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5课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林徽因
新课导入
我国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女建筑家,大家知道是谁吗?徐志摩先生爱了一辈子,金岳霖为了她终身未娶!她就是本文的作者——林徽因,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她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理解诗歌的内涵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诗人为表现浓郁的“爱的赞颂”而选取的温馨、富有情意的意象
基础夯实——作家作品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汉族,祖籍福建闽县,出生于浙江杭州。中国近现代杰出的建筑师、诗人和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代表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基础夯实——作家作品
人民英雄纪念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基础夯实——写作背景
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4月的《学文》1卷1期上。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
梁从诫先生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对于这首诗的创作意图,梁先生说得很客观。故这首诗一方面是一首情诗,是为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而作。另一方面,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爱,为孩子写一首这样轻快灵动的诗也是绝对可能的。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鲜妍( )
清灵( )
娉婷( )
冠冕( )( )
呢喃( )( )
nán
yán
guān
miǎn
líng
ní
pīng
2.解释下列词语。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鲜妍:
娉婷:
冠冕:
呢喃:
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鲜艳。
这里是王冠的意思。冕,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后来专指帝王的礼帽。
形容燕子的叫声;形容小声说话的声音。
整体阅读
1.听朗读,体会诗的节奏和重音。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2.说说诗歌描绘了哪些优美的画面?各有什么特点?
春光风舞图——轻灵
风烟星雨图——柔美
月夜花开图——鲜妍
雪后新绿图——复苏
花开燕语图——希望
整体阅读
1.副标题“一句爱的赞颂”有什么作用?
副标题提示了诗歌的写作缘由,即诗人对生命的赞颂。整首诗就如笼罩在一轮炽热的爱的光环之中。
重点研讨
重点研讨
2.诗人描写了“四月天”的哪些景物来表现心中的“爱”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面风、云烟、星子、细雨点、花、百花的冠冕、夜夜的月圆、新鲜的嫩芽、期待中的白莲、一树一树的花开、燕。这样写把无形的爱化作有形可感的美好景物,使表达生动形象传神。
重点研讨
3.诗人笔下的爱有什么特点呢?试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重点研讨
第一节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风”是抽象的,是爱的“笑响”点亮了它,从听觉到视觉。“笑响”是对爱的生动描述,是一种轻松飘逸的爱。
重点研讨
第二节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云烟”,柔和中带着朦胧,呈现出一种爱的静态美,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你的轻盈自在,无拘无束,充满了生机活力,表达了一位母亲的最深的喜悦之情;“吹着”的“风的软”,闪动的“星子”,“洒在花前”的“细雨点”几个意象,轻柔细腻,呈现出一种爱的动态美。抒写爱的无处不在,可以表现出一位母亲对新出生的小生命的依恋与热爱之情。
重点研讨
第三节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把“爱”比作“四月的花”新颖的描述让人觉得你仿佛是一个带着花冠的娉婷的少女,姿态婀娜,给人以无限的美好,洁白的“月圆”,如流水泻在大地、如轻纱笼罩的梦一般,表现了爱的美与庄严。
重点研讨
第四节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用“雪化后那片鹅黄”“初放芽的绿”“白莲”几种明亮的颜色放在一起,给读者提供了视觉转化和想象的空间,表现了爱的生命力和纯净。
重点研讨
“一树一树的花开”重叠使用,营造出一片片花之海洋的意境,使韵律更加和谐,引起读者的思考,“燕子呢喃”表示春天的到来,美好幸福即将出现,表现爱子之深,与热爱之情。
第五节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重点研讨
4.诗人通过不同感官来描写“四月”所独有的景物,试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通过视觉描写:“黄昏”“星”“云烟”“花”。
通过听觉描写:“笑响”“四面风”“燕子呢喃”。
通过触觉描写:“风的软”“暖”。
多角度展开描写,表现了诗人的“爱之深,情之切”。能引导读者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诗人心中的“爱”,给读者以感染。
重点研讨
5.诗中这些表示颜色的词,带给你怎样的阅读感受?
诗歌用这些色彩斑斓、灵动活泼的意象,将雪后鲜艳的鹅黄、初生的绿芽、梦中的白莲,各种鲜、亮、美、静的色彩交汇。加之于“轻灵的风” “柔软的烟” “闪动的星子”“绵绵的细雨”,将四月里轻风拂面、湖面夕阳、云烟笼纱、雨润万物、生命喜悦等一系列美好画面用诗的形式跳跃于文字间。
重点研讨
6.这首诗给人的感觉很美。你认为它美在哪里?请作出简要赏析。
音乐之美:本诗韵脚工整,格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情感之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欢快、欣喜之感,是一首纯真而真挚的爱的赞歌。
重点研讨
句式之美:“黄昏吹着风的软”“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以异于寻常的倒装句式,带来一种新奇的阅读美感。
意象之美:选取大量的四月天的景物,使诗色彩柔和,动静相宜,昼夜雨雪都被写的极其纯净美好,营造出了优美的意境。
课堂小结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作者以抽象的“爱”“暖”“希望”来比喻心中的“你”,极尽称赞,美不胜收。借用“四月天” 这一温馨美好、洋溢生机的意象,轻灵欢快的节奏,书写着对生命的赞歌,抒发了诗人内心满满的爱意、温暖和对新生事物的希望。
当堂检测
主观题
诗歌为什么运用第二人称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诗人以第二人称的手法,用美丽的春景来比心中的“你”,通过对春天的点染和描摹,表达了对心中的“你”永不老去的爱。用第二人称“你”,更易直接倾诉内心的情感,把心中的形象置于眼前,面对面地倾诉心中的爱意,亲切感人,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
拓展延伸
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等。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
前期新月派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为了实现这一理论原则,新月派诗人在诗歌艺术上做了有益的尝试,首先是客观抒情诗的创作,即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为主观情愫的客观对象化。
然后再用想象来装成那模糊影像的轮廓,把主观情绪化为具体形象。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主创造的时期。
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严谨”,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