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9-22 21:3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必修一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皇权 相权
中央集权 地方分权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两对矛盾探究二:中央制度的演进探究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发展本课内容:探究一:地方制度的发展汉初郡国并行→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探究一:地方制度的发展阅读中国某时期的一幅历史地图。与此图所反映的历史现实相符的是A.西汉时期监察区的划分
B.汉初采取了郡县制与封国制
C.西周初年分封诸侯的情况
D.唐朝时在边境设置军镇的情况颁布“推恩令” “推恩令”
——瓦解王国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加强了中央集权汉初郡国并行→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唐中期在地方设节度使, 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 地方设行省,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探究一:地方制度的发展(军)将兵权收归中央,充实禁军; (政)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负责监督; (经)中央掌控地方财政. 请结合上图及课本知识回答:元朝行省制对后世产生什么影响?查一查:我们家乡在元朝时属于哪个行政区?汉初郡国并行→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唐中期在地方设节度使, 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将兵权收归中央,充实禁军;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负责监督;中央掌控地方财政. 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 地方设行省,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边远地区设宣慰司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认识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国家大事,削弱相权三省六部制度确立完善探究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制度)皇 帝中书省
(决策)门下省
(审议)尚书省
(执行 )吏、户、礼、兵、刑、工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探究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制度) 贞观年间,某地发生严重旱灾,上奏朝廷。大臣甲提交书面处理方案:A.举行大型祭天求雨仪式,B.削减灾区赋税,C.修筑引水灌溉渠道。大臣乙认为甲的处理方案可行,上呈至皇帝,皇帝赞许,吩咐大臣丙负责执行。历史重现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大臣甲、乙、丙所在的机构分别是什么?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 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 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评价: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国家大事,削弱相权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增设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分割相权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相权 不断 削弱
皇权 不断 加强三省六部制度确立完善探究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制度)
判断下列图示属于哪个朝代的?
活学活用皇帝中书省元朝探究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制度)皇 帝中朝外朝 侍中尚书令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制 西汉 探究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制度) 中书门下皇 帝(最高行政机构)(相权一分为三)(总揽大权)北宋探究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制度)
汉朝
唐朝
宋朝
元朝
连 连 看将下列官职和朝代正确的连接在一起宣慰司
三司使
侍中
节度使
我的课堂,我做主探究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发展我的课堂,我做主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孝廉(品德)门第才能举荐品评考试探究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发展俞凤霞谢生,出身名门旺族,父亲在朝中担任大官。欧阳生,出身寒微,高大俊朗,才学渊博,能言善辩,高中榜眼。陈生,儒生,为人正直,是当地有名的孝子。汉朝魏晋南北朝唐宋图片鉴赏:江苏学政衙署,顾名思义,就是昔日八府三州考秀才的地方。江苏学政衙署历时292年,有124任学政,规模宏大,设施完备,园内景点众多,因而被称为“江南官署之冠”、“江南第一衙署”。学署建立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即1614年,随着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学署也走向没落。原学署古建筑的十三进格局,只有仪门被保存下来。图片鉴赏:天开文运 寓意天降大任,文运勃兴 文章有神浩气贯长江南北,风雨不动欢颜开广厦万千”
此联原由清代学政光绪老师林天龄所题,后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所书。 图片鉴赏: 学政是由皇帝钦派到各省督学学政衙署的朝廷命官,专司各省岁科考试之责,官位不等。江苏学政三年一任,八月份由皇帝简派,即由京都出发,十一月抵达江阴,抵达后即刻筹备考试之事。 为杜绝徇私舞弊,学政组织的幕僚班子在方圆五百里之内不允许与亲朋戚友来往;学政到任后,不允许拜访,一经查实,将遭弹劾。 ①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②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你能说说科举制度产生的意义吗?本课小结地方集中中央集权集中皇 帝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相权不断削弱
皇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分割 相权感悟历史【课堂检测】1、? 唐朝时负责审议法令的中央机构是
A.中书省
B .门下省
C .尚书省
D .三司【课堂检测】2、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与此无关的措施是( )
A.西汉设立尚书令、侍中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北宋设立枢密使和三司使
D.元朝设立行省
【课堂检测】3、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D4.元朝时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是 ( )
A.中书省

B.二府

C.门下省

D.尚书省
【课堂检测】5、元朝时期,由中央直辖的省份是
①河北 ②河南 ③山西 ④山东
A.①②④
B. 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课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