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思考:这一标志体现了中国文字的哪些元素?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第10课1、汉字形成完整体系的时间、发展脉络、演变的总趋势?
2、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两大阶段?主要功能?一、汉字与书法艺术商朝隶楷阶段草书
行书辅助书体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秦隶古文字阶段时间:脉络:趋势:由繁到简自觉阶段自发阶段魏晋阶段:主要功能: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书法作品赏析隶书特点:字型结构平衡对称,整体安定。欧阳询《化度寺碑》 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了,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钩、折”的基本比画。 楷书特点:笔画详
备,结构形体严谨。
怀素《自叙帖》 草书特点:笔画简约,勾连不断,奔放跃动,任情纵性。王羲之《兰亭序》 行书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颜真卿《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 北京奥运会的图标设计体现了中国悠久的文化。下图为其中的一组运动图标,你认为它的设计构思取材于中国书法艺术中的哪一种字体( )A.行书 B.隶书 C.篆书 D.草书 解析:选C。注意结合中国书法艺术中各种字体的特点进行分析。
篆书的特点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有图案美。二、中国画的起源和演变 自主学习:尝试划出国画发展过程中重要的阶段
及对应的突出表现?东晋顾恺之《洛神赋(第一卷)》(局部)东晋
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绘画理论: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国画欣赏唐 阎立本 《步辇图》唐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特点:1.题材丰富,全面繁荣
2.吸取外来美术风格
3.壁画盛极一时 宋徽宗赵佶 (不爱江山爱美术)
不但书法独创一格,而且又以画
花鸟见长。他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
而且还有考试制度。对中国的绘画起
了推动作用。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 伴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以及文化的普及,宋代以来民间文化日益繁荣,描绘日常生活的风俗画也开始发展起来。
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局部﹂徐渭《牡丹蕉石图》郑板桥《墨兰图》 文人画特点:
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艺术为一体,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问题一:
清朝以前,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是怎么样的?春秋战国的优伶元杂剧原始歌舞明朝昆曲三、京剧的出现形成: a、乾隆末年,徽剧进京,风行一时 ;
b、道光年间,“徽汉合流”,融合兼收,
形成新剧种——京剧;
成熟: 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出现“同光十三绝”;
发展:a、清末民初,成为全国流行剧种;
b、民国以来,走向世界。京剧是如何形成的?清代沈容圃《同光名伶十三絕》畫像问题二:生 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须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 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 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长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称短打(撇子)武生。 旦 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旦角全为女性。 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亦叫花衫,以服装花艳为特色,以演皇后、公主、贵夫人、女将、小贩、村姑等角色为主。 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 净 亦叫花脸。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净行分如下几种角色: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花脸;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如大将、和尚、绿林好汉及武花脸与摔打花脸等。铜锤花脸称正净,架子花脸叫副净、武工花脸名武净,武二花脸言红净,在表演风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 丑 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脸有很大区别。 丑行又分文丑、武丑。文丑中又分为方巾丑(文人,儒生);武丑,专演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根据动物属相,丑属牛,牛性笨,丑为笨的代名词。但舞台上的武丑亦叫开口跳,而能说能跳,表演出活泼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与牛的丑笨性又完全不同。 1、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A.乾嘉落户 同光扬名 名族瑰宝
B.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 京城献戏 声名鹊起
D.四大徽班 康乾京化 独领风骚
2、《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载:“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材料反映了戏曲A.成为封建思想传播的工具
B.成为市民主要生活娱乐内容
C.具有社会教化功能
D.出现追星现象
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