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九年级 学科 物理
课题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课型 讲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的一些特点。3)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及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认识到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通过实验验证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3).利用弹簧的弹力类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学生了解分子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分子动理论的观点
教学难点 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特点
教法学法 讲授、观看实验视频 教具学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教 学 设 计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活动:喷花露水,不久就会闻到花露水的味,香味的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为什么会闻到香味?(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推进新课 (一)、物质的构成[建立情境]:原来这与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关,现代研究发现: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请看图片。(教师出示图片) [提出问题]:老师站在讲台这里喷完花露水后,为什么最后一排的同学都能闻到花露水味,这说明分子是运动还是静止?(二)、分子热运动扩散现象[过渡] 同学们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验证分子是否在运动。[演示实验]:我们将一个空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 ( .. / .. / .. / Documents and Settings / Administrator / Local Settings / Temp / 360zip / 360$0 / 气体扩散现象.avi )启发引导:(1)空气瓶中颜色变化了,说明了什么?(2)二氧化氮瓶中颜色变浅了?其原因是什么?(3)实验中要把装有密度大于空气的二氧化氮气体放在上方行不行?为什么?[说明]: 这个实验演示的是一种扩散现象。同学们是否可以根据刚才的现象给扩散下个定义呢? 教师总结出扩散的定义:[总结并板书]: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走入生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气体扩散现象很常见。请你们举出几个例子。(设计意图:真正的课堂在生活中,让物理知识很好在生活中得以运用。) [提出问题]: 不同的气体可以彼此进入对方,那么,不同的液体之间是否也有这种现象发生呢?[播放视频]:1.播放CuSO4溶液的扩散现象的视频。引导:分界面变模糊说明了什么?[播放视频] :金与铅的扩散现象。[师生总结]:气体、液体及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其中气体扩散的最快。(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各种情况的扩散现象,更形象、具体。并通过气体、液体及固体间的扩散来认识到这些现象的实质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2、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温度[提出问题]:腌咸菜往往要十天半个月后菜才会变咸,而炒菜时加盐几分钟后菜就咸了,说明扩散是有快慢的,那么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是什么呢?[设计实验]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冷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中滴入两滴红墨水,比较两杯中的红墨水扩散情况。 [总结并板书]: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温度3、分子热运动[分子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板书:分子热运动4、扩散现象表明[师生总结]大量事实和实验证实扩散现象能够表明: (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也是扩散现象产生的原因。(2)、分子之间有间隙。[教师强调] “不停”就是在任何情况下。下面一些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有A.金秋八月,校园里处处桂花飘香B.将糖投入一杯水中,水变甜了C.扫地时,灰尘在空中飞舞 D.滴在地砖上的污渍,时间越久越难擦净 E.花香扑鼻 F.樟脑丸放久了变小,最后不见了 G.擦过黑板后,粉笔灰纷纷落下 第二课时:[复习导入]一、物质的构成: 二、分子的热运动 1、扩散现象: 2.分子的热运动: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思考:由上节课的探究我们知道,分子间是有间隙的,而且物质的分子还在不断地运动,那么固体为什么还是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呢?[观察实验]:表面光滑、干净的铅块压在一起,下挂钩码也不能把他们拉开。是什么力使两个铅块紧贴在一起? 【总结并板书】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亲身体验]:用橡皮帽将注射器孔堵住,用力将活塞向下压缩注射器内一段被封闭的水。[引导]: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怎样的作用力? 【总结并板书】分子之间存在斥力[设疑]:分子之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当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加时(如拉伸)或距离减小时(如压缩),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还是斥力呢?[动手实验]:分子之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就好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我们现在模拟体会一下当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化时作用力的变化。 把弹簧的两端系上橡胶球,让学生感受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自然放置。2、用力压缩。3、用力拉伸短距离。4、使一根弹簧拉伸长距离后不能缩回。[师生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出:分子间距离变大,表现为引力分子间距离变小,表现为斥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设计意图:用弹簧两端连接着小球来类比分子,引导学生做这一实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实验完全放给学生,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亲自体验成功的喜悦,探究的乐趣。同时把微观现象形象化,突破学习的难点。)(四)、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微观描述 [提出问题]:物体在不同状态下,分子间的距离一样吗?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一样吗?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页前三自然段,并结合图片,完成表格。物态微观特性宏观特性分子间距离分子间作用力有无固定形状有无固定体积固态很大液态较大较大气态很大[教师点拨]:固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大,所以固体很难被压缩和拉伸;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比气体的小,比固体的大,分子间作用力比固体的稍小,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具有 流动性;气体分子的间距很大,分子之间作用力极小,具有流动性,易被压缩。
三、课堂检测 1、“墙内开花墙外香”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是( )。2、扩散现象既可以在( )间发生,也可以在( )中发生,还能够在( )中发生。3、当红墨水分别滴入热水和冷水中时,可以发现热水变色比冷水快,这说明温度越高,水中大量分子的热运动( )。
四、课堂小结 分子动理论: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板书设计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教学反思 本节是学生在学完宏观物体的有关知识后,对微观世界的知识进一步探究学习,为后面研究物体内能及其有关知识做好铺垫。但由于分子的运动无法直接观察探究,所以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为主,以计算机模拟的方法为辅组织教学。本节需要考察的知识与技能内容比较抽象,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分析、讨论为主,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以“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为主线的思维过程进行教学,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日清题:动手动脑学物理2、3、4题
基础巩固题 1、“墙内开花墙外香”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是( )。2、扩散现象既可以在( )间发生,也可以在( )中发生,还能够在( )中发生。3、当红墨水分别滴入热水和冷水中时,可以发现热水变色比冷水快,这说明温度越高,水中大量分子的热运动( )。
能力提高题 1、物体中大量分子做热运动的速度,跟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A、物体温度的高低 B、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C、物体密度的大小 D、物体机械能的大小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在房间里喷洒一些香水,整个房间会闻到香味 B、长期堆放媒的墙角,墙壁内较深的地方也会发黑 C、早晨扫地时,常常看到室内阳光下尘土飞扬 D、开水中放一块糖,整杯水都会变甜3、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说明分子间 ( )A.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 B.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C.分子不停滴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D.固体、液体分子之间没有空隙
备注:教案统一宋体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