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4 14:04: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雪冠(guān) 冠军(guàn) 冠心病(guān) 张冠李戴(guān)
B. 劳累(lèi) 累赘(léi) 成年累月(lěi) 果实累累(lěi)
C. 湖泊(pō) 停泊(bó) 梁山泊(bó) 淡泊明志(bó)
D. 闲暇(xiá) 假期(jià) 白璧微瑕(jiá) 遐思冥想(xiá)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
B. 一座草顶、竹蔑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
C. 老人眼睛瞪得大大的,几次想说话插不上嘴。
D. 一根白羽毛钉在红布上,红白相衬很好看。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炽热的岩浆刺目地闪亮着,翻滚着,随着飞船的下潜,在船尾飞快地合拢起来。
B. 她在大屏幕上,还在那个封闭的控制舱中,穿着那件“太空服”,画面凝固着 , 是以前录下来的。
C. 只有当一个人不再对生活抱任何幻想的时候,真正的解脱才会不期而至。
D. 虽然又是一句轻柔的祝福,却是我的心语;虽然见面只是微微一点头,却满含浓浓情意;虽然我们说话不多,却彼此貌合神离。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目前,达州市有近260万亩以富硒茶、柑橘、中药材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基地,520多个规模化养殖基地。
B.我们要聚力建设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大力推进达州市生态环境高质量,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C.周剑坚持每个周末前去县里的电子商务中心学习电脑美工知识,他打算今后在县城开家门店,用自己的手艺来撑起这个家。
D.李安民在中学时代就是一个勤奋努力的学生,不仅他学习成绩优异,而且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小一把座椅,安放在哪儿,怎么安放,如何满足游客需求,如何让座椅和环境浑然一体,考验着景区管理人员的智慧。
B.一部七、八分钟的中国风短片《包宝宝》,获得了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
C.孟郊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三春”就是指长达三个月的春季。
D.邀请名家开讲打造《读书沙龙》,组织歌手演出打造《民谣季》,举办儿童画展打造《艺术空间》……暑假期间这家书店开展的系列活动成为县城的一道文化风景。
6.填在文段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得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画自古使行一条“计白当黑”的准则。_____,显示的是一种静默的力量,一种空白的丰满。尤其在水墨画中,_____,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胸襟、人品。
①表示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音乐境界
②就像音乐中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③“计白当黑”被运用得出神入化
④作者运用“计白当黑”出神入化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名句默写填空。(6分)
(1)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援引古人古迹、古语自慰自勉,妙趣横生,意味深长。
(2)《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的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爱莲说》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综合性学习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有些父母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后辈教前辈,长辈向晚辈学习”的“后谕时代”悄然来临,“孝”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为此,学校将开展一次以“孝亲敬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传承孝文化】
(1)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经典故事,其中不属于“孝亲敬老”主题的一项是( )
A.孟母三迁 B.亲尝汤药 C.怀橘遗母 D.子路借米
【弘扬孝文化】
(2)请你围绕“孝亲敬老”主题,策划一个活动。
活动一 召开“孝亲敬老我先行”主题班会
活动二
【践行孝文化】
(3)完成“爱心家庭作业”。
小明一家计划暑假外出旅游,为了让这次出行更便利、更舒心,小明准备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帮助长辈做好“旅游攻略”。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去做这份旅游攻略?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 下列各项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蕃”,《说文解字》解释为:从帅番声,草茂也,引申为“众多”。由此可知,“可爱者甚蕃”中“蕃”的意思为“多”。
B. “蔓”在“青树翠蔓”中是“藤蔓”的意思,互文印证,可知“不蔓不枝”中的“蔓”也是“藤蔓”的意思。
C. “精益求精”中的“益”是“更加”的意思,据此推断,“香远益清”中的“益”也是“更加”的意思。
D. 查阅词典,“植”有以下义项:①栽种;②竖立;③生长。结合语境,可知“亭亭净植”中的“植”是“竖立”的意思。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1.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第一段主要描写莲花,第二段对莲、菊和牡丹的不同品性进行比较和评论。
B. 作者赋予了莲花丰富的象征意味,“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孤傲独立的品质。
C. “予独爱莲”一句,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要像莲花一样洁身自好、坚强不屈。
D. 作者以“牡丹之爱”反衬“莲之爱”,意在讽刺官场污浊、世人逃避现实的社会现象。
12. 选文与下列链接材料对莲的描写和表达的情思有何不同?请比较分析。
【链接材料】
曲池荷
卢照邻①
浮香②绕曲岸③,圆影④覆华池⑤。
常恐秋风早,飘零⑥君不知。
[注]①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才华出众,但命运多舛,长期饱受病痛折磨,英年早逝。②浮香:荷花的香气。③曲岸:曲折的堤岸。④圆影:圆圆的荷叶。⑤华池:美丽的池子。⑥飘零:坠落,飘落。
(二)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②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若;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③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加重的了。
④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⑤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⑥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生来,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选自梁启超《最苦与最乐》)
13.关于“最苦与最乐”,下列与作者观点不符的一项是( )
A.负责任,是人生最苦的事。
B.责任完了是人生第一乐事。
C.尽责,方能得苦中的真乐。
D.责任卸却就永远没有苦了。
14.根据选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以反问来开头,引出“最苦的事”,使读者思考。
B.第③段“没有比这个更加重的了”中的“这个”指贫病老。
C.第④段“海阔天空,心安理得”写的是责任越大越快乐。
D.第⑥段作者启迪我们:要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15.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③段的画线句子。
16.读完文章想一想:你的责任是什么?并举例谈谈你对“快乐之权操之在己”的理解。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搭车记
邢庆杰
小时候,黎鸣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名警察。每当在电影里看到警察说“我是警察”时,他觉得忒威风。几年后,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分到市公安局当了一名警察。
黎鸣家在两百里之外的农村。回家时,先从市长途汽车站坐车到县长途汽车站,然后再坐通乡镇的公共汽车,到镇上下了车,再步行三公里才到家。从市内到县里,车十分钟一趟,很方便,但从县里到镇上,就比较麻烦了,有时,两个小时也发不了一趟车。
黎鸣开始试着搭车,是在上班一年之后。这一天,他站在回家的路口,学着港台片上警察的样子,拦住一辆面包车,然后出示了警官证说,我是警察,想搭你的车。司机打量了一下他全身的警服,并没看他的证件,就痛快地说,上来吧。
上车后,通过交谈,才知道司机是黎鸣家所在的镇街上的,在镇政府旁边开了一家饭馆,每隔几天开车去县城买一次菜。到了镇上后,司机主动说,你离家还远,我送你吧。从镇上到村里三公里的路程,步行需要半个小时,而坐车,五分钟就到家门口了,省了他以前的步行之苦。
第一次搭车,黎鸣觉出了搭车的好处,方便快捷,省时省力。自此,每次回家,他都在县城搭车,而且每次都能如愿。这更使他感觉到了当警察的优越性。
后来,黎鸣又从市内开始搭车了,从市里搭到县里,再从县里搭到镇上。运气好的时候,还能直接从市里搭到镇上。他搭的每一辆车,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把他送到家门口。
黎鸣对工作也很努力,几年后,被提拔为户政科副科长。秋天的一个周六上午,黎鸣又站到了作为交通枢纽的路边上,想搭车回家。一辆黑色的轿车缓缓驶过来,他招了招手,轿车在他面前停下了。车停下后,黎鸣才看清,这是一辆2.8排量的“奥迪A6”。他迟疑地放下了手,因为坐这种车的,不是领导,就是大老板,他以前可从不搭这么高档的车。车窗玻璃缓缓下降,司机探出头问他,有事吗
黎鸣说,我……想搭个车。这是他搭车以来第一次说得这么迟疑。
去哪里 黎鸣说出了他所在的那个县那个镇的名称。
司机说,我这车去省城,不顺路。
好好!那你快走吧!黎鸣竟然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这时,从车内传出一个浑厚的男人的声音,上来吧,搭一段也行呀。
黎鸣一想,去省城虽然不顺路,但从最近的路段下车,离他所在的镇也只有十几公里了,应该能搭到车。就拉开车门上了车。
后排坐着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微胖,两个鬓角已经泛白。
男人主动问,小伙子,在哪工作呀
黎鸣掏出警官证,递给男人说,我在市公安局,这是我的证件。
男人看了看他的证件,还给了他。
静了片刻,男人又问,小伙子,经常回家吗 黎鸣说,每周都回。
经常搭车 黎鸣点了点头。
那,你为什么不坐客车呢 黎鸣说,要倒好几次车,不方便。
你每周都回家干什么
看我的母亲。
你母亲一个人在家
是的。
那为什么不接来一起住
那得等分了房子,我现在还住着集体宿舍。
男人再也没有说话。
到了该停车的时候,男人说,别停了,还有时间,把他送回家。
黎鸣说,这怎么好意思 男人说,这有什么 举手之劳。
一直到了黎鸣的家门口,黎鸣下了车,对男人说,真的谢谢您了!
男人说,这是应该的,你是为人民服务的,我是为你服务的。
这句话把黎鸣扔进了雾谷。但很快,黎鸣就把这件事情忘掉了。
一天早上,刚上班,局长一个电话把黎鸣召到办公室。
局长问,你是不是搭过省公安厅马厅长的车
黎鸣愣了一下后,马上明白过来,感觉要大祸临头了。因为,根据纪律,非公务行为,是不允许利用职务之便随便搭车的。
一瞬间,他的汗就下来了。他胆怯地看着局长问,我……我是不是……给你惹麻烦了
局长“哼”了一声说,瞧你这点儿胆,搭车时的胆儿哪去了
他羞愧地低下了头。
好了,没什么事。局长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马厅长是和我一起开会时顺便提起的,他表扬了你,说你孝顺,每周两天的休班时间都不去休闲娱乐,而跑到农村去看望你的母亲,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这样的了……
从此,黎鸣再也没有搭过车。
(选自小小说集《玉米的馨香》,有删改)
17.小说具体描述了黎鸣两次搭车的情形,请阅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
18.结合语境,品读下面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回家时,先从市长途汽车站坐车到县长途汽车站,然后再坐通乡镇的公共汽车,到镇上下了车,再步行三公里才到家。(结合加点词语分析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2)男人说,这是应该的,你是为人民服务的,我是为你服务的。(这句话有何意味 )
19.小说详细描述了黎鸣第一次搭车的情景,这样写有何作用
20.文中马厅长、公安局长没有对黎鸣的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你是否认同他们的做法 请结合文本和生活经验,陈述观点和理由。
(四).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最暖心的事
鲍勃·布劳顿
①十年前,我从得克萨斯州的乡村来到纽约开出租车谋生。开的士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幽默诙谐,有的人失意忧郁,还有的人自命不凡。但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一个老太太。
②那是今年5月份第2个星期日的深夜,我接到城郊的一个要车的电话。我想,也许是一些参加完晚会的人,或是某个刚赶到这个城市过母亲节的人。
③我到达目的地时是3点30分。一个破败的公寓楼黑黢黢地立在我的眼前,只有一楼有一个房间透出一点灯光。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司机顶多只会按一两声喇叭,稍等片刻,然后开车走人。因为这个时间和地点时常会出现治安问题。然而,我也知道这个时间在这样的地方打车不易,再说也许这个客人有点困难需要我帮一把手呢。于是,我走到亮灯的那户人家敲了敲门。
④“等一会儿。”回答我的是一个苍老虚弱的声音。我听到屋内有什么东西在地上拖动。隔了好久,门开了,一个80多岁的瘦小的老太太吃力地拖着一个萨斯包走了出来。她身穿一件印第安大花布上衣,头戴一顶圆桶形帽子,帽子上还罩了一条面纱,活脱脱是一个上世纪四十年代好莱坞电影里走出的人物。
⑤“你能帮我拎一下包吗?”她说。我先将她的包拎上车子,然后又回头搀扶着她。她走得很慢,边走边对我感谢不尽。
⑥“这没什么。”我说,“我这是为我的客人服务。再说,我希望我的妈妈在外面也能得到同样的服务。”
⑦“你真是一个好人。”她说。进了车子,她给了我一个地址,问:“能不能从城里走?我很想再看看这座城市……”
⑧“能,不过这就不是最近的路了。”我答道。
⑨“这不要紧。”她说,“我不着急。我是菲奥娜小姐,不过人们都叫我菲奥娜太太,是去圣洛安敬老院。”
⑩我从后视镜中看了她一眼。菲奥娜太太的眼窝里有一滴亮晶晶的东西。“我孤寡一人。”她继续说道,“医生说,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不然我不会去的。”
我悄悄地伸手关掉了计程表。经过城里的路程一刻钟就能走完,然而我们却花了足足有两个多小时,因为她一会儿让我慢行,一会儿让我停车,还不时地讲着话。菲奥娜太太指着一座大楼,告诉我她曾在这儿干过电梯操作员的工作。在经过一个居民区时,她说她和丈夫结婚的新房就是在这里。她要我将车子在一个商场前停了一会儿。她说这里曾是个舞厅,年轻时她在舞厅当过舞蹈指导老师。有时,她会让我在某一个地方放慢速度,然后默默凝视前方,一句话也不说。
当第一缕阳光露出地平线的时候,菲奥娜太太这才说:“我累了。走吧。”
车子来到了她要去的圣洛安敬老院前。敬老院的两个工作人员正在等着我们,工作人员说:“这位老太太一直不肯来敬老院,现在她患了肺癌,才同意来敬老院,而且必须在今年的母亲节来敬老院。”工作人员说着给她推来了轮椅。
“我应该付给你多少钱?”菲奥娜太太取出钱包问我。
“不要钱。”我答道。
“你也要养家。”菲奥娜说。
“还有其他客人呢。”我说,接着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弯下腰拥抱了她。她紧紧地抱住我。“你给了一个老太太一小会儿快乐的时光。”她说,“谢谢你。”
我最后握了一握她的手,然后走向暗淡的晨曦。我的身后响起了关门的声音。这是一个即将结束的生命发出的声音。一路上,我在想,如果今天带菲奥娜太太的是一个脾气急躁没有耐心的司机,如果我在公寓楼前按一二声喇叭后就把车开走,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呢?
我做的这件事情似乎微不足道,但是现在想起来,却是我一生中最暖心的一件事情。
21、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请抓住关键要素,用一两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22、阅读第 段,仔细揣摩并分析菲奥娜太太经过城里这两个多小时的心理感受。
23、本文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请从文中找出两处细节描写,简要分析这些细节的丰富内涵。
24、文章题目为“最暖心的事”,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暖心”的理解。
25、读罢此文,你在为人处世或者对人生的认识方面产生了哪些感悟?请用凝练的语言写出来。
三、写作
26.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题目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美好是值得咀嚼的回忆,是积极向上的追求,是内心纯洁的境界,更是富有诗意的憧憬。
请以“美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500字;④不得出现与考生相关的校名、人名、地名。
题目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寻常”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常态,在寻常的生活里,只要我们细心去体悟,就会感触到处处留存的真情。那是人与人之间最温馨的慰藉,是触动心灵的最真挚的感动。
请以《不是寻常无真情》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②不少于500字;③不得出现与考生相关的校名、人名、地名。
答案
A 2.B 3. D 4.A 5.A 6.C
7.(1)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3)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8、(1)A
(2)示例一:开展“亲情作文”征文活动;
示例二:制作“孝亲敬老”手抄报;
示例三:做“中国孝文化”主题报告;
示例:①上网筛选旅游地点,合理规划线路;②查询当地天气、景点、美食等情况;③优选出行方式,订购往、返程票;④网上预订酒店等;⑤预订优惠的景点门票;⑥列出必备物品清单,收拾行李准备出发。(言之有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9. B
10. (1)出自淤泥却不沾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娇艳。
(2)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11. A
12. 周敦颐笔下的莲是“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洁的贤能之士。借对莲花的赞美,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的情感。
卢照邻的诗,先写荷花溢香、荷叶田田的景象,暗喻自己才华卓著;又写荷花对秋风零落的恐惧,暗写自己怀才不遇的忧虑。
13.D
14.D
15.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列举允诺之事未办,欠人之钱未还,受人恩惠未报等具体事例,起到了强调作用,突出表现了未尽责任所带来的苦痛之重。
16.我的责任应该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好该做的事情,“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让自己快乐的权利把握在自己手上,生而为人,得以对人对己尽责,就是最大的快乐。作为一名初中生,我们可以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成长为报效祖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的人才。
17.①感到便捷(优越感)
②黎鸣成为副科长后,在市里交通枢纽的路边搭车,搭上了公安厅长的车,厅长将其送到了家
18.(1)加点词语一方面写出了黎鸣回家路途遥远,另一方面也是为后文做铺垫。
(2)表现了马厅长说话的幽默与含蓄。提醒黎鸣“为人民服务”应当是工作的宗旨,委婉批评了黎鸣利用警察身份搭车的违纪行为。 
19.①意在通过对黎鸣第一次搭车过程的具体描述,表明黎鸣以警察身份搭车非常顺利,显得真实可信。②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黎鸣后来一直利用警察身份搭车以至发展到碰巧搭上了马厅长的车等)做了铺垫,使得下文情节发展(局长约谈黎鸣事件),顺理成章。 
20.(1)认同。一是因为黎鸣是个优秀的青年,为人诚实,懂礼貌;孝顺母亲,工作出色;二是黎鸣的违规行为并不严重,通过对他的约谈、警示,黎鸣已经认识到错误,不必再处分。事实证明“黎鸣从此再也没有搭过车”。这样人性化处理,体现了领导者的通情达理,起到了保护、鞭策作用。
(2)不认同。一方面,原则、制度必须遵守,人情不能超越法纪。因人而异的处理会导致不公。另一方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因为情节轻微而不加以重视,就有可能会使一些违纪者产生侥幸心理,进而一犯再犯,最终发展到无法挽救的地步。文中黎鸣起先在县城搭车,后来逐渐发展到从市内开始搭车即是明证。
21、“我”在母亲节深夜送一个即将告别生命的老人到敬老院时,满足她的每一个愿望(或送她到她想去的任何地方),最后到达目的地,不收她的出租车费,还给了她一个拥抱,她感到很快乐,“我”也很温暖。或者:我送一个即将告别人生的孤寡老人到敬老院时,满足她的每一个愿望并不收费,使她感受到了生命最后时刻的温暖。
22、对过去美好生活的眷念和对生命的不舍。
23、作者对老太太的外貌(肖像)、神态作了细致描写,写老太太穿戴过时花哨,以及沉浸在对过去美好时光回忆的神态(或“默默凝视”的神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老太太热爱生活(或爱美),对年轻时代美好生活的眷念(或怀念),表达了对老太太的怜悯、欣赏和爱心。
24、暖心:菲奥娜太太在生命结束前得到了一个出租车司机的关怀和帮助,她感到快乐和温暖;“我”帮助了一个生命即将结束的老太太,“我”感到温暖。
25、示例:①对待弱势群体要友善、有耐心;
②在生活中多做一些“微不足道的能帮助人的小事”,也许会给别人带去很大的温暖。
2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