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刘姥姥进大观园 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5 刘姥姥进大观园 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3 23:5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红楼梦》作为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其中塑造了许多经典难忘的角色。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王熙凤,有“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林黛玉,有“肌骨莹润,举止娴雅”的薛宝钗……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与众不同的角色,她是一个地道的农村老妇,却和钟鸣鼎食之家的荣国府有着一段渊源,她三进荣国府,见证了它的繁荣与衰败。本次是她二进荣国府,就让我们跟随她,看看小人物眼中的“大观园”是个什么模样!
第25课 刘姥姥进大观园
曹雪芹
学习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能理解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2.品析文中人物不同的“笑”,能理解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
基础夯实——作家作品
曹雪芹(约1715年-约1763年),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从曾祖父起,三代任江宁织造。曹雪芹少年时代生活在这一贵族家庭,到雍正初年,因受朝廷政治斗争的牵连,从此家业一蹶不振。晚年生活艰难,贫病而死。曹雪芹生性放达,能诗善画,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卓越的艺术才能。用毕生的精力,创作出了现实主义巨著《红楼梦》。
基础夯实——写作背景
《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但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总共做了58年的江宁织造。曹雪芹少年时代经历了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但后来家渐衰败,雍正六年(1728年)因亏空获罪被抄没,曹雪芹一家迁回北京,境遇潦倒,生活艰难。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倾家破产之后,在贫困之中创作的。创作年代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蓼溆( ) 戗金( ) 篾片( )
敁敠( ) 麈尾( ) 搓弄( )
发zhèng( ) yán席( ) 秋爽zhāi ( )
liǎo xù
qiàng
diān duo
cuō
miè

zhǔ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2.解释下列字词。
怪道:
一径:
蓼溆:
清客:
调停:
促狭:
难怪,怪不得。
径直。
水边有着许多花草的地方,这里指大观园中的一个景点。
旧时称在富豪人家帮闲凑趣的人。
安排处理。
爱捉弄人。
整体阅读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1.初步感知课文,划分文章段落。
(1-3)写凤姐、鸳鸯等人设局取笑刘姥姥。
(4-10)写刘姥姥上演“笑”剧的过程。
(11)写刘姥姥上演“笑”剧后的感慨及凤姐、鸳鸯等 人以实情相告。
重点研讨
1.从刘姥姥的视角来看,贾府具有怎样的特点?
在刘姥姥的眼里,贾府彰显了豪门的富贵,贾府之大、之显赫、之奢华无与伦比。在吃穿住行等方面,都令刘姥姥大开眼界,更加显现出当时两个阶层的巨大差别。
重点研讨
2.刘姥姥进大观园表演了一场“笑”剧,这场“笑”剧的导演是谁?他们为什么要导演这场“笑”剧?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王熙凤、鸳鸯为了取悦贾母导演了这场“笑”剧。
在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着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悯与尊敬,作者正是以悲悯尊敬的眼光来塑造刘姥姥这位胼手胝足,换取温饱的市井小民形象;同时,作者也透过刘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贾府“朱门酒肉臭”的景象,对贾府的腐败进行了深刻的谴责。
重点研讨
3.鸳鸯和凤姐是如何捉弄刘姥姥的?
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单”和“拣”写出了凤姐是故意拿刘姥姥取笑的。
重点研讨
(1)语言 (村言俚语)
“这个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拿的动他?”
“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
“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得一个儿!”
(2)动作 (笨拙滑稽)
刘姥姥便伸筷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了下来,滚在地上。
4.刘姥姥是如何引人发笑的?
重点研讨
(1)史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反映出她率真、爽朗、不受拘束的性格;
(2)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可见她的笑是极力控制,反映出她含蓄、有教养而又谨慎的性格;
(3)宝玉笑时钻到贾母的怀里,反映出他的天真、孩子气,也写出了贾母爱孙之心;
5.第7、8两段细致地描写了各具情态的笑,请说说主要人物的笑有什么不
同,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
重点研讨
(4)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写出王夫人已知道是凤姐导演的,但又不便张扬的心理,也保持了雍容与尊贵;
(5)探春笑得“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反映了她的率真、爽朗,也可以看出她要强的个性;
(6)惜春笑得肚子疼,让奶母给揉肠子,反映出她的娇气、孩子气;
(7)凤姐、鸳鸯笑而不露,反映出她们善于计谋,爱耍小手段,取笑、捉弄人的性格特点。
重点研讨
贾母:年老位尊,毫不拘束,尽情而笑,也显出爱孙之情。
宝玉:顽皮、恃宠撒娇的情态。
王夫人:保持着一家之主的雍容与尊贵,心知肚明,动作传神。
薛姨妈:虽是常客,也不便过于放肆;身为长辈,与王夫人关系亲密,也不必憋着。
史湘云:豪放大度,颇有男儿豪放不羁、洒脱之风。
林黛玉:文静节制,体质娇弱。
“笑”里有乾坤
重点研讨
一个小小的场面,简单的一“笑”,“笑”出了每个人的身份、地位、性格,也“笑”出了曹雪芹才子的大手笔。
探春:个性要强,果敢干练,毫无拿捏之态。
惜春:娇柔,年纪最小,有奶母相伴,不能与宝玉争宠。
丫鬟仆人:笑得勉强,不敢伤俗越礼,还要尽奴才的职分。
重点研讨
(1)宝钗在场而没有写。因为这位“冷美人”乖巧持重,也未尝没有七情六欲。正是在不写中写出了她的工于心计、故作端庄的大家风范,使人窥见了她未来女主人的面影!
(2)迎春在场而没有写。迎春信佛,心如古井,无意于这宴席上的人生闹剧,不会跟着众人嬉笑。
6.作者在描写各种人物的“笑”时,少写了几个人,请与前后文对照一下,看看谁没被写到,这是作者的无意遗漏吗?请分析原因。
重点研讨
这几个人没有写,不是作者的无意遗漏,而是作者的有意处理,都是为刻画人物、进一步塑造人物性格、表现主题服务的。
(3)李纨在场而没有写。李纨身为寡妇,平时敦厚朴实,对捉弄刘姥姥本就“不解”,所以没有笑。
(4)凤姐和鸳鸯是这场闹剧的策划者、主持者,为讨得贾母的欢心,为收到最圆满的效果,她们二人还要继续导演下去,没工夫笑。
重点研讨
7.赏析下面句子中标蓝字词的表达作用。
刘姥姥便伸筷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
“闹”、“撮”两字写出了刘姥姥使不习惯沉且滑的筷子,夹不住鸽子蛋,以至于鸽子蛋满碗乱跑的情形,表现了刘姥姥吃鸽子蛋时的窘态;“伸”字突出了刘姥姥吃鸽子蛋时的小心翼翼;“滑”和“滚”两字写出了筷子光滑、鸽子蛋小,且鸽子蛋掉下时速度之快。这些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刘姥姥吃鸽子蛋时滑稽可笑而又憨态可掬的神态,突出了刘姥姥朴素、小心翼翼、怯懦的性格特点 。
重点研讨
8.刘姥姥明知道是拿她“取笑儿”,为什么还积极配合?
因为刘姥姥知道鸳鸯和凤姐是想要哄贾母开心,所以就扮演了一个小丑的角色,卖力表演,装傻,营造出强烈的喜剧效果。
重点研讨
9.文章第11段写凤姐和鸳鸯分别向刘姥姥做解释。你觉得这主仆二人解释的目的是否一样?为什么?
不一样。凤姐解释是为了笼络人心,怕刘姥姥记恨、于己不利;鸳鸯解释是出于真心,鸳鸯是贾母的丫环,一切行事都为了让贾母满意、高兴,这件事也不例外。
重点研讨
10.赏析有关刘姥姥言谈举止的句子,分析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
(1)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
金银的筷子反而不及平常的伏手合用,可见刘姥姥的朴素实在的老农妇形象。
(2)“姑娘说那里的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笑儿。我要恼,也就不说了。”
面对鸳鸯与凤姐的“赔不是”,刘姥姥说的这番话,表现了她的善良纯朴。
重点研讨
刘姥姥之所以故意出丑,是因为她早已知道这一切的安排是为了哄老太太开心,但她决不是傻子,而是一位“大智若愚”的人物,为了环境的需要,她不得不装作愚者,以获得别人的同情,希望得到些恩惠。
(3)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
重点研讨
刘姥姥形象:
识趣凑趣、知恩图报、有见识、讲义气;说话风趣幽默、言谈地道本分、装疯卖傻,但实际上很有心计,是一个善于察言观色、世故、精明的农村老太太形象。
课堂小结
刘姥姥进大观园
开端:凤姐、鸳鸯等人设局取笑刘姥姥
高潮:刘姥姥上演“笑剧”
结局:凤姐、鸳鸯如实相告
机智灵活
课堂小结
本文记叙了贾母带刘姥姥等人在大观园游玩、宴饮的情形,集中描写了鸳鸯、王熙凤戏弄刘姥姥的情节以及由此引发的众人各不相同的笑态,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刘姥姥这一局外人的视角,揭示出封建贵族生活的极端奢侈,也暗示了贾府“树倒猢狲散”的悲剧结局。
当堂检测
主观题
众人为什么“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和“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给刘姥姥安排沉重的筷子,送一碗她没有见过、不好夹取的鸽子蛋,是为了确保取笑的效果。
拓展延伸
刘姥姥在全书中的作用:
第一,转换描写角度的作用
第二,在结构上穿针引线的作用
第三,在意义上的象征作用
拓展延伸
第一,转换描写角度的作用
刘姥姥既然是圈子外的人,那她进入这个圈子时必定是新鲜的、紧张的、好奇的。从这个角度来描写大观园,使读者有些疲劳的神经又兴奋起来。
刘姥姥逛大观园是走马观花式的,类似现代人的旅游,主要靠视觉刺激,毫无顾忌地发表心中最直接的想法。说这园子比画上的还要好,看到省亲别墅说是大庙就要拜……这种种议论非刘姥姥来说不可,这可以说是整本书中对大观园描写最热闹的一次了。
拓展延伸
第二,在结构上穿针引线的作用
小说用刘姥姥引出故事,推进情节,提示结局,前后一以贯之。她一进荣国府,作为故事的开端;二进荣国府,则深入其中,引出贾府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三进荣国府,搭救巧姐,以报当年救济之恩,同时亲眼目睹贾府的衰败。
拓展延伸
她代表着一种艰难却也自给自足的平民世界,这种生活对贵族之家的浮华奢靡是有新鲜感的。刘姥姥的到来,使贾母感受到一种遥远的真挚的情感,使贵族小姐们感受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乐趣。
第三,在意义上的象征作用
拓展延伸
小说基本上以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受凤姐接济开始,以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救巧姐结束,刘姥姥先是处在被接济的角度,后却转为搭救别人的身份,体现出贾府由兴盛转为衰败的变化。
刘姥姥这个人物从小说开始贯穿到结尾。被黛玉称为“母蝗虫”的刘姥姥,身为富贵局外人的刘姥姥,这独一无二的刘姥姥见证了贾府的由盛到衰,作者也借用刘姥姥这一形象讽刺了封建权贵阶级的权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