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桥之美(2课时课件+教案+学案+练习+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12桥之美(2课时课件+教案+学案+练习+音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23 08:53:20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2《桥之美》同步练习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一、基础部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纤细(  )  驻足 (  )  险峻 (  )
孕育(  )  颐和园(  )  煞它风景(  )
2.解释词语。
驻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教育网
美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晓风残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cnjy.com
煞它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cn·jy·com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现在大慨很少有人用这口吻教训后生小子了。
B.彻底催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
C.即使碰不见晓风惨月,也令画家消魂。
D.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
4.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A.艺术形式处理中,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B.每过环形的山谷,东张西望,许多桥的直线时时划断陡坡。
C.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
D.如果煞它风景,虽然绿水依旧绕人家,但彻底摧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
5.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 )
(2)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 )
(3)“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 )
(4)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 )
二、课内语段阅读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好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人们珍视长桥之荚。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2·1·c·n·j·y
1.选段具体写到了哪几座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会下列句子的情味,写出含义。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www.21-cn-jy.com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文中提到了桥下的湖水、急流,桥边的芦苇、柳丝,桥上的廊与亭,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作者的观桥思路,为本段补充一座你所看到的桥,1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美文阅读
改变我们生活的“天使”
①计算机领域新近兴起的多媒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技术,使不少人对此现代高科技的结晶产生了种种神秘的感觉,其实。她并不神秘。在一些城市街头开展的一种电脑彩照业务,就是多媒体技术的一项应用。21·世纪*教育网
②多媒体,顾名思义,是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于单媒体而言的。从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角度,我们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原始信息归结为三种最基本的媒体:声、图、文。传统的计算机只能够处理单媒体——“文”,即文字、数字,至多加上图形,给人的是呆板和枯燥的感觉。它不能处理音频、视频信息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这两类信息数字化以后,所占空间太大,现有硬件难以支撑。如:一张普通3寸高密软盘可存两册《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的文字,若用来存图像,仅普通计算机屏幕那么大的一张就“涨库”了。多媒体技术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使电脑成为能同时处理三种媒体的集成信息系统。www-2-1-cnjy-com
③电视能传播声、图、文集成信息,但它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多媒体系统。通过电视,人们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不能处理这些信息。电脑则不同,人们可通过编程让它完成指定的工作,即实现人机对话,具有交互性。多媒体兼二者之长,集成和交互是其精髓。例如,电视剧再动人,你只能在一边观看;可是在多媒体上,你可以让剧情停留在某一点上,也可以让其重演,高兴的话,还可以改变剧情,叫演员依你的意思演出。2-1-c-n-j-y
④电脑技术与电视技术融合而成的多媒体技 ( http: / / www.21cnjy.com )术在与通信技术结合后,一旦普及并实现全国乃至全球联网,那么,传统电脑将一改刻板的“盲聋哑”形象,变成一位既善解人意又美丽动人的“天使”,那时,您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将是——【来源:21cnj*y.co*m】
⑤可视电话使您和您的朋友虽天各一方,却交谈甚欢,如共聚一堂,近在眼前。
⑥学生可以不必到学校上课,可通过电视与老师、同学讨论问题,同样有身临其境之感。
⑦每台与各种资料信息库、图书馆联网的多媒体计算机就是一个庞大的、易于检索的声像图书馆,可以使您博览群书,胸怀天下。  21*cnjy*com
⑧电视会诊有如神医下凡;电视购物、电视会议等为您节省时间、也缓解了交通。……
⑨这么高精尖的产品,没有相当的专门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能享用吗?请别担心,这位“天使”的特征之一就是:人机界面更为友好。她丢掉了令人隔膜的键盘以及繁复的《用户指南》,人们通过口述、手摸屏幕等方式进行操作,可以方便地告诉计算机您想做的任何事情。因此不懂计算机的人,不识字的人,也可以操作电脑,每个人都可到高科技世界潇洒走一回。
⑩当您享用了多媒体带给您的那种种便利,您将由衷地感谢这位“天使”。
1.第②段中的“涨库”从上下文看是什么意思?
2.第⑨段方框中应填的关联词是什么?
3.第②③段的内容,说明了“多媒体”的哪两个特点?
4.第①③⑩段画线部分各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5.本文从哪三个方面说明了多媒体技术不神秘?
参考答案: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
1.涨库的意思是:超过软盘的容量
2.甚至
3.集成性、交互性
4.第①段举例子,第③段作比较,第⑩段打比方。
5.①现在已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②能满足人们的各种不同需要;③操作将很方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8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2《桥之美》导学案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导学目标:
1、学会欣赏桥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和作用;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总的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3、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导学重点:
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和作用;抓住总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导学难点:
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导学安排: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21世纪教育网 )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煞它风景( ) zhù( )足 xiāo ( ) 魂 媒介( )
2、解释词语:
煞它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瞻后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史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驻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整体感知: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桥之美美在何处?勾画出相关文句。
2、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 文中还写了哪些不同形式的桥呢?这些桥为何在作者眼中是美的?21cnjy.com
3、为了说明“桥在不同的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
4、为了说明这一特征,作者一共举了几个例子?
5、作者对南京长江大桥和钱塘江大桥这两座桥的态度如何?为什么?
三、语言品析: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21教育网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21·cn·jy·com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 ( 21世纪教育网 )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四、拓展延伸:
说说《中国石拱桥》与本文在表达手法上的区别。
参考答案:
( http: / / www.21cnjy.com )3、这句话的意思是,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桥的美就是对桥的存在的一种大声宣告,桥的美也像乐曲一样有着和谐的韵律,这吸引着画家总是追寻着桥的身影。 www.21-cn-jy.com
四、
比较:《中国石拱桥》与本文的区别: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石拱桥以准确的数据、例子等对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进行了说明,是人对石拱桥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本文则用艺术家的眼光对桥的美进行了描写和评价。2·1·c·n·j·y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8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2《桥之美》教案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感受作者形象生动的语言。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总的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总的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
吴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 ( 21世纪教育网 )宜兴县。现代著名画家。油画代表作《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中国画代表作《长城》《春雪》《狮子林》。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预习检测:
1、读一读,记一记:
煞风景 点缀 晓风残月 颐和园 驻足
前瞻后顾 纤细 飞瀑流泉 着重 脂粉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媒介:使双方(人或事)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
驻足:停止脚步。
孕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意思是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三、听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
1段点出说明对象:桥
2段点出说明角度:美
3段:总说自己爱桥的观点
第二部分:
4段:桥在一定环境中的形式美
5段:桥在虚实中的形式美
6段:桥无环境衬托不美
第三部分:
现实中的桥之美
虚拟中的桥之美
普通意义中的桥之美
四、整体感知:
1、作者是怎样引出“桥”这一话题的?
用一句俗语“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引出“桥”的。
2、人们(美术工作者)爱桥的原因是什么?
圆的桥洞
结构美 方的石块 相处和谐
弧的桥背
3、作者爱桥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如何产生这样的感情的呢?
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说说几幅画面,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例:我最喜欢江南水乡细柳下的石桥。因为早春时,细柳绿而柔软,是阴柔之美,有坚硬石块的石桥,这是阳刚之美,二者搭配很和谐、很统一。21教育网
二、合作探究:
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
正面举例:故乡乌镇石桥;江南乡间石桥;湖 上 长 桥;山区 风雨桥;清明上河图虹桥;小径尽头小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21cnjy.com
反面举例: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成昆铁路桥。(欠缺配合)
小结:总之,桥之美,美在与周围景色的融和、映 ( http: / / www.21cnjy.com )衬、呼应,注意到点、线、面的搭配;和周围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桥之美,美在不同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三、语言品析:
1、茅盾 ( 21世纪教育网 )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21·cn·jy·com
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做“深呼吸”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与周遭环境已融为一体。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的说明了桥与环境之间的搭配和谐。2·1·c·n·j·y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杨柳拂桥是江南常见的景色,作者将时间限定为杨 ( http: / / www.21cnjy.com )柳刚刚返绿发芽的早春天气,将桥限定为石桥,两种景物之间的反差与对比,形成特殊的美感。“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21·世纪*教育网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这句话的意思是,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www.21-cn-jy.com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四、课堂拓展
试比较《中国石拱桥》和《桥之美》的区别:
篇目 在内容上 在语言上
《中古石拱桥》
《桥之美》
五、板书设计:(见课件)
六、作业:
课外收集有关桥的诗、词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8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0张PPT)
桥 之 美
作 者:吴冠中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吴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现代著名画家。
油画代表作
《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
中国画代表作《长城》《春雪》
《狮子林》。
煞风景 点缀 晓风残月
颐和园 驻足 前瞻后顾
纤细 飞瀑流泉 着重 脂粉
xiān

zhuó
zhī
1、读一读,记一记:
媒介:
驻足:
孕育:
使双方(人或事)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
停止脚步。
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意思是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第一部分:
1段点出说明对象:桥
2段点出说明角度:美
第二部分:
3段:总说自己爱桥的观点
4段:桥在一定环境中的形式美
5段:桥在虚实中的形式美
6段:桥无环境衬托不美
正面
反面
第三部分:
现实中的桥之美
虚拟中的桥之美
普通意义中的桥之美
听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1、作者是怎样引出“桥”这一话题的?
2、人们(美术工作者)爱桥的原因是什么?
3、作者爱桥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如何产生这样的感情的呢?
用一句俗语“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引出“桥”的。
圆的桥洞
结构美 方的石块 相处和谐
弧的桥背
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乌镇的小桥
江南水乡细柳下的石桥
风雨桥
说说几幅画面,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例:我最喜欢江南水乡细柳下的石桥。因为早春时,细柳绿而柔软,是阴柔之美,有坚硬石块的石桥,这是阳刚之美,二者搭配很和谐、很统一。
正面举例
—芦苇—舒畅
—细柳—销魂
—小孔—满足
—廊、亭—驻足
—行人—高潮
—形与色—乐曲
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反面举例
欠缺配合
—想寻找
—构不成图画
—划断
南京长江大桥
钱塘江大桥
成昆铁路桥
故乡乌镇石桥
江南乡间石桥
湖 上 长 桥
山区 风雨桥
清明上河图虹桥
小径尽头小桥
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
乌镇苇丛上的石桥
石桥与苇丛配合 显得疏朗开阔
江南乡间的石桥
石桥与细柳配合 显得和谐统一
长桥与水面配合 打破了单调感
苏州的宝带桥
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
风雨桥与苇丛配合 给人安闲、自在之感
虹桥联系两岸街头,展现繁华的生活.
西藏、西双版纳等地的索桥
是山岩、树丛、急流的衬托
桥之美在于周围环境的衬托。
小结:总之,桥之美,美在与周围景色的融和、映衬、呼应,注意到点、线、面的搭配;和周围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桥之美,美在不同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与周遭环境已融为一体。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的说明了桥与环境之间的搭配和谐。
注意体味下列句子的情味。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杨柳拂桥是江南常见的景色,作者将时间限定为杨柳刚刚返绿发芽的早春天气,将桥限定为石桥,两种景物之间的反差与对比,形成特殊的美感。“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这句话的意思是,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
桥的美就是对桥的存在的一种大声宣告,桥的美也像乐曲一样有着和谐的韵律,这吸引着画家总是追寻着桥的身影。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篇目 在内容上 在语言上
介绍了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的特点
从美学角度发掘桥在不同的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
《中国石拱桥》
《桥之美》
用科学、平实的语言进行说明
语言生动,文字极富表现力与感染力。
试比较《中国石拱桥》和《桥之美》的区别:
小桥
乌镇石桥
江南石桥
长桥卧龙
风雨桥
画中桥
索桥

流水、人家
密密的苇丛
细柳拂丝
湖水苍茫
飞瀑流泉
街头市集
高山峡谷
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源于桥在不同环境下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环境
和 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