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7-21《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7-21《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9-22 20:2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透过历史的天窗
解密历史的真相
汲取历史的智慧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赫鲁晓夫改革——解冻 阅读教材P98-99,结合赫鲁晓夫改革的有关史实,说说你对赫鲁晓夫黑白墓碑的理解。农业:收购制、自主权放权、物质利益原则苏联改革的先驱开垦荒地,种植玉米工业:措施:赫鲁晓夫改革——解冻光荣与混乱并行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赫鲁晓夫)改革后的苏联经济管理体制也保留了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配置资源的基本方法依旧是计划经济和计划方法,中央集权仍然是苏联经济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
——陆南泉等主编《苏联兴亡史论》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俄国史》赫鲁晓夫改革——解冻勃列日涅夫改革——冰裂 【据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2013年5月22日消息】
近日,俄罗斯“列瓦达中心”一项20世纪苏联领导人好感度调查显示,勃列日涅夫成为现代俄罗斯人心中最受欢迎的苏联领导人。……有56%的受访者对其持肯定态度。 ——《环球时报》 在很多历史学家眼中……勃列日涅夫是苏联最终走向瓦解的罪魁祸首。
——2006年12月19日《环球时报—勃列日涅夫让苏联盛极而衰》不同人眼中的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改革——冰裂勃列日涅夫改革——冰裂 根据所给史料,结合勃列日涅夫改革的相关内容,分析人民为何爱他、褒他,恨他、贬他?勃列日涅夫改革——冰裂国家集中领导、计划指导经济管理:经济结构:重视军事工业、
忽视消费品生产仍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停滞的盛世 勃列日涅夫时期……生产资料通过国家计划实行统一调拨的部分占95%以上,企业通过批发贸易自由采购的生产资料一直未超过5%……
——陆南泉等主编《苏联兴亡史论》 70年代初,苏联战略核力量和美国达到了战略均势状态,但这种军事和政治方面的惊人进展是用沉重的代价换来的。 --陈之骅著《苏联兴亡史纲》 在勃列日涅夫执政的1973年,苏联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 --陆南泉等主编《苏联兴亡史论》视角1:集权还是放权视角2:称霸还是面包1931年3月2日—
(1985—1991执政) 一个年轻的面孔浮出水面,莫斯科的新老板戈尔巴乔夫——年轻、温和且令人敬畏。
——《时代》戈尔巴乔夫改革——冰碎 从材料可以看出戈尔巴乔夫改革与前两位政治家的改革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什么?戈尔巴乔夫改革——冰碎 戈尔巴乔夫等苏联新领导人认为这两次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都是修修补补的、不彻底的,所以不能解决苏联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他们强调……必须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的改革和加速经济发展…… ——陆南泉等主编《苏联兴亡史论》根本改革经济体制、加速经济发展拯救还是沉沦单一公有制 多样化措施:经济管理:指令性 指导性所有制:租赁制、承包制、个体、合作社问题:缺少宏观决策、配套措施不健全、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戈尔巴乔夫改革——冰碎经济改革政治改革脱轨的改革承认市场对经
济的调节作用突破了斯大林
模式的束缚斯大林
模式赫鲁晓夫改革
——解冻勃列日涅夫改革
——冰裂戈尔巴乔夫改革
——冰碎突破修补修补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难、曲折、复杂网络互动 “我认为,失败的不是社会主义思想……失败的是苏联所代表的模式。”苏联解体原因: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苏联解体谁之过? “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普京中式不忘 苏式之失 在不同的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
——《大国崛起》献计献策1.依据国情、与时俱进
2.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3.可持续发展、建绿色GDP
4.关注民生,走群众路线
……推荐阅读书目:1、陆南泉等主编《苏联兴亡史论》
2、陈之骅著《苏联兴亡史纲》
3、(美)沃尔特·G·莫斯著《俄国史》
4、沈志华主编《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1.(2010·江苏学业水平检测)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A.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B.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C.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
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D当堂检测2.右图是一幅反映苏联解体的漫画:
走在棺材之前的就是戈尔巴乔夫,
云层中的共产主义前辈们都不相信
自己的眼睛,但却无法改变解体的
事实。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根
本原因是 ( )
A.社会主义理论的缺陷
B.西方“和平演变”战略
C.经济政治危机的发生
D.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 D 3. 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下列对赫鲁晓夫改革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打开了苏联改革的闸门
B.缺乏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
D.暴露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CB5. 戈尔巴乔夫在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造成苏联“比发达国家差得多”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建设模式的弊端重重
B.资本主义阵营的经济封锁
C. 军备竞赛活动的负担沉重
D.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落后A 1957年,赫鲁晓夫提出几年内“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畜产品产量赶上美国”的口号。1961年,他又宣称苏联将在1980年建成共产主义。”
——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 以苏联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赫鲁晓夫的改革存在哪些不足?“鲁莽的改革家”缺乏科学认识、脱离实际赫鲁晓夫改革——解冻中式不忘 苏式之失献计献策 在不同的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
——《大国崛起》 2004年,当我问起戈尔巴乔夫关于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时,……他说:“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告诉你的是,在各国领导人当中,我最敬佩的是邓小平先生。而我们那里没有个邓小平。”
——李肇星《戈尔巴乔夫:我们那里没有邓小平》中式不忘 苏式之失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004年,当我问起戈尔巴乔夫关于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时,……他说:“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告诉你的是,在各国领导人当中,我最敬佩的是邓小平先生。而我们那里没有个邓小平。 ”
——李肇星《戈尔巴乔夫:我们那里没有邓小平》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由俄罗斯教育部审定的《20世纪祖国史》中对赫鲁晓夫有这样的评价: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两面性。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社会主义 (经济) 制度确立 阶段戈尔巴乔夫改革(深化、失败)回顾:苏联经济发展与改革的历程勃列日涅夫改革(趋于停滞)赫鲁晓夫改革(探索开始)斯大林经济体制(确立)新经济政策(新的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十月革命确立政权社会主义经济改革阶段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必须不断的探索改革实践。赫鲁晓夫改革:光荣与混乱并行勃列日涅夫改革:停滞的盛世戈尔巴乔夫改革:脱轨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