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宗璞的《紫藤萝瀑布》
贾平凹《一棵小桃树》
教学设想:
学习托物言志手法是部编版初中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目标中非常重要的目标,单元导读中建议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所以将精读课文《紫藤萝瀑布》和自读课文《一棵小桃树》进行整合,在具体活动设置上为了更好体现“对比阅读”,采用整体推进式教学。课堂的所有活动设置都围绕着“如何阅读托物言志类文章”这一目标进行,在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阅读方法,老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加以概括明确,接着用《梅花》这首诗歌检测学生对于阅读方法的掌握程度。
教学目标:
1.用对比阅读的方法寻找作者与所描述“物”的共性。
2.学习托物言志类文章的阅读方法。
3.理解作者对于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1.用对比阅读的方法寻找作者与所描述“物”的共性。
2.学习托物言志类文章的阅读方法。
3.理解作者对于人生的思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大自然的草木荣枯,候鸟去来,总能牵动人们的情思,引发人们的联想。也许一朵小花会震颤一个人的心灵,一株小草会振动一个人的灵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章《紫藤萝瀑布》和《一棵小桃树》,听花语树言,悟生命哲思。
二、 初读美文,听花语树言。
1.快速读文,感知形象。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文章,用横线勾画出描写紫藤萝和小桃树的句子,说说“这是一株“ ——”的紫藤萝/小桃树。(学生自由发言)
2.总结形象,梳理情节。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
过渡: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诗文中描写的景物往往浸透着作者的情感,所以我们能在花草树木间发现人生的影子。那么这两位作者在对物的咏赞中,究竟想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呢?联系作者生平,可以使文章中心初现端倪。
三、 再读美文,悟花语树言。
1.跳读课文,读文识人。
过渡:请同学们跳读文章,用波浪线勾画关于作者人生经历和人生态度的语句。
引导学生在文中寻找宗璞的人生经历,补充宗璞相关资料: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多年来,“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产生了“精神上宁静和生的喜悦”,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过渡:和宗璞一样,贾平凹也历尽坎坷,你能找到字里行间隐藏了他哪些人生经历吗?
补充贾平凹相关资料:贾平凹生于陕西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初二时遭遇了“文化大革命”,父亲被关进牛棚,这个十四岁的少年内心充满恐慌。贾平凹从小就有一种自卑心理,觉得自己的个头、形象和口才等不如人。他在《贾平凹性格心理调查表》一文中说道:“我出生在个22口人的大家庭里,自幼便没有得到什么宠爱。长大体质差,在家里干活不行,遭大人唾骂;在校上体育,争不到篮球,所以便孤独了,喜欢躲开人,到一个幽静的地方坐。愈是躲人,愈不被人重视,愈要躲人,恶性循环,如此而已。成年后步入社会也遭受到了挫折,饱受风雨的摧残。”
2.感悟哲思,感悟生活。
过渡:结合作者经历和你的经历,谈谈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
①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②我亲爱的,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对吗?(学生发言)
四、三读美文,理解花语树言。
1.寻找关联,理解概念
过渡:世间花草树木数不胜数,为何宗璞选择了紫藤萝,而贾平凹选择了不起眼的小桃树?作者和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吗?(学生发言)
明确: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作者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绘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2.归纳方法,学会阅读
过渡:通过上边的讲解,请大家小组讨论阅读托物言志类文章的方法。(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明确:读文识物知特点,由物及人找关联。
3.教师出示王安石诗歌《梅花》以及写作背景资料,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梅花》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写作背景:王安石变法的新主张被推翻,两次辞相两次再任,放弃了改革。这首诗是王安石罢相之后退居钟山后所作。
明确:诗中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为国家强盛而不畏排挤和打击的人。
五、结语
亲爱的同学们,山川草木,花语树言,它们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传递着生命的真谛!希望你们能拥有花的品质,树的精神,不惧成长,逆风飞扬!
板书设计:
听花语树言 悟人生哲思
物 →人→ 主旨
托物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