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古诗三首》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古诗三首》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8.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4 20:34:2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古诗三首》阅读理解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诗词曲鉴赏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滁州西涧》作者 代诗人 这首诗从题材上看是一首 。
2.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 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 (哪个字)。
3.人们普遍认为“横”字用的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4.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作者俯视水边,看到的是一幅百草丰茂、郁郁葱葱的绿色画面,暗示这是一个暮春时节。
B.第二句作者从俯视转为仰视,通过对照、映衬的手法,写出了画面的幽美和谐,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C.第三、四句打破了前两句的均衡和谐,既有飞动的情景,又有潮声、雨声的交响,渡船横卧又和春潮飞雨融会在一起,增强了画面的立体美感。
D.全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极写滁州西涧的春景,静中有动,画中有声,而写动景和声响则是为了衬托画面之静。
5.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
二、阅读乐园。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6.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
7.写出下列带点字的意思。
(1)欲断魂( ) (2)遥指( )
8.比一比,再组词。
纷( ) 断( )
芬( ) 继( )
9.诗句“ , ”写出了诗人的愁苦之情。
10.不同时段有不同的节日,不同节日有不同的习俗,相关内容连线。
元宵节 农历八月十五 清明节 赏月
端午节 农历正月十五 重阳节 扫墓
中秋节 农历五月初五 中秋节 登高
三、把古诗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1.把古诗补充完整。
12.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朝代)诗人 (人名),题目中“九月九日”指我国传统节日中的 ,“忆”的意思是 。
13.诗的后两句中“少一人”少的是 ,作者通过想象,真切地表达了 之情。
四、延伸小阅读。
乞 巧①
林 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②,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③
【注释】①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又名七夕。
②碧霄(xiāo):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③几万条:比喻多。
14.诗中所写的节日是(  )
A.中秋节 B.七夕节 C.重阳节
15.与这首诗有关的民间故事是(  )
A.《白蛇传》 B.《孟姜女》
C.《牛郎织女》 D.《梁山伯与祝英台》
16.从诗句的描绘中可以知道,“七夕”的主要习俗有(  )
A.系红丝 B.对月穿针 C.烧香祈福
17.联系诗句,还可以查查资料,写一写: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在乞求什么呢?
五、阅读。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______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______________。
18.补充诗句。
19.《元日》的作者是 代诗人 ,诗中描写的节日是 ,即农历 ,俗称“ ”。
20.诗中写了 、 、 、 等一系列的仪式,加之太阳灿烂,春风送暖,渲染了一种 的节日气氛。
21.“屠苏”指的是 ,“桃符”是 。
22.这首诗描写的春节习俗除了放鞭炮,还有哪些?选一选,打“√”。
①喝屠苏酒( ) ②燃放爆竹( )
③张灯结彩( ) ④更换桃符( )
23.“总把新桃换旧符”,在今天也就是更换春联。请你写一副对联,愿新的一年会给农民带来吉祥和好运。
24.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所描写的节日情景。
参考答案:
1. 唐 韦应物 写景诗 2. 喜爱 怜 3.“横”字用得好,从全诗看,因在“野渡”且又“无人”,故能“自横”,加上诗人当时闲居两涧的境遇,自然使他偏爱这寂寞“幽草”,符合他当时心境 4.D 5.厌恶喧嚣,寻求宁静的政治情怀和审美心态。
【解析】略
6. 唐 杜牧 7. 快要 遥远 8. 纷纷 断句 芬芳 继续 9.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10.
【解析】6.本题考查古诗作者。
《清明》是唐代诗人杜牧的诗作。杜牧,字牧之,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此诗写的是杜牧清明春雨中所见。
7.本题考查古诗字词的意思。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欲:好像、快要。
遥指:指向远方的,遥:指距离远。
8.本题考查给字组词。
纷:①指多,杂乱②指纠纷。可组词为:缤纷、纷乱、纷扰等。
断:表示分开、间断。可组词为:折断、断开、判断等。
芬:指香气。可组词为:芬华、余芬、郁芬等。
继:意为连续,接着。可组词为:继承、继位、继任等。
9.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意思是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纷纷”不仅形容那春雨的意境,也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诗人在赶路时遇到了纷纷细雨,内心更加纷乱复杂,“欲断魂”写出了诗人的愁苦之情。
10.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习俗的了解。
元宵节: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会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清明节源自早期人类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
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日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点睛】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消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11.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12. 唐 王维 重阳节 想念 13. 诗人自己 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解析】11.本题考查诗词默写。
书写时注意“异”“逢”的正确书写。
12.本题考查作家作品和字词解释。
这首诗是唐代王维写的,诗题中的“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这一天思念在华山以东的亲人。“忆”,思念,想念。
13.本题考查诗句和主旨的理解。
遍插茱萸少一人:大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少一人”指少了诗人自己。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14.B 15.C 16.B 17.中国的女子们乞求自己心灵手巧。
【解析】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七夕今宵看碧霄”意思: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故诗中所写的节日是七夕节。
故选B。
1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牵牛织女渡河桥”意思:就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故与这首诗有关的民间故事是《牛郎织女》。
故选C。
1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意思: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故“七夕”的主要习俗有对月穿针。
故选B。
17.本题课外知识积累。
解答本题时,需结合诗句和课外积累来完成。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千家万户对着月亮穿针引线,希望“得巧”,这也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示例:人们在乞求有一双巧手。
18.春风送暖 新桃换旧符 19. 宋 王安石 春节 正月初一 过年 20. 放爆竹 换桃符 迎红日 喝屠苏酒 过年 21. 一种酒 春联的前身 22.①√
④√ 23.莺歌燕舞春无限 风调雨顺岁有余 24.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每家每户都给自家门前换上新的桃符。
【解析】18.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内容的掌握。
原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9.本题考查的是对作者的了解。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20.本题考查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可知意思是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诗中写了放爆竹、换桃符、迎红日、喝屠苏酒等一系列的仪式。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21.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关键字词的理解。
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22.这首诗考查的是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2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
本诗是关于春节的,与新年有关的对联有:
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五福临门
上联:民安国泰逢盛世;下联:风调雨顺颂华年;横批:民泰国安
上联:精耕细作丰收岁;下联:勤俭持家有余年;横批:国强富民
24.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文的理解。
发挥自己的想象,用更丰富的语言来解释后两句古诗。
例如:刚刚升起的太阳照射在家家户户,每家每户都用新的桃符换下门前的旧的桃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