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中华传统节日
——写过节的过程
习作公告栏
这段时间我们通过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对我国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的习俗进行了深入了解。相信你一定有很多收获。
选一个你印象最深的节日,写一篇习作,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习作公告栏
1.写作文体:写节日的记叙文。
2.写作内容:中华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3.写作重点:把过程写完整,具体写你最感兴趣的环节。
4.注意事项: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审题指导
首先,请欣赏一段描写春节的片段:
年底这一天,是准备通夜不眠的,店里早已经摆出风灯,插上岁烛。吃年夜饭的时候,把所有的碗筷都拿出来,预祝来年人丁兴旺。吃饭碗数,不可成单,必须成双。如果吃三碗,必须再盛一次,哪怕盛一点点也好,总之要凑成双数。吃饭时母亲分送压岁钱,用红纸包好,我全部用以买花炮。
(选自丰子恺 《除夜美景》)
名师直播课
一、选好节日,了解习俗
春节 —— 贴春联、贴福字、收压岁钱、放鞭炮、
吃团圆饭、拜年、看春晚
元宵节—— 赏花灯、猜灯谜、耍龙灯
中秋节—— 吃月饼、赏月……
写传统节日从不同的习俗入手,抓住主要特点来写。
名师直播课
不同的节日,不一样的体验
童年的春节
冰心
新年里,我们各人从自己的“姥姥家”得到许多好东西。
首先是灶糖、灶饼,那是一盒一盒的糖和点心。据说是祭灶王爷用的,糖和点心都很甜也很粘,为的是把灶王的嘴糊上,使得他上天不能汇报这家人的坏话!最好的东西,还是灯笼,福州方言,“灯”和“丁”同音,因此送灯的数目,总比孩子的数目多一些,是添丁的意思。那时我的弟弟们还小,不会和我抢,多的那一盏总是给我。这些灯:有纸的,有纱的,还有玻璃的。于是我屋墙上挂的是“走马灯”,上面的人物是“三英战吕布”,手里提的是两眼会活动的金鱼灯,另一手就拉着一盏脚下有轮子的“白兔灯”。
冰心奶奶家乡的春节习俗从自己的“姥姥家”得到许多好东西展开介绍,有灶糖,有灶饼,还有灯笼。
名师直播课
我们还可以挑选一个有家乡特色的节日,介绍给大家。看看两位作家眼中的端午节吧!
名师直播课
端午日
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
(选自沈从文《边城》)
名师直播课
端午的鸭蛋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选自汪曾祺《草木春秋》)
无论是赛龙舟,还是鸭蛋络子,都是抓住一个特色写出了端午节的热闹、欢乐。
名师直播课
二、观察节日,抓住情感
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情感或氛围:
春 节——喜庆 吉祥 ……
元宵节——热闹 团圆 ……
清明节——缅怀 激励 ……
重阳节——敬老 感恩 ……
名师直播课
看看同学笔下的元宵节——
“卖浮元子喽,又大又圆的浮元子喽!”我走上前一看,原来就是元宵呀!“卖高跷啦!结实、好玩的高跷!”天哪,就这样踩着走,真是惊险。唉,听着这一声声的吆喝声,我都想买来玩,可惜我没有钱,便只好继续往前走去。
走着走着,响起了“锵咚锵,咚锵咚锵……”的声音,我走近一看,原来是在舞龙、舞狮呢。人们顶着龙、狮子跑来跑去,那龙好像随时要飞上天空,而狮子似乎马上就要跳下来咬人……古时候的元宵节可真热闹呀!
名师直播课
特殊情境的描写,
专属的节日元素,
传统节日立马身临其境!
名师直播课
三、参与节日,写清过程
写节日题材的文章时,我们要从“旁观者”转换成“当局者” ,要仔细回忆参与节日活动时自己及周围人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比如亲手包饺子、包粽子、放鞭炮、做花灯、看花灯、划龙舟等。
名师直播课
清楚、具体,可操作性强
我们打着手电筒,首先我用铁丝把松油块绑在孔明灯的下面,然后慢慢的点火,热气把孔明灯鼓起,我感觉它越来越轻了,慢慢的飘起来啦。我轻轻地松手,孔明灯像个醉汉似的,随着风颤巍巍地上升,越飞越高,越飞越高……
名师直播课
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节日?请你回忆一下当时的情景。在动笔之前,可以先对照着下面这张图表,想一想,填一填。
名师直播课
节日 习俗 节日经历或故事 独特感受
面批互动吧
中秋节
今天是中秋节,吃过早饭,爸爸开车带着我和妈妈去奶奶家过中秋节。中秋时节正是秋收的时候,农村比较繁忙,奶奶家院子里晒满了玉米和大豆。
中午奶奶做了一大桌子好吃的饭菜,我们一边聊天一边吃饭,真快乐。
吃过午饭,奶奶和面烙干馍。心灵手巧的奶奶,擀的干馍又圆又薄,烙出的干馍又香又脆,好吃极啦。
晚上,我们一家人坐在院子里,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
这个中秋节过得真快乐呀!
师:可以加上修饰性的词语,起一个独特的标题,比如“童年的春节“。
生:我可以把这篇习作的标题改成“快乐的中秋节”。
师:一大家子围在一起吃饭的快乐气氛没写出来。
生:是的,我要加一些语言,表达快乐的气氛。
师:烙干馍的意义说出来更好,更能体现节日的文化内涵。
农历八月十五这天,爸爸开车带着妈妈、小妹和我去奶奶家过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华传统节日,每到这一天,全家人都要团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
中午,奶奶和妈妈做了一大桌美味的菜肴,有象征团团圆圆的鱼肉丸子、吉祥如意的烧鸡,还有炒毛豆、红烧肉、烤鸭、清蒸鲈鱼。全家人高高兴兴地围着桌子坐下来。爸爸给爷爷奶奶倒上白酒,爷爷奶奶举起酒杯,祝全家人平安快乐幸福,祝我和小妹茁壮成长,我们也和爷爷奶奶一起碰杯,祝他们健康长寿。
佳作赏析区
快乐的中秋节
佳作赏析区
吃过午饭,奶奶和面烙干馍。心灵手巧的奶奶擀的馍又圆又薄,烙出的干馍又香又脆,好吃极了,比超市买的饼干好吃几百倍!奶奶告诉我们,以前家里穷,买不起月饼,八月十五晚上就吃自家烙的干馍。干馍又圆又香不也象征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吗?
傍晚,我们把准备好的干馍、月饼、水果摆在院子里的桌子上,爸爸用刀把一块圆圆的月饼切成几小块,每人吃一块,并告诉我这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睦睦。爷爷讲起了后羿和嫦娥的故事。我和小妹赛起了关于月亮的诗。妈妈告诉我们,月亮在古人心中是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象征。过节时,在外的游子都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秋的夜色真美,风里还散发着桂花的香气呢!我喜欢过中秋节,喜欢赏圆圆的月亮,更喜欢和和睦睦的一家人!
佳作赏析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