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初中数学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等腰三角形
教学目标
1.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并能通过合理的证明推导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2.能够灵活运用等腰三角形有关性质、判定定理进行相关题目的证明; 3.在证明过程中,正确书写证明的步骤、格式,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等腰三角形性质及判定的应用; 教学难点: ①等腰三角形性质及判定的证明; ②如何添加辅助线(三线合一)
教学过程
一 、 知识回顾 回顾等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二 、创境导入 问题 1:你还记得我们探索过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断吗
思考:你能利用已有的公理和定理证明这些结论吗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 使学生头脑中再现有等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同时回顾公理证明的 一般步骤, 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证明做铺垫。 二 、探究新知 任务一: 证明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问题 2:如何证明两个角相等呢? 在七下学习轴对称时, 我们利用折叠的方法说明了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且两个底 角相等, 如下图, 实际上, 折痕将等腰三角形分成了两个全等的三角形. 由此, 你得到了什么 解题的启发? 可以作一条辅助线, 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 ”来证.
思考: 如何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 方法一: 作底边上的中线: 已知: 如图, 在△ABC 中, AB=AC. 求证: ∠B= ∠C. 证明: 作底边的中线 AD, 则 BD=CD. ∵在△BAD和△CAD 中,
AB=AC AD=AD BD=DC
∴ △BAD≌ △CAD (SSS). ∴ ∠B= ∠C . 你还有其他的证明方法吗?
得出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这一定理可简述为: “等边对等角” . 设计意图:通过折叠引出辅助线的做法,并且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定理证明,并且让学生多 角度思考.
针对练习 1: 在△ABC 中,AB=AC, ∠A=40 °,则∠B=_______ ° 设计意图: 通过针对练习 1, 加深学生对等角对等边的理解, 结合三角形内角和解决问 题。 任务二: 证明定理: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 底边上的中线, 底边上的高互相重
合 (“三线合一 ”) 问题 3: 由△BAD≌ △CAD, 除了可以得到∠B= ∠C 之外, 你还可以得到哪些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 归纳: BD=CD, ∠BAD=∠CAD, ∠ADB=∠ADC=90 °
得定理:等腰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针对练习 2: 1.如图, 在△ABC 中, AB=AC. ( 1) ∵AB=AC,AD ⊥BC ∴ (三线合一) (2) ∵AB=AC,BD=CD
∴ (三线合一) (3) ∵AB=AC, ∠BAD=∠CAD ∴ (三线合一) 2.如图, △ABC 中, AB=AC, 垂足为点 D, 若∠BAC=70 ° , 则∠BAD=
3. 已知如图, AD 平分∠BAC, ∠ADB=∠ADC. 求证: AD ⊥BC
设计意图: 通过针对练习 1 、2 、3, 加深学生对“三线合一 ”的理解. 任务三: 证明定理: 有两个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问题 4:(命题证明) 判定:如果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已知: 如图, 在△ABC 中, ∠B= ∠C. 求证: AB=AC. 方法一: 作顶角的平分线 做 ∠ BA C 的 角 平 分 线 : AD 平 分 ∠ BA C , : ∠ BAD = ∠ CAD . : 在 △ ABD 和 △ A CD 中 , 〈 A=D∠=C∠ CAD |l AD = AD : △ ABD 会 △ A CD ( A AS ) , : AB = A C . 方法二: 作底边的高线 做 AD l BC : AD l BC , : ∠ ADB = ∠ ADC = 9 0。. : 在 △ABD 和 △ACD中 , 〈B∠=C∠ ADC = 9 0。 |lAD = AD : △ ABD 会 △ ACD ( A AS) , : AB = AC .
得出定理: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这一定理可简述为:“等角对等边 ”. 针对训练 3 已知: 如图, AC 和 BD 相交于点 O, 且 AB∥DC,OA=OB. 求证: OC=OD.
任务四: 猜想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角平分线 、两腰上的高 、两腰上的中线的关系。 问题 5: 我们证明了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即顶角的平分线 、底边上的高 、底边 上的中线.试猜想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角平分线 、两腰上的高 、两腰上的中线有什么关系
呢?
作图观察,我们可以猜想: 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 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 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 高相等. 证明猜想的正确性: 1. 已知:如图, 在△ABC 中, AB=AC, BD 和 CE 是△ABC 的角平分线.
求证:BD=CE. 思考: 如图, 在等腰三角形 ABC 中,
1 1 ( 1) 如果∠ABD= 3 ∠ABC, ∠ACE= 3 ∠ACB, 那么 BD=CE 吗? 1 1 (2) 如果∠ABD= 4 ∠ABC, ∠ACE= 4 ∠ACB, 那么 BD=CE 吗? 由此你得到什么结论? 在ΔABC中, 如果AB = AC , ∠ABD = ∠ABC , ∠ACE = ∠ACB , 那么BD = CE. 简述为: 过底边的端点且与底边夹角相等的两线段相等. 2. 已知:如图, 在△ABC 中, AB=AC,BM,CN 是△ABC 两腰上的中线. 求证:BM=CN.
思考: 如图, 在等腰三角形 ABC 中,
1 ( 1) 如果 AD= 3 AC, AE= 1 (2) 如果 AD= 4 AC, AE= 由此你得到什么结论? 1 3 1 4 AB, 那么 BD=CE 吗? AB, 那么 BE=CE 吗?
在ΔABC中, 如果AB = AC ,AD = AC ,AE = AB , 那么BD = CE . 简述为: 两腰上距顶点等距的两点与底边顶点的连线段相等. 3.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 已知:如图, 在△ABC 中, AB=AC,BP,CQ 是△ABC 两腰上的高. 求证:BP=CQ. 设计意图: 通过证明过程, 加深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角平分线 、两腰上的高、 两腰上的中线的关系的理解。
三 、随堂检测 1.如图,在△ABC 中,AB=AC, 中线 BD,CE 相交于点 O. 求证:OB=OC.
四 、课堂小结
五 、课后作业 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完成分层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