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片宽阔的原野,在这上面,你可以种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可以放飞所有的希望,可以撒播一生的幸福,可以荡漾一生的笑意。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有一颗敏锐易感的心,童年的一切记忆都会深深留在心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解鲁迅先生童年的记忆。
第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学习目标
1.概括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2.掌握本文善于抓住景物特征,融情入景的写法;
3.分析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理解作者情感。
基础夯实——作家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基础夯实——写作背景
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北洋军阀列入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因此他无法公开与北洋军阀作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鲁迅到厦门大学时正值暑期,学生还没开学。鲁迅在辗转流徙,心情苦闷的时候经常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就写了这篇散文发表于《莽原》上,发表时加的副标题是“旧事重提之六”。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直窜( ) 觅食( ) 菜畦( )
确凿( ) 轻捷( ) 鉴赏( )
秕谷( ) 油蛉( ) 斑蝥( )
锡箔( ) 拗过去( ) 人声鼎沸( )
云xiāo( ) tǎng若( ) yuān博( )
kuī甲( ) tì tǎng( ) 人迹hǎn至( )
cuān
líng
máo
罕
bǐ
渊
qí
dǐng
ǎo
盔
xī bó
jié
霄
倘
jiàn
倜傥
záo
mì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这里是秘密的意思。
确实。
洒脱,不拘束。
没有办法。
正派。
轻快,敏捷。
倜傥:
确凿:
轻捷:
方正:
消释:
机关:
无从:
溶解。
整体阅读
1.揣摩标题的含义,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文章讲了什么?
“百草园”“三味书屋”点名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
“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空间顺序来写的。
整体阅读
2.理清文章思路
以空间变化为顺序安排材料
百草园的生活(1—8)
三味书屋的生活(10—24)
过渡
承上启下(9)
重点研讨
1.阅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第一段中的“似乎”和“确凿”矛盾吗?你是如何理解的呢?
不矛盾。“似乎”指相隔七八年,鲁迅对百草园的记忆已模糊,“确凿”指童年时百草园的乐趣对鲁迅来说还是影响深刻。
重点研讨
体现在三个方面:
有趣的动植物(第2段);
神奇的传说(第3-6段);
雪地捕鸟(第7-8段)。
2.第一部分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重点研讨
3.第二段中作者写百草园都写了哪些景物?
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藤和木莲藤、覆盆子等14种景物。
重点研讨
碧绿的菜畦
光滑的石井栏
重点研讨
高大的皂荚树
紫红的桑葚
重点研讨
黄 蜂
叫天子
重点研讨
油 蛉
蝉
重点研讨
蜈蚣
蟋 蟀
重点研讨
何首乌藤
斑蝥
重点研讨
覆盆子
木莲藤
重点研讨
4.这些景物是通过什么词语连在一起的?
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把诸多景物连在一起。以“面”烘托“点”,又以“点”映照“面”,既完整,又生动。
重点研讨
低
高
高
低
5.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和乐趣
( )菜畦
( )石井栏
( )皂荚树
( )桑葚
鸣蝉( )
( )黄蜂( )
( )叫天子( )
长吟
伏
窜
轻捷的
肥胖的
紫红的
高大的
光滑的
碧绿的
植物
动物
重点研讨
6.阅读第3-6自然段,思考美女蛇的故事在全文中的作用。
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它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重点研讨
7.阅读第7自然段,思考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欲扬先抑。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
重点研讨
8.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
准确、生动、真切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活动写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园,却乐在其中。
扫 露 支 撒 系 牵 看 拉 罩
重点研讨
9.写冬天的捕鸟活动有何意义?
前文写了春、夏、秋三季的景物,这里再单写一下冬天的捕鸟活动,正构成一幅百草园四季图。
重点研讨
10.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
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
有书斋的特点,环境幽静,不过纵然是森严的三味书屋,也是作者美好生活的一部分,也洋溢着作者当时的童真童趣。
重点研讨
重点研讨
11.三味书屋的生活枯燥无味吗?有哪些趣事呢?
(1)一有机会就跑出去玩
(2)折腊梅花
(3)寻蝉蜕
(4)在座位上做各种游戏,画画儿等。
重点研讨
12.书塾中的老师是怎么样一个人?
外貌:高而瘦的老人、须发花白、戴着大眼镜
性格:方正、质朴、博学
重点研讨
13.怎样理解先生对学生提问的态度?
学生提问应肯定。而先生表示拒绝回答,这是因为学生在不适合的时间提出了不相干的问题,违反了教学的秩序和师道尊严。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封建制度的弊端,应予否定。
重点研讨
14.作者为什么要写学生贪玩逃学的情节?
游戏是孩子的本性,总是要表现出来的,但在课堂上贪玩甚至逃学,一般来说是不允许的。但课文旨在从侧面表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陈旧,学生对此不感兴趣。
重点研讨
15.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感受是什么?
与百草园的自由快乐相比,三味书屋显然是太受约束,且令人深感枯燥。但也应看到,孩子们也能随先生有板有眼的学习,并不抵触,况且也有游戏的乐趣。
重点研讨
16.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课堂小结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儿时生活的一段美好回忆。这段生活经历对鲁迅先生的人生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我们要像鲁迅先生一样,保持儿童纯真活泼的天性,要有求知的欲望和进取心。今天,时代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也变了,我们的思想行为也应当为之一变。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把自己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当堂检测
主观题
加“我的”表示与“蟋蟀”和“覆盆子”的亲密关系,加“们”是拟人化用法,而且表示数量多;表达了“我”对百草园难舍难分,依依不舍的心情,以孩子的语气显得天真活泼。
为什么在“蟋蟀”和“覆盆子”前面加“我的”,在其后面加“们”?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拓展延伸
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两个故事:
他曾制作一张书签,中间竖写“读书三到:心到,口到,眼到”10个字,夹在书页里。读书时,读一遍书,自上而下盖书签上一个字。这个办法同学们很赞赏,大家都仿效起来。
有的同学整天只想玩,常常背着老师拉别人一起玩。鲁迅为防止同学影响自己的学习,就在书桌的左上角贴了一张三寸长二寸阔的红纸条,纸条上写着“君子自重”4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