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金属的化学性质 同步练习
一、多选题
1.向AgNO3、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入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有Ag+ B.滤液中一定无Mg2+
C.滤渣中只有单质Mg D.滤渣中一定无单质Zn
2.实验室中有一定质量的AgNO3和Mg(NO3)2的混合溶液,现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
通过分析图中信息进行判断,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A.滤液中一定含有Ag+、Mg2+、Fe2+ B.滤液的颜色为浅绿色
C.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g D.现象X为有大量气泡冒出
3.某化学小组在一定量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铜粉和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甲和固体乙(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甲中一定含Al(NO3)3和Zn(NO3)2
B.若溶液甲呈蓝色,则溶液甲一定含Al(NO3)3、Zn(NO3)2、Cu(NO3)2和AgNO3
C.固体乙中一定含Ag,可能含有Cu和Zn
D.若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无气泡产生,则溶液甲中一定没有AgNO3和Cu(NO3)2
4.向200gFe2(SO4)3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已知反应的先后顺序和化学方程式分别为① ②。下图为加入铁粉的质量与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的关系,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取E点的剩余固体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 B.B点后溶液的颜色为蓝色
C.原混合溶液中CuSO4质量分数为16% D.D点对应纵坐标为6.4
5.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FeCl3(CuCl2) 适量Fe粉 过滤
B NaOH (Na2CO3) 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过滤
C HCl(CO2) 适量NaOH溶液 洗气
D CaCO3(CaO) 加足量的水 溶解、过滤
A.A B.B C.C D.D
二、选择题
6.分析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故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一定是置换反应
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破坏三个条件
C.某纯净物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D.酸和碱的反应既是中和反应又是复分解反应,所以复分解反应就是中和反应
7.转化观是化学学科核心思想,几种常见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关于甲乙丙丁物质的猜想错误的是
A.甲可能是H2O2 B.乙可能是H2CO3
C.丙可能是CaO D.丁可能是CuSO4
8.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利用金属的年代: B.硫元素的化合价:
C.空气中物质含量: D.氮元素质量分数:
9.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比较Cu和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将银片放入硫酸铜溶液
B 除去CO2气体中的HCl 将气体通过盛有足量NaOH 溶液的洗气瓶
C 鉴别铜片和黄铜片 相互刻画,有划痕的是铜片
D 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 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10.类比和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的元素,所以含有不同元素的物质一定都是化合物
B.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一定减小
C.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D.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比银活泼,所以铁可以把氯化银中的银置换出来
11.下列除去杂质(括号内)的方法正确的是
A.CO(CO2):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CO2 (CO):点燃
C.二氧化锰(氯化钾):溶解后过滤、洗涤、干燥
D.铜粉(铁粉):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后过滤
12.有些不法商人常常用铜锌合金冒充“金元宝”来蒙骗人们。下列鉴别方法不能识破骗术的是( )
A.用盐酸溶解 B.测定密度 C.用火灼烧 D.直接观看颜色
13.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稀硫酸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
B.在K2CO3、K2SO4、AgNO3三种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C.将CO2气体通入Ca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
D.将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会覆盖一层红色物质
14.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电解一定质量的水
B.向一定质量的Ba(OH)2溶液中逐滴滴加稀H2SO4
C.足量的Mg、Fe、Zn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
D.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NaCl溶液中加入固体NaCl
15.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①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②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
A.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B.水和生石灰 C.盐酸和锌 D.水和硝酸铵
三、综合应用题
16.铁是生产、生活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
(1)用铁制炒菜锅利用了铁的物理性质中的 性;
(2)铁可以在纯氧中燃烧,其现象是 ;
(3)铁可以与稀盐酸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某同学设计了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来探究炼铁原理的装置如图:
①实验时先通入一会儿一氧化碳再加热,其目的是防止 ;从环保角度上看,上述装置有不足之处,改进措施是 .
②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据报道,全世界每年被腐蚀损耗的钢铁材料约占全年钢铁产量的五分之一,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 等发生的化学反应,生产生活中常用的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有 (答一条即可)
(6)某钢铁公司欲用2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炼铁,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该公司所得到的生铁中最多含铁多少吨?
17.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日常使用的干电池产生兴趣
(一)拆解干电池,得到铜帽、锌皮、碳棒、黑色粉末等物质。
“黑色物质”是碳棒周围的混合剂,其成分为二氧化锰,碳粉和氯化铵等,总称为“碳包”。
已知:氯化铵能溶于水
(二)回收黑色粉末中的二氧化锰:
(1)干电池使用时将化学能转化成 能。
(2)上述操作中灼烧的目的是 ;
(3)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和 ,玻璃棒的做作用是 。
(4)为验证二氧化锰,同学们用A、B两支洁净试管,分别取5毫升3%的过氧化氢溶液,往A试管中加入少量上述实验灼烧后得到的固体,如果出现 的现象,说明为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在该反应前后 和 都不发生变化。
(三)用拆解得到的锌皮(含杂质)制取硫酸锌晶体。
实验步骤:①将剪碎后的锌皮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②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最终得到ZnSO4﹒7H2O晶体。
(5)步骤①中反应方程式为 ,将锌皮剪碎的目的是 。
(四)测定锌皮中锌的质量分数。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取1克锌皮放于试管中,实验中将注射器内50毫升稀硫酸(足量)完全注入试管中。当试管中不再产生气泡时立刻读数得到量筒中水的体积为273毫升。已知实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为0.09g/L。
(6)计算该锌皮中锌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
(7)上述方法测得的锌的质量分数偏大,不可能的原因是 。
A 没等装置冷却就读数
B 锌皮中含有少量铁
C 试管中有气体没有排出
D 将注射器中稀硫酸全部注入试管中后忘掉夹紧弹簧夹
18.铁及其化合物是中学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1)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铁是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的金属元素
B铁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30
C图中x=18
D铁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四周期
(2)活性铁粉常用作脱氧保鲜剂,原理是铁和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生活中为防止家中的铁锅生锈,常采取的方法是 。
(3)某工厂将含有CuSO4、ZnSO4、FeSO4的废液,经重新处理回收铁、铜和硫酸锌,设计了如图工艺流程图3,请回答:
①固体A中物质的化学式为 。
②加入Y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某同学用图2所示装置完成模拟冶铁并检验气体生成物的实验。
①A处玻璃管中反应的现象是 。
②该装置必须加以改进的是 。
③装置改进后,取10g赤铁矿,充分反应后,测得B装置增重6.6g (澄清石灰水足量),则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
1.AD
2.ABC
3.AC
4.AD
5.BD
6.C
7.B
8.D
9.B
10.C
11.C
12.D
13.C
14.B
15.D
16.(1)导热
(2)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3)Fe+2HCl=FeCl2+H2↑
(4) 加热时因气体不纯而发生爆炸 在装置尾部放置燃着的酒精灯
(5) 氧气、水 刷漆(合理即可)
(6)解:方法①设可炼出的生铁最多含铁质量是x,
解得x=112t
方法②由于矿石中的铁元素的质量在反应后全部以单质铁存在,则根据铁元素的质量守恒可知,炼出的生铁的含铁量最多为200t×80%×=112t。
答:生铁中最多含铁112吨
17. 电 除去滤渣中的碳粉 烧杯 漏斗 引流 冒气泡 质量 化学性质 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解:装置中排出水的体积就是生成气体和注入稀硫酸体积的和,故生成氢气体积为273毫升-50毫升=223毫升=0.223升;生成氢气质量为0.09g/L×0.223L=0.02007g
设需要锌的质量为x
答:锌皮中锌的质量分数为0.6523%。 CD
18. C 4Fe+3O2+6H2O=4Fe(OH)3 使用后擦干 Cu、Fe、Zn Zn+H2SO4=ZnSO4+H2↑ 红色固体慢慢变成黑色 在通入装置A前,先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