α-抗胰蛋白酶基因的DNA片段注射到羊的受精卵中,该受精卵发育的羊能分泌含α-抗胰蛋白酶的奶。这一过程不涉及( )
A.DNA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自我复制
B.DNA以其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
C.RNA以自身为模板自我复制
D.按照RNA密码子的排列顺序合成蛋白质
答案:C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解析:解答:只有当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时,才会以RNA自身为模板自我复制,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6.在基因工程技术中,下列方法与目的基因获得无关的是( )
A.辐射诱变法 B.从基因组文库中获取
C.反转录法 D.人工合成法
答案:A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解析:解答: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反转录法和人工合成法,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7.美国科学家在研究生长在墨西哥某地的野玉米后发现,这种玉米含有包括苏云金芽孢杆菌(一种产生抗虫毒蛋白的细菌)基因在内的转基因作物的基因,由此可见( )
①转基因作物的基因可传播到野生植物中
②转基因作物可对天然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构成威胁
③为防止基因污染,应当禁止转基因作物的研究
④自然杂交过程实质是一个长期的转基因过程,两者没有任何区别
A.①②③④ B.③ C.①② D.①
答案:C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利与弊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转基因植物的基因传播到野生植物中,这样会对植物遗传多样性构成威胁。自然杂交是通过受粉的方式实现转基因过程,与转基因技术中通过重组质粒转基因有一定区别,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8.下列有关“基因探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基因探针的工作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
B.待测的DNA分子首先要解旋变为单链,才可用基因探针测序
C.待测的DNA分子可以直接用基因探针测序  
D.基因探针技术可用于检测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
答案:CD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知识点为基因探针。基因探针又称为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就是一段与目的基因或DNA互补的特异性核苷酸序列。基因探针的工作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在进行检测时要先解开双链为单链,AB正确,C错误。检测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需要用抗原抗体反应,D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9.1975年,科学家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创造出了一种能分解石油的“超级细菌”。下列关于此种细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与一般细菌相比它的体积特别巨大
B.它是现在唯一能分解石油的细菌
C.它同时能分解石油中的四种烃类
D.与一般细菌相比,它繁殖速度极快
答案:C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应用
解析:解答:自然环境中有一种假单孢杆菌的细菌能够分解石油中的某一种成分。科学家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把能分解三种烃类的基因都转移到能分解另一种烃类的假单孢杆菌内,创造了能同时分解四种烃类的“超级细菌”。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0.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基因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都是在细胞水平上进行的。
B.目前基因工程所有的目的基因都是从供体细胞中直接分离得到的
C.只要检测出受体细胞中含有目的基因,那么目的基因一定能成功进行表达
D.基因工程能使科学家打破物种界限,定向改造生物性状
答案:D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解析:解答:基因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都是在基因分子水平上进行的,目的基因可以分离也可以人工合成,从受体细胞检测到目的基因未必成功,关键要检测到有基因产物的表达才行。故选择D。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基因工程的过程、目的和意义。
21.1978年,人类首次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人胰岛素,其过程大致如图所示:
(1)人胰岛素由A、B两条肽链组成,可根据组成肽链的氨基酸序列,确定编码胰岛素基因的碱基序列,因此可通过_______方法获得目的基因。
答案:人工合成
(2)β-半乳糖苷酶能将无色0NPG分解,产物呈黄色,本生产流程中β-半乳糖苷酶基因作为_____ __,通过①和②,完成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写出该过程处理DNA分子所需要的酶:_______ 。
答案:标记基因|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3)③表示将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用Ca2+处理大肠杆菌,目的是使之变为_______细胞,利于外源DNA侵染,④表示利用化学方法催化二硫键的形成,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胰岛素,人体内该过程在胰岛B细胞的_______中进行。
答案:感受态|内质网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解析:解答:(1)基因工程中若已知组成肽链的氨基酸序列,可确定编码胰岛素基因的碱基序列,通过人工合成方法获得目的基因。
(2)β-半乳糖苷酶能将无色0NPG分解,产物呈黄色,故在本生产流程中β-半乳糖苷酶基因作为标记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3)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大肠杆菌,需用Ca2+处理,使之变为感受态细胞,利于外源DNA侵染;④表示利用化学方法催化二硫键的形成,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胰岛素,属于对蛋白质的加工,人体内胰岛素加工是在胰岛B细胞的内质网中进行。
分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22.小鼠是继果蝇之后的又一种模式动物,下图1表示生产长效胰岛素转基因小鼠培育过程示意图,图2表示图1中③表达载体构建过程图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过程①注射A物质的目的是使供体母鼠____________,若进行体外受精,则需将未成熟的卵子培养至__________才具备受精能力。
答案:超数排卵|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或MⅡ中期)
(2)在图2中,当目的基因的DNA用HindⅢ、BamhⅠ完全酶切后反应管中有_______种DNA片段,经过程⑧形成的重组质粒上将有______________限制酶的切点。
答案:4|HindⅢ(或1种)
(3)为确保目的基因在小鼠细胞中进行表达,图2的⑧过程在构建基因的表达载体时,需将目的基因插在_______________两种片段之间,将表达载体送入细胞时,图1中的过程④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启动子、终止子|显微注射
(4)为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表达,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抗原-抗体杂交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解析:解答:(1)分析题图可知,过程①注射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目的是促进良种母畜超数排卵;体外受精时,要将未成熟的卵子培养至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或MⅡ中期)才具备受精能力。
(2)在图2中,目的基因的DNA含有1个HindⅢ切割位点,2个BamhⅠ切割位点,因此该目的基因DNA用HindⅢ、BamhⅠ完全酶切后反应管中有4种DNA片段;目的基因是用限制酶HindⅢ、BamhⅠ切割获得的,而质粒是用限制酶HindⅢ、BclⅠ切割的,由于BamhⅠ和BclⅠ切割形成的黏性末端相同,因此目的基因和质粒可经DNA连接酶连接形成重组质粒,但重组质粒上有HindⅢ(或1种)的切点,没有BamhⅠ和BclⅠ切点。
(3)为确保目的基因在小鼠细胞中进行表达,图2的⑧过程在构建基因的表达载体时,需将目的基因插在启动子、终止子两种片段之间;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
(4)若目的基因成功表达,细胞中会产生相应的蛋白质,通常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法进行鉴定。
分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胚胎工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23.下面是将某细菌的基因A导入大肠杆菌内,制备“工程菌”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获得A有两条途径:一是以A的mRNA为模板,在 酶的催化下,合成互补的单链DNA,然后在 作用下合成双链DNA,从而获得所需基因;二是根据目标蛋白质的
序列,推测出相应的mRNA序列,然后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推测其DNA的
序列,再通过化学方法合成所需基因。
答案:逆转录(酶)|DNA聚合酶|氨基酸|脱氧核苷酸
(2)利用PCR技术扩增DNA时,需要在反应体系中添加的有机物质有 、 、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和耐热性的DNA聚合酶,扩增过程可以在PCR扩增仪中完成。
答案:引物|模板(A基因)
(3)由A和载体B拼接形成的C通常称为 。
答案:基因表达载体
(4)在基因工程中,常用Ca2+处理D,其目的是 。
答案:使其成感受态细胞,有利于吸收重组DNA分子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解析:解答:(1)图中A是目的基因,获取途径为一是以目的基因的m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合成互补的单链DNA,然后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合成双链DNA,从而获得所需基因;二是根据目标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推测出相应的mRNA序列,然后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推测其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再通过化学方法合成所需基因。
(2)利用PCR技术扩增DNA时,需要在反应体系中添加引物、目的基因模板、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和耐热性的DNA聚合酶,扩增过程可以在PCR扩增仪中完成。
(3)将目的基因和载体拼接形成的重组质粒称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4)在基因工程中,常用Ca2+处理细菌细胞,其目的是使其成感受态细胞,有利于吸收重组DNA分子。
分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24.某质粒上有SalⅠ、Hind Ⅲ、BamHⅠ三种限制酶切割位点,同时还含有抗四环素基因和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利用此质粒获得转基因抗盐烟草的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构建重组质粒时,应选用 两种限制酶对 进行切割,然后进行连接,以保证重组DNA序列的唯一性。
答案:SalⅠ和HindⅢ|质粒和抗盐基因的DNA
(2)为筛选出导入了重组质粒的农杆菌,应在培养基中加入 ,理由是 。
答案:氨苄青霉素|重组质粒中含抗氨苄青霉素基因而抗四环素基因被破坏
(3)将转入抗盐基因的烟草细胞培育成完整的植株需要用 技术,即通过
和 两个主要过程最终形成完整植株,此过程除营养物质外还必须向培养基中添加 。
答案:植物组织培养|脱分化|再分化|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或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解析:解答:(1)在构建重组质粒时,应保证质粒中的标记基因至少保留一个不被破坏,且切割后质粒与目的基因具有2的末端,还要避免质粒自身相连,所以应选用SalⅠ和HindⅢ两种限制酶对质粒和抗盐基因的DNA进行切割,然后进行连接,以保证重组DNA序列的唯一性。
(2)为筛选出导入了重组质粒的农杆菌 ,应在培养基中加入氨苄青霉素,理由是重组质粒中含抗氨苄青霉素基因而抗四环素基因被破坏。
(3)将转入抗盐基因的烟草细胞培育成完整的植株需要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即通过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主要过程最终形成完整植株,此过程除营养物质外还必须向培养基中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或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以诱导再分化的方向。
分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和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25.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用土壤农杆菌中的Ti质粒作为运载体,把目的基因重组入Ti质粒上的T-DNA.片段中,再将重组的T-DNA.插入植物细胞的染色体DNA中。
(1)科学家在进行上述基因操作时,要用同一种___ ___分别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质粒的黏性末端与目的基因DNA.片段的黏性末端就可通过__ ____而黏合。
答案:限制性内切酶|碱基互补配对
(2)将携带抗除草剂基因的重组Ti质粒导入二倍体油菜细胞,经培养、筛选获得一株有抗除草剂特性的转基因植株。经分析,该植株含有一个携带目的基因的T-DNA.片段,因此可以把它看作是杂合子。理论上,在该转基因植株自交F1代中,仍具有抗除草剂特性的植株占总数的_______,原因是_____ 。
答案:3/4|雌雄配子各有1/2含抗除草剂基因;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3)种植上述转基因油菜,它所携带的目的基因可以通过花粉传递给近缘物种,造成“基因污染”。如果把目的基因导入叶绿体DNA中,就可以避免“基因污染”,原因是_______ 。
答案:叶绿体遗传表现为母系遗传,目的基因不会通过花粉传递而在下一代中显现出来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解析:解答:(1)基因工程中要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处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然后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连在一起,构成基因表达载体。
(2)因该植株含有一个携带目的基因的T-DNA片段,看作是杂合子,可以假设基因型为A0,则通过杂交可以产生AA:AO:OO=1:2:1,则具有抗除草剂特性的植株占总数的3/4。
(3)将目的基因导人叶绿体DNA中,则目的基因就与叶绿体绑在一起,随叶绿体的遗传而遗传给后代,表现出母系遗传的特点,不会通过花粉传递给后代。
分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9 页 (共 1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