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高三高考押题预测卷 01历史试题(辽宁专用)(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 年高三高考押题预测卷 01历史试题(辽宁专用)(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24 15:27:01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4 年高三高考押题预测卷 01历史试题(辽宁专用)
(考试时间: 75 分钟 试卷满分: 100 分)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 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 .《礼记》规定周朝“王太子、王子、群后之太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都可以进入“ 国学”学习, 而在出土的
商代甲骨卜辞中就已经出现“大学”“右学”之称。这表明西周教育的特点是( )
A .等级森严 B .承袭商制 C .去宗教化 D .体系完备
2 .秦汉时期,河湟地区是羌、汉、匈奴杂居之地,近年在此发掘的上孙家寨东汉晚期匈奴墓, 从出土的 铜镜、钱币等文化面貌已无法判断墓主的族群身份, 只有从墓中的一枚“汉匈奴归义亲汉长” 印, 才可知道墓
主原来是匈奴人。这说明( )
A .河湟地区手工业较发达 B .匈奴视汉朝为华夏正统
C .汉朝直接管理匈奴地区 D .多民族共同体有所发展
3 .下表所示为唐至五代的部分诗歌作品。这些诗歌作品可用于研究当时( )
诗歌 来源
月明台上唯僧到,夜静坊中有酒沽。朝省入频闲日少,可能同作旧游无 张籍(766-830)《寄元员外》
万里关河成传舍,五更风雨忆呼卢。寂寥一点寒灯在,酒熟邻家许夜沽 殷尧藩(780-855)《旅行》
翻持象笏作三公,倒佩金鱼为两史。朝闻奏对入朝堂,暮见喧呼来酒市。 韦庄(836-910)《秦妇吟》
A .坊市制度的深刻影响
C .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
B .诗歌创作题材的变迁
D .城市管理制度的松弛
4 .元朝统一全国前后设立了十一个行省,其原型为金行尚书省和蒙古三大行断事官,其机构名称是汉制,
实乃金元军事征服所派生。这成为我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材料主要表明( )
A .制度文化传承自有渊源 B .行省制源于金行尚书省
C .民族地区得到有效治理 D .军政因素影响治国方略
5 .明清时期,棉花产地主要在中国北方。但北方气候干燥,不宜纺棉;南方湿润,纺棉纤维不易断裂,织
成布匹,细密耐用。北方棉布多由南方输入。这一现象( )
A .有利于中国南方经济作物的种植与推广 B .说明中国南方的自然条件明显优于北方
C .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D .推动了国内市场交易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6 .晚清初期“夷务”一词主要是指通商、贸易、朝贡、理藩之类的活动。19 世纪 60 年代以后,“洋务”一词
将西方的工业、航运、铸币,以及兵政、商法等方面延纳进自己的内政外交结构中。这说明当时( )
A .中国外交已步人近代化轨道 B .洋务运动突破“ 中体”框架
C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发展 D .中国正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
7 .1896 年,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一文中认为文化发达、科学普及“必从眼前名物指点,不好难也” ,“ 多 为歌谣” ,“ 多为俗语”。他主张用民间俗语写文著书,用民间俗语介绍西方科学。梁启超这一主张的主要目
的是( )
A .促进民众的思想启蒙 B .倡导进行文学革命
C .传播民主与科学思想 D .宣扬民主革命思想
8 .下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在研究中国共产党某文件时的摘抄,下列主题与之相关的是( )
A .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B .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
C .革命统一战线已建立 D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保障
9 .20 世纪初,欧洲华侨和中国留学生、旅俄华工、中国留日学生和华侨积极向国内传播马列主义;杨明斋
等俄国华侨先进分子协助共产国际工作组来华帮助创建中国共产党。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A .推动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 .源于华侨的积极推动
C .受到了广泛的社会助力 D .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10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重新设计官制,逐渐以“ 公务员”代替“ 官吏” ,并颁布了《公务员任用条例》《公
务员考绩法》《公务员恤金条例》《公务员恤金条例施行细则》等法规。由此可见,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
A .退休公务员颇受敬重 B .文官制度已初具体系
C .公务员素质得到提高 D .法治建设的成就突出
11 .1949—1958 年, 中国集中出版了一批介绍苏联科学技术知识的通俗科普图书, 如《苏联大众科学丛书》 《苏联大众无线电丛书》等,此外还有农业畜牧类、医药卫生类、少年儿童科普类读物等。这些书的出版
( )
A .推动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 .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C .宣传了计划经济体制优势 D .提升了全体国人的科学素养
12 .20 世纪 80 年代, “五讲四美三热爱”“创建文明城市”及军民共建文明村镇、文明街道等活动在全国开展 起来;媒体报道了模范共产党员蒋筑英、罗健夫、活雷锋朱伯儒和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人的事迹。这些做
法旨在( )
A .重塑社会核心价值观 B .加快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C .推进依法治国的方略 D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3 .随着亚历山大帝国的东征, 公元前 3 世纪 70 年代, 亚历山大里亚输入的商品中有印度狗、印度牛和印
度女子;梵语词汇“书”“笔”“墨水”源自希腊语,印度人曾说敬畏希腊科学家“像敬畏神灵一样” 。这表明( )
A .希腊文化的传入颠覆了印度人的科学观念 B .亚历山大帝国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C .战争客观上为区域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契机 D .印度佛教的产生深受古代希腊文化的影响
14 .1815 年 5 月,普鲁士废除一切内部关税,建立统一的关税体制;1815 年 6 月,普鲁士公布了德意志人 自由迁徙的规定。 1819 年南德商业同盟建立, 1828 年中德商业同盟建立, 1829 年普鲁士与南德商业同盟缔
结条约。这些做法对德意志产生的影响是( )
A .有利于德意志地区的统一 B .德意志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 .德意志民族意识开始形成 D .结束了德意志的割据状态
15 .1915 年,列宁指出,一部分英国、德国和俄国的社会党人所进行的反战宣传,削弱了本国政府的军事 力量;各国群众没有别的生路,只有用革命推翻“ 自己的”政府;社会党人应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而利用反动政
府在目前这场战争中的困难。列宁的主张( )
A .为共产国际指明奋斗方向 B .加快了世界大战的进程
C .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学说 D .蕴含着民族自决的思想
16 .1989 年的关贸总协定指出, 正在生效的出口限制协定有 236 项, 其中由美国发起的有 67 项, 涉及对欧
共体发起的有 127 项。这些出口限制大多没有遵守关贸总协定的规则或约束。这反映出当时( )
A .区域集团化阻碍全球化进程 B .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发生分化
C .经济全球化导致了贸易冲突 D .国际贸易秩序面临严峻挑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
17 .“ 以天下为己任”是自古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担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代儒墨道三家都关注社会现实问题, 从现实出发形成他们自己的社会观, 这是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特色。孔子自述“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 夫如是, 故远人不 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墨子宣传“ 曰然女何为而得富贵而辟贫贱?莫若为贤,为贤之道将奈何?曰:有力者 疾以助人, 有财者勉以分人, 有道者劝以教人。若此, 则饥者得食, 寒者得衣, 乱者得治。 ”……老子把对 自然现象的观察引入政治社会理想, 认为社会的贫富悬殊与“天道”不合。他的理想社会是返璞归真, 小国寡
民。
——摘编自张岂之《中华文明十二讲》 材料二 在封建商品经济和对外弱势的双重冲击下,宋代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不抑兼并” 的土地管理政策加 剧贫富分化……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双刃剑”效应, 人们在金钱面前, 都毫不让步, 以至于世风日下。享乐 之风弥漫在不同的社会阶层, 富商大贾穿戴奢侈, 僭越成风……在复杂的社会矛盾面前, 宋代士大夫阶层“ 以 天下为己任” ,通过宗族建设、家风塑造、教化等主要手段, 形成重德、至孝、诚信、修身的基层社会管理
氛围,最终达到了巩固皇权、维护社会秩序的根本目的。
——摘编自韦玉潇《宋代社会管理及其对现代社会治理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说明儒墨道三家的“社会观”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孔子的“社会观”对中国传统优秀
文化的影响。(7 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宋代士大夫是如何重塑社会风气以强化基层社会治理?(5 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 分)
材料一 1922 年(共产国际)第四次大会上按照西方与东方的差异,在坚持西方“工人统一战线” 的口号下, 提出东方“反帝统一战线” 口号,包括两个面向:一是阶级外统一的问题,要揭露 本国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
某些集团同外国资本妥协的想法,从而使之能够与本国革命联为一体;二是阶级内统一的问题, “ 同国际无
产阶级和苏维埃共和国联合的必要性, 是反帝统一 战线的一项最重要的策略任务”,因为“只有同先进国家的
无产阶级革命联合起来,殖民地革命才能取得胜利,并保持其胜利果实”。
——摘编自安东强: 《中共三大前党内外对于统一战线的认识与表述》 材料二 中共建立之初,不要说具体的国共合作,就连宽泛的“联合战线”,中共都尚不了解其' 必要性和重 要性。中共一大上通过的党纲明确规定: “ 中国共产党彻底断绝同黄色知识分子 阶层及与其类似的其他党 派的任何联系” 。中共二大通过了《关于“ 民主的联合战线” 的决议案》 ,在实际上确立了党外合作的方针。中 共三大倡导“ 中国国民党应该是中国国民革命 之中心势力, 更应该立在国民革命之领袖地位”,还对社会革命
分子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希望“大家都集中到中国国民党,使国民革命运动得以加速实现”。
——摘编自蔡珍: 《中共处理国共关系的策略研究(1921—1927)》
注: “黄色知识分子”指有资本主义倾向的知识分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产国际提出东方“反帝统一战线” 口号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内容。
(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工作认识变化的意义。(6 分)
19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5 分)
材料一
欧盟东扩的早期历程
历史阶段 时间 事件
历史契机 1991 年 12 月 苏联宣布解体,冷战结束,“ 欧洲协定”签订。欧盟逐步向中东欧国家开放 工业品市场,实行商品、服务、资本和人员自由流通政策
起步阶段 1993 年 6 月 ——1994 年 12 月 提出中东欧国家入盟的条件:确保民主、法治、人权以及尊重;市场经济 体制,承受竞争压力;赞同欧共体的政治、经济、货币联盟的目标和各种 法律
先期准备 阶段 1994 年 12 月 ——1997 年 6 月 帮助中东欧逐渐加入欧盟的内部市场, 向这些国家提供援助以及加强合作, 规范中东欧国家民主制度
实质性操 作阶段 1997 年 6 月 ——2004 年 5 月 正式吸纳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立陶 宛、拉脱维亚、马耳他和塞浦路斯 10 个国家
——据高歌《中东欧国家入盟与欧盟东扩:是否为同一进程?》等整理 材料二 尽管 1994 年欧盟东扩目标提出后的 10 年间, 俄罗斯已多次表达了加入欧盟的愿望, 但都没有得到 欧盟方面的积极同应、欧慧委员会主席普罗迪(1999——2004 年在任) 曾指出:“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存在俄 罗斯加入欧题的问题。 ”因为, 如果俄罗斯成为欧盟的成员国, 那么它在欧洲议会的代表数将是英国、意大 利和法国的总和,在其他权力机构中也一样。也有人指出、北约东扩和欧盟大多数成员国同时也是北约成 员国的状况,已经使欧盟与俄罗斯之间重新竖起一道“锻暴”、但普罗迪也表示“俄罗斯是欧洲的基本组成部 分”,“ 欧洲的稳定和繁荣离不开俄罗斯”,“我们的历史使命是为欧盟与俄罗斯最大限度地接近创造所需要的
一切”。
——摘编自马风书《融入欧洲:欧盟东扩与俄罗斯的欧洲战略
(1)根据材料一、概括 1991——2004 年欧盟东扩的特点。(6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 1991——2004 年的欧盟对俄罗斯的态度, 并简析影响当时俄欧关系的因素。(9 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下表所示为某学者对经济全球化的阶段划分。
阶段 时间范围 相关史实
殖民扩
张和世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的开辟; “三角贸易” 的兴起与繁荣;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约 1500~
界市场 火车、汽船相继发明问世;汽车、电报、电话、飞机等相继问世,并投入使用;1869
1916 年
形成阶 年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并被英法控制, 1914 年巴拿马运河正式通航并被美国控制

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确立;二战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两个平
纷纷独立,世界形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在科技革
行世界 1917 ~
命的推动下,也进行着一定程度的合作,两个平行市场内部合作加深,各种形式的
市场阶 1991 年
一体化得到发展;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新一轮的扩张,推动经济全球化走向体系

化和制度化
经济全 球化快 速发展 阶段 1992 年至 今 世界局势得到缓和,各国都制定了适合本国发展的政策;各种新技术、新制度把世 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球利益共享和责任共担进一步深化;逆全球化思潮暗 流涌动,美国提出“美国优先” 的口号,在国际事务中推行单边主义
——整理自陈江生《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及中国机遇》 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从另一个角度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进行分期,并分阶段加以阐释。(要求:角度
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逻辑清晰。)2024 年高三高考押题预测卷 01历史试题(辽宁专用)
历史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B D D A D A A A
9 10 11 12 13 14 15 16
C B B D C A C D
17.【答案】(1)社会观:儒家:顺应民心,为政以德; (1 分)
道家:顺其自然,小国寡民; (1 分)
墨家:兼爱、尚贤。(1 分)
影响:孔子仁爱德治的民本思想,奠定了后世儒学的基础;民本思想发展为系统的理论学说,并在一定程
度上转化为政治实践,成为中华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4 分)
(2)重塑:发起儒学复兴运动;教化深入社会基层,以乡规民约的形式直接向百姓宣讲;宗族内部救助活
动逐渐兴起;倡导谱写家风家训与启蒙性作品。(一点 2 分,任答 3 点 5 分)
18.【答案】(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帝国主义侵略本质;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共产国际是
各国共产党的国际联合组织;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3 分)
主要内容:加强与本国资产阶级的联合;加强同国际无产阶级和苏维埃共和国的联合。(4 分)
(2)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理论建设上的发展;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推动民主革命不断向
前;为以后的统一战线工作提供借鉴。(6 分)
19. 【答案】(1)特点:渐进性;条件明确且严格;存在对中东欧国家内政的干涉;范围较大(以原社会主
义国家和原苏联加盟成员国为主)(6 分, 3 点即可)
(2)态度:拒绝俄罗斯入盟,但尽力维持欧盟与俄罗斯的友好合作关系。(2 分)
因素:欧盟决策机制;军事同盟关系与安全保障;美国的霸权政策;俄罗斯与西欧在地缘政治上的矛盾;
俄罗斯文化与欧洲文化的同源性;俄罗斯与欧盟经济的互补性。(一点 2 分, 4 点 7 分)
20. 【答案】示例(12 分)
角度:经济全球化推动主体的变化。
阶段 1:由西欧国家政权主导的阶段,约 1500~约 1840 年。
阐释:新航路开辟得到了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早期殖民争夺也主要是各国之间的军事斗争而非商 战;西欧各国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国家干预商品生产和进出口税率;1651 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排
挤荷兰的航运业。
阶段 2:由资本主义企业主导的阶段,约 1840~1944 年。
阐释:工业革命完成后,广大资本主义企业急于开拓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相继推 行“ 自由主义”政策,撤销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 特权贸易公司;保留半殖民地政治实体,以“ 门户开放”为
口号的新殖民主义兴起。
阶段 3:由国家及国际组织主导的阶段, 1945 年至今。
阐释:二战后, 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全球性组织以及欧共体(欧盟)、东南亚国家联盟、 石油输出国组织等区域性或行业性组织纷纷成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政府加 强了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新兴民族国家独立后普遍重视以国家政权保护民族经济(埃及、巴拿马分别收回
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主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