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4 20:3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阅读理解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延伸小阅读。
过年(节选)
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除夕要守岁,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这对于一个习惯于早睡的孩子是一种煎熬。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又是宫灯,又是纱灯,烛光辉煌,地上铺了芝麻秸儿,踩上去咯吱咯吱响。这一切当然有趣,可是寒风凛冽,吹得小脸儿通红,也就很不舒服。压岁钱不是白拿,要叩头如捣蒜。“姑娘爱花,小子要炮……”我却怕那大麻雷子、二踢脚子。别人放鞭炮,我躲在屋里捂着耳朵。每人分一包杂拌儿,哼,看那个桃脯、蜜枣沾上一层灰尘,怎好往嘴里送?年夜饭照例是特别丰盛的。大年初几不动刀,大家歇工,所以年菜事实上是大锅菜,都放在特大号锅子、罐子、盆子里,此后随取随吃,大概历十余日不得罄(qìng),事实上是天天打扫剩菜。满缸的馒头,满缸的腌白菜,满缸的咸疙瘩,不知什么时候才可以见底。芥末堆儿、素面筋、十香菜,比较地受欢迎。除夕夜,一交子时,煮饽饽端上来了。我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吃?胡乱吃两个,倒头便睡,不知东方之既白。
1.把画“ ”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2.短文围绕“ ”这句话,主要写了过年时 等事情。(至少写出三件事)
3.文中画“﹏﹏﹏”的句子写出了( )。
A.家里挂的东西太多
B.浓浓的年味
C.准备这些东西太累
4.“大麻雷子”“二踢脚子”,语言自然亲切,写出了“我”对 的独特感受;“低枝倒挂”生动地写出了“我” 的样子。
5.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 )(多选)
A.除夕要守岁,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
B.压岁钱不是白拿,要叩头如捣蒜。
C.我却怕那大麻雷子、二踢脚子。
D.大概历十余日不得罄,事实上是天天打扫剩菜。
二、你和奇奇在教室读书角还发现了一篇和《清明上河图》有关的文章,请你阅读文章,领略画卷中的汴河风光。
中国画的骄傲——《清明上河图》
黎孟德
①《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汴河两岸的景物和清明节这一天人们的生活场景,内容繁而不杂,场面多而不乱,无论状物写人,都合情合理。
②画卷以萧疏的郊外为开端,一片春风和煦的田园景色。农夫在田间耕作,两个商贩赶着驮炭的驴群姗姗而来,一列行旅,有车骑仆从,正匆匆向城里进发。
③画面渐进,路边酒肆、茶摊渐多起来,汴河也繁忙起来。沿河有许多粮仓,靠岸的船只,搭着跳板在卸货。河心一艘大船,尾部有八名船夫合力摇桨。
④画卷再展,一片宏伟木质拱桥宛如飞虹,横跨河面,以拱桥为中心形成了全图的高潮。一艘大船逆流而上,它高高的桅杆却被桥头挡住了。船上的人有的七手八脚忙着收杆,有的奋力划桨,有的用篙竿撑住桥洞顶端。
⑤这幅生动地记录了中国12世纪城市生活风貌的风俗画,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堪称中国绘画的骄傲。
(选文有删改)
6.(近义词辨析)请你在文章中找到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稀疏——( ) 忙碌——( ) 努力——( )
7.(信息提取)这篇文章按照 、画面渐进、 的顺序介绍了《清明上河图》。
8.(内容概括)文章第②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展开描写的?请用“ ”在原文中画出来,并说一说围绕这一句主要写了哪些景象。(语文要素: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内容理解)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从下面两个角度说说《清明上河图》为什么“堪称中国绘画的骄傲”。
内容上:
历史价值上:
参考答案:
1.我困得低枝倒挂,没有胃口吃。 2. 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 守岁、放鞭炮、吃年菜 3.B 4. 鞭炮 困倦不堪 5.ABCD
【解析】1.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我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吃?”这句是一个反问句,表达的是“我困得低枝倒挂,所以没有胃口吃”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时,需要去掉反问的语气词,如“哪有”。同时,反问句中的否定词“哪”也需要转换为肯定词,句末的问号改句号。
如:我困得低枝倒挂,没有胃口吃。
2.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
短文的开头就明确提出了作者的观点:“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接下来,作者围绕这句话详细描述了过年时的一些习俗和活动感受和态度。
“除夕要守岁,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这对于一个惯于早睡的孩子是一种煎熬”这些句子写了除夕要熬夜守岁。
“压岁钱不是白拿,要叩头如捣。”这些句子写了除夕头要岁钱,拜祖先。
“别人放鞭炮,我在屋里括着耳朵每人分一包杂拌儿,哼,看那个桃肺枣沾上一层灰尘,怎好往嘴里送?年夜饭照例是特别丰盛的。”这些句子写了除夕要放鞭炮,分杂拌儿,吃年夜饭。
“除夕夜,一交子时,煮饽饽端上来了。我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去吃?胡乱吃两个,倒头便睡,不知东方之既白。”这些句子写了子时吃饽饽。
3.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又是宫灯,又是纱灯,烛光辉煌,地上铺了芝麻秸儿,踩上去咯吱咯吱响。”这个句子中的灯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吉祥、团圆的象征,过年挂灯笼更是深入人心的传统习俗。“烛光辉煌”进一步强化了节日的热闹和喜庆。烛光不仅为夜晚带来了光明,更增添了温暖和欢快的氛围。人们走在上面,发出的“咯吱咯吱”的声音,不仅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气氛,还象征着步步高升、一年更比一年好。通过描述过年时挂灯笼、烛光辉煌以及铺芝麻秸儿等传统习俗,生动地展现了浓浓的年味。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4.本题考查分析字词句的含义及作用。
在原文中,“我”对放鞭炮的感受是害怕和不安,因为“我”怕那大麻雷子、二踢脚子,所以每次别人放鞭炮时,“我”都会躲在屋里捂着耳朵。这种描述不仅展现了“我”对放鞭炮的独特感受,还通过生动的语言,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热闹而又紧张的过年氛围。
在过年时,孩子们通常都要守岁,也就是要待到半夜十二点才能睡觉。这对于一个习惯于早睡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煎熬。因此,“我”在除夕夜时感到极度困倦,甚至可以说是筋疲力尽。而“低枝倒挂”这个词语则形象地描绘出了“我”困倦到极点的状态,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那种疲惫和无力的感觉。因此可知“低枝倒挂”这个形象生动的词语,用来形容“我”困倦至极的样子。
5.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分析。
A.“除夕要守岁,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反映了“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的一个原因。对于习惯早睡的孩子来说,守岁到十二点无疑是一种煎熬,这违背了“我”的日常作息习惯。
B.“压岁钱不是白拿,要叩头如捣蒜”也揭示了“我”对过年的态度。虽然压岁钱是过年的一种传统习俗,但“我”觉得为了得到压岁钱而磕头如捣蒜是一种负担,这降低了过年对于“我”的吸引力。
C.“我却怕那大麻雷子、二踢脚子”说明了“我”害怕放鞭炮,这是“我”不特别喜欢过年的另一个原因。对于许多孩子来说,放鞭炮是过年的一大乐趣,但对于“我”来说却是一种恐惧的来源。
D.“大概历十余日不得罄,事实上是天天打扫剩菜”体现了过年期间食物丰富的情景,但同时也暗示了剩菜剩饭的处理问题。对于“我”这样的小孩子来说,天天打扫剩菜可能并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对过年的不喜爱。
因此可知以上四个选项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的原因。这些原因包括守岁的煎熬、为了得到压岁钱而磕头的负担、对放鞭炮的恐惧以及天天打扫剩菜的不愉快经历。
故选ABCD。
6. 萧疏 繁忙 奋力 7. 画卷开端 画卷再展 8.画卷以萧疏的郊外为开端,一片春风和煦的田园景色。
围绕这句话写了农夫耕作,商贩赶着驴群,行旅匆匆进发的景象。 9. 《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繁而不杂,场面多而不乱。 《清明上河图》记录了我国古代城市生活风貌,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解析】6.本题考查近义词。
稀疏:宽松,不稠密。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画卷以萧疏的郊外为开端,一片春风和煦的田园景色。”可知画卷以宽松的郊外为开端,一片春风和煦的田园景色。稀疏的近义词是:萧疏;
忙碌:事情太多不得休息。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句子“画面渐进,路边酒肆、茶摊渐多起来,汴河也繁忙起来。”可知画面渐进,路边酒肆、茶摊渐多起来,汴河也忙碌起来。忙碌的近义词是:繁忙;
努力:尽量的使出自己的力气来做事。结合文章第④自然段句子“船上的人有的七手八脚忙着收杆,有的奋力划桨,有的用篙竿撑住桥洞顶端。”可知船上的人有的七手八脚忙着收杆,有的用尽全力划桨,有的用篙竿撑住桥洞顶端。努力的近义词是:奋力。
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画卷以萧疏的郊外为开端,一片春风和煦的田园景色。”可知先写了画卷的开端;
结合文章第④自然段句子“画卷再展,一片宏伟木质拱桥宛如飞虹,横跨河面,以拱桥为中心形成了全图的高潮。”可知写了“画面再展”的场景;
8.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画卷以萧疏的郊外为开端,一片春风和煦的田园景色。”可知先写了画卷的开端;因此文章第②自然段是围绕“画卷以萧疏的郊外为开端,一片春风和煦的田园景色。”这句话写的;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农夫在田间耕作,两个商贩赶着驮炭的驴群姗姗而来,一列行旅,有车骑仆从,正匆匆向城里进发。”可知描写了农夫耕作、商贩赶驴群,一列行旅匆匆向城里进发的景象。
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句子“《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汴河两岸的景物和清明节这一天人们的生活场景,内容繁而不杂,场面多而不乱,无论状物写人,都合情合理。”可知从内容上来说,《清明上河图》内容繁而不杂,场面多而不乱,无论状物写人,都合情合理。
结合文章第⑤自然段句子“这幅生动地记录了中国12世纪城市生活风貌的风俗画,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堪称中国绘画的骄傲。”可知从历史价值上来说:《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12世纪城市生活风貌的风俗画,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堪称中国绘画的骄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