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凑、聚”等生字,理解“赶集、聚拢、横掠”等词语,积累的字短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背诵课文1-3自然段。
3.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
教学过程
一、聊聊燕子,激发兴趣
课堂开始,直接板书“燕子”并和学生交流生活中见到燕子留下的印象是怎样的?以此来唤醒生活情景。在此基础上交流诗人眼中的“燕子”,调动已有的学习经验。再来揭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在学生情感带动的基础上,大声朗读课文,并要求学生思考: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方面?
2.学生初读后,以“课文的每个自然段都是一幅生动有趣的图画,你会给每个画面取什么名字?”这一问题为抓手,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逐段概括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燕子外形图、春光燕子图、燕子飞行图、燕子休息图)
3.在理清文脉的过程中相机出示课文中带有“的字”短语。如“剪刀似的尾巴、伶俐可爱的燕子、旷亮无比的天空、 波光粼粼的湖面、烂漫无比的春天、光彩夺目的图画”。先指导学生读正确。再引导学生想象:读着这些词语,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在朗读想象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作者用词的优美。
三、读中想象,品味语言
第一步:聚焦关键词句,体会燕子外形美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抓住句中的3个“的字”短语“乌黑的羽毛、轻快有力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展开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相机学习生字“凑”,并指导有感情朗读。
(2)再带着学生质疑:你们有没有发现,一只燕子它有头,有眼睛,有爪子。为什么作者只写了羽毛、翅膀、尾巴?引导学生关注抓特点写事物的方法。紧接着,通过调换句子语序的方式对比阅读,“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一身乌黑的羽毛,剪刀似的尾巴……”学生聚焦作者“整体到部分”的观察顺序,以此为支架进行背诵。
第二步:勾勒春天景物,体会春光美
(1)第2自然段描写的景物繁多,学生边读边圈画出相关的景物。这些景物展现了怎样的春光图?学生抓住“微微地、如毛、千条万条……”等修饰词展开想象,从色彩、声音、香味与生长等方面勾勒、描绘,感受、理解“像赶集似的聚拢来”“烂漫无比的春光”。采用字源识字法学习“聚、集”这两个生字。通过个别读、合作读的方式,表达对烂漫春光的喜爱之情。通过填空搭建理解并积累的支架,让学生背诵。
(2)引读第二句话,引导学生回顾第一课的古诗,感受在春天的大背景下加入小动物给春天带来的勃勃生机。
第三步:展开合理想象,体会燕子姿态美
(1)燕子的飞行有哪些特点?学生自由读课文第3、4自然段,找出关于燕子飞行姿态、动作的词语“斜飞”“横掠”“沾”。播放燕子飞行视频,学生直观理解“斜飞、横掠”不仅写出了燕子飞行的不同姿态,还写出了燕子飞行的轻快。还有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燕子飞行的轻快?学生抓住“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柳树下了。”“偶尔沾一下水面”“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燕子飞行的美与趣。
(2)出示第五自然段。在燕子休息图上,你觉得最有趣的是什么?有趣在哪里?学生会说:把燕子当作人来写,从“闲散”“休憩”读出燕子自在、悠闲,关注多音字散。学生可能会这样说:黑色的燕子、嫩蓝的天空、美丽的春景,搭配在一起成了一幅水墨画;学生还可能这样想象:我觉得“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就像五线谱,燕子就是音符;这是相机把“几痕细线”换成“几根细线”进行比较阅读,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插图,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最后想象着画面感受燕子休憩的有趣。
四、总结延伸,积累语言
1.根据梳理总结。可爱的燕子给我们留下来深刻的印象,是因为作者选取不同的角度,抓住小燕子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巧妙运用修辞,进行生动表达。教师相机告诉学生自己在向别人介绍小动物时,也可以学习这么做。
2.小练笔:模仿第1自然段的句子,从“整体-部分”,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小动物,写清它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