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船的研究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橡皮泥和铝箔纸在水中都会下沉,将其做成船型后,它们( )。
A.一定会漂浮在水面上 B.不可能漂浮在水面上 C.有可能漂浮在水面上
2.在水中所受阻力最小的形状是( )。
A.圆形 B.方型 C.流线型
3.在“设计小船模型”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应该( )。
A.小组讨论,统一意见,并分工合作
B.组长设计并制作,其他人围观
C.独自设计和制作,讨论交流太浪费时间
4.下列船中,使用风力做动力的是( )。
A.明代宝船 B.轮船 C.竹筏
5.某小组制作的是弹力小船,但测试时发现小船行驶距离较短,需要改进的是( )。
A.增加船体重量 B.加一根橡皮筋 C.加宽船体
6.在设计小船时,不用优先考虑的是( )。
A.美观程度 B.安全性 C.动力系统
7.许多潜艇被设计成鱼类的身体形状,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
A.伪装成一条鱼,避免被海洋中的动物攻击
B.伪装成一条鱼,避免被其他潜艇发现
C.减小潜艇行驶中所受到的水的阻力
8.在制作竹筏模型时,下列材料不会用到的是( ) 。
A.竹竿 B.绳子 C.螺母
9.和竹筏相比,摇橹木船和帆船最大的改进在于______。
A.稳定性加强 B.出现了助力 C.系统载重量增加
10.下列船只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蒸汽船—帆船—现代轮船 B.帆船—蒸汽船—现代轮船C.帆船—现代轮船—蒸汽船
11.用下列材料制成的实心球,一定会沉在水底的是( )。
A.木头 B.铜 C.塑料
12.向独木舟中放置重物时,应当注意哪些事项,才能做到保持其稳定、不侧翻( )。
A.随意放置在船正中位置 B.轻轻放置到船尾位置C.轻轻放置并放均匀
二、填空题
13.在设计我们的小船时,需要考虑船的大小、 、船体材料、稳固性、 和 等因素。
14.船在水中行驶时,会受到 对它的阻力作用。不同形状的船首在行驶中受到的阻力 (填“相同”或“不同”)。
15.潜水器和潜艇不同,潜水器靠螺旋桨下沉,而潜艇则有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 (填写“上浮”或“下沉”);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 (填写“上浮”或“下沉”)。
16.钢铁在水中原本是 的,而做成船型后就可以 ,主要原因是做成船型后在水中受到水的 增大了。
17.通过观察,你会发现竹筏的排头翘起来,这样设计的作用是 ,如果你是管理者,当乘客上筏后,要求乘客就座时要 才能尽可能避免竹筏侧翻。
1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相同大小的铝箔,做成船的 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越容易浮在水面上。
19.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 ,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 。
20.有一些植物的果子掉落后会沉到水底,沉在水底的果子受到的浮力 它的重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三、判断题
21.明代宝船的船体长达50多米。( )
22.船舵不能够控制船行驶的方向。( )
23.帆船利用风力作为前进的动力,明代宝轮利用电力作为前进的动力。( )
24.自制小船的载重量只与船的底面积有关。( )
25.漂浮在水面上的船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
26.竹筏比独木舟的底部要宽,所以稳定性更好。( )
27.为了让船型橡皮泥和铝箔稳定的漂浮在水面上,我们可以增大船底的面积,或者增大船底部的重量。( )
28.竹筏与独木舟相比,体积变小了。( )
29.摇橹木船是以风帆为动力的船只。( )
30.船在水中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载重量也越大。( )
四、连线题
31.将下列船的设计方法与目的连起来。
船首呈尖形
底部宽阔平坦 减小阻力
安装有舵 提高载重量
体积造得很大 增强稳固性
龙骨设计 控制运动
分隔设计
装有动力系统
五、简答题
32.竹筏与独木舟相比,有了哪些进步?
33.我们有哪些方法可以给船提供动力?至少说出两种。
34.为了使我们制作的木排能装载更多的货物,请写出改进的方法,并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做。
35.某科学小组想制作一艘大型纸船,载着大家在水中行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请分析并写出你的想法。
参考答案:
1.C
【详解】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就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橡皮泥和铝箔是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把它们做成船型后,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了,因而能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
2.C
【详解】流线型是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象水滴的形状,在水中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最小,所以潜水艇、船都设计成流线型结构。
3.A
【详解】A.小组讨论,统一意见,并分工合作,正确;
B.小组分工合作,不能组长设计并制作,其他人围观,错误;
C.不能独自设计和制作,要先讨论交流,错误;
所以A符合题意。
4.A
【详解】科学技术在改变着船的动力系统,推动着船的发展,船的动力走过了人力、风力、蒸汽、电力、核动力等多个阶段。竹筏的动力是人力,明代宝船是帆船,使用风力做动力,轮船使用蒸汽做动力。
5.B
【详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某小组制作的是弹力小船,但测试时发现小船行驶距离较短,需要改进的是加一根橡皮筋。
6.A
【详解】我们在制造小船时,不仅考虑船的材料、设计好草图、小船的形状,还需要考虑船的大小、载重量、稳固性、动力系统等因素。所以美观程度在设计小船时,不用优先考虑。
7.C
【详解】流线型是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象水滴的形状。具有这种形状的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最小。所以许多潜艇被设计成鱼类的身体形状,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减小潜艇行驶中所受到的水的阻力。
8.C
【详解】造一艘小船要先有设计思路,一般就是先要搞清楚造一艘什么样的船,只有确定了船的类型才能再进行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竹筏或木排模型时,我们所需的材料是竹片或木条、绳子。螺母比同体积的水重,在水中容易下沉,因此不用螺母。
9.B
【详解】竹筏的底部比独木舟宽,稳定性更好,载重量更大,弥补了独木舟的部分不足。摇橹木船有了船桨,帆船增加了风帆,和竹筏相比,摇橹木船和帆船最大的改进在于出现了动力系统,有了助力,故B正确。
10.B
【详解】船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代:舟筏时代、帆船时代、蒸汽机船时代和柴油机船时代。根据造船发展史,船只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是:帆船一蒸汽船一现代轮船。
11.B
【详解】自然状态下,有些材料在水中具有漂浮能力,而且它们的漂浮能力与形状无关。这样的材料属于漂浮材料。木头、塑料属于漂浮材料,铜不是漂浮材料,所以用木头、铜、塑料制成的实心球中,铜球一定会沉在水底。
12.C
【详解】不同材料的漂浮能力不同,竹筏体积越大,载重能力越强。竹筏的底部比独木舟的底部更大,稳定性更好,能够承载更多的重物。向独木舟中放置重物时,尽量放在船的中间位置,轻轻放置并放均匀,才能做到保持其稳定、不侧翻。
13. 设计好草图 载重量 动力系统
【详解】我们在制造小船时,不仅考虑船的材料、设计好草图、小船的形状,还需要考虑船的大小、载重量、稳固性、动力系统等因素。船的大小是决定船的载重量的重要指标;船的材料影响船的坚固程度;船的动力系统是影响船行驶的速度的主要原因;船舵是控制船行驶的方向的重要装置。
14. 水 不同
【详解】船在水中行驶,会受到水的阻力。不同形状的船首在行驶中受到的阻力不同。相同受力面积下,力对物体的表面压力最小。流线型的船在水中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最小,运动速度快。与圆形、方形的船首相比,尖形船首受到的阻力更小,可以减小水对船的阻力。
15. 下沉 上浮
【详解】潜艇是通过改变自身重量达到改变沉浮的。潜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沉,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16. 沉 浮 浮力
【详解】水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而且物体排开的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钢铁在水中原本是沉的,做成船型后排开的水量变大了,受到水的浮力变大了,所以能浮起来。
17. 减少水的阻力 分布均匀
【详解】竹筏的排头翘起设计可以提高稳定性、减少阻力、提高操控性和防止漂移,使竹筏更适应水流环境并提供更好的航行性能。竹筏上的负载分布均匀是为了尽可能避免竹筏侧翻。当负载不均匀分布在竹筏上时,会导致重心偏移,使竹筏倾斜,增加侧翻的风险。
18.体积
【详解】橡皮泥和铝箔是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把它们做成船型后,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了,因而能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相同重量的橡皮泥、相同大小的铝箔,做成船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越容易浮在水面上。
19. 用力 用更大的力
【详解】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运动速度的快慢和物体启动或停止。但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使物体启动或停止,需要给物体施加一个足够的力。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20.小于
【详解】物体在液体中,重力大于浮力就下沉,浮力大于重力就上浮,重力等于浮力就漂浮。植物的果子掉落后会沉到水底,是因为沉在水底的果子受到的浮力小于它的重力。
21.×
【详解】摇橹木船和明代宝船都是由木头制作的,它们的载重量、体积和结构等都比独木舟、竹筏进步很多。明代宝船,最大的长148米,宽6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
22.×
【详解】船舵是控制船行进方向的装置。在船上安装船舵,它可以更好地控制船前进的方向,船舵向左偏转,船的行进方向会向左偏,船舵向右偏转,船的行进方向会向右偏,船舵偏转的角度越大,船调转方向越快。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3.×
【详解】船的动力可以有很多,比如风力、人力、电力、核动力、内燃机提供的动力、蒸汽装置的动力等。帆船利用风力作为前进的动力,,明代宝轮属于帆船,也是利用风力作为前进的动力。
24.×
【详解】船的载重量与船只体积大小有关,相同质量和相同大小的同种材料,制作的船型船的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大。通过实验可知,同样的材料制作的小船,其载重量与船的结构、大小、底面积大小有关。船的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越大。
25.√
【详解】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如果浮力大于重力,则上浮;如果浮力等于重力,则漂浮;如果浮力小于重力,则下沉。所以漂浮在水面上的船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26.√
【详解】船的底面积影响船的稳定性,通常底面积越大,船的稳定性越好。竹筏(或木排)的底部比独木舟宽,稳定性更好,载重量更大,弥补了独木舟的部分不足。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7.√
【详解】如果船的重量一样,在行驶时船体越宽与水的接触面越大,船体就越稳定,船的重心越低,船越稳定。为了让船型橡皮泥和铝箔稳定的漂浮在水面上,我们可以增大船底的面积,或者增大船底部的重量,使船的重心降低,或者让货物摆放稳定、均匀,都能提高橡皮泥船和铝箔船的稳定性。
28.×
【详解】独木舟和竹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们在船舶发展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独木舟底面积小,载重量小,容易侧翻;竹筏底面积大,载重量大,不容易侧翻。
29.×
【详解】从船的发展史中,我们知道动力的发展史人力、风力、蒸汽、电力、核动力。摇橹木船、脚踏船都是通过人力提供动力,蒸汽轮船通过蒸汽提供动力,而不是使用人力。
30.√
【详解】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就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所以船在水中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载重量也越大。
31.
【详解】轮船的制作需要考虑船的大小、船的形状、船体材料、载重量、稳固性、动力系统等因素。船的设计方法影响小船的性能,船首呈尖形是为了减小水中行驶的阻力;底部宽阔平坦、设计有龙骨、分隔设计是为了增强稳固性;安装有船舵、装有动力系统是为了控制运动;体积造得很大是为了提高载重量。
32.竹筏比独木舟更宽、稳定性更好、载重量更大。它有效地解决了独木舟不稳定、装载量少的问题,这是一次技术的进步。
【详解】独木舟和竹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们在船舶发展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独木舟底面积小,载重量小,容易侧翻;竹筏底面积大,载重量大,不容易侧翻。
33.划动船桨靠人力行驶,安装船帆靠风力行驶,装上电动机靠电力行驶,还可以通过蒸汽提供动力等。
【详解】船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代:舟筏时代、帆船时代、蒸汽机船时代和柴油机船时代。可以按照船的动力来划分,按照人力、自然力、机械动力等。例如摇櫓木船靠人力,帆船靠风力,蒸汽船靠蒸汽装置,现代轮船靠发动机。
34.增加木排的长度、宽度,因为这样可以增大木排的面积,增加载重;还可以在木排下面捆绑浮的材料,因为这样可以提高木排的排水量,增大浮力,增加载重量。
【详解】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为了使我们制作的木排能装载更多的货物,应增加木排的长度、宽度,因为这样可以增大木排的面积,增加载重;还可以在木排下面捆绑浮的材料,因为这样可以提高木排的排水量,增大浮力,增加载重量。
35.纸船的大小要能容得下一个人;纸船的体积要尽量大,在水中不会沉;船的底部要加宽,防止侧翻;船的船头形状是尖的,以减小阻力;船的外层应选择防水纸。(合理即可)
【详解】轮船的制作需要考虑船的大小、船的形状、船体材料、载重量、稳固性、动力系统等因素。一般来说,船的体积(容积)越大,排开水的体积就越大,载重量也就越大,所以我们要尽量增大小船的体积,来增加载重量。在船上安装船舵,它可以更好地控制船前进的方向;船头设计成尖形,可以减小水的阻力;给小船安装电力动力系统,为小船提供稳定的动力。
答案第6页,共6页
答案第5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