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必修2遗传与进化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不同对性状之间发生了自由组合思考:若原有类型为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则此时新的类型为?1、孟德尔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分析粒色黄色种子
绿色种子315+101=416108+32=140比例近似3(显)
:
1(隐)粒形圆粒种子
皱粒种子315+108=423101+32=133比例近似3(显)
:
1(隐)对自由组合现象的分析豌豆的粒形和粒色的遗传都遵循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每一对等位基因的传递规律仍然遵循着基因的分离定律。
如果把两对性状联系在一起分析,F2出现的四种表现型的比
黄圆︰黄皱︰绿圆︰绿皱,接近于9 ︰ 3 ︰ 3 ︰ 1。黄色皱粒绿色皱粒2、两对相对性状分离比进行分析:9
:3
:3
:13/4黄色种子内应有3/4的圆粒
1/4的皱粒1/4绿色种子内应有3/4的圆粒
1/4的皱粒黄色圆粒绿色圆粒比值杂交实验结果315
101
108
32【例1】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在F2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数占总数的
A.1/16 B.1/8 C.1/2 D.1/4
【答案】D
【例2】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中出现既抗病又抗倒伏类型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A.ddRR,1/8 B.ddRr,1/16
C.ddRR,1/16和ddRr,1/8 D.DDrr,1/16和DdRR,1/8
【答案】C
F1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①P 基因型 YYRR yyrr
配子 YR yr
F1基因型 YyRrF1:YyRr
形成配子时a.按分离定律,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每对等位基因分离:即:Y与y分离
R与r分离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自由组合:1
:1
:1
:1F1F2结合方式有16种
基因型9种
表现型4种9黄圆: 1YYRR
2YyRR
2YYRr
4 YyRr3黄皱:1YYrr
2 Yyrr3绿圆: 1yyRR
2yyRr1绿皱:1yyrr 表现型4种 基因型9种1YYRR:2YYRr:2YyRR:4YyRr1YYrr:2Yyrr1yyRR:2yyRr1yyrr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比例9
:3
:3
:1纯合子占4/16即1/4一纯一杂占8/16即1/2两对杂合占4/16即1/4重组类型各占3/16,其中 纯合体占1/3,杂合体占2/3F2结合方式16种【例3】假定五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杂交组合AaBBCcDDEe×AaBbCCddEe产生的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四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率是
A.1/32 B.1/16 C.1/8 D.1/4
【答案】B
【例4】基因型分别为ddEeFF和DdEeff的2种豌豆杂交,在3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2个亲本的个体数占全部子代的
A.1/4 B.3/8 C.5/8 D.3/4
【答案】 C【例5】豌豆种子的颜色黄色(Y)对绿色(y)、圆粒(R)对皱粒(r )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现有两株豌豆杂交,得到的F1代植株,任其自花传粉,发现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黄圆︰黄皱︰绿圆︰绿皱=15 ︰ 9 ︰ 25 ︰ 15,那么可能的亲本基因型组合是
A.YyRr×YyRr B.YyRr×Yyrr
C.YyRr×yyRr D.YyRr×yyrr
【答案】C 分枝法在解遗传题中的应用
该法的原理为乘法原理,故常用于解基因自由组合的题。
1.分析亲本产生的生殖细胞种类及比例:
如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Cc,则其产生的生殖细胞为1/2A
1/2a1/2C
1/2c1/2C
1/2c1/2C
1/2c1/2C
1/2c1/2B
1/2b1/8ABC
1/8ABc
共8种生殖细胞,每种生殖细胞各占1/8.
推广:n对等位基因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则生殖细胞
共有2n种,每种各占1/2n.AaBbCc1/2B
1/2b1/8AbC
1/8Abc
1/8aBC
1/8aBc1/8abC
1/8abc
2.分析杂交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
如:黄圆AaBb×绿圆aaBb,求后代基因型、表现型情况。基因型的种类及数量关系:Aa × aa Bb × Bb 子代基因型1/2Aa
1/2aa
1/4BB
1/2Bb
1/4bb1/8aaBB
1/4aaBb
1/8aabb表现型的种类及数量关系:Aa × aa Bb × Bb 子代表现型?黄
?绿?圆
?皱
?圆
?皱
3/8绿圆
1/8绿皱结论:AaBb × aaBb杂交,其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 ? ? ?
? ? ? ? ? ? ? ? ? ?;
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 ? ? ? ? ? ? ? ? ? ? ? ? ? ?1/4BB
1/2Bb
1/4bb1/8AaBB
1/4AaBb
1/8Aabb3/8黄圆
1/8黄皱【例6】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
B.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可以自由组合
D.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
【答案】D【例7】等位基因A、a影响花瓣的大小,AA表现为大花瓣,Aa表现为小花瓣,aa表现为无花瓣。另有一对等位基因R、r影响花瓣的颜色,RR、R r表现为红色花瓣,rr表现为无色花瓣。两个植株均为两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如果它们杂交,则下一代的表现型有几种
A.4 B. 5 C. 6 D. 9
【答案】B【例8】果蝇野生型和5种突变型的性状表现、控制性状的基因符号和基因所在染色体的编号如下表。
注:1.每种突变型未列出的性状表现与野生型的性状表现相同 2.6种果蝇均为纯合体并可作为杂交实验的亲本 请回答: (1)若进行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验,观察和记载后代中运动器官的性状表现,选作杂交亲本的基本型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进行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观察体色和体型的遗传表现,选作杂交亲本的类型及其基因型应是____ ___ _。选择上述杂交亲本理论根据是__________ _____表现为自由组合。VV×vv或DD×dd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③ bbHH × ⑥ BBhh 课件27张PPT。1、推测(演绎推理):
测交 杂种一代 双隐性类型
黄色圆粒 × 绿色皱粒
YyRr yyrr配子基因型表现型YyRr YyrryyRryyrr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 : 1 : 1 : 1测 交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2、种植实验(实验验证)测交试验的结果符合预期的设想,因此可以证明,F1在形成配子时,不同对的基因是自由组合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的F1测交试验结果例1、基因A、a和基因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一个亲本与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分离比为1:l,则这个亲本基因型为
A.AABb B.AaBb
C.AAbb D.AaBBA 四、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的实质
(得出结论) :为什么要强调是非同源染色体上,如果在同
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能不能自由组
合?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问:Aa,Bb,Cc这些基因哪些能自由组合,
哪些不能自由组合?原因?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过程: 在杂合子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
实质: 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理论意义: 基因重组,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实践意义: 指导杂交育种,选择培育新品种。
归纳总结归纳总结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揭示出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1、F1雌雄配子各四种:比例1:1:1:1
2、F2基因型:16种组合方式,有9种基因型
3、F2表现性:4种(比例:9:3:3:1)
其中亲本类型2种,重组类型2种。
五、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一对两对或两对以上显性亲本性状显性亲本性状两种,
比例为3:1 2n种
(3:1)n相对性状数目F2表现型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分别位于多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位置图解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续1)一对两对或两对以上无非等位基因在非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等位基因分离无非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一种,为杂合子一种,为杂合子两种;
比例为1:1 2n种
(1:1)n三种;
比例为1:2:1 3n种
(1:2:1)nF1产生配子F2基因型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续2)均为两种,
比例均为1:1均为2n种
(1:1)n 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
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
自由组合而组合 F1产生配子时,等
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
的分开而分离,分别
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例3、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挑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试验统计数据:
(1)根据组别 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 。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为 。乙乔化DdHh ddhh(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台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台定律,则甲纽的杂交后代应出现 种表现型。比例应为 。
(4)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4 1 :1 :1 :1实验方案:________,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如果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②如果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蟠桃(Hh)自交 或 蟠桃和蟠桃杂交
表现型为蟠桃和园桃,比例2 :1 表现型为蟠桃和园桃,比例3 :11、理论上:
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可以 重新组合(即基因重组),从而导致后代发生变异。
这是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原因之一。比如说,一种具有20对等位基因(这20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 20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生物进行杂交时,F2可能出现的表现型就有220=1048576种。六、自由组合定律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2、实践上:
在杂交育种工作中,人们有目的地用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两个亲本进行杂交,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就能产生所需要的优良品种。小麦:
品种1:抗倒伏(a)、易染锈病(r)
品种2:易倒伏(A)、抗锈病(R)
让这两个品种的小麦进行杂交,F2表现型有几种?概率是多少?基因型是怎样的?要选育出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该如何做?aaRR
aaRr七、自由组合定律的拓展:
常见基因的相互作用类型以及后代的比例变化
1.互补基因
若干非等位基因只有同时存在时才出现某一性状,其中任何一个发生突变时都会导致同一突变型性状,这些基因称为互补基因。如C、P两个显性基因对于紫茉莉的紫色色素的形成都是必要的,缺少一个就表现为白花。
2.显性上位作用
影响同一性状的两个非等位基因在一起时,得以表现性状的基因称为上位基因。如Y—y这一对等位基因决定黄色和白色,但是当决定黑色的另一基因B存在时,无论B_YY、B_Yy还是B_yy都表现为黑色,因为此时黄色与白色的区别已经被黑色所掩盖。也就是说显性基因B遮盖了Y_与yy这两种基因型在表型上的区别。
。F2性状的分离比例为12∶3∶1F2性状分离比常表现为9∶7。3.隐性上位作用
在两对互作的基因中,其中一对隐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起上位作用。 例如Y—y这一对等位基因,决定黄色与绿色,而另一对等位基因B—b决定有色和无色,当这对基因为bb纯合子时,无论何种颜色均不能呈现,也就是说bb的隐性纯合子遮盖了Y_与yy这两种基因型在表型上的区别。
4.抑制作用
显性抑制作用: 在两对独立基因中,其中一对显性基因本身并不控制性状的表现,但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抑制作用,称这对基因为显性抑制基因。也就是显性基因B本身没有控制性状,但是当它存在时,另一对等位基因Y—y中的Y的显性效应消失,即无论B_YY、B_Yy还是B _yy,性状表现都与bbyy的相同,仅bbY_表现为Y的性状。
F2性状的分离比例为9∶3∶4。F2性状的分离比例为13∶3。5.重叠效应
两对或多对独立基因对表现型能产生相同的影响。重叠作用也称重复作用,只要有一个显性重叠基因存在,该性状就能表现。即B_Y_、B _yy 、bbY_的表现型相同,均为显性性状,仅bbyy表现为隐性性状。
6.积加效应
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最强性状,单独存在时呈中等的性状,两种基因均为隐性时又表现为最弱性状。
F2性状的分离比例为15∶1F2性状的分离比例为9∶6∶1。例4、小麦的粒色受不连锁的两对基因和、和和控制。和决定红色,和决定白色,R对r不完全显性,并有累加效应,所以麦粒的颜色随R的增加而逐渐加深。将红粒与白粒杂交得,自交得,则的表现型有
A. 4种 B. 5种
C. 9种 D. 10种
答案:B例5、小麦麦穗基部离地的高度受四对基因控制,这四对基因分别位于四对同源染色体上。每个基因对高度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将麦穗离地27cm的mmnnuuvv和离地99cm的MMNNUUVV杂交得到F1,再用F1代与甲植株杂交,产生F2代的麦穗离地高度范围是36~90cm,则甲植株可能的基因型为
A.MmNnUuVv B.mmNNUuVv C.mmnnUuVV D.mmNnUuVv
【答案】D 例6、现有4个纯合南瓜品种,其中2个品种的果形表现为圆形(圆甲和圆乙),1个表现为扁盘形(扁盘),1个表现为长形(长)。用这4个南瓜品种做了3个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圆甲×圆乙,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 =
9︰6 ︰1
实验2:扁盘×长,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 =
9︰6︰1
实验3: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分别对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F1植株授粉,其后代中扁盘:圆:长均等于1︰2 ︰1。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南瓜果形的遗传受__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__________定律。
(2)若果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则圆形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___,
扁盘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 长形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___。2基因的自由组合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实验1:圆甲×圆乙,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 =
9︰6 ︰1
实验2:扁盘×长,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 =
9︰6︰1
实验3: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分别对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F1植株授粉,其后代中扁盘:圆:长均等于1︰2 ︰1。
(3)为了验证(1)中的结论,可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对实验1得到的F2植株授粉,单株收获F2中扁盘果实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所有株系中,理论上有1/9的株系F3果形均表现为扁盘,有__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扁盘︰圆 = 1︰1 ,有__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4/94/9扁盘︰圆︰长 = 1︰2︰1
孟德尔成功的原因:1.选材:豌豆3.统计学方法4.科学设计试验程序返回课件20张PPT。解有关遗传题用到的两个基本定理:
乘法定理和加法定理 乘法定理:两个(或多个)相互独立的
事件相继或同时发生时,它们出现的概率乃
是它们各自发生时概率的乘积。这里所谓的
相互独立事件,是指某一事件的出现,并不
排斥另一事件的发生,反之亦然。倘若这两
个事件同时发生或相继发生,按乘法法则,
其概率应为A和B事件单独发生时概率的乘
积。 加法定理:指两个(或多个)相互排斥的
事件,它们出现的概率,乃是每个互斥事件单
独发生的概率之和。所谓互斥事件就是指某一
事件出现,另一事件则不出现,即被排斥,反
之亦然题型一:求配子种类数题型二:求子代表现型(或基因型)种数和比例题型三:推测亲代的基因型题型四:遗传育种题型五:遗传图谱题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一):求配子种类数
方法:某基因型的生物,产生配子数,等于该基因型中每对基因单独产生配子的种类数的乘积
AaBbcc的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 2×2×1要决---独立考虑每一种基因“单独处理、彼此相乘” 乘法原理:多个独立事件(相容)
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各事件发生概率之积。(1)某基因型为AaBbCCDd的生物体产生配子的种类:______(各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8种(2)某基因型为AaBbCCDd的精原细胞产生配子的种类:______2种 (3)某基因型为AaBbCCDd的卵原细胞产生配子的种类:______1种例1(二)求子代表现型(或基因型)种数和比例例2:求AaBb×AaBb子代表现型的种数及显性性状的比例?子代表现型的种数=2×2=4种
例3、求AaBbCc×AaBbCc子代基因型的种类数
及子代基因型为AaBb的比例?
子代基因型的种数=3×3×3=27种子代双显性状的比例=3/4×3/4=9/16
基因型AaBb的比例=1/2×1/2=1/4 例4.某生物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是Ab : aB : AB : ab为4 : 4 : 1 : l,若这个生物进行自交, 其后代出现纯合体的概率是 A.1/16 B.1/64 C.1/100 D.34/100 DD(三)推测亲代的基因型已知双亲的表现型和子代表现型及数量,求双亲基因型 方法1:隐性性状突破法,又叫填空法
步骤:
(1)列出基因式①凡双亲中属于隐性性状的,其基因型可直接写出。②凡双亲中属于显性性状的,则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即至少写出基因型的一半。
(2)根据后代出现的隐性性状推出亲本未知基因型。
例5、鸡毛腿(F)对光腿(f)是显性,豌豆冠(E)对单冠(e)是显性。现有两只公鸡A、B与两只母鸡C、D。这四只鸡都是毛腿豌豆冠,它们杂交产生的后代性状表现如下:
(1)AXC 毛腿豌豆冠
(2)AXD 毛腿豌豆冠
(3)BXC 毛腿豌豆冠,光腿豌豆冠
(4)BXD 毛腿豌豆冠,毛腿单冠
试求:A、 B、 C、 D的基因型:
FFEE FfEe FfEE FFEe
方法2:根据两个杂交亲本后代一对相对性状分离比求解。
1.已知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YYRR︰YYrr︰YyRR︰Yyrr︰YYRr︰YyRr=1︰1︰1︰1︰2︰2,按自由组合定律推测,双亲的基因型是
A.YrRR×YYRr B.YYRr×YyRr C.YyRr×YyRr D.Yyrr×YyRr
正确答案:B(四):遗传育种
杂交育种的步骤: 1.亲本选择:选择分别具有一个优良性状的两种个体作为杂交亲本,一般选择纯合体(纯合体还是杂合体);
2.杂交: 对两个亲本进行杂交, 获得子一代;
3.自交:子一代自交得子二代;
4.选育:选择与要求的性状完全相同的个体,如要求的个体都是隐性性状,则子二代中的该类型个体即为纯合体,符合育种要求,如要求的个体有显性性状,则子二代中的该类型个体既有纯合体也有杂合体,需要连续自交,并不断淘汰不符合要求的个体,最终得到纯合体。 1、请写出以二倍体黄色块根、复果型( rrYyMm)植株为原始材料,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得到白色块根、单果型三倍体种子的主要步骤。
1、二倍体植株(rrYyMm)自交,得到种子。
2、从自交后代中选择白色块根、单果型的二倍体植株,
并收获其种子(甲)
3、播种种子甲,长出的植株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
白色块根、单果型四倍体种植株,并收获其种子(乙)。
4、播种甲乙两种子,长出的植株进行杂交,得到
白色块根、单果型三倍体种子。例6、某植物块根的颜色是由两对自由组合的基因共同决定的。只要基因R存在,块根必定为红色,rrYy或rrYy为黄色,rryy为白色,在基因M存在时果实为复果型,mm为单果型,现要获得白色块根、单果型的三倍体种子。
2、如果原始材料为二倍体红色块根、复果型的植株,你能否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获得白色块根、单果型的三倍体种子?为什么?
不一定。因为只有表现型为红色块根、复果型的
植株有多种基因型,其中只有基因型为RrYyMm
或 RryyMm 的植株自交后代才能出现基因型为
rryymm的二倍体植株。两种遗传病的家庭系谱图的分析解答 1.最好分开分析,再进行组合,即单独处理,彼此相乘。 2.每种病的分析按照总结一的方式进行:即先判断是否为伴Y遗传、母系遗传,再判显隐性,然后判为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之后写出能够写出的基因型或可能基因型及比例,最后计算相应个体出现某种基因型或表现型的概率。(五):遗传图谱题(1)患甲病的概率 m 则非甲概率为1—m
(2)患乙病的概率 n 则非乙概率为1—n
(3)只患甲病的概率 m —mn
(4)只患乙病的概率 n —mn
(5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 mn
(6)只患一种病的概率 m+n—2mn 或 m(1—n)+n(1—m)
(7)患病的概率 m+n—mn 或 1—不患病率
(8)不患病的概率 (1—m)(1—n)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的两种疾病的发病情况:
当两种遗传病之间有自由组合关系时,各种患病情况概率如下:例题7 一对夫妇,其后代仅考虑一种病的得病几率,则得病的可能性为P,正常的可能性为q;若仅考虑另一种病的得病几率,则得病的可能性为m,正常的可能性为n。如果这两种病能独立遗传,则这对夫妇结婚后,生出只有一种病的孩子的可能性为①pn+qm ②1-pm - qn
③p+q-2pq ④q+n-2qnA ① ② B ③ ④ C ① ② ③ ④ D ②C 例8 人的正常色觉(B)对红绿色盲呈显性;正常肤色(A)对白化呈显性, 右图是一个白化病和色盲症的遗传谱系, 请回答:(1)Ⅰ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Ⅰ2的基因型是_________。
(2)Ⅱ5是纯合体的几率是________。
(3)若Ⅲ10 ×Ⅲ11生出色盲男孩的几率是____;生出白化病女孩的几率______;生出两病兼发男孩的几率_______。AaXBYAaXBXb1/61/41/181/36例9
人类中非秃顶和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男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非秃顶,而女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秃顶。控制褐色眼(D)和蓝色眼(d)的基因也位于常染色体上,其表现型不受性别影响。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回答问题:
(1)非秃顶男性与非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秃顶男性与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位其父亲为秃顶蓝色眼而本人为秃顶褐色眼的男性与一位非秃顶蓝色眼的女性结婚。这位男性的基因型为_________或_________,这位女性的基因型为 或________。若两人生育一个女儿,其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女儿全部非秃、儿子为秃顶或非秃顶
女儿全部为非秃、儿子全部为秃顶BbDd bbDd BbddBBdd
非秃顶褐色眼、 秃顶褐色眼、非秃顶蓝色眼、
秃顶蓝色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