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魔幻的颜色》 课时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魔幻的颜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的第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关于色彩基础知识内容的课,也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较系统的学习色彩相关知识。本课既是对小学阶段学习色彩系统知识的开始,又是对之前学习的《流动的颜色》、《染色游戏》两节课所学色彩知识的总结和升华。可以说在学生学习的这个阶段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从五彩缤纷的色彩中掌握三原色(红黄蓝),以及三原色之间二二相调配得到的三间色(橙绿紫)色彩基础知识,并能够对其进行一些简单的运用,通过趣味造型活动描绘事物,表达情感。色彩知识的学习、巩固和灵活运用是绘画的重要基础之一,它对学生今后欣赏美、创作美、表现美等各种美术活动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阶段。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都有着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于色彩的认识和艺术的感知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他们色彩表现方面的知识还比较缺乏;色彩感受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通过《流动的颜色》、《染色游戏》两节课,对水性颜料有了一定的了解,并知道流动的颜色相融时会产生新的颜色,感受到了颜色相融的变化。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以前认知的基础上系统的进行色彩知识的学习,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唤起学生对色彩学习的兴趣及感受生活色彩的热情,并能运用三原色和三间色开展趣味造型,描绘事物,表达情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了解三原色和三间色之间的关系,并能够用三原色中的二种颜色调出预想的颜色对生活中的美进行绘画表现。 2.过程与方法:在开放式的游戏过程中,体验色彩的神奇变化及其魅力,比较、感受两种颜色相加产生的第三种颜色,并通过老师的启发、引导和示范利用喷、涂、画等方法用三原色调出更加丰富、美丽的颜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色彩美感,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以及表现能力,增强学生敢用颜料去表现的信心,激发学生用色彩记录生活,赋予色彩情感和性格的美好感情。
教学思路 由于学生对色彩的融合现象充满好奇,对色彩的调配方法怀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对色彩的运用有着积极的尝试心态,因此,本课教学可用2课时完成。 第二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画家或同龄学生的绘画作品,谈谈自己的认识,感受色彩创作表现的方法;通过分析家作品中的色彩运用,启发学生学会运用三原色和三间色进行绘画表现;通过回忆生活与自然中的色彩现象,拓展色彩表现的想象空间;通过学生作业,让学生体验色彩调配所产生的视觉美感;通过展示评价,让学生相互评述色彩作品,并最终学会本课的色彩知识与表现技能。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原色和间色,能用三原色两两相加调出三间色。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色彩变化产生的美感,并能调出预想的颜色进行创作,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美好感受,表达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范画、水粉笔、水粉颜料、调色盘、喷壶。 学生:各种制作材料、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资料展示。 同学们,课下你们都收集了哪些画家或同学的色彩绘画作品? 学生回答并展示收集到的作品或图片。 2.出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魔幻的颜色》,探寻色彩的奥秘。 板书课题:魔幻的颜色。 3.提问。 谁来说说你收集到的作品中都有哪些颜色? 学生展示回答:红色、黄色、蓝色、橙色、绿色等。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学生收集的色彩绘画作品回顾感知魔幻的颜色导入新课。)
二、发展阶段 (一)赏析作品,激发创意 1.提问。 三原色和三间色是我们上节课学到的色彩知识,你们想知道画家是怎样运用它们进行绘画表现的吗? 2.展示作品。 (1)课件出示康定斯基的《玛尔努的教堂》和霍夫曼的《门》。 (2)请大家先欣赏这两幅作品,然后和身边的同学交流讨论,说说你的感受和想法。 3.教师分析总结。 《玛尔努的教堂》中,教堂的具体形象与景色看上去模糊不清,取而代之的是抽象的点、线、面和粗犷的笔触以及富于变化的色彩。画面中的红、黄、蓝色相互交融,在黑色背景的衬托和白色的点缀下,如同交响乐的旋律一样,显得那么和谐,那么精彩,那么美妙!霍夫曼的《门》,整幅作品简洁、明快,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画面中作者大胆运用色彩的对比,错落有致的红、黄、蓝方形色块在绿色、黑色、灰色背景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突出。抽象的画面构成与虚幻的空间效果使作品充满了音乐般的节奏感。 (二)联系生活,拓展思维 1.提问。 在我们的生活与自然世界里,很多事物都有着魔幻般的色彩。你能说出哪些事物有着漂亮的色彩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提问。 2.教学启发。 教师课件展示一些色彩丰富的事物或色彩美丽的风景图片,进一步启发和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赏析作品、激发创意——联系生活、拓展思维,学生通过欣赏、交流、感受、表达等方式进一体会魔幻般的色彩。)
三、作业实践阶段 1.教师示范 示范讲解:构思——构图——调色上色——调整完善。 2.学生实践。 看了画家的作品,欣赏了色彩漂亮的图片,大家是不是很想进行色彩创作了呢?那就赶紧拿出绘画工具开始创作吧! 作业要求:用三原色进行颜色调配,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色彩作品。要求颜色丰富、富有美感、层次分明。 3.教师巡视,辅导学生进行绘画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示范引领,开阔学生思路,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学生梳理作品制作方法并进行实践。)
四、展评阶段 教师引导欣赏并评价: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同学们的色彩情感作品,请同学们谈一谈你对作品的感受和创作意图吧。 1.学生自我介绍创作想法。 2.学生谈感受并评价 3.教师总评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评价不仅巩固本节课知识、学习作品表现形式,还体会作品的创作意图和色彩情感感受,从而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美术素养。)
五、拓展阶段 1.小结。 今天,通过大胆的创作实践,大家学会了用三原色调配进行绘画表现。老师看到,每位同学都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并画出了自己喜爱的作品。 2.拓展。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丰富的色彩。如果你遇到了自己想画的颜色,一定要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调一调,试一试,把它们画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之情。)
六、板书设计 魔幻的颜色 构思——构图——调色上色——调整完善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评价参考: 1.学生能否从不同的色彩变化中,体会到相应的情感变化。 2.学生能否准确生动地运用色彩的情感知识表达出自己的创作意图和感受。 3.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本课的教学活动。 4.是否有良好使用工具材料的习惯。
教学反思与改进 学生很熟悉色彩,但是对它的调配和变化规律却不了解,因而刚接触调色时,对它充满了好奇和兴奋,我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探索、观察,使学生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并理解原色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我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使学生发现色彩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然后鼓励学生放开手脚进行调色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