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综合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综合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25 10:5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事例无法说明生物能适应环境的是( )。
A.季节交替,狗等动物会换毛
B.绿色开花植物一般由根、茎、叶等六个部分组成
C.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
D.生活在寒冷雪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达60毫米
2.“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这句话中包含的科学道理是(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依赖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适应环境
3.在研究绿豆苗生长是否需要阳光的实验中,我们观察到黑喷处的绿豆苗具有的特征是( )。
A.叶子是黄色的,茎又细又长、白色 B.叶子是黄色的,茎短小粗壮、绿色
C.叶子是绿色的,茎又细又长、绿色 D.叶子是绿色的,茎短小粗壮、白色
4.蜥蜴的体色与它周围的环境色彩相似,有利于它的捕食和躲避天敌;这说明( )。
A.蜥蜴影响环境 B.蜥蜴适应环境
C.蜥蜴依赖环境 D.蜥蜴破坏环境
5.绿豆苗的生长需要的条件有( )。
①阳光 ②空气 ③温度 ④水 ⑤土壤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6.我们制作的生态瓶是模拟一个池塘的( )。
A.生物群落 B.生态系统 C.生物环境 D.非生物环境
7.在寒冷的冬天,家燕会迁徙到温暖的地方过冬,而麻雀会继续留在北方。这是因为麻雀( )。
A.已经适应寒冷的环境 B.无法飞得那么远距离
C.会通过冬眠过冬 D.冬天更容易找到食物
8.绿豆苗的叶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会吸收空气中的( )气体。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水蒸气
9.假设草、羊、狼组成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若大量捕杀狼,短时间内羊的数量( )。
A.上升 B.稳定 C.下降 D.先上升后下降
10.生物依赖环境,在研究“蚯蚓对光照选择”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盒子内一端放干燥的土壤,另一端放潮湿的土壤。
B.将纸盒盖的两端都剪掉一块。
C.将纸盒盖上的一端剪掉一块。
D.把蚯蚓放在盒子的两端,数量一样多。
11.下列实验研究的步骤,正确的是( )。
A.制订计划→做出猜测→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B.做出猜测→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C.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做出猜测→得出结论
D.实施计划→做出猜测→制订计划→得出结论
二、填空题
12.生物群落是由 、 、 组成的。
13.大熊猫是我们国家的国宝,我们应该建立 来保护他们。
14.生物之间的能量流动开始于 ,流向 。
15.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适宜生活在 ,香蕉树的叶子宽大适宜生活在 ,企鹅有厚厚的皮毛和脂肪适宜生活在 ,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它们所处的环境相适应。(填“南极”“沙漠”或“热带雨林”)
16.设计制作生态瓶时,放入生态瓶中的绿色植物能为动物提供 和食物。
17.通过实验探索,我们知道蚯蚓喜欢潮湿、 (选填“阴暗”或“明亮”)的环境。
18.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联系,叫做 。由多条这种链环组成的网状结构,叫做 。
19.绿豆苗和它周围生物形成了一个 ,它们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整体,我们把这个整体叫做 。
三、判断题
20.北极狐的毛色在冬季变为白色,毛量变多,这主要是为了抵御寒冷,隐藏自己。( )
21.在不同季节,青蛙的行为变化是有规律的,这些行为变化是为了适应环境变化。( )
22.生活在沙漠里的青蛙体色往往是绿色的。( )
23.一个池塘中的所有小鱼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
24.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能长时间生活在水里。( )
25.家兔平时最爱吃的食物是精瘦肉。( )
26.绿豆芽的根会朝着没水的方向生长。( )
27.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叫生物群落。( )
四、连线题
28.连线题。
小虾
沙子 生物
小鱼
水草 非生物
池塘水
五、简答题
29.夏日,大雨过后,小强发现地面上有很多的蚯蚓,由此小强推断蚯蚓不喜欢湿润的土壤,而是喜欢干燥、阴暗的土壤,小强的判断对吗?为什么?
30.绿豆苗和它周围的生物因为食物关系相互联系,请你写出在绿豆苗周围存在哪些食物链。(最少写两条)
31.蚜虫是害虫,专门吸食嫩叶的汁液,小明建议农场伯伯持续打农药,把它们全部消灭掉,这样做合理吗?并写出你的理由。
32.观察下图,以池塘为例,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生态系统。

参考答案:
1.B
【详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
A、大多数生物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惯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许多生物的身体特征或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季节交替,狗等动物会换毛,能说明生物能适应环境;
B、绿色开花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六个部分组成,无法说明生物能适应环境,符合题意;
C、漠中生活的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有利于获得水分,能说明生物能适应环境;
D、生活在寒冷雪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达60毫米,能说明生物能适应环境。
2.B
【详解】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作用,“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这句话中包含的科学道理是生物依赖环境。
3.A
【详解】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五大要素是: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养料,它们是植物的生命线。黑暗处与阳光下的绿豆苗相比,叶子是黄色的,茎又细又长、白色,A符合题意。
4.B
【详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动物具有感知和适应环境能力。变色蜥蜴会随着周围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身的颜色,体现了对环境的适应,B是正确的选项。
5.C
【详解】些环境因素可能影响植物的生长,绿豆苗的生长需要的条件有土壤、水分、阳光、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等,①②③④⑤符合题意。
6.C
【详解】生态瓶就是把一些小动物、植物(提供氧气)放入一个玻璃瓶中,自给自足,短时间内不加任何食物,生物皆能生存。我们制作的生态瓶是模拟一个池塘的生物环境。
7.A
【详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在寒冷的冬天,家燕会迁徙到温暖的地方过冬,而麻雀会继续留在北方。这是因为麻雀已经适应寒冷的环境。
8.B
【详解】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在植物的叶上,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绿豆苗的叶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所以B符合题意。
9.A
【详解】假设草、羊、狼组成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羊吃草、狼吃羊,组成一条食物链。如果大量捕杀狼,短时间后羊因为缺少天敌,数量会迅速上升,羊的数量增加对食物的需求增大,超过了草原的承载能力,羊会因为缺少食物而慢慢减少。
10.C
【详解】A.盒子内一端放干燥的土壤,另一端放潮湿的土壤,错误;由于是蚯蚓对光照选择的实验,唯一的变量是光照,所以土壤的潮湿程度应该一样;
B.将纸盒盖的两端都剪掉一块,错误;由于是蚯蚓对光照选择的实验,唯一的变量是光照,所以将纸盒盖上的一端剪掉一块;
C.将纸盒盖上的一端剪掉一块,正确;
D.把蚯蚓放在盒子的两端,数量一样多,错误;应该将蚯蚓都放到一处。
11.B
【详解】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其中实验研究的步骤是做出猜测→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12. 动物 植物 微生物
【详解】生物资源是在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利用与可能利用的生物,包括动植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等。生物群落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组成的。
13.自然保护区
【详解】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大熊猫是我们国家的国宝,我们应该建立自然保护区来保护他们。
14. 植物 较为凶猛的动物
【详解】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动物与植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生物之间的能量流动开始于植物,流向较凶猛的动物为止。
15. 沙漠 热带雨林 南极
【详解】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它们所处的环境相适应。仙人掌为了适应沙漠酷旱的环境,经过千千万万年的演变过程,体态变了样,叶子退化了,变成了针状或刺状,这就从根本上减少了蒸腾面。香蕉植株水分含量高,叶面积大,故需水量也大,适合在雨林地区生长。生活在南极的企鹅长有厚厚的脂肪和羽毛,能够抵御严寒。
16.氧气
【详解】生态瓶就是把一些小动物、植物(提供氧气)放入一个玻璃瓶中,自给自足,短时间内不加任何食物,生物皆能生存,这就是生态瓶。设计制作生态瓶时,放入生态瓶中的绿色植物能为动物提供氧气和食物。
17.阴暗
【详解】蚯蚓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生生物与土壤生态传递的桥梁。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蚯蚓的主要作用是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
18. 食物链 食物网
【详解】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很多,它们之间的取食关系也很复杂,因此生物之间有很多条食物链。许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链构成了一张复杂的食物网。这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构成了密切联系的生物界。
19. 群落 生态系统
【详解】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物群落,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绿豆苗和它周围的各种生物形成了一个群落。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叫作生态系统。
20.√
【详解】北极狐体色是白色,与环境的颜色一致,是动物适应环境长期形成的特征,北极狐的毛量变多有利于防止散热,抵御寒冷。
21.√
【详解】由于动物和生活的环境相互影响,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过程,动物的身体形态结构与其食物、习性都是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在不同季节,青蛙的行为变化是有规律的,这些行为变化是为了适应环境变化。
22.×
【详解】动物的体色往往与生活的环境颜色相似,这样有利于躲避敌害、捕食等,沙漠是黄色的,生活在其中的青蛙体色往往是黄色的,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3.×
【详解】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态群落。故池塘里所有的生物形成了一个生态群落。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一个池塘中的所有小鱼不能投产生态系统,缺少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24.×
【详解】蚯蚓是依靠湿润的体表进行气体交换的,要保持蚯蚓体表的湿润,但是长时间生活在水中也会使蚯蚓窒息。故题干说法错误。
25.×
【详解】根据动物的食性可以把动物分为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有些动物只以植物为食物,叫草食性动物,有些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物,叫肉食性动物,有些动物既吃植物也吃动物,叫杂食性动物。家兔属于草食性动物,平时最爱吃的食物是青菜。
26.×
【详解】根是某些植物长期适应陆上生活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向下生长的器官,它具有吸收水分和营养、固着植物的功能,少数植物的根也有繁殖的作用。由于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所以绿豆芽的根会朝着有水的方向生长。
27.×
【详解】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态群落。
28.
【详解】小虾、小鱼、水草等都具有生物的特征,如能生长繁殖、生活需要营养等,所以它们都属于生物;沙子、池塘水是不具有生命的物体,都不具有生物的特征,它们属于非生物。
29.小强的判断不正确。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土壤。只是在大雨时,雨水淹没土壤,把土壤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土壤中的氧气减少,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为了呼吸蚯蚓纷纷钻出地面。蚯蚓靠湿润的体壁呼吸,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详解】蚯蚓属于环节动物,用体壁进行呼吸、用刚毛与肌肉配合进行运动。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中,靠食用土壤中的腐烂物质生活。小强的判断不正确。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土壤。只是在大雨时,雨水淹没土壤,把土壤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土壤中的氧气减少,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为了呼吸蚯蚓纷纷钻出地面。蚯蚓靠湿润的体壁呼吸,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30.绿豆苗→蚜虫→瓢虫→鸟;绿豆苗→瓢虫→蜘蛛。
【详解】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通常食物链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绿豆苗被蚜虫、蜗牛吃,蚜虫被瓢虫吃,瓢虫被蜘蛛吃,蜘蛛被青蛙、小鸟吃。 绿豆苗→蚜虫→瓢虫→鸟;绿豆苗→瓢虫→蜘蛛。
31.不合理;蚜虫全部消灭会影响食物链,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详解】蚜虫是害虫,专门吸食嫩叶的汁液,但是建议农场伯伯持续打农药,把它们全部消灭掉的做法是不合理,因为蚜虫在自然界中有它不可替代的地位,如果全部被消灭,以它为食的生物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32.像池塘这样,由水草、鱼、虾、细菌等生物及水、空气、阳光、温度、土壤等非生物共同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被称为生态系统。
【详解】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像池塘这样,由水草、鱼、虾、细菌等生物及水、空气、阳光、温度、土壤等非生物共同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被称为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