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光剑影中的豪气与柔情——边塞诗鉴赏》教学设计
一、教学导入
导入:同学们,大家好!有人说,中国是诗的国度,而唐朝是诗的王国。唐诗浩如烟海、多如繁星。在一眼望不到边的唐诗海洋中,今天我们只取一滴来细细品读。这一滴,是唐诗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它就是在刀光剑影中体现豪气与柔情的边塞诗。
二、何谓边塞诗
定义: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形成了边塞诗派。
兴盛原因:盛唐时期国力强盛,拓土开疆,许多文人或投笔从戎,或漫游边塞,从而使得这类诗作蔚为大观。边塞诗以其乐观高亢、豪迈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典型的反映出时代的精神风貌。
代表作家: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qí)、王之涣、王翰等。
三、析边塞意象
过渡语:我们如何去判断边塞诗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品析边塞诗独特的意象。
问题:请同学们找出诗句中边塞独有的意象。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
大漠、沙月、黄沙,是边塞的景物意象。
教师补充景物意象:烽烟、长城、雪山、黑山、孤城、雁、鹰、马 等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 凉州词二首·其一》
诗中杨柳是汉代乐府名曲,《折杨柳》,多叙离别之情。胡琴,琵琶羌笛是乐器意象。
教师补充乐曲意象:落梅花,关山月。乐器意象:胡笳、芦管、角、鼓等。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青海玉门关,轮台是地名意象。
教师补充地名意象:碛(qì)西、龟兹( qiū cí )、楼兰、阴山、瀚海、凉州、受降城等。金鼓,剑是器物意象,在此补充 旌旗、烽火、戈、矛、钺(yuè)、刀、战车等。
教师补充少数民族的称呼,如单于、都护、将军、征人、胡儿吐谷( yù )浑、吐蕃(bō)等。
四、赏边塞风光
展示诗歌,教师朗诵
使至塞上
王维 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教师:公元737年,王维从长安出发,前往凉州慰问戍边将士,将塞外风景写的极其壮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话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四种意象组合在一起,沙漠之广、孤烟之直、黄河之长、落日之圆,塑造了雄浑辽阔、瑰丽雄壮的边塞奇景。
总结塞上风光一:雄浑寥廓,雄奇壮丽,瑰丽雄壮,气象雄浑。
展示诗歌,教师朗诵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教师:岑参也多次出塞,深谙塞外环境、征战的艰苦,在为同僚封长清送别所做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写道:“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其中充满着边塞独特的意象,如黄沙飞扬,遮天蔽日。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边塞狂风咆哮,碎石乱走的恶劣环境,展现了残破荒凉、凄寒萧条的边塞意境。
总结塞上风光二:残破荒凉,肃杀凄怆,凄寒萧条,苍凉荒寒。
五、品边塞诗情
过渡:边塞诗的独特意象意境背后究竟隐藏着诗人哪些情感呢?让我们一起品读边塞诗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教师:在名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岑参开篇就展示了一个狂风怒号、大雪纷飞的独特场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设想奇,比喻中含有广阔而美丽的景象,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这是诗人对边塞雄奇壮丽风光的赞美。
总结情感一:边塞风光,雄奇壮丽
过渡:然而,边塞壮美的景象仅仅让初来乍到的人们感受到了新奇。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教师:在兵马厮杀中,在倒戈相向中,将士们才发现,战争是“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尤歌舞”的残酷。其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展示出将士和士兵苦乐悬殊的生活,隐约道出战争失利的必然结果。这是对边将骄傲轻敌、荒淫奢侈的批判,也是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讽刺。但统治者是否看到,“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的心酸悲苦。
总结情感二:战争残酷,心酸悲苦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 白《塞下曲》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雁门太守行》
教师:在道尽边塞的美好与荒凉后,在明白“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残酷现实后,诗人们却仍吟诵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诗句。这是不辜负内心建功立业的志气,这是无愧于国家百姓的感情。这是一种慷慨悲壮的美,也成为了边塞诗中的主旋律:建功立业,报国豪情。
总结情感三:建功立业,报国豪情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 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
教师:让我们听听征人的心声,“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那幽怨的芦笛、羌管声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苦呢?他们只能“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是征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对家乡亲人的思乡之声。
总结情感四:渴望和平,思乡之愁
教师小结:其实,边塞诗既有将士赞美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建功立业、报国的豪气,也有征人对战争残酷,生死随天的心酸悲苦,渴望和平,思乡愁苦的柔情。这就是兼具豪气与柔情的边塞诗。
六、写不尽英武雄姿,诉不完边塞悲歌
同学们,通过解读边塞诗,我们了解到边塞诗中有着写不尽的英武雄姿,诉不完的边塞悲歌,在刀光剑影的豪气与柔情中,边塞诗歌丰富了唐诗的精神内涵,也成为中国诗歌中不朽的明珠。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边塞诗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呢?今天的课到此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