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初中语文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学设计)初中语文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4 17:1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初中语文 七年级下册《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春夜洛城闻笛》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诵读”中的第二首。“课外古诗词诵读”是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旨在让学生利用课本助学系统,通过自己反复诵读,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感情,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但在日常古诗词教学中,因七年级学生阅历和积累原因,准确理解较为困难。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加以适当点拨和引导,从而帮助学生感受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通过品析诗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思。
3.由诗文拓展延伸,积累经典古诗名句,传承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背诵、积累古诗。
2.品析诗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思。
【教学方法】朗读法 品析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描写思乡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乡愁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心中永远的歌。“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王安石的乡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崔灏的乡愁;“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马致远的乡愁;那么“诗仙”李白的乡愁是什么呢?我们一起走进《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
二、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史称“诗仙”,生于中亚细亚碎叶城,长于蜀地,25岁出蜀而漫游楚湘,最终葬在安徽当涂。他一生创作丰厚,诗歌多以雄奇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浪漫的手法,讴歌祖国的大好山河,给人以清新飘逸之感。
《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当是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阳时所作。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闻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王尧衢《唐诗合解》:“忽然闻笛,不知吹自谁家。因是夜闻,声在暗中飞也。笛声以风声而吹散,风声以笛声而远扬,于是洛城春夜遍闻风声,即遍闻笛声矣。折柳所以赠别,而笛调中有《折杨柳》一曲。闻折柳而伤别,故情切乎故园。本是自我起情,却说闻者‘何人不起’,岂人人有别情乎?只为‘散入春风’,满城听得耳。”那么,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三、与诗人相遇,大声地吟读
初读:学生自由朗读,老师范读
再读:读准语音,读准节奏
七言绝句诗,一般是四三顿,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句式。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三读:注意节奏, 有感情地朗读
四、和诗人同行,生动地译读
1.以诗译诗
2.力求押韵
3.解释扩展
(一)字词解释
(1)洛城:洛阳。
(2)玉笛:精美的笛。
(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4)春风:另一版本作“东风”。
(5)折柳:指古曲《折杨柳》,汉代乐府名曲,内容多叙说离别之情。
(6)故园:指故乡,家乡。
(二)以诗译诗
明确:不知谁家的玉笛吹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整个洛阳城。
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曲调,谁不会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
五、与诗人交流,用心地悟读
1.再读这首诗思考:全诗紧扣哪个字,以什么为线索,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这首诗全篇紧扣一个“闻”字,以“笛声”为线索,抒写了自己闻笛的感受。
2.第一二句赏析:
(1)用自己的话说说“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描写的画面。
明确: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回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2)从用词上赏析“暗”“散”“满”的妙处。
明确:一个“暗”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生动形象的写出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打动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隐忧的情景。表达了诗人闻笛后的孤寂之情,触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一个“散”字,准确的表现了笛声随着春风传遍洛城,勾出无数旅人的情思的情景。
一个“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触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3)第二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夸张,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
3.第三四句赏析:
(1)联系课下注释,说说诗人用“折柳”有何深意?
明确:“折柳”指《折杨柳》,寓意“惜别怀远”,表达了游子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眷恋之情。
(2)前人评价说“折柳”是这首诗的关键,请做具体分析。
明确:“折柳”指《折杨柳》,寓意“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3)第四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第四句:反问,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4.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表达了游子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眷恋之情。
六、向诗人学习,拓展探讨
1.本诗写得感人,说说它的感人之处。
明确:这首诗没有详写笛声,而是写笛声引起的游子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眷恋之情,结句“何人”说明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人人皆有,所以它很感人。
2.是啊,“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游子们对故乡深深的感情是一致的,学生先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思乡诗句,老师再出示整理的诗句,最后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秋思》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卢纶《长安春望》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马戴《灞上秋居》
【教师寄语】
洛阳的无限繁华,笛声的悠扬婉转,此时都无法再吸引诗人,他的心完全被浓浓的思念占据了。让我们在低回的笛声中,深情地背诵这首诗。
【板书设计】
春夜洛城闻笛
听 ———— 《折杨柳》
想 ———— 故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