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与10000
教学内容分析:
“数的认识”的学习分成几个不同的阶段,其中“万以内数的认识”不同版本教材都安排在二年级下学期进行学习,但在编排顺序上有较大的不同。大部分教材是先认识三位数和1000,再认识四位数和10000。本次课我们制订了《1000和10000》一课的主要学习,在个、十、百的基础上认识两个新的计数单位,初步建立起个级的基本结构,为认识更大的数做好准备;将认数和计算以及量感的发展相结合,多角度理解和交流数的意义,发展数感。
教学目标:
1.在个、十、百的基础上认识两个新的计数单位,初步建立起个级的基本结构。
2.将认数和计算以及量感的发展相结合,多角度理解和交流数的意义,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多角度认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沟通数与量的关系。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感受数学与其他学科及生活的密切联系。 引出《千字文》后,可与学生对此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 师:同学们是否读过背过,对千字文有什么了解。(从其来历和蕴含的文化价值对学生进行一些传统文化教育。) 师:《千字文》真的有一千字吗? 师:一千字到底是多少,这是个四位数,是不是比以前我们学过的数都大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100更大的数。 学生自由发言,交流想法。 呈现了《千字文》,起到以下的三个作用:在具体直观的情境中让学生初步感知1000有多少,培养数感;二是通过解读《千字文》的标题,提出数数的问题和需求;三是体会数用来表达和交流的作用,感受数学和其他学科及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环节二 探究新知 多元表征,认识1000 1.直观感知。 (1)依次出现小正方体, 复习已经学过的 3 个计数单位: 一、十、百。 (2)继续数数: 从990数到999。 (3)思考:比 999 再多 1 是 几?用算式表示并说说是什么意思。 2.建构1000。 1000 和 100,10 和 1 之间有什么联系?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个、十、百、千都是计数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 3.数数活动。 借助计数器边拨边数。 (1)多角度数数。 师:一百、一百地数,数 10 次是 1000,1000 还可以怎么数? (2)观察与发现。 师: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3)自主表示1000。 师: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呢? 师:非常好,如果以 300 为单位数数,你还能用算式表示吗? 学法迁移,探究10000 刚才我们通过数一数、写算式想意思的方法认识了1000,如果我们以1000为单位来数数,你会数出哪些数呢?请你数一数。 小结:千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产生新的计数单位——万。 师:10000还可以怎么数? 师:自主表示10000,用算式表示。 师:你有什么发现? 操作实践,建立量感 1. 小实验:1000 粒黑米有多少? (1)交流讨论。 师:我们认识了 1000 和 10000,你觉得这两个数有多大呢? 师:你能估计一下,1000 粒黑米或者 10000 粒黑米会有多少呢?10000 张纸叠起来有多高呢? 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做个实验,看看 1000 粒黑米到底有多少?四人小组讨论,可以怎么得到 1000 粒黑米? (2)确定方法。 方法 1:1粒1粒数,数出 1000 粒黑米。 方法 2:先数出100粒,这样的10份就是1000粒。 组织学生讨论后,采用方法2进行实验。 (3)合作实验。 数一数:小组合作,数出 100 粒黑米倒入量筒。 估一估:1000 粒黑米可能在量筒的哪个位置,说说理由。 倒一倒:又快又安静地倒入约 1000 粒黑米。 (4)交流讨论。 师:10 个小组的量筒都放在讲台上了,你觉得哪些小组得到的大约是1000 粒黑米?你是怎么想的? 师:刚才你们认为 1000 粒黑米要用一个大箱子或一个大麻袋来装,现在发现了什么? 量感迁移。 师:现在你能估计10000张纸有多高了吗? 师:现在你有什么感觉? 深入辨析,发展量感 师:请你再思考,10000 个人有多少? 师:你很会思考,从100个人有多少去推算10000 个人有多少。为什么10000有时候很小,有时候却很大呢? 师:看来 10000 在生活中是大还是小,取决于1。 生: 1,10,100,900。 生:910、920、…… 990、991、992、……、999。 生1:999+1= 1000,1000 里面有 1000 个 1。 生2:10 个 1 组成 10 10 个 10 组成 100 10 个 100 组成 1000 生1:10个一是1个十。 生2:10个十是1个百。 生3:10个百是1个千。 生1:一百、一百地数,数 10 次是 1000,10 个 100 是 1000。 生2:二百、二百地数,5个200是1000。 生3:二百五十、二百五十地数,4个250是1000。 生4:五百、五百地数,2个500是1000。 生5:一千,1个1000是1000。 生1:结果都是1000。 生2:数的单位越大,数的次数越少,数的单位越小,数的次数越多。 生:900+100=1000…… 生1:都是几百与几百合起来得到1000。 生2:不管这两个数是几个百,合起来都是10个100。 生:一千、一千地数,数10次是10000,10个1000是10000。 生1:一千、一千地数,10个1000是10000。 生2:两千、两千地数,5个2000是10000。 生3:五千、五千地数,2个5000是10000。 生:一百、一百地数,100个100是10000。 生:9000+1000=10000…… 生1:都是几千与几千合起来得到10000。 生2:不管这两个数是几个千,合起来都是10个1000。 学生动手操作后举手汇报老师。 生1:很大很大。 生2:1000 粒黑米可能会装满一个大箱子。 生3:1000 粒黑米可能要装一麻袋。 生4:10000粒黑米可能会堆满一个教室。 生5:10000 张纸叠起来,可能有几层楼房这么高。 生:我们数出100 粒黑米刚好是量筒刻度的一大格,装 10大格就是 10 个100,10个100是1000。 生:1000 粒黑米没有我们想象得多,只装了一个小小的量筒,和箱子、麻袋差远了。 生1:10 个这样大的量筒,10 个 1000 是 10000。 生2:讲台上10个量筒里的黑米倒在一起就是10000 粒黑米。 生3:10000没我们想象的那么大,10000 粒黑米只有这么小一瓶。 生1:我们只要知道 100 张白纸的高度,就可以推测出 10000 张白纸的高度。 生2:一包A4 纸有 500 张,测量可得高为5厘米,从而推算出10000 张白纸叠起来有20 包 A4 纸这么高,大约100 厘米,也就是1 米左右。 生:1000 和 10000 其实很小, 10000 粒黑米就这么一瓶,10000张纸叠起来还没有我高。 生:我不同意,10000 粒黑米确实不多,但是 10000 个人、 10000 个足球就多了。 生:我们教室坐了 40 个学生,如果把桌椅拿掉,应该可以站 100 个人,那么 10000 个人需要 100 间教室。 生:因为 1 粒黑米很小, 1 个人却很大。 生:这个“1”是大还是小。1 大,10000 就大, 1 小 10000 就小。 学生在认识 1000 之 前,已经认识了 一、 十和百这三个计数单位,但是并没有系统地 将它们进行关联。在认识 1000 的 过程中,借助学生已有的认数经 验,建立 1000 与学过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自主建构千,逐步建立个级的计数结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十进关系奠定基础 这一环节以数数活动为载体将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用不同的方式表征1000。在表征的过程中赋予每一个数以意义,更全面地认识 1000。 有了 1000 的学习方 法和学习经验,学生在自主学习10000 的过程中就有了方向和策 略,通过计数器关联相邻计数单 位的关系;借助数数活动多元表征,感受到可以用相同计数单位表示 10000,也可以用不同计数单 位来表示,但是最终表示的意义 都是一样的,以此获得对数意义。 从学生的发言中可以 看出,最初学生对 1000 和 10000 的量感是很弱的,只能用 “很大” 来 表达,也无法较为准确的估计 1000 粒或者 10000 粒黑米的多 少。在操作活动中,学生经历了 “数 出 100 粒黑米、根据‘10 个100 是 1000’推测 1000 粒黑米的量、再 根据‘10 个 1000 是 10000’合并 得到 10000 粒黑米”的过程,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也获得了估计的方法,发展了推理能力。量感的建立除了经验,方法也很重要:先估计一份的量,再以这一份为标准去 估计几份的量。在这节课中,量感建立的过程也是学生对数意义的进一步理解和生活应用。
环节三 巩固练习 数一数。 (1)一个一个地数:( )、 ( )、900、 ( )、 ( ) (2)五个五个地数:( )、 ( )、900、 ( )、 ( ) (3)三百三百地数:( )、 ( )、900、 ( )、 ( ) (4)两千两千地数:( )、 ( )、6000、 ( )、( ) 2.先在下面的空格中填上适当的数,再回答问题。 (1)图中的每一小格表示( ),10000里面有( )个100。 (2)在图中标出2500、4200、6900。 3.从九千开始,一个一个地画并写出其中的第10个数和第100个数。 生1:898、899、900、901、902 生2:890、895、900、905、910 生3:300、600、900、1200、1500 生4:2000、4000、6000、8000 生1:3000、10000 生2:100、100 生:9010、9100 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掌握新知识,培养思维能力。使学生逐步的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
环节四 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生1:构建千位, 100、100地数,数10次是1000,10个100是1000。 生2:构建万位, 1000、1000地数,数10次是10000,10个1000是10000。 生3:10000在生活中是大还是小,取决于1。 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小结课堂,提升总结、表达能力。
环节五 拓展延伸 算筹 观看视频,介绍算筹是如何表示数字的。 既丰富学生的知识,同时增强学生的兴趣。
环节六 课后活动 结合生活实际,寻找身边1000和10000的数相比较,尝试说给爸爸妈妈或同学听! 布置一个小活动,学生从活动经验或感受中获得自己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