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头上高悬的明月,在天文学家眼中,它是一颗行星;在文学家眼中,它是一缕乡愁;在天真的孩子眼中,它或许是一块美味的月饼……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得到的答案是不一样的,所以说,“正确的答案不止一个”。那要如何探寻新的答案呢?让我们一起进入《谈创造性思维》中,寻找答案吧!
第20课 谈创造性思维
罗迦·费·因格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围绕创造性思维所阐述的内容,能归纳作者的观点
2.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基础夯实——作家作品
罗迦·费·因格(1948~ ) ,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是“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发表过《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踢醒沉睡的心》等著作。
基础夯实——写作背景
许多人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知识学得比较死,不善于活用,不会跳出圈外去思考问题。另外,生活中还有一些人认为搞发明创造都是天才人物的事,与自己无缘,不相信自己也能发明创造,导致创造性被自我压制,最终丧失。本文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写的。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罗迦( ) 模式( ) 汲取( )
恭喜( ) 依赖( ) 渊博( )
根深蒂固( ) 波澜壮阔( ) 锲而不舍( )
对chèn( ) 压zhà( ) 推qiāo( )
zī孜不倦( ) 不言而yù( ) 持之以héng( )
jiā
mó
jí
gōng
lài
bó
称
榨
敲
dì
lán
孜
qiè
喻
恒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2.解释下列词语。
汲取:
根深蒂固:
行之有效:
孜孜不倦:
持之以恒:
不言而喻:
轻而易举:
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实行起来有成效。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长久坚持下去。
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省事。
吸取。
整体阅读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1.初步感知课文,划分文章段落。
(9-12)拥有创造力的依据。
(5-8)提出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条件。
(1-4)开宗明义,提出中心论点。
(13)总结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整体阅读
2.通读全文,说说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很重要。(正确的答案不止一个)
重点探究
1.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如果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当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重点探究
2. 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1)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2)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重点探究
3. 如何区分一个人是否富有创造力?
(1)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2)富有创造力的人,会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3)富有创造力的人,会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重点探究
4.分组讨论是否人人都拥有创造力,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方法:坚信自己富有创造力;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一个答案,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重点探究
5. 探究文章使用的论证方法,并举例说明。
(1)举例论证
谷登堡将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创造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罗兰 布歇内尔把电视接受器作为试验对象,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重点探究
(2)对比论证
富有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进行自我压制。
课堂小结
提出论点: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谈创造性思维
深入论证
得出结论:人人都有创造力
创造性思维的要素
区分有无创造力
课堂小结
罗迦·费·因格先生通过举例论证、正反论证的论证方式,论述了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问题,突破了过去人们早已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告诫我们应不断汲取知识、运用知识、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以此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当堂检测
根据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不能。“总”强调了富有创造力的人都是这样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无一例外,删去就起不到强调作用,表示的范围也不明确。
主观题:
(1)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标蓝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当堂检测
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这些名人的例子,具体论证了具有创造力的关键是“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2)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这些人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此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表达作用)
拓展延伸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
1820年,丹麦奥斯特就已发现通电导线能使旁边的磁针偏转,说明通电导线周围能产生磁场(电可以产生磁)。同年法国的安培也发现两根通电导线之间有相互作用的电流同方向时相斥,异向时相吸。
法拉第知道这个消息后立即想到:“既然电可以产生磁,那么反过来,磁也应该可以产生电”。这就是逆向思维、求异思维,正是在这种思维的指引下,法拉第经过11年的努力,终于用实验证实了这一假说,并且发现了感应电动势大小与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的“电磁感应定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