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资源开发依托教材版本信息
学段 初中
科目 化学
年级 八年级
教材版本 鲁教版(2012)
教材上下册 上册
章节 第一单元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课时 第 1 课时
资源开发所属知识图谱层级信息
知识点 ID 编号 MH0001
知识点名称 化学研究对象及特征
教学目标
1.通过与实际的生活、生产联系,感受化学在改造世界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 要作用; 2.通过演示实验, 了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含义及基本特征,会判断常见的化学变 化与物理变化; 3.从微观视角, 了解物质构成的奥秘。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通过演示实验, 了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含义及基本特征,会判断常见的化学变 化与物理变化; 2.从微观视角, 了解物质构成的奥秘。 教学难点: 1. 了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含义及基本特征,会判断常见的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2.从微观视角, 了解物质构成的奥秘。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导入新知 课件出示几幅图片,从图片中可以感知:我们身边的许多物质都是通 过化学方法生产出来的,化学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改变了我们的世界,让我 们的社会飞速发展。
问题探究 1.仔细观察身边的各种物品,说一说哪些是来自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物 质,哪些是来自化学方法人工制造的物质。 2.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我们身边有形形色色的变 化,如木材可以变成桌椅,燃烧后也可以化为灰烬;葡萄可以酿制成酒, 冰川可以融化等。哪些变化是化学变化呢?这两种变化的区别是什么呢? 3.通过上述实验,我们知道了化学变化过程中通常伴随着发光、发热、颜
- 1 -
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有这些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4.通过观察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图片,你知道世界万物都是由一些极 其微小的微观粒子构成的吗?
合作探究 释疑解难 1.像木材、棉花、石器等都是我们自然界本来就有的属于天然材料。而塑 料、合金、合成橡胶等都是通过化学方法制造出来的属于人造材料。 2.木材燃烧后化为灰烬,葡萄在发酵过程中可以产生酒精,像这样在变化 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而木材做成桌 椅,冰川融化成水,这样的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叫做物理变化。 3.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灯泡通电发光发热的变化是物理变 化。 因此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最根本依据是-是否生成新物质。 4.每个水分子都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紧密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化 学符号 H2O 表示水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能相互结合形成水分子 H2O ;两 个氢原子可以紧密结合形成氢分子;两个氧原子可以紧密结合形成氧分 子。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成氢气;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现在科学家不仅观测到了分子和原子,还已经实现了对原子、分子的移 动和排列。因此,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 的一门基础学科。
知识梳理 课堂小结 1. 化学改变了世界: 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定义、区别、判断。 3.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备注: 认真观看四个实验视频: 1. 镁条的燃烧, 2. 氢氧化钠溶液与酚酞试液的反应, 3. 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 4. 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认真观察化学反应中的现象。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