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第二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辽东临洮1、修筑长城的原因是什么?2、为何国家能够集中大量人力、物力修筑长城?(西周)
分封制、宗法制(春秋)
五霸纷争(战国)
七雄变法争强(秦朝)
大一统天子弱诸侯强,“礼崩乐坏”商鞅变法秦国强 历史发展线索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一、制度建立的条件(背景) (1)前提:秦的统一和强盛。 (2)经济上:封建经济的发展。 (3)政治上:巩固统一的需要(4)思想: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 (5)实践上:商鞅变法,提供了成功的经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前221年定都咸阳秦秦过程东到大海北至长城南到南海西到陇西概念解读
专制主义(君权与相权):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体现在皇位终身制和世袭制上,特征是皇帝个人独裁专断,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中央与地方):则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一切服从于中央。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皇帝制度
(二)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三)郡县制“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皇位世袭“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这些反映了秦朝时期皇帝制度有何特点?(一)皇帝制度皇帝制度
主要特点(1)皇帝独尊(2)皇位世袭(3) 皇权至上(核心)(一)皇帝制度权力不可转移地位不可僭越(二)三公九卿(中央官制)1、设置及职能
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执掌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
太尉:军事
2、特点:
3、作用:分工严密、彼此牵制,使权力最终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同时朝议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
皇帝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栗内史少府(列卿)1)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三)郡县制(地方行政体制)1)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形成 2)设置
a.郡是地方最高行政单位,设郡守、郡尉、监御史
b.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3)评价
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
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否定,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相同: 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不同点:皇帝任免
世袭产生完全的统治权管理权易形成分裂割据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贵族政治官僚政治中央政府郡郡守县县令
或县长皇帝三公九卿制受命中央督责属县乡里里正 治民,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交通要道上十里设一亭中
央郡县乡
里 秦朝从中央到地方金字塔型官僚机构示意图有秩、三老、啬夫、游徼、里正(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3、皇帝依靠其专制权威,容易形成暴政,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对后世: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
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对秦朝:2、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材料四: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论及秦亡时曾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qi)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挺谪戍之徒,圜(huan)视而合纵,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秦之失,失之在政,不在于制,……。”
(1)材料四柳宗元这段议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你赞同这一观点吗?请论证你对这一论点的看法。
柳宗元的中心论点是秦朝的灭亡是因为其暴政,而不是因为实行郡县制。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因为秦朝为了加强统治,实行严刑峻法,加重赋税,大量征发兵役和徭役,结果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发生。秦朝的统治是被农民起义所推翻,而不是因为地方分裂或者叛乱,所以和郡县制没有关系。制度创新有利于社会进步;王朝衰亡是多重原因促成的;
采用何种制度取决于当时社会实际。 (2)结合材料谈谈制度创新与王朝兴衰的关系。有人质问:“夏商周因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郡县制既然能够加强中央集权,为什么秦朝却很快覆亡?你说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四、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作用1.措施:(1)颁布秦律;
(2)统一度量衡、货币;
(3)统一文字、车轨;
(4)修驰道、开灵渠,筑长城;
(5)大规模移民等等。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细密、严苛。统一度(长度)、量(体积)、衡(重量)?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齐楚燕韩赵魏秦?统一文字:
以秦国的小篆为统一文字,后又出现了更为简便的隶书统一车轨(点拨:此题实际上涉及秦始皇的功过。注意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秦始皇的辩词:我统一了中国结束了以前那种割据混战的局面;我北逐匈奴,南平百越,开拓了疆域;我颁布了秦律;我统一了度量衡、货币和车轨、统一了文字;我修筑长城,和驰道,开通灵渠;这些都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奠定了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统一。我是千古一帝。
秦朝人民的诉状:你大兴土木,营建阿房宫、骊山陵墓,劳民伤财;你赋役繁重,要我们将收获物的2∕3交给你;你把残酷的刑法强加在我们头上,让我们没有活路;你是一个暴君。关于历史人物的评价
一、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思路:
首先要梳理出历史人物各方面的有关史实,然后对史实加以归类,归类后,从主观动机与客观结果、当时和后期的影响中,做出综合评价。评价时,要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要坚持辩证的方法,要坚持两点论的原则。二、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技巧
①评价标准,看一个历史人物的活动或举措,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仅从道义的角度去考虑,要看其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等。②抓住历史背景,必须将历史人物放到他所生活的特定的历史时代进行评价。否则人物同伴的活动如果处于不同的历史背景,那就有可能作出完全不同的评价。③防止以偏概全,通常说的人无完人,就是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一分为二,要全面客观,要运用阶级分析法,考虑其阶级性和时代性。
④克服英雄史观,在承认历史人物个性特点对历史有一定影响的同时,又不能夸大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