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同步训练.doc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同步训练.doc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2.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5-09-21 15:5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生物选修3专题4.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同步训练
1.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我国已经对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农产品强制实施了产品标识制度
B.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在转基因食品标签上警示性注明可能的危害
C.开展风险评估、预警跟踪和风险管理是保障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前提
D.目前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食用安全性和环境安全性上
答案:B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为了加强对业转基因生物的标识管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我国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实行了标识制度,故A正确;转基因食品上只标明原料来自转基因生物,并未标明其危害,故B错误;为了保障现代生物技术的安全性,需要开展风险评估、预警跟踪等措施,故C正确;目前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主要是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另外还有生物安全问题,故D正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生物技术安全性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安全和伦理问题的观点不合理的是( )
A.对于转基因技术,我们应该趋利避害,理性看待
B.我国禁止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
C.我国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并反对其扩散
D.对于基因检测应该保护个人遗传信息的隐私权
答案:B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利与弊
解析:解答:对于转基因技术,我们应持的态度是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故A正确;我国禁止生殖性克隆,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故B错误;我国承诺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并反对技术和设备的扩散,故C正确;对于基因检测应该注意保护个人遗传信息隐私,避免带来基因歧视,故D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下列哪项不是转基因食物存在的安全隐患( )
A.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合成对人体有直接毒性的蛋白质
B.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蛋白质有可能成为过敏原
C.转基因生物合成的干扰素,可以增强人体相应细胞的免疫力
D.某些基因的转入可能导致农作物营养成分的改变
答案:C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在环境安全方面,转基因植物花粉中的有毒蛋白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生物,故A不符合题意;在食物安全方面,不能对转基因食物安全性掉以轻心,有可能出现新的过敏源,故B不符合题意;某些转基因生物可以合成淋巴因子,进入人体增强相应细胞的免疫力,这是对人体有利的,不属于转基因食物潜在的安全隐患,故C符合题意;在食物安全方面,某些基因足以使植物体内某些代谢途径发生变化,导致转基因农作物营养成分的改变,故D不符合题意。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2002年,我国农业部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要求对转基因生物产品及其加工品加贴标注。其主要目的是( )
A.警告消费者,不要随意购买
B.维护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
C.鼓励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
D.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促进科技发展
答案:B
知识点: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有关政策和法规
解析:解答:《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要求对转基因生物产品及其加工品加贴标注,其目的是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故B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5.建立有关的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法律法规,能够( )
①规范生物技术研究
②防止生物技术滥用
③规范科学家的研究行为
④对生物技术产生负面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有关政策和法规
解析:解答:建立有关的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法律法规,能够规范生物技术研究、防止生物技术滥用和规范科学家的研究行为,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6.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基因污染也逐渐产生。下列有关基因污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转基因作物可通过花粉扩散到它的近亲作物上,从而污染生物基因库
B.杂草、害虫从它的近亲获得抗性基因,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基因污染是一种不能增殖的污染
D.基因污染较难清除
答案:C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基因污染带来的危害有:转基因作物可通过花粉扩散到它的近亲作物上,从而污染生物基因库;杂草、害虫从它的近亲获得抗性基因,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基因污染较难清除,A.B.D正确;而基因污染可以通过增殖传递给子代,C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基因安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7.一部分公众认为不必担心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下面哪项不是他们的理由( )
A.“实质性等同”是对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评价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B.担心出现新的过敏原
C.多环节、严谨的安全性评价可保证转基因食物的安全
D.转基因食物进入市场以来,未发现影响人体健康的实例
答案:B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对于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问题,一种观点认为不必担心,其理由是多环节、严谨的安全性评价可保证转基因食物的安全;转基因食物进入市场以来,未发现影响人体健康的实例;“实质性等同”是对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评价的起点,而不是终点。过敏原会导致过敏反应,与是否进行转基因无关,所以选B。
分析:本题考查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的评价,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8.转基因作物(GMC )是通过转基因对农作物进行精确的改造而产生的,转基因作物一方面在产量、抗逆性及品质等方面有显著改进,极大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科学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转基因作物可能对人类健康存在着危害。2000年2月27日,英国首相布莱尔为此发表了一篇文章,文中说:“毫无疑问,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可能带来危害,保护公众和环境的安全,现在是,将来也是政府的首要任务。但与此同时,这种新的科技成果将给人类带来更多的利益,这也是毋庸置疑的。”就以上材料你以为下列说法欠妥的是( )
A.转基因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是基因重组,转基因作物是转基因技术的一种产物
B.若转基因作物产生了对人类健康及环境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反思转基因技术
C.科学家必须在现有知识与技术的基础上尽量考虑转基因作物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D.国家必须对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进行严格管理与有效控制
答案:B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有关政策和法规
解析:解答:转基因技术的实质是基因重组,转基因作物的成功培育是转基因技术的丰硕成果之一,A正确;转基因技术具有“双刃剑”效应,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在使用不当时给人类带来灾难,面对转基因技术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应该理性看待,做到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B错误;在科学研究中应尽量考虑转基因作物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C正确;国家必须对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进行严格管理与有效控制,D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转基因技术应用及安全性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9.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应严格选择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避免产生对人类有害的物质
B.当今社会的普遍观点是禁止克隆人的实验,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
C.反对设计试管婴儿的原因之一是有人滥用此技术选择性设计婴儿
D.生物武器是用微生物、毒素、干扰素及重组致病菌等来形成杀伤力
答案:D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为了转基因的安全应严格选择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避免产生对人类有害的物质,故A正确;社会的普遍观点是禁止克隆人的实验,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故B正确;现在反对设计试管婴儿的原因之一是有人滥用此技术选择性设计婴儿,故C正确;生物武器是用微生物、毒素、及重组致病菌等来形成杀伤力,干扰素不属于生物武器,故D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技术安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0.下列哪些说法已得到了证实( )
A、一些转基因植物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威胁着生态系统中其他的生物的生存
B、转基因抗除草剂植物已使杂草成了抗除草剂的“超级杂草”
C、转Bt基因玉米的花粉可使某种班蝶幼虫死亡
D、已发现因食用转基因食物而死亡的病例
答案:C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从理论上说,一些转基因植物可能会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威胁着生态系统中其他的生物的生存,但没有被证实,故A错误;转基因抗除草剂植物可能使杂草成为抗除草剂的“超级杂草”,没有得到证实,故B错误;抗虫棉和抗虫玉米已经成功,故C正确;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因食用转基因食物而死亡的病例,故D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问题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1.草甘膦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除草剂,能不加选择地杀死各种杂草和农作物,将抗草甘膦基因转入油菜中,使油菜能抗草甘膦。在转基因油菜种植多年后,调查发现在公路边的野生油菜有80%含有抗草甘膦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含抗草甘膦基因的重组质粒导入油菜细胞常用显微注射法
B.80%的野生油菜体内出现抗草甘膦基因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野生油菜体内的抗草甘膦基因主要源自转基因油菜的花粉
D.大量使用单一除草剂可以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物种多样性
答案:C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含抗草甘膦基因的重组质粒导入油菜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或花粉管通道法,而不用显微注射法,故A错误;基因突变的频率非常低,而80%的野生油菜体内出现抗草甘膦基因应是野生油菜与含草甘膦基因的油菜杂交的结果,原理是基因重组,故B错误;野生油菜中的抗草甘膦基因最可能来自转基因油菜的花粉,故C正确;大量使用单一除草剂可以减轻环境污染,但却不加选择的杀死了很多杂草和农作物,导致物种多样性降低,故D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2.判断下列有关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种植转基因作物应与传统农业种植区隔离
②转基因作物被动物食用后,目的基因会转入动物体细胞中
③种植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因基因扩散而影响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
④转入到油菜的抗除草剂基因,可能通过花粉传入环境中
⑤转抗虫基因的植物,不会导致昆虫群体抗性基因频率增加
⑥动物的生长激素基因转入植物后不能表达
⑦如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则不存在安全性问题
A.两项 B.三项 C. 四项 D. 五项
答案:B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为了防止基因污染种植转基因作物应与传统农业种植区隔离,故①正确。转基因作物被动物食用后因为消化分解目的基因不会转入动物细胞中,故②错误。种植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因为基因扩散而影响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故③正确。转入到油菜的抗除草剂基因,可能通过花粉传入环境中,故④正确。转抗虫基因的植物,会导致昆虫群体抗性基因频率增加,故⑤错误。动物的生长激素基因转入植物后因为密码子的通用性应该能表达,故⑥错误。如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同样存在安全性问题,故⑦错误。因此正确的有3项,故B正确,其余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技术安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13.如果转基因植物的花粉中含有毒蛋白,将引起的安全性问题不包括( )
A.生物安全 B.环境安全
C.食品安全 D.伦理道德问题
答案:D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如果花粉中含有毒蛋白,则食物被食用后可能会引起食物安全问题,也可能由于传粉作用影响到其他植物引起生物安全,进而又可能危及环境安全,故ABC正确,转基因生物不会引起伦理问题,故D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4.下列有关叙述不能体现转基因生物存在安全性问题的是( )
A.如果转基因花粉中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
B.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
C.转基因大米中含有β一胡萝卜素,营养丰富,产量高
D.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可能转入根际微生物
答案:C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如果转基因花粉中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A正确;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B正确;转基因大米中含有β一胡萝卜素,营养丰富,产量高,说明的是转基因产品的优点,没有安全性问题,C错误;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可能转入根际微生物,D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转基因生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5.下列有关生物学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测定热带雨林中某植物种群密度不宜用样方法
B.如果转基因花粉中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不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
C.下丘脑不能传导神经冲动,但有分泌激素的功能
D.抗虫棉的抗虫基因可通过花粉传递给近缘生物
答案:D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测定植物种群密度用样方法,所以A错误;如果转基因花粉中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所以B错误;下丘脑一些细胞传导神经冲动,如其调节血糖的平衡,又有些细胞有分泌激素的功能,如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所以C错误;抗虫棉的抗虫基因可通过花粉的精子与近缘生物受精而将其抗虫基因传递出去,造成污染,所以D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相关生物学原理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6.下列关于生物安全性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食物安全是指公众担心转基因生物会产生出毒性蛋白或致敏蛋白
B.生物安全是指转基因生物使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锐减
C.环境安全是指转基因生物可能对环境造成新污染或破坏
D.“超级杂草”反映了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问题的存在
答案:B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食物安全就是指公众所担心的关于转基因生物会产生出毒性蛋白或致敏蛋白,所以A正确;生物安全是指生物体经过基因工程改造后对人是否还依然安全,所以B错误;环境安全是指转基因生物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新污染或破坏,所以C正确;“超级杂草”是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问题的存在的一个实例,所以D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及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7.某种转基因玉米能高效合成一种多肽类的蛋白酶抑制剂,积累于茎叶中,让取食它的害虫的消化酶受抑制无法消化食物而死。下列就该玉米对人类安全性的评论中,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
A.不安全。这种玉米的果实(种子)也可能含有蛋白酶抑制剂,食用后使人因无法消化食物而患病
B.不安全。该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可通过食物链富集并在人体细胞内表达,使人体无法消化食物而患病
C.安全。因为人与害虫消化酶的结构存在差异,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对人体很可能无影响
D.安全。人类通常食用煮熟的玉米食品,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已被高温破坏,不会影响人的消化
答案:B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该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可不会通过食物链而出现富集现象并在人体细胞内表达,而可能使人体无法消化食物而患病,所以B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8.有人认为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他的依据是( )
A.转入的外源基因有可能与感染转基因生物的某些细菌杂交,形成新的病原体
B.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而进入杂草中,使杂草成为“超级杂草”
C.科学家赋予了转基因生物某些特殊性状,增强了它们在该地区生存条件下的竞争能力
D.转基因植物花粉传播的距离有限,只能在种植区以内繁殖
答案:C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据题干分析,转基因的生物可能拥有特定的某些更适应环境,更具有竞争力的性状,则其可能威胁到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所以C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及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9.美国科学家在研究生长在墨西哥某地的野玉米后发现,这种玉米含有包括苏云金芽孢杆菌(一种产生抗虫毒蛋白的细菌)基因在内的转基因作物的基因,由此可见( )
①转基因作物的基因可传播到野生植物中
②转基因作物可对天然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构成威胁
③为防止基因污染,应当禁止转基因作物的研究
④自然杂交过程实质是一个长期的转基因过程,两者没有任何区别
A.①②③④ B.③ C.①② D.①
答案:C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转基因植物的基因传播到野生植物中,这样会对植物遗传多样性构成威胁。自然杂交是通过受粉的方式实现转基因过程,与转基因技术中通过重组质粒转基因有一定区别。
分析:本题考查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及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0.下列关于转基因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转入到油菜的抗除草剂基因,可能通过花粉传入环境中
B.转抗虫基因的植物.可能导致昆虫群体抗性基因频率增加
C.动物的生长激素基因转入植物后不能表达
D.如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则不存在安全性问题
答案:AB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抗除草剂基因导入到油菜的染色体后,可能通过油菜的花粉到环境中,A正确;由于转抗虫基因植物的选择作用,可能导致昆虫群体抗性基因频率增加,B正确;动物的生长激素基因转入植物也能表达,C错误;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也存在安全性问题,D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了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问题。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1.生物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使用不当给人类带来灾难。请回答下列有关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性问题:
(1)由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在转基因生物中,有时候会出现一些人们意想不到的后果,引发了人们在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 安全三个方面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答案:环境
(2)在转基因生物或产品研究过程中,绝大多数科学家都能自觉遵守科学研究道德。如对外源DNA进行认真选择,避免产生对人体有毒性或过敏的 。
答案:蛋白质
(3)为解决不孕夫妇的生育问题而出现了试管婴儿技术,而2002年,英国一对夫妇通过设计试管婴儿,利用新生儿脐带血中造血干细胞,挽救患地中海贫血症的男孩。这两项技术的区别是 不需要经过基因检测。
答案:试管婴儿技术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1)转基因安全注意主要是指在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方面的。
(2)如对外源DNA进行认真选择,因为DNA经过表达会形成蛋白质,所以是为了避免产生对人体有毒性或过敏的蛋白质。
(3)试管婴儿不需要经过基因检测,而设计试管婴儿必须经过基因检测。。
分析: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22.多年来,每天的食品中含60%~80%的转基因成分,许多美国人竟一无所知。
(1)一向挑剔、苛刻的美国人对转基因食品的这种漠视态度,反映了转基因食品在安全性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相对安全的
(2)科学家对转基因食品可能带给人类健康和环境方面的风险表示关注和担忧,可能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转基因生物存在着潜在风险:如生物入侵、破坏原来的生态平衡、引起过敏反应、疾病流行等
(3)转基因食品或转基因生物武器都要应用DNA重组技术,该技术的基本工具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载体
(4)生物武器是一种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它与常规武器相比有许多特点:
①____ ____,②_____ ___,③_____ ___。
答案:传染性强|传染面广|难以防治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是新生事物,转基因生物存在的潜在风险是生物入侵、破坏原来的生态平衡、引起过敏反应、疾病流行等,因此人们对它的安全性还存在着质疑。
分析:本题考查了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问题。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3.害虫损伤番茄的叶片后,组成叶片细胞的细胞壁能释放出一种类激素物质,这种物质可以扩散到番茄的其他部位,诱导细胞内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表达,合成蛋白酶抑制剂,导致害虫不能消化食物而死亡.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把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转移到玉米中,玉米获得了与番茄相似的抗虫性状,有效抵御了玉米螟对玉米的危害.
(1)这种抗玉米螟玉米品种的培育技术属于转基因技术,这种变异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科学家预言,此种“转基因玉米”独立种植若干代以后,也将出现不抗虫的现象,此种现象缘于玉米螟发生了_____________.
答案: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2)有人认为在种植了这种转基因玉米的农田中的杂草不会出现抗玉米螟性状,分析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玉米的花粉不能传递给杂草.
答案: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转基因玉米能够抵抗玉米螟,但不一定能抵抗其他玉米害虫
(3)有人对食用该玉米的安全性表示担忧,你认为这种担忧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答案:这种玉米的子粒可能含有蛋白酶抑制剂,人食用后可能抑制人体蛋白酶活性,影响人体健康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1)这种抗玉米螟玉米品种的培育技术属于转基因技术,这种变异在生物学上称为基因重组.科学家预言,此种“转基因玉米”独立种植若干代以后,也将出现不抗虫的现象,此种现象缘于玉米螟发生了基因突变。
(2)有人认为在种植了这种转基因玉米的农田中的杂草不会出现抗玉米螟性状,分析肯能的原因是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玉米的花粉不能传递给杂草.
(3)这种玉米的子粒可能含有蛋白酶抑制剂,人食用后可能抑制人体蛋白酶活性,影响人体健康.
分析:本题考查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的认识,深入认识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试题难度一般.
24. 文化污染(如日本的动漫)、转基因技术、生化武器、生物技术伦理、生态安全等问题成了2014年两会科技界代表讨论的热烈课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转基因食品是将含有________的生物及其产生的产品制成的食品.生产转基因食品首先要培育转基因生物.
答案:外源基因
(2)若培育转基因动物最好以________作为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的受体细胞.植物对体细胞和生殖细胞进行培养直接产生试管植株,但动物的体细胞不能直接培养成动物新个体的原因是________;克隆羊多利(dolly)培育成功说明 ________具有全能性.
答案:受精卵|体细胞失去了全能性|动物细胞核
(3)在培育转入胰岛素基因酵母菌过程中,目的基因的供体细胞________(供选答案:胰岛A细胞、胰岛B细胞、受精卵、干细胞),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是从构建的__ _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
答案:胰岛B细胞|cDNA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1)转基因食品主要是利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的优良性状表现出来.
(2)培养转基因动物应选择全能性高的受体细胞,所以选择受精卵;动物的体细胞全能性由于细胞分化,不易表达,细胞核的全能性容易表达.
(3)产生胰岛素的细胞是胰岛B 细胞,由于胰岛素基因在导入酵母菌细胞之前要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所以该基因可以直接从cDNA 获取.
分析: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及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5. (1)人们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有争论,原因有哪些?_________。
A.目前科学家对基因结构、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及基因调控机制了解有限
B.目的基因是异种生物的基因
C.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部位是随机的
答案:ABC
(2)下列技术或研究中可能或必须用到胚胎移植技术的是__ ____.中国政府明令禁止的是____ __的研究.可能引起基因歧视的是__ ____的研究.设计试管婴儿与试管婴儿的区别是,设计试管婴儿在胚胎植入前需对胚胎进行____ __.
A.基因工程 B.细胞工程 C.胚胎工程 D.治疗性克隆
E.生殖性克隆 F.试管婴儿 G.设计试管婴儿 H.基因身份证.
答案:ABCDEFG|E|H|遗传学诊断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1)基因工程中,由于目的基因是异种生物的基因,而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部位是随机的,又由于目前科学家对基因结构、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及基因调控机制了解有限,故转基因生物存在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2)A.基因工程中若受体为动物,可能用到胚胎移植技术;B.动物细胞工程常用到胚胎移植技术;C.胚胎工程会用到胚胎移植技术;D.治疗性克隆可能用到胚胎移植技术;E.生殖性克隆会用到胚胎移植技术;F.试管婴儿会用到胚胎移植技术;G.设计试管婴儿会用到胚胎移植技术;H.基因身份证为DNA的测序,不会用到胚胎移植技术;中国政府明令禁止的是生殖性克隆的研究,不反对治疗性克隆.可能引起基因歧视的是的研究是基因身份证,因个人基因资讯的泄漏造成基因歧视,势必造成遗传学失业大军、造成个人婚姻困难、人际关系疏远等严重后果.设计试管婴儿与试管婴儿的区别是基因身份证,设计试管婴儿技术是通过体外受精获得许多胚胎,然后从中选择符合要求的胚胎,再经移植后产生后代的技术,故设计试管婴儿在胚胎植入前需对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
分析:本题考查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9 页 (共 1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