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农业 手工业 商业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学习目标:
1.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在纺织、冶金和制瓷等部门的发展成就。
2. 了解古代中国的官营手工业。(可以关注以下几方面:源远流长、多种经营模式、产品尤其是官营手工产品十分精美、与自然经济的关系等。 )
3. 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进一步认识自然经济的特征和手工业在自然经济结构中的地位。)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1、发展历程
?夏商西周: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继续发展
?汉武帝后:盐铁钱官营2、特点
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凭借国家权力,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3、表现
冶金业、制瓷业、丝织业商周时期:青铜铸造繁荣时期(1)冶金业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已掌握冶铜技术繁荣时期,代表作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已有铁器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用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灌钢法冶铁炼钢技术和产量一直领先世界汉代:青瓷北朝:白瓷(2)制瓷业唐代:南青北白两大系统“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霄盛沆瀣, 共稽中散斗遗杯。 ”
——陆龟蒙《秋色越器》 1987年,陕西法门寺宝塔地宫出土13件唐代越窑青瓷精品,名为秘色瓷。 “秘色”即“保密的釉料配方”,产品专供皇室使用。越窑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余姚等地。大本营在越州,即今绍兴。这批“秘色瓷”除两件为青黄色外,其余釉面青碧,晶莹润泽,有如湖面一般清澈碧绿。 唐代白瓷窑口多集中于北方,主要有河北的邢窑、定窑,河南的巩县窑、密县窑,山西的浑源窑、平定窑,陕西的黄堡镇窑。 唐邢窑白釉碗:口外卷贴壁成唇,斜弧壁,浅宽足似璧,全器光素无纹。胎体坚致,釉色雪白,有“类雪”、“类银”的说法。 邢窑白瓷执壶:此壶线条流畅,造型优美,胎质坚硬,釉色洁白莹透,通体素净。 河南官窑特征:冰裂浙江龙泉(哥)窑特征:开片河南汝窑特征:釉色河北定窑特征:泪痕釉河南钧窑特征:窑变宋朝五大官窑之精品元朝青花瓷元青花“鬼谷下山”
该器物于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德以1400万英镑拍出,加佣金后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 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根据时间大致分为延祐期、至正期和元末期三个阶段,其中又以“至正型”为最佳。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 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 。图为故宫藏明宣德青花海水龙纹钵。 明、清两代是中国彩瓷高度发展繁荣的鼎盛时期。明代五彩瓷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大阶段:洪武、永乐为初创期,宣德至正德为发展期,嘉靖、万历为成熟期。 宣德釉上五彩水藻鱼纹罐 台湾故宫博物院院藏宣德五彩 明朝五彩瓷清朝珐琅彩台北故宫藏:
清雍正珐琅彩蓝料山水把壶 北京故宫藏:
雍正珐琅彩雉鸡牡丹图碗 珐琅彩瓷创烧于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时盛行,是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瓷。清代后期仍有少量烧制,但烧造场所已不在清宫中而移至景德镇。 发明陶器(陶是源 ,瓷是流)烧出原始瓷器烧出成熟的青瓷烧出成熟的白瓷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秘色瓷瓷窑遍布全国各地,五大名窑(汝哥定钧官)出现青花瓷明朝:五彩瓷;清朝:珐琅彩;
瓷都“景德镇”桑蚕丝商朝甲骨文文中的奥秘
——中国是最早养蚕和织造丝绸的国家(3)丝织业 1972年在中国湖南省长沙马王堆汉墓 一号墓出土,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面料为素纱,缘为几何纹绒圈锦。素纱丝缕极细,共用料约2.6平方米,重仅49克,还不到一两。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 且色彩鲜艳,纹饰绚丽。
它代表了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汉 朝
令世界惊叹素纱
襌衣 南宋·刺绣海棠双鸟图
(现存辽宁博物馆)南宋·刺绣瑶台跨鹤图
(现存辽宁博物馆)华贵之丝·缂丝作品云锦明代《天工开物》中的织丝图陕西凤翔年画《纺织图》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世界最早养蚕缫丝)出现织机,多种丝织品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长安设东西织室(素纱禅衣) ; 远销海外 (丝绸之路、“丝国”)技艺高,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品种繁多,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在苏杭设织造局,缎是清朝丝织品的代表;使用花楼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棉纺织业开始发展黄道婆推广先进棉纺织技术棉纺织业普及,明代后期,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手工业类型A手工业类型B二、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特点 特点一: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长期领先世界; 特点二:民间手工业经营艰难;(1)基础:小农经济;地位:农业的副业。(2)生产目的:自给自足;缴纳赋税;部分市场流通。(3)评 价:积极:封建经济相对稳定的重要因素
消极:阻碍商品交换是新经济因素产生、发展的最大障碍。 特点三:家庭手工业是封建经济相对稳定的重要因素。 经营形态 特点四: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在广东省阳江海域的宋代商船已出水的文物中,有一些产品与国内发现的同期产品有着很大差异。如其中一些“喇叭口”大瓷碗,其式样在国内从未发现过,却与阿拉伯人常用的“手抓饭”饭碗很类似。还有一些陶瓷首饰盒等物品,式样、造型及风格都与国内同类物品风格迥异,显然是专门为国外客户专门制作的。 “南海一号”是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被发现。2007年12月“南海一号”沉箱被半潜驳船托出水面。据介绍,“南海一号”出水文物非常丰富,主要以瓷器为主。探究学习思考:1、这艘向外运输的船只载有大量手工业品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2、我国手工业品行销世界除了海路以外,还有什么途径?
3、某同学在获知“南海一号”打捞成功后,向同学介绍说有关人员在船舱中发现青花瓷和大量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他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