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6-19《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6-19《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9-22 20:2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标要求: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二、建立“福利国家”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一、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的发展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含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组织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2.理论: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调节生产、增加投资、刺激消费、保证就业、就可以防止危机,它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理论。3.特征: 国家干预经济4.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未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国有化,
建立
国有企业
(英法)制定
经济计划
(日本)扩大
政府开支
政府采购
税收调节
(美国)5.结果:黄金时期(战后——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宇航中心
(模型)英国国有铁路和火车法国国营核电站现象:经济“滞胀”探究:此图表说明70年代的美国出现了何种经济现象?
   为此美国政府采取了何种措施?产生了何种结果?措施:减少干预 结果: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比重探究:从材料可看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哪些行业国有化
   程度较高?这些行业有何共同特点?提示:行业:航天 电站 煤炭 铁路 航空等
特点:投资大、风险大、回报慢   有人说:凯恩斯不仅是“二战后的繁荣之父”,也是“战后滞胀之母”。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1) 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生产的盲目性,建设了许多大型基础性设施,是资本主义国家从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2) 国家财政支出过大;对企业管得过死,企业缺乏活力。是70年代初出现经济滞胀的主要原因。干预过度会加剧了矛盾的发展,最终加深资本主义经济的停滞趋势。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6、评价 二、建立福利国家
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到“福利国家”制度时说“社会有一张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想一想:怎样理解“梯子”和“安全网”的说法?[学思之窗]梯子:资本主义国家为生产者和经营者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安全网: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社会福利政策。 二、建立“福利国家”含义:福利国家 ,是指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公认的高标准的社会服务。1、目的: 缓解贫富悬殊带来的社会矛盾。2、实质: 国家干预社会财富的分配,维护资本主义统治。3、发展:逐渐兴起:二战后
日渐完备: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受挫:1973年经济危机后
缩小规模: 20世纪八十年代4、内容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 瑞典的国家福利体系美国人口普查局定义的3700万“穷人”中展示的却是另一种景观:他们不仅有足够的食品,还拥有汽车、彩电、冰箱、洗衣机、电烤箱等。根据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穷人每月可领到生活补助,孩子上公立学校,从小学到中学可免费学习、免费就餐,婴儿可免费得到婴儿食品等等,可以说穷人基本上就是靠政府养活。 --《市场报》另一只眼看美国工会:明明是政府的错误,为何要民众买单?! 政府:削减公共开支,减少福利… …高达12.7%的政府财政赤字和114.9%的公共债务比例迫使希腊政府必须实行紧缩政策,消减工资、加重赋税、降低福利,这些做法却激怒了民众,引发大罢工。
希腊政府陷入两难。5、评价:积极: 社会福利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利益,有效地缓解了社会的矛盾,对稳定资本主义制度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 助长了惰性,出现“养懒汉”现象,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增加了财政支出,造成财政赤字,三、第三产业的兴起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1、第三产业的兴起(1)原因:①科学技术的进步;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材料一:新技术革命使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作用不断加强和完善。新技术革命的开展使工农业产品大量增加,可以把更多的人力投入到不直接生产物质资料的部门,如商业、金融、服务行业等。当前,经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的产值都超过了第一二产业的产值总和。 (3)作用:① 促进经济竞争力提高;
② 拓展经济活动领域,增加就业,扩大市场,改善资源配置;
③缓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生质的飞跃。1970—1975年美国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同期,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30%下降13%,而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人口总数的15%上升到72%。三大产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2)表现: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产值和就业人数超过物质生产部门。四、“新经济”的出现2、“新经济”的出现:
(1)含义:
新经济是一种以全球化为背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它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二次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度增长。在信息技术部门的带领下,美国自1991年4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而失业率却从6%降到了4%,通胀率也在不断下降。如果食品和能源不计在内的话,美国1999年的消费品通胀率只有1.9%,增幅为34年来的最小伍。这种经济现象就被人们表述为“新经济”。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底的一篇文章认为,美国目前这种“新经济”,其主要动力是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 2、“新经济”的出现 建立在信息技术革命基础上
经济持续增长
低通货膨胀率与低失业率并存
经济周期的阶段性特征明显淡化
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知识经济为基础。思考:“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3)认识:
“新经济”依然会受到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制约。美国二十世纪90年代的经济生产力发展    资本主义新变化经济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社会政策:建立福利国家
产业结构:第三产业
经济增长模式:“新经济”
本课小结:(核心)战后资本主义的 新 变化 新变化的实质: 资本主义的内部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50—60年代:黄金时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70年代: 经济“滞胀”80年代:缓慢复苏90年代:持续增长
材料一:在发达国家内部,美国1979年20%最富的人的收入比20%最穷的人高3.5倍,而90年代末则已达9倍。目前,美国1%最富有人所拥有的财富比如90%的美国人的财富的总和还要多。此外,其他西方国家,如英、法等,也存在同样的现象。(结果:贫富悬殊依然存在)反思历史根据以下材料回答: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是否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完善?为什么?材料二:美国二战后的十个衰退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依然存在)提示:局部调整有利生产力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福利国家
   第三产业
   新经济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有何启示?改革要不断深化以史为鉴加强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视科技、教育;融入全球化国家干预要和市场相结合自由资本主义回顾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