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秋天
精彩开篇词
同学们,有这样一个季节,它没有春的羞涩,没有夏的袒露,也没有冬的含蓄。但它同春一样可爱,和夏一样热情,与冬一样迷人。它就是秋天,象征成熟,充满魅力的秋!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秋天,去感受它无穷的魅力。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秋天是一幅美好的图画、秋天是一首动人的情歌、秋天是一个感人的故事、秋天是一个美丽的梦境。秋天是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杜甫有云:“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牧有云“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是难以琢磨的善变女人:时而萧瑟凄清,时而丰收富足。秋天是个调皮捣蛋的淘气孩子,需要你睁大发现美的眼睛。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何其芳先生的诗作《秋天》去倾听秋的诉说吧。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震(zhèn)落 丁丁(zhēng zhēng) 镰(lián)刀
肥硕(shuò) 栖(qī)息 鳊(biān)鱼 乌桕(jiù)
芦篷(péng) 满载(zài) 归泊(bó) 寥(liáo)阔
枯涸(hé) 清洌(liè) 梦寐(mèi)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这里指果实又大又饱满。(肥硕)
(2)停留,休息。(多指鸟类)(栖息)
(3)高远空旷。(寥阔)
(4)干涸,没有水了。(枯涸)
(5)水清。(清洌)
(6)睡梦。(梦寐)
3.作者简介
何其芳(1912—1977),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现在重庆万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诗歌朗读
读“秋”: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先学生朗读然后师生一起点评朗读,纠正读音、节奏和重音)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柏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二)整体感知
探“秋”:自由朗读诗歌,并思考下列问题:
1.诗中共描写了几种景物?
【交流点拨】露珠、伐木声、幽谷、镰刀、背篓、竹篱、瓜果、江面、冷雾、网、乌桕叶、桨、草野、蟋蟀、溪水、牛、牧羊女。
2.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想像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这幅图画,并给这幅图取个名。
【交流点拨】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牧女思恋图。
3.通过这些画面的描绘,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交流点拨】表现了作者对秋天、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三)语言品析
品“秋”:在诗中找到自己最喜欢或是感触最深的地方,读一读,并品析下列诗句。
1.伐木声飘出幽谷。
【交流点拨】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2.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交流点拨】“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3.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交流点拨】“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轻松、娴静的氛围。
4.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交流点拨】一种理解是诗人故意用倒装,实际上应是以乌桕叶比喻青鳊鱼。另一种理解是江岸上的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这里有虚有实,虚实相生,很有情趣。
5.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交流点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6.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交流点拨】“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7.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交流点拨】“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四)感悟反思
这是一首很美的秋之韵律,是一曲让人心动的秋之赞歌。它的美让我们从各个角度都能体验感受。如:它是美在声音:露珠震落的“滴答”声,伐木飘出的“丁丁”声,开心、爽朗的笑语声,婉转悠扬的木笛声……交织成一曲“秋之歌”。
讨论交流,用相同的句式说话,对文章内容进行小结。
【交流点拨】①美在动作:撒网的干脆,收网的利索,摇船的轻快……挥洒着一支“秋之舞”。
②美在神态:欣然的笑脸,忘我的陶醉,热切的痴迷……溢动着一段“秋之情”。
③美在语言:形象的比喻,生动的拟人,凝练的语句……编织成绮丽的“秋之梦”。
四、板书设计
农家丰收图——栖息——清远
秋 天??? ????霜晨归渔图——游戏——清静
????????????? 少女思恋图——梦寐——清甜
五、拓展延伸
1.请搜集你所学过的有关“秋”的古诗词。
【交流】①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秋风引》刘禹锡
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秋词》刘禹锡
③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李白
④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秋夕》杜牧
⑤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王维
2.学习本文后,请你结合你的感悟写一段描绘秋景的文字。
【交流】生甲:秋天带着落叶的声音来了,早晨像露珠一样新鲜。天空发出柔和的光辉,澄清又缥缈,使人像听见一阵高飞的云雀的歌唱,正如望着碧海想见一片云帆。夕阳是时间的翅膀,当它飞遁时有一刹那及其绚烂的展开,于是傍晚来临。
生乙:秋末的黄昏总是来得很快,还没等山野上被日光蒸发起的水汽消散,太阳就落进了西山。于是,山谷中的岚风带着浓重的凉意,驱赶着白色的雾气,向山下游荡;而山峰的阴影,更快地倒压在村庄上,阴影越来越浓,渐渐和夜色混为一体,但不久,又被月亮烛成银灰色了。
14秋天达标检测及答案
1、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背篓( ) 肥shuò( ) 鳊鱼( ) 乌桕( )
蟋蟀( )( ) qī( )息 寥廓( ) 清liè( )
枯hé( ) 芦篷( ) 梦mèi( ) 竹lí( )
2.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1)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肥硕:
(2)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梦寐:
3.请给下面的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1)伐 木 声 丁 丁 地 飘 出 幽 谷
(2)收 起 青 鳊 鱼 似 的 乌 桕 叶 的 影 子
(3)草 野 在 蟋 蟀 声 中 更 寥 廓 了
(4)震 落 了 清 晨 满 披 着 的 露 珠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2)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5.诗歌的结尾写牧羊女的眼睛有什么作用?
6.(南宁中考)在下面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四个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春日踏青,青芜如毯,__________;夏日听雨,雨声淅沥,__________;秋日看花,花叶相辉,_________;冬日观雪,雪意阑珊,__________。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③④②① B.④③①② C.③①④② D.④②③①
7.你所在的班级准备组织一次“寻觅秋踪”的野外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献计献策。
(1)请你推荐一个适合开展活动的地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2)请写出两个适合开展的活动名称。
(3)请写出你认为比较好的活动汇报形式。(至少两个)
2、类文阅读
秋天,秋天
张晓风
满山的牵牛藤起伏,紫色的小浪花一直冲击到我的窗前才猛然收势。
阳光是耀眼的白,像锡,像许多发光的金属。是哪个聪明的古人想起来以木象春而以金象秋的?我们喜欢木的青绿,但我们怎能不钦仰金属的灿白。
对了,就是这灿白,闭着眼睛也能感到的。在云里,在芦苇上,在满山的的翠竹上,在满谷的长风里,这样乱扑扑地压了下来。
在我们的城市里,夏季上演得太长,秋色就不免出场得晚些。但秋是永远不会被混淆的——这坚硬明朗的金属季。让我们从微凉的松风中去认取,让我们从新刈的草香中去认取。
已经是生命中第二十五个秋天了,却依然这样容易激动。正如一个诗人说的。
“依然迷信着美。”
是的,到第五十个秋天来的时候,对于美,我怕是还要这样执迷的。
那时候,在南京,刚刚开始记得一些零碎的事,画面里常常出现一片美丽的郊野,我悄悄地从大人身边走开,独自坐在草地上,梧桐叶子开始簌簌地落着,簌簌地落着,把许多神秘的美感一起落进我的心里来了。我忽然迷乱起来,小小的心灵简直不能承受这种兴奋。我就那样迷乱地捡起一片落叶。叶子是黄褐色的,弯曲的,像一只载着梦的小船,而且在船舷上又长着两粒美丽的梧桐子。每起一阵风我就在落叶的雨中穿梭,拾起一地的梧桐子。必有一两颗我所未拾起的梧桐子在那草地上发了芽吧?二十年了,我似乎又能听到遥远的西风,以及风里簌簌的落叶。我仍能看见那些载着梦的船,航行在草原里,航行在一粒种子的希望里。
又记得小阳台上的黄昏,视线的尽处是一列古老的城墙。在暮色和秋色的双重苍凉里,往往不知什么人加上一阵笛音的苍凉。我喜欢这种凄清的美,莫名所以地喜欢。小舅舅曾带着一直走到城墙的旁边,那些斑驳的石头,蔓生的乱草,使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长大了读辛稼轩的词,对于那种沉郁悲凉的意境总觉得那样熟悉,其实我何尝熟悉什么词呢?我所熟悉的只是古老南京城的秋色罢了。
后来,到了柳州,一城都是山,都是树。走在街上,两旁总夹着橘柚的芬芳。学校前面就是一座山,我总觉得那就是地理课本上的十万大山。秋天的时候,山容澄清而微黄,蓝天显得更高了。
而现在,秋在我们这里的山中已经很浓很白了。偶然落一阵秋雨,薄寒袭人,雨后常常又现出冷冷的月光,不由人不生出一种悲秋的情怀。你那儿呢?窗外也该换上淡淡的秋景了吧?秋天是怎样地适合故人之情,又怎样的适合银银亮亮的梦啊!
随着风,紫色的浪花翻腾,把一山的秋凉都翻到我的心上来了。我爱这样的季候,只是我感到我爱得这样孤独。
我并非不醉心春天的温柔,我并非不向往夏天的炽热,只是生命应该严肃、应该成熟、应该神圣,就像秋天所给我们的一样——然而,谁懂呢?谁知道呢?谁去欣赏深度呢?
远山在退,遥远地盘结着平静的黛蓝。而近处的木本珠兰仍香着,(香气真是一种权力,可以统辖很大片的土地),溪水从小夹缝里奔窜出来,在原野里写着没有人了解的行书,它是一首小令,曲折而明快,用以描绘纯净的秋光的。
而我的扉页空着,我没有小令,只是我爱秋天,以我全部的虔诚与敬畏。
愿我的生命也是这样的,没有太多绚丽的春花、没有太多飘浮的夏云、没有喧哗、没有旋转的五彩,只有一片安静纯朴的白色,只有成熟生命的深沉与严肃,只有梦,像一树红枫那样热切殷实的梦。
秋天,这坚硬而明亮的金属季,是我深深爱着的。
8.在作者眼里,秋天具有哪些特点?
9.文中最能概括作者对秋天喜爱的句子是:
10.“我爱这样的季候,只是我感到我爱得这样孤独。”作者为什么说自己对秋季的爱是孤独的?
11.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写景抒情。试任选一处加以赏析。
3、智慧背囊
给自己的梦想定位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乞丐在地铁出口卖铅笔。这时过来了一位富商,他向乞丐的破瓷碗里投了几枚硬币便匆匆离去。过了一会儿,商人回来取铅笔,对乞丐说:“对不起,我忘了拿铅笔,我们都是商人。”几年后,这位商人参加一次高级酒会,一位衣冠楚楚的先生向他敬酒致谢并告知说,他就是当初卖铅笔的乞丐。生活的改变,得益于富商的那句话:你我都是商人。
感悟:人要给自己的梦想定位:你认为自己只能做乞丐,当然你就只能做乞丐;你认为自己也可以成为富商,当然你就得往这个方向去不断努力。有了更好的定位,从而你就具备了这种可能。
【参考答案】
1.lǒu 硕 biān jiù xī shuài 栖 liáo 冽 涸 péng 寐 篱
2.(1)这里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2)睡梦。
3.(1)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2)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3)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廓了 (4)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4.(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概括了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丰收之景。
5.她的眼里一定写满了秋天的景象,她的心里一定微颤着喜悦与梦想。
6.C(解析:根据四季景色特有的特点,③句的“绿茵遍野”对应春日,①句中的“千缕缤纷”对应夏雨,④句中的“红叶”对应秋日,②句中的“洁白”是冬日雪景的写照,故选C。)
7.(1)示例:森林公园。理由:有公交车直达,交通方便;风景优美;空气好,动植物多,适合进行野外观察等活动。 (2)示例:竞选队长;团队竞技比赛;野外观察;成果交流展示。(3)示例:口头交流;图文展示;创意动漫;研究报告会。
8. 严肃、成熟、神圣、深沉、坚硬、明亮。
9. 秋天,这坚硬而明亮的金属季,是我深深爱着的。
10. 因为,除了作者,没人懂秋的严肃,没人知道秋的成熟,没人去欣赏秋的神圣。
11. 比喻:阳光是耀眼的白,像锡,像许多发光的金属。赏析:突出了秋天的坚硬、明亮,表现了作者在深层次挖掘秋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
课件23张PPT。秋 天何其芳 何其芳 (1912—1977),诗人,文学评论家。四川万县人。北京大学毕业。1938年夏到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早期的作品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感情和个性,较多徘徊于怀念、憧憬和梦幻中,留下寂寞和忧郁。
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著的探求。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 品味诗歌意味隽永的语言美和明朗纯净的诗意。
3.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一、朗读诗歌1.听课文朗读,学生勾画字词并感知语言节奏。
2.学生放声自由朗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诵读提示:诗歌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清静、悠远、清甜、轻柔的氛围和神韵,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二、整体把握1.诗歌描绘了哪几幅图画?请为它们各拟写一个小标题。
明确: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2.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明确: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寥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明确:由远及近。
4.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热爱秋天、赞美秋天和热爱生活的感情。三、想象画面想象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示例: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四、美句赏析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在小组内谈论交流,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同时在课本上写出简单的评注。
示例: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BYE 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