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4 08:3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推动中外经济、文化、政治交流。大运河是一条和平之河、繁荣之河。
只有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才能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今
桐城中学2023一2024学年度下学期开学检测
天,深入挖掘大运河等文化标识的精神内涵,一定可以让中华文化更加璀璨,让文化自信更
加坚定,让民族精神更加高昂。
高二语文试卷
(摘编自张贺《擦亮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
材料二:
1996年,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发布了《国际运河古迹名录》,对中国古代的大运河给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大运河是中国第一条实现“穿山越岭”的运河,在整体概念和建造上都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有重要性,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水道之一,更是世界运河史上的里程碑。
并填涂。
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有效提升了中国在全球世界遗产事业中的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影响力,还在规划体系、协调机制、监测体系、系列申报等方面实现创新。建立了全世界唯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一的由国家层面主导建设的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系统,突破了运河遗产整体申报的惯例,实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在完整性方面的理论创新。
材料一:
大运河作为流动的文化遗产,地理空间跨度大,延续使用时间长,文化遗产资源多,经
以大运河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先民筚路蓝缕、艰苦卓绝奋斗发展的生动记录,
济社会发展基础好,是具有2500多年历史、极具特殊亲和力与凝聚力的活态遗产,是中华民
展现了中国人特有的韧性、耐心和定力,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标识。擦亮大运河等中
族繁荣兴盛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优质载体。同时,
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对于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坚定文化自信有重要作用。
大运河也是历史地理标识的当代传承。我们今天谈论大运河,不仅仅是古代大运河,也包括
诸多古文明都曾建造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工程,但这些工程如今大部分不是荡然无存,
新中国时期形成的运河体系。透过大运河,我们能够看到中国人适应空间、地理,利用自然
就是久已荒废,化作历史的遗迹,供后人玄想和凭吊。而中国的很多古代工程则不然,不管
山水,不断求知探索创造的精神和成就。大运河作为一个沟通地理空间的工程杰作,映射着
是大运河,还是都江堰,始终在国家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这种古代工程在人类
从古至今中国人民的智慧。
文明史上并不多见,从侧面揭示了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从未中断、延绵至今的伟大文明。
大运河也是一个社会文化交流交融的载体,是一幅缓缓铺开的中国文化地理长卷。通过
自从隋唐实现大运河南北贯通,历代不断疏浚、扩展、维护大运河,使南北方经济上的联系
申遗,我们确认了大运河的文化和文物资源,使得大运河真正在物理形态上成为一种文化的
日益紧密、文化上的交流更加频繁、军事上的纵深更加深广。这一切不仅促进了大运河沿线
标识,也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奠定了学术基础、工作基础、社会基础和人才基础。建
的开发,而且推动南北方融为一体,为中华民族的融合发展创造条件,孕育了一座座繁华的
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中华优秀传
城市。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一条纽带。
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动实践。这样一个伟大的实践,
开凿大运河需要面对复杂的地形地貌,需要解决大量工程难题,但我们的祖先创造性地
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不仅将对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提供丰厚
解决了治水、治沙、蓄水等难题。大运河体现的高超技术和巧妙设计,至今仍令人叹服。大
滋养,也将为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提供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
运河扬州段的“运河三湾”,把一段直线百米的河道改成1.7公里的三道弯,大大减缓了流速,
(摘编自刘曙光《大运河文化的构建与传承》)
确保了漕运安全,体现了古人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的创造力:大运河山东段的南旺枢纽工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集引水、蓄水、分水、排水于一体,五级船闸逐级抬高水位,体现了古人对水利的科学认识,
A.历史文化遗产是古人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人特有精神品格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精
许多做法直到今天还在沿用。大运河流经10多个纬度的国土,贯通燕赵、中原、齐鲁、江浙
神的符号。
等多个不同文化区,随着运河流淌的不仅仅是人员和物资,更是思想和文化。不同地域的文
B.大运河的不断开发和中华民族的融合发展,客观上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
化在大运河沿线交汇交流交融,各自保持特色,又互相学习借鉴,共同形成了兼收并蓄、开
文化的交流、军事的提升。
放包容的运河文化。大运河所流经的区域从古至今都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思想文化最活跃的
C.大运河流域面积广,途经中国经济最发达、思想文化最活跃的地区,形成了独特的地域
地区,文教鼎盛,人才辈出。这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创新性和包容性的文化所培育和滋养出
文化和运河文化。
来的。
D.作为沟通地理空间的工程杰作,大运河反映了中国人民适应环境、利用自然的聪明智慧
大运河是海陆丝绸之路的连接线,一端连着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洛阳、西安,另一端连
和创造精神。
着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出口宁波、泉州。古往今来,中外使者、客商通过大运河南下北上,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