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1-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1-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共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9-22 21:3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时期一、课标要求: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之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古代政治制度对中国近代现代社会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对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一章是开启学生学习政治史的锁匙。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是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反映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所以其地位也较为重要。
2、教学重点:学生能通过探究性学习学会分析和评价分封制的性质和作用。
3、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探究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并了解宗法制在整个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三、教学设计 夏商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分封制
(基本)宗法制
(核心)王位世袭制王位世袭制国王率领官员治理国家商代地方封侯、伯材料一:《礼记·礼运》是这样描述远古社会的状况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这就是所谓的“大同之世”。
材料二:而夏朝建立后:“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仪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这就是所谓“小康之世” 分析材料思考:夏朝建立后,相对于原始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第一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尧舜夏


像 伯益像启像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启 像禅让制世袭制公天下家天下历史上将这种把国王权位视为一家一族的私产,实行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制度称世袭制。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思考: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专制”代替“民主”,这是不是历史的倒退?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根本上讲是
A、社会历史的倒退
B、禅让制腐朽的结果
C、奴隶主维持其统治的需要
D、生产力发展的结果D、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益干启位,启杀之。”
——《竹书纪年》
“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
——《史记夏本纪》
“有扈氏为义而亡,知义而不知宜也。”
——《淮南子》
社会转型阶段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启用暴力维护了它的合法性,开始了“家天下”的时代。
“夏后帝启崩,子帝太康立。帝太康失国。”
——《史记》
少康中兴是“家天下”合法性的最终确定,少康经历三代才夺回夏政,社会转型的过渡期并不短。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一、夏商政治制度的三个主要内容:1、实行王位世袭制。
2、夏商已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国王统率大小官员,治理国家。
3、地方上侯、伯有双重身份,他们对商王有一定义务。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第一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大家从这幅图能得到什么信息?它反映了西周建国后实施的一种什么制度?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二、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一)分封制
1、什么是分封制?(含义)
A、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目的)
B、如何进行分封(内容)?
(分封制规定了哪些权利与义务)
2、分封制实行后对西周带来了什么影响?(作用)
(实行分封制有什么作用)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第一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史记》中关于西周时期重要诸侯国受封情况的记载:
《吴太伯世家》:“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指周文王之父)之兄也。”
《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
《燕召公世家》:“召公奭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陈杞世家》:“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周武王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封之于陈……”
《晋世家》:“晋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
《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
请分析,上面诸侯共有几类,思考当时的西周统治者为什么要这么做?材料1、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
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地方百
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材料2、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
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
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思考:
根据材料一说明周王分封的依据是什么?
材料二说明周王与诸侯是怎样的关系? 分封制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第一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二、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分封制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第一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讨论: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其目的是否达到?参考右图我们可以怎样来评价西周的分封制?二、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平民
奴隶 分封的结果(作用)
1、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
3、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并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第一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第一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西周晚期虢国墓地比较左右两边的图例,你发现什么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变化? 楚王问鼎
(史载禹作九鼎,商汤灭夏,鼎迁于商,周克商,成王定鼎于郏、鄏……)
(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之大小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王孙满曰:“……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
——《史记-楚世家》学思之窗 阅读并尝试用白话文叙述这个故事,再思考一下,楚王问鼎的用意何在?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春秋初期,郑庄公一度独揽王室大权。周郑双
方互换太子为质,史称“周郑交质”;后来双方反目,
郑军打败周军,周桓王中箭负伤,史称“射中王肩”。
从此,“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春秋后期和战国前
期,不少诸侯国内的卿大夫逐渐取代国君掌握了国
政。“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形成了战国七雄争霸
的格局。
这些故事都说明了什么问题?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论语-季氏第十六》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评价:分封制的局限性1、分封制是为巩固统治而实行,但实际上分封的结果是削弱了王权。具有较强独立性的封国一旦实力强大起来,分封制就受到了严重的挑战。虢国诸侯僭越、楚王问鼎、周郑交质等等就是例子。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第一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王位之争议一议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周天子年老了,膝下有四个子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
二儿子(大夫人所生)
老三(大夫人所生的女儿)
小儿子(大夫人之子)
几个子女都想争夺王位和家业,请问王位和家业应该由谁继承?为什么?评价:分封制的局限性1、分封制是为巩固统治而实行,但实际上分封的结果是削弱了王权。具有较强独立性的封国一旦实力强大起来,分封制就受到了严重的挑战。2、分封制没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秩序的维护存在着很大的隐患。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第一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第一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如果分封制是权利的分配,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理解: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左传》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第一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二、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第一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二、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思考:大宗一定大,小宗一定小吗?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第一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观察两图,总结分析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分封制是我国古代早期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与宗法制度结合在一起的,二者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嫡长子继承制度 宗法制分封制主要封国齐鲁燕吴楚晋陈宋 “当日宁国公与荣国公是一母同胞弟兄两个。宁公居
长,生了四个儿子。宁公死后,长子贾代化袭了官,也养了
两个儿子。长名贾敷,至八九岁上便死了。只剩了次子贾敬
袭了官,……”
──摘自《红楼梦》 我们从这段材料中是否能找出我国早期
政治制度的影子?总结:
宗法制度的某些原则,如皇位嫡长子继承制、贵族世袭爵位、夫权家长制等,逐渐嬗变为封建的宗族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影响及评价:
A、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嫡长子继承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而且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
B、但是,宗法血缘关系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央与地方的隶属关系,血缘关系经几代后就会逐渐疏远,封国的实力一旦强大起来,中央的控制效果必然减弱。(局限性)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第一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二、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1、牢固的血缘关系,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2、浓厚的专制色彩
3、早期的政治制度有继承性和发展性
4、分封制是基本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是其核心和纽带。夏商周三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第一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本课小结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商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中央地方分封制宗法制王位世袭制的形成相、卿、师等的设立封侯、伯特点作用内容破坏内容特点作用封建诸侯,以蕃屏周加强统治,巩固王权西周后期,王权衰弱,被破坏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嫡长子继承制保证了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交纳贡赋、朝觐述职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孔子说,殷因于夏礼,其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这表明
A.夏商周三代的统治的时间都不长
B.夏商周三代的礼仪完全不同
C.夏商周三代的制度毫无共同之处
D.夏商周三代的主要制度是相沿袭的
2、西周时期分封的主要对象不包括:
A.王族 B.功臣
C.先代民族 D.少数民族首领课后习题夏商周的政治制度3、(2003年上海)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
A.夏人后裔 B.商代遗民
C.周朝百姓 D.少数民族
4、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反映了中央对地方的统辖关系
B.反映了统治者对奴隶的阶级剥削
C.反映了诸侯与周王的经济关系
D.体现了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课后习题5、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
6、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1)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2)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3)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4)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1234 B.123 C.234 D.23课后习题夏商周的政治制度7、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C、大宗能率小宗 D、等级关系森严
8、从西周开始,王位世袭制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其主要目的是
A、防止财产流失 B、巩固父系家长宗族地位
C、保证王权平稳过渡 D、避免政治上出现分裂局面
9、某诸侯年青时购买一女,生子甲。三年后正式娶另一诸侯之女为妻,先后生子乙、丙。以后又以数女充实后宫,生子丁等十余人。该诸侯死后,能合法继承其位的应该是
A、甲 B、乙 C、丙 D、丁课后习题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10.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根本上讲是
A、社会历史的倒退
B、禅让制腐朽的结果
C、奴隶主维持其统治的需要
D、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课后习题夏商周的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