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变色龙 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变色龙 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4 07:4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变色龙
教学目标
1. 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把握课文大意。 2.品析文章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3.分析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理解小说的主题。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品析文章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分析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理解小说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本单元学习的都是写人的名篇,第一篇文章鲁迅先生直接用主角的名字《孔 乙己》做了题目,今天我们会遇到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作者用了一个动物“变色龙 ”做 题目呢?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契诃夫的笔触,去看看吧。 二、学习目标 1. 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把握课文大意。 2.品析文章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3.分析人物形象反应的社会意义,理解小说的主题。 三、认识警官 1.【知作家】《变色龙》是__俄__(国)作家__契诃夫 早期创作的一篇 讽刺 小 说。结合预习介绍作者。 2.【识作品】选取社会生活片断,表现尖锐重大社会问题,以小见大,是契诃夫短篇小 说的独到之处。课文以“变色龙 ”为题,运用了_比喻__修辞方法。把 __警官奥楚
蔑洛夫__比作变色龙,因为变色龙能根据所处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身的颜色,从而达到保护
自身的目的,而警官处理 四、了解警官 狗咬人的事件 的态度随着 狗主人的不同_不断变化。
(一)【理情节】 1.任务:小说中,随着“狗的主人是谁 ”的猜测不断改变,奥楚蔑洛夫的态度和裁断也 左右摇摆不定,请你发挥你的聪明才智自行设计图表梳理小说情节,也可以完成老师提供的 图表。 次数狗的主人对小猎狗对赫留金 1不知狗的 主人是谁 2它是那么小,它怎么会 咬着你的? 3巡警说不 是将军家的狗 4你这混蛋不用把你 那手指头伸出来!怪你 不好5野狗,弄死它算了。 6厨师说是将军哥 哥家的狗
2.根据图表我们可以知道,在这件事中奥楚蔑洛夫这个“变色龙 ”变的是什么? 对小猎狗和赫留金的态度。 不变的是什么?是他的性格。用哪些词可以形容这个人?凶狠蛮横、媚上欺下、见风使 舵、趋炎附势 (二)【品细节】在本文中作者主要通过奥楚蔑洛夫和其他人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的“变 ”, 实际上作者还借助了很多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使文章的讽刺意味更加浓厚。 请找出课文中有哪些细节描写 说说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细节描写:四次写到军大衣 : 开头奥楚蔑洛夫穿着新军大衣出场,这件大衣是沙皇警犬的标志,也是他装腔作势,作
以吓人的工具;结局“裹紧大衣 ”离场,他力图保持自己的威风,但对于自己不光彩的表演, 却显得难堪,与开头照应。 中间的两次(第 10 段和第 20 段),他因“判 ”错了狗而吃惊、胆怯,一热一冷,一脱一 穿,这一细节描写充分表现了他内心的恐慌和强作镇定的复杂心理。 细节描写:两次写到手指头 : 这一细节描写,反映了赫留金的遭遇,一开始它是赫留金用来要挟狗主人的资本,要求 赔偿的本钱;但当有人说狗是将军家的时,手指头又成了冒犯名种狗的罪证。 这两处的细节描写,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主人公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本性跃然纸 上。 (三)【析变因】这样的一个人确实是可恨的,也是可怜的。从《孔乙己》这篇文章的学 习中我们知道分析人物形象,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环境,跳读文章思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让奥楚蔑洛夫变成这样一个可恨又可怜的形象呢? 1.“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上 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 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 描写了社会环境的冷清、萧条。 2. “木材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 看客——无聊、麻木、愚昧 3. “长官,就连法律上也没有那么一条,说是人受了畜生的害就该忍着。” “他的法律上说得明白,现在大家都平等了。不瞒您说,我的兄弟就在当宪兵......” “那儿的人可不管什么法律不法律,一眨眼的工夫就叫它断了气!” 制度:人治社会,法律形同虚设 4.背景链接: 《变色龙》写于 1884 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统治最反动的时期。亚历山大 三世加强了宪兵警察等专政机构,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整个俄国笼罩在军警宪兵的 白色恐怖之中。而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的却是欺下媚上的勾当。 它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鲁迅 五、结语 一个小警官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他是可恨的,但是当时俄国社会在极端的专制
统治下,整个社会都弥漫着权力至上的氛围,身处其中的他又是可怜的。 正如契诃夫所说 : 在我的作品中,不是和这个人和那个人过不去,而是一群人被环境,被生活压迫着。 ——契诃夫 六、课后作业: 1.推荐阅读《小公务员之死》,概括主要内容,对比两篇小说,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2.下面两道题任选其一完成 (1)假如你在现场,回到家你将怎样还原场景,跟家人发表你的观点看法?结合场景有 理有据分析。 (2)文章最后写道奥楚蔑洛夫“裹紧大衣,接着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请设想一 下奥楚蔑洛夫离开广场后去了哪里?要求设计的情节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续写一段文字。 不少于 1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