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学制)数学六年级下册9.1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学制)数学六年级下册9.1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3-24 08:44: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9.1 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经过探索具体情境中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了解常量与变量的含义,能分清实例 中的常量与变量;了解自变量与因变量的意义;能准确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 2.了解能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能从表格中获得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尝试对 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 3.帮助学生了解数学文化,感受数学的严谨,提升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以严谨求实的学习 态度。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变量与常量、 自变量与因变量的意义,并能准确区分变量与常量、 自变量与因变 量。 教学难点: 探寻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能从表格中获得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尝试对变化趋势进 行初步的预测;善于从数学角度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感受新知; 第三环节:当堂练习,巩固新知; 第四环节:回顾总结,颗粒归仓;
第一环节 :复习旧知, 引入新知
【引入】一颗种子的变化 活动内容: 1.填空: 一辆车以 80km/h 的速度行进,则 t 小时走的路程 s= 【设计意图】 引入部分,通过观看一颗种子的成长变化的视频,感受从生物变化的角度来看待其 中的数学问题——随着时间的变化,一颗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激发学生学习与自我 探索的兴趣,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活动一利用生活中最常见的速度路程问题,使学生复习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感 悟生活中变量与常量的意义,通过分析本道题中的常量速度及变量时间与路程,总结变 量与常量的定义,使学生自然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从而为描述和研究问题带 来方便,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体会用数学的 思维来认识世界。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感受新知 活动内容: 2.王波学习小组利用同一块木板,测量了小车从不同高度下滑的时间。得到的数据如下: (1)支撑物高度为 70 厘米时,小车下滑时间是多少? (2)如果用 h(厘米)表示支撑物高度,t(秒)表示小车下滑时间,随着 h 逐渐变大, t 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3)h 每增加 10 厘米, t 的变化情况相同吗?
(4)估计当 h=110 厘米时,t 的值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 (5)随着支撑物高度 h 的变化,还有哪些量发生变化?哪些量始终不发生变 化? 【设计意图】 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合作探究, 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再次激发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为引出变量与常量、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基本关系做 好铺垫。 第一阶段:通过观察表格,学生不难得到当支撑物高度对应的是 70cm 时,小车下滑 时间为 1.59 秒。 第二阶段:通过进一步观察表格第一行与第二行从左至右的变化,小组合作交流,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并从中获益,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审题 能力。在小组合作探索的过程中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经历探索变量间的关系 及表格是如何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感悟总结归纳的逻辑及细节的变化,总结归纳 出标准答案。 第三阶段:在第二阶段学生总结出随着 h 逐渐变大,t 逐渐变小的趋势后,紧接着通 过观察第一行与第二行、每一列之间的变与不变,引导学生感受,刚才发现的规律中, 虽然随着 h 每增加 10cm,他在逐渐变小,但是却不是变化相同的,而是越来越小。巧妙 地渗透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也为第四阶段——通过趋势来进行预测的目标 做铺垫。 第四阶段:通过前三阶段的观察分析表格中数据的变化及趋势,预测出当 h=110cm 时,t 的值。初步体验并完成从表格中获得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 步的预测的学习目标。 第五阶段:通过前四个阶段的分析,学生很容易得到在这个实验中变化的是支撑物 高度与小车下滑时间;不变的是木板长度。为总结本节的重点变量与常量,用表格表示 变量之间的基本关系做铺垫。 五个阶段层层递进,让学生经过动手、观察、分析、类比、论证等一系列自主探究 活动,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大量的合作探究,感受新知: 自变量 与因变量及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基本关系。 活动内容: 通过练习感受新知: 3. 指出下列实例中自变量与因变量 (1)随着时间推移,汽车在行驶中的剩余油量减少。
(2)婴儿在 6 个月,1 周岁,2 周岁时的体重分别大约是出生时的 2 倍,3 倍,4 倍。 4.我国从 1949 年到 1999 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如下:(精确到 0.01 亿) (1)在时间 x 和人口 y 中, 是自变量, 是因变量。 (2) 根据表格,随着 x 的变化,y 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在进一步的练习中,结合学生的注意力集中问题,添加观察表格的三步法,渗透于 学生的练习中,加强学生在练中总结方法的技巧。 第三环节: 当堂练习,巩固新知 活动内容: 5.从空中落下一个物体,它降落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即落地前速度随时间的增 大而逐渐增大,这个问题中自变量是( ) A. 物体 B. 速度 C. 时间 D. 空气 6.用弹簧做挂重物实验,在 1000g 范围内,每增加 100g,弹簧长度增加 1cm,实验数据 如下表: (1)在这个实验中, 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2)若弹簧长度为 15 厘米时,所挂物体的质量是多少? (3)不挂物体时弹簧的长度是多少? 【设计意图】 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变量与常量的例子,及用表格可以直观的表明 变量与常量关系的思想,体会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同时在讲解过程中,提醒学生 要规范作答。 第四环节: 回顾总结 ,颗粒归仓 活动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进一步体会变量与常量、 自变量与因变量的意义及 区别,总结出可以用表格来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准确全面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谈 自己的收获与感悟,培养及时归纳知识的良好习惯,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并鼓励 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从数学的角度发现生活之美。 板书设计 9.1 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
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
(
常量
) (
变量
) (
因变量
)自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