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9-22 20:23: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改革解体1991.12.21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917.11.7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第20课课程标准:
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阅读课本引言和第一自然段思考: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面临怎样的形势?形势严峻?列宁的探索 面对残酷的战争环境,苏维埃政府提出“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在非常时期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
思考1:“非常时期”指什么?
思考2:采取“非常措施”的目的是什
么? “非常措施”有哪些?★ “非常时期”指的是:苏俄进入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1918——1920)★ 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
军,战胜敌人。 ★ 措施:①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②工业:大中小企业全面国有化
③贸易:取消自由贸易
④分配: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和实物配给制有什么特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目的内容 结合以下材料思考: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材料1:“当时所处的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因为“俄罗斯同它的产粮区隔绝了……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 ———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的评价
材料2:1920年,苏俄农民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1919年俄国1普特(16.38千克)粮食的价格材料3: 材料4:“农民并非受人蛊惑,‘自觉地’ 进行反布尔什维克党的活动,而是感到切身利益受到损害,‘本能地’起来反对苏维埃。” 材料5:“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的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评价 (1)积极:特殊历史时期中,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一项特殊政策;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物质的保障。军事上的胜利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2)局限:但违背经济规律,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是错误的。 材料一:国内战争结束后,余粮收集制非但没有取消,反而强化了,1920~1921年度的粮食收购量却翻了一番……这种越来越严厉的无偿征购,使得农民的不满演变为农民暴动的事件。工人因生活条件的恶化也日益不满。更为严重的是,1921年2月28日,作为彼得格勒门户的海军基地喀琅施塔得发生了水兵叛乱,(这里的水兵大部分在十月革命中,曾作为布尔什维克党的支持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抛出了‘贸易自由’ ‘拥护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苏维埃’。” 从材料可看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那些危机?如何解决这些危机?经济和政治危机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
1、原因:2、标志:
1921年,俄共(布)“十大”召开,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1)根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直接:1921年海军基地兵变。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有哪些不同?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配给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国家资本主义恢复自由贸易
允许商品买卖实行按劳分配制减轻了农民负担,缓解了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商品流通提高了工人工作的积极性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依据以上材料思考新经济政策的影响3、影响: (1)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迅速恢复(1925年),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2)是列宁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探索 。1、(2003.上海.15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2、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A.余粮收集制 B.企业国有政策
C.粮食税 D.劳动义务制 3、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4、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国家控制经济命脉
B、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D、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苏联(苏俄)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思路:列宁时代: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失败)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1925年,苏俄国民经济基本恢复“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渐确立,此时的苏联处于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孤立无援,国内工业生产极其落后,到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是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 1925年,苏俄基本完成经济恢复后,苏联在经济上面临着何种任务?应该如何做?提示: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斯大林时代: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三、斯大林模式 1.背景(1)苏联建立时间:1922年12月加盟共和国:(1924年) (2)列宁逝世3.表现: ⑴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农业、轻工
业提供资金。⑶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⑵农业: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
到集体农庄里(1937) 2.含义 :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三、斯大林模式 1928 年-1932年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农业国1933年-1937年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材料1 苏联的五年计划建设评价 材料2: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7年7月到1930年,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牛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 材料3:实现农业集体化后,苏联政府采取提高工业品价格的办法,要农民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据统计,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量的40%,而粮食收购价远低于生产成本。……“一五计划”期间,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的资金,在工业化资金中约占1/3。 材料4: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的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的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吃米,又要马儿跑的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4、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积极(1)开辟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2)短时间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快速增长,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弊端(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2)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3)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
(4)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创新,曾在初期和战争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结论:历史反思 中国有没有实行过“斯大林模式”? 与“斯大林模式”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回答: (1)20世纪50-70年代末实行过。(2)启 示:(1)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要从本国国情出发,保证国民经济比例稳步健康协调发展。
(3)要注意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问题探究“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和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苏维埃体制(高度集权)、一党制、终身制。君主立宪制、内阁制、两党制。政治
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经济
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集体化农庄资本主义大农场农业
制度农、轻、重协调发展优先发展重工业先轻工业后重工业工业化道路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所有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斯大林模式西方模式(英)5.这是前苏联的一段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的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 伊万说:“那就煮!” 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 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的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C6.以下对“斯大林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成标志着“斯大林模式”创建
B、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C、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D、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模式C材料一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的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它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就是把市场,实际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1)材料一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突破?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材料二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罗斯福。
国家干预经济材料三 1985年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曾说到“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采取的重大措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城市国有企业改革;设立经济特区;开发开放浦东;十四大提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上述三则材料从本质上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现代化模式,指出它们的相同之处。都把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