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岳阳楼记 课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 岳阳楼记 课件(共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3 23:09: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唐代诗人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道:“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凊。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足以看出洞庭湖之壮观浩大。而“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羨鱼情”却反映了诗人郁郁不得志、为一己之悲而焦灼苦闷的情绪。而同是写景抒情,同处人生低谷,北宋范仲淹却独辟蹊径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别样的画卷,抒发了不同于孟浩然的情感。相信这篇文章会让你有新的收获,也希望它能带给你新的思考!
第11课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2.理解课文内容,鉴赏文章的语言美,掌握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3.评价并理解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基础夯实——作家作品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文学成就突出,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1015年,其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其于1043年,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被贬出京;1052年,改知颍州,于途中逝世,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
基础夯实——写作背景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晩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1)通假字
1.掌握下列重点字词。
百废具兴
同“俱”,全、皆。
属予作文以记之
同“嘱”,嘱咐。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1.掌握下列重点字词。
(2)一词多义
观: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景象
或: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
有时
或许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1.掌握下列重点字词。
(2)一词多义
极:南极潇湘
此乐何极
感极而悲者矣

穷尽
十分
空:浊浪排空
长烟一空
天空
消散
通:政通人和
北通巫峡
顺利
通向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3)词类活用
1.掌握下列重点字词。
百废具兴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忧谗畏讥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
名词作动词,说别人坏话。
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1.掌握下列重点字词。
(4)古今异义
增其旧制 古:
今:
规模
制度
予观夫巴陵胜状 古:
今:
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
丈夫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前人之述备矣 古:
今: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古:
今:
详尽
准备
景象

1.掌握下列重点字词。
(4)古今异义
1.掌握下列重点字词。
(4)古今异义
横无际涯 古:
今:
广远
与“竖”相对
气象万千 古:
今:
事态
天气变化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浊浪排空 古:
今:
冲向
一个挨一个地按着次序摆
微斯人 古:
今:
如果没有
微小
1.掌握下列重点字词。
(4)古今异义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整体阅读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整体阅读
整体阅读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重点研讨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岳州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1.结合课内注释,翻译课文。
重点研讨
2.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背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不以己悲”,仍奋发有为,有广阔的胸襟,和一般的“迁客”不同。
第一段:交代作记的背景及缘由(记叙)
重点研讨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重点研讨
3.作者在这里没有对岳阳楼详加描绘,原因是什么?“然则”一词有何作用?
第一,作者明言“前人之述备矣”,因此不必再去重复;
第二,从全文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在于介绍岳阳楼的建造经过和它的构造及景物,而在于借景抒情,引发出自己的观点。
“然则”一词,由写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过渡)
第二段:概述岳阳楼的胜景(描写)
4.找出第二段中概括描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并分析表达效果。
重点研讨
总写:“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全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衔:洞庭湖中有许多小山,用“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
化动为静
吞:不仅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气势磅礴。
重点研讨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的时候,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重点研讨
5.这段写的是怎样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写的是阴天阴森恐怖的景色。
抒发了迁客骚人悲伤的情感。
重点研讨
6.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字句是?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第三段: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物暗己悲,为下文议论“不以己悲”伏笔(描写、抒情)
重点研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重点研讨
7.这段写的是怎样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写的是晴天清丽明朗的景色。
抒发了迁客骚人喜洋洋的情感。
重点研讨
8.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是?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重点研讨
9.赏析“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一句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采用了对偶、借代,用锦鳞代指鱼。
第四段: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景明己喜,为下文议论“不以物喜”铺垫(描写)
重点研讨
10.朗读三、四两段,两段文字描绘了洞庭湖哪两幅画面?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什么心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三、四两段分别描绘了洞庭湖阴冷、晴朗的不同画面。作者用“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做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景转入议论,突出主旨。
重点研讨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江湖时,就为国君忧虑。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重点研讨
11.说说什么是“古仁人之心”。
“古仁人之心”: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重点研讨
12.“迁客骚人”与“古仁人”的区别在哪?
迁客骚人:心情易受自然风物影响,“以物喜,以己悲”;
古仁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重点研讨
13.文中的“进”和“退”分别指什么?
“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重点研讨
14.体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哪句?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先忧后乐、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
主旨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重点研讨
15.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的劝勉,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一方面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另一方面是对朋友的劝勉与安慰,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
第五段:写作者的胸襟、抱负,与友人共勉。(议论)
重点研讨
16.写法探究
  本文全篇仅368个字,却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结合起来,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精警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记楼,记事,更寄托自己的心志。作者又善于以简驭繁,巧妙地转换内容和写法。如以“前人之述备矣”一语带过无数叙述,以“然则”一语引出“览物之情”,以“或异二者之为”展开议论话题等等,千回百转,层层推进,叙事言情都入化境。
(1)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重点研讨
(2)繁简得宜,层层蓄势。
文章略写“巴陵胜状”,详写“览物之情”;从“岳阳楼之大观”转而描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最后发表议论,提出文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3)骈散结合,词语富有生命力。
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对偶相似,只是不像对偶那样在音韵上有严格的要求。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首段叙事用散句,写岳阳楼大观用骈句,起、结句又为散句,洞庭湖上一阴一晴多为骈句,结句又为散句,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给人以美的享受。
课堂小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美的感受。
当堂检测
主观题
1.表现了“古仁人”在不同处境中都忧国忧民的是哪句?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表明古仁人(作者)政治抱负的是哪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表明古仁人(作者)豁达胸襟的是哪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拓展延伸
登 岳 阳 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作品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全诗表现了杜甫得偿多年夙愿,即登楼赏美景,同时仍牵挂着国家的百感交集之情。
拓展延伸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此诗描写诗人登岳阳楼极目远眺天岳山之南所见到的景象,表现了一时乐以忘忧的闲适旷达的襟怀。全诗没有正面描写楼高,而是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从俯视、遥望、纵观、感觉等不同角度形容楼之高,不露斧凿痕迹,自然浑成,巧夺天工,风格飘逸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