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22 08:11: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
《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是语文版教材八年级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其主旨是:世纪之交,杨振宁先生回顾了近两百年来世界上出现的许多新事物,分析了近两百年,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新事物层出不穷的原因,并循此提出了“科”和“技”哪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进而溯源说明了中国和美国的教育哲学在鼓励创新上的异同。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能使学生在认识世界的同时发展自己的思维,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21·cn·jy·com
基于此,我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⒈了解杨振宁的相关知识。
2.了解课文内容:新事物出现的原因,中美教育哲学的异同等。
3.掌握文章使用的说明方法。
4.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其中的重点是:了解作者解说的事理(包括新事物新发明层出不穷原因,科和技的关系两方面);难点:中美教育在鼓励创新上的异同比较。
二、说教法:学习这篇事理说明文,主要是引导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在自学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辩、对话、交流,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理解作者写作此文的意图。为此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创造情景,以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解读。 www.21-cn-jy.com
三、说学法:学生阅读这说明文要在充分预习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基础上默读,通过集体探究理清作品的思路,领会文章的道理,并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学习反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本文宜采用“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练一练”等学习方法。 2·1·c·n·j·y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启思
从简介首位获诺贝奖的华人科学家入手,引入本文《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二)、作者简介(教师自己说出,多媒体展示)
杨振宁,美籍华人,1922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出生安徽省,1938—1944年在中国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读书获硕士学位。1945年赴美求学,1948年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7年与另一位华人科学家李政道合作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因此与李政通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71年以来,他多次到中国探亲、访问、讲学。分别受聘为北大、科大等八所大学的名誉教授。在促进中美科技交流和合作中起了重要作用,还努力帮助中国学者在美进行科研和学习。
(三)、介绍文中提到的几位科学家。(多媒体展示,学生快速看)
(四)、出示本课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后开始课文的学习。
(五)、检查自读情况,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字音(宜抽一成绩较好的学生,起来朗读,再打出来,可以节约时间)
几( )乎 光纤( ) ( http: / / www.21cnjy.com ) 趋( )势 芯( )片 挠( )头 聘用( ) 着( )眼点 弥补( ) 胆怯( )
2、词语(直接打出)
无穷 无尽 归根到底 与日俱增 层出不穷 创新 辩证 弥补 着眼
3、学生快速默读全文(师强调:光纤、挠头、聘用、弥补、胆怯)
4、教师:根据课件上显示的文章主旨,出示结构图,学生找出文中相应段落。
(这样理解会比较快)
5、完成表格中美两国教育哲学的异同(让学生探究式合作)
美国教育哲学 中国教育哲学
相同点 都能鼓励创新
不同点 适应对象及后果 对前30%~40%的学生很有益,比较容易成功。
对后30%~40%的学生很有益,成才后可以跟比他聪明的人竞争
学习方式 跳跃式学习,很有自由度,自己可以探索很多东西按部就班的训练,扎实,可以了解很多不是几天就能学到的东西。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6、杨振宁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对于不同对象的学生,应根据受教育背景的不同,区别对待。
(六)、课堂练习(分小组布置任务,然后集体完成。)
A、学生找出主要的说明方法。集体完成并更正。
我可以随便举个例子:一百年以前,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界的农业人口占人口总数的80%以上;今天,美国的农业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1%~2%,可是他们生产出来的粮食,不仅可以供全美国人食用,还可以出口到世界各地去。
1.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2.有力地说明了“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
B、下列各句中红色的字、词能否去掉,为什么?见课件。
C、阅读课文3、4段,完成练习
⒈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作者认为两百多年来产生许多新事物的原因。(本段说明的重点)
第3段中“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
⒉第4段综合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
⒊作者对于“科”与“技”的关系持什么看法?
(明确:二者谁更重要些的问题,没有简单答案,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国家制宜。)
⒋文中第6段作者指出,世界是由三个互相关联的环节推动前进的,用“→、←”表示出三者的关系。明确这是一个良性循环。21教育网
拓展:你学了本文之后学到了什么?你认为自己应该怎样学习?
(让学生通过学习,找到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学习中多点自由思考习惯和创新的意识,尽量弥补中国试式教育的缺陷)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