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1章《人类起源和进化》教学设计
课题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课程标准分析 概述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2.教学内容分析 本教材把人类作为生物世界的普通一员,同样也是从整个生物进化的角度来探讨人类起源和进化问题。因此,教材内容不仅注意与其他动物的区别,更加注意人类与其他动物的联系,期望帮助学生建立这样的概念: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人类是生物圈普通一员,并与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类人猿和人类的分化是在不同的环境下,自然选择适应各自生活环境的结果。
3.学生学情分析 通过初一生物学习,学生已经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具有了植物学、动物以及微生物等知识的储备。初二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看待新事物有独特的视角,所以在课堂设计中宜根据学生的特点,找到学生思维和兴趣的教学切入点,以兴趣来促学习。通过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让学生观察并进行总结,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归纳能力。但是,学生的总结水平有限,所以教师要适当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补充。
4. 学习目标叙写 (1)通过观察类人猿的图片,和人类进行比较,找出人类和类人猿在形态、生理等方面具有相似性,说出人类和类人猿的祖先是森林古猿。 (2)通过观看视频《突变》,阅读“东非大裂谷的变化”及“乌龟壳上的符号”等资料,分析得出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的,认识到地球上的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应该和平共处。 (3)通过阅读教材P24-25,说出人类进化历程以及人种的分类。
5. 评价任务设计 (1)通过图片比较,描述人类和类人猿在形态、生理等方面的相似性。(检测目标1) (2)通过资料分析,概述森林古猿进化为人类的历程。(检测目标2) (3)根据人类进化历程,判断出土化石所属进化阶段(检测目标3)
6.学习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通过活动认识人类与类人猿的亲缘关系(指向目标1)教师活动1 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讲述:达尔文认为环境的改变导致了生物种类的增加,按达尔文的观点,人是为了适应环境产生的一个新物种,推测:人和类人猿有共同祖先。 类人猿的特点 展示类人猿的图片及资料介绍 过渡:达尔文为什么认为它们与人类有亲缘关系? 人和类人猿比较 请同学们观察图1:拇指和食指分开,能进行抓握。 请同学们观察图2:观察身体结构图,找到人类和类人猿相似度高。思考:人类下肢发达,类人猿前肢发达,为什么? 请同学们观察图3:人类和类人猿都能使用工具。 请同学们观察图4:类人猿和人类一样有丰富的面部表情。 观察表格,比较人和类人猿DNA分子组成的差异。 总结:达尔文在仔细比较了人和类人猿的相似之处后,提出——人猿共祖。 学生活动1 1、思考 最早的人从哪里来的? 2、观察图片并阅读类人猿资料介绍 分组查阅分析人类和类人猿图片、资料。从外部形态、身体结构、行为表现、面部表情等方面比较二者的异同,再从分子生物学证据上进行比较加以证明。 活动意图说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并能用语言正确表达出来。认识到人与动物有共同的祖先,应该和平共处。环节二:古猿到人类的进化过程(指向目标2)教师活动2 1、森林古猿 提出思考问题: 人和类人猿共同祖先是谁? 它们生活状况? 过渡:为什么森林古猿会变成今天的人类和类人猿? 2、古猿到人类的进化过程 (1)请学生阅读资料:地质学家告诉我们,1000万---2000万年前,地壳运动剧烈,相继出现了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山脉,在东非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南起莫桑比克,北达西亚的约旦河谷,全长6000多千米。当时地球上的气候也发生剧烈变化。在地形和气候巨大变化的影响下,东非大裂谷地区原先的热带丛林,有一部分变成了稀树草原,对那里的森林古猿会产生什么影响? (2)请学生观看视频《突变》: 小小影片1:森林消失→古猿下地→直立行走 小小影片2:制造简单工具 (3)请学生阅读资料:1979年秋,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贾湖村修筑护村堤以防水患。该村小学教师贾建国在带领学生开荒种地时,挖出一些石铲、陶壶。作为村里的文化人,有一定文物保护常识的贾老师把发现的物件上交到县文化馆。贾老师当时不会想到,他的这一举动造就了"中国二十世纪一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的贾湖遗址。贾湖遗址的发现为我们了解祖先的生活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料。此处出土的8000年前的龟甲上的契刻符号可能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文字,龟灵崇拜则是原始的宗教信仰。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站发表了一则惊人消息:"在中国河南贾湖发现的乌龟壳上的符号,很可能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知最早的文字。"人类文字的产生要远远迟于人类语言的产生,在河南贾湖村发现了距今8000年的文字记载,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4)活动:请一位同学选择三位好朋友,自己想好一句话并告诉其中一位, 要求他只用表情或动作把这句话的意思传给第二位,由第二位再用同样的方式传给第三位朋友。最后由第三位朋友用语言表达出原意来。 学生活动2 1、观察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图片,尝试着描述出它们的生活状况:树上生活、群居、以果实为食。 2、 (1)学生小组讨论,分析资料,得出环境发生改变,导致森林古猿为适应环境需要作出改变。 (2)学生观看视频后得出如下结论: 森林消失→古猿下地→直立行走→前肢解放→制造简单工具→促进大脑发育。 (3)学生分析资料,思考问题,得出结论:大脑发育→产生语言→更好交流。 (4)学生参与活动,感受语言的重要性。 活动意图说明:描述森林古猿生活状态,引出森林古猿进化为人类的过程。由视频和文字资料得出森林古猿进化为人类的历程:森林消失→古猿下地→直立行走→前肢解放→制造简单工具→促进大脑发育→产生语言→更好交流。活动中学生假装不会说话,用肢体语言表达,说明语言在日常交流中的作用。环节三:人类的进化(指向目标3)教师活动3 1、请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人类进化历程?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的特点? “露西”被认定属于古人类而不是类人猿的主要原因是? 过渡:人类起源于非洲,当这里能源不够了,就会迁移到世界各地,形成不同的人种。 2、请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人种的分类和特点,分析出现不同人种的原因。学生活动3 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答案。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自主阅读回答问题,训练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语言归纳能力。
7.板书设计 课题4: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现代类人猿 祖先:森林古猿 区别 两足直立行走 人类 人类进化历程 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人种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成都的一个初中组织同学参观动物园。动物园中有低等的的龟类,两栖类,爬行类,高等的灵长类,应有具有。其中属于类人猿的是( )。 A.猴子 B.猩猩 C.狒狒 D.人 2.根据下列DNA分子组成的差异,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人与人之间0.01%人与黑猩猩约 1.2%人与大猩猩 约 1.6%人与狒狒 约 6.6%
A. 人类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B. 人类是由黑猩猩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
C. 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D. 黑猩猩比人类更高等 3.“你来自北京周口,我来自云南元谋,一起伸出毛茸茸的手,相约直立行走”,从歌词可以看出,人猿分界的标志是( ) A. 学会用火 B. 直立行走 C. 制造工具 D. 产生语言 4.现代人划分为四种:蒙古利亚人、高加索人、尼格罗人、澳大利亚人。唯一现存的人种是( ) A.直立人 B.南方古猿 C.黄种 D.智人 5.2017年5月28日至10月15日,中国古人类化石在昌吉恐龙馆展出。据悉,昌吉恐龙馆联合北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历经三个月的精心策划,在昌吉恐龙馆推出此次科教特展——中国首届古人类的文明探索之旅。 资料一:禄丰古猿头骨化石:“头骨面部基本完整、保存状况极佳,仅有微小的变形”。经古地磁学方法测定,该古猿年代距今620万至610万年。
资料二:最早是1960年玛丽·利基在坦桑尼亚奥杜瓦伊峡谷第一层中发现的,生存在大约一百八十万年前,当时出土了10~11岁小孩的顶骨、下颌骨、手骨和成人的锁骨、手骨和足骨。已能够开始制作和使用较为粗糙的石质工具。
资料三:元谋人牙齿化石是1965年“五一”节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发现的,元谋县被誉为“元谋人的故乡”。元谋人会用火。1976年根据古地磁学方法测定,生活年代为170万年前左右,也有资料定位于60万年前。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你能判断以上展出的化石属于人类进化历程中的哪个阶段吗?并说明理由。
9.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通过学生讨论分析资料以及“用肢体语言交流”活动,让学生的课堂参与愿望提高。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概括了人和类人猿的异同点以及猿向人进化的过程。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活动中互动,让每个学生参与了探究学习,并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人类起源和进化》作业设计
【课标要求】
概述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类人猿的图片,分组讨论,找出人类和类人猿在形态、生理等方面具有相似性,说出人类和类人猿的祖先是森林古猿。
(2)通过资料一、资料二、资料三,分析得出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的过程。认识到地球上的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应该和平共处。
(3)通过阅读教材,说出人类进化历程以及人种的分类。
【作业目标】
作业目标1:找出人类和类人猿的相似性,能判断是否属于类人猿。
作业目标2:能说出人和猿分界的标志。
作业目标3:能根据不同阶段特点判断人类进化历程。
【情境类型】
科学类
【必备知识】
人类与类人猿的亲缘关系、古猿到人类的进化过程、人类进化历程
【作业内容】
一、选择题
概念理解类:
1.成都的一个初中组织同学参观动物园。动物园中有低等的的龟类,两栖类,爬行类,高等的灵长类,应有具有。其中属于类人猿的是( )。
A.猴子 B.猩猩 C.狒狒 D.人
2.根据下列DNA分子组成的差异,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人与人之间 0.01%
人与黑猩猩 约 1.2%
人与大猩猩 约 1.6%
人与狒狒 约 6.6%
A. 人类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B. 人类是由黑猩猩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
C. 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D. 黑猩猩比人类更高等
3.“你来自北京周口,我来自云南元谋,一起伸出毛茸茸的手,相约直立行走”,从歌词可以看出,人猿分界的标志是( )
A. 学会用火 B. 直立行走 C. 制造工具 D. 产生语言
4.现代人划分为四种:蒙古利亚人、高加索人、尼格罗人、澳大利亚人。唯一现存的人种是( )
A.直立人 B.南方古猿 C.黄种 D.智人
能力提升类
5.2017年5月28日至10月15日,中国古人类化石在昌吉恐龙馆展出。据悉,昌吉恐龙馆联合北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历经三个月的精心策划,在昌吉恐龙馆推出此次科教特展——中国首届古人类的文明探索之旅。
资料一:禄丰古猿头骨化石:“头骨面部基本完整、保存状况极佳,仅有微小的变形”。经古地磁学方法测定,该古猿年代距今620万至610万年。
资料二:最早是1960年玛丽·利基在坦桑尼亚奥杜瓦伊峡谷第一层中发现的,生存在大约一百八十万年前,当时出土了10~11岁小孩的顶骨、下颌骨、手骨和成人的锁骨、手骨和足骨。已能够开始制作和使用较为粗糙的石质工具。
资料三:元谋人牙齿化石是1965年“五一”节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发现的,元谋县被誉为“元谋人的故乡”。元谋人会用火。1976年根据古地磁学方法测定,生活年代为170万年前左右,也有资料定位于60万年前。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你能判断以上展出的化石属于人类进化历程中的哪个阶段吗?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B 2.C 3.B 4.D
5.资料一:比南方古猿还早;资料二:能人;资料三:直立人
南方古猿生活在前420万—前100万,根据资料一看出,禄丰古猿比男方古猿生活时间更早。
能人开始能够制造工具,根据资料二看出,已能够开始制作和使用较为粗糙的石质工具。
直立人会使用火,根据资料三看出,元谋人会用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