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4-13《辛亥革命》(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4-13《辛亥革命》(共4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9-23 07:03: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3张PPT。第13课 辛亥革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如果说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那么到了20世纪初年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康有为孙中山
无能无耻一 背景1.社会条件《辛丑条约》签定以后,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廷”,推翻清廷统治成为大势所趋——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1.社会条件2.经济条件《辛丑条约》签定以后,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廷”,推翻清廷统治成为大势所趋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 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队伍壮大一 背景 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03年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思想武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重要阵地:上海、东京
主要宣传家:章炳麟、邹容、陈天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1.社会条件2.经济条件4.思想基础《辛丑条约》签定以后,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廷”,推翻清廷统治成为大势所趋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3 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队伍壮大5.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一 背景从兴中会到中国同盟会美国檀香山兴中会旧址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这是中国
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 。
统一纲领、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政党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中国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1.社会条件2.经济条件4.思想条件《辛丑条约》签定以后,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廷”,推翻清廷统治成为大势所趋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3 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队伍壮大5.组织条件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一系列武装起义6.军事条件一 背景浙皖起义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镇南关起义
1907年12月
孙中山.黄兴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黄花岗原名红花岗,后改名“黄花岗”,黄花即菊花,比喻节烈 。“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之役并寿。”
—孙中山 最壮烈的当属黄花岗起义,那些青年才俊, 受过良好的教育,文雅而英俊,皆是人中龙凤,诚如唐德刚先生在《晚清七十年》中所说的,他们个个有方面之才,却充当了冲锋陷阵而身亡的卒子。一 背景二 过程(一)爆发:1911年武昌起义1、主力:湖北新军
2、结果:武汉三镇光复,成立湖北军政府,各省纷纷响应你知道取胜的原因吗? 到十一月下旬,
全国有十几个省区
脱离清廷宣布独立。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北京★武昌到1911年11月底全国十几个省宣布独立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中国社会各阶层反映叶圣陶在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响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
旧军官黎元洪被人用枪逼着当了湖北军政府都督。
江苏在宣告独立时,仅用竹竿挑去了巡抚大堂屋上的几片檐瓦,以示革命必须破坏。巡抚摇身一变成了都督。《阿Q正传》中的辛亥革命 至于革命党,有的说是便在这一夜进了城,个个白盔白甲:穿着崇正皇帝的素。
阿Q的耳朵里,本来……以为革命党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是“深恶而痛绝之”的。殊不料这却使百里闻名的举人老爷有这样怕,于是他未免也有些“神往”了……
“革命也好罢,”阿Q想,“……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党了。”
“造反了!造反了!”
“好,……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欢喜谁就是谁。”(二)高潮: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1、中华民国的成立概
况时间:
总统:
国旗:
国都: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 南 京五色旗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政权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 )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的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C典型例题 B. 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C.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体现主权在民
否定君主专制体现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权利体现三权分立原则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D.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E.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实行责任内阁制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内容(2)评价:进步意义:
①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② 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是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局限:
①虽规定了国民拥有的众多平等的权利,但却掩盖了阶级的不平等,广大劳动人民并没有真正获得民主权。
②反映了限制袁世凯的愿望和目的,但仅凭一纸空文限制袁世凯权力的目的很难实现。(2008年广东)“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空。”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 戊戌维新时期  B 辛亥革命时期 
C 新文化运动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B典型例题1912年成立的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是因为它:
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在美国的支持下建立
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确认了国民的权力与自由
A典型例题袁世凯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经济封锁支持施压革命阵营进攻汉口和汉阳政治讹诈中国当时政局: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孙中山采取了怎样的对策呢? 孙中山在内外的压力下,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 (三)结局孙中山这一承诺对当时中国政治形势产生了一正一负的效应,如何理解? 正面效应: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负面效应:辛亥革命的果实落 到了袁世凯手里。(三)结局讨论:有人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历史命运,是一次失败的革命。你同意哪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三、辛亥革命的评价中国人一夜之间革了两次命皇帝倒了,辫子割了。
——瞿秋白革皇帝的命,推翻君主专制,此后“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革辫子的命具有反封建的象征意义。新国家、新国民实行男女平等,提倡自主结婚。
天下兴亡,匹妇有责。(《民立报》)
改称谓,以官职、先生、君、同志取代老爷、大人——以人格平等否定封建等级。
禁缠足、禁鸦片、禁赌博。
易服饰。西服和中山装取代长袍马褂。清黄龙旗中华民国五色旗 亚东开发中国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
——《中华民国国歌》发展实业材料一:虐待商人者,斩。扰乱商务者,斩。关闭店铺者,斩。繁荣商业者,奖。(湖北军政府公告)
材料二: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的苛捐杂税。(南京临时政府法令)
材料三:1912年一年之内,创立的各种实业团体40多个;1912—1915年创办的各类实业报刊近50种;1912年前全国工人50万—60万,1919年达200万。 辛亥革命成功的理由(历史功绩):
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2、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思想文化: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创造了条件;对中国教育的改革和社会习俗的进步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4、世界影响:它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成为这一时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的推动力量。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的理由:1、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原因(3)根本原因: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强大。(2)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2、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3、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教训晚年康有为孙中山逝世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全国各地纷纷举行悼念活动,可谓声势浩大。1927年康有为逝世,社会反响平淡……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辛亥革命后,接受这场革命洗礼的中国先进分子和中国人民继续顽强探寻救国救民道路。
中国共产党人… … ,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学习延伸 孙中山曾以“洪秀全第二”自比,但他领导的辛亥革命却远远超过了太平天国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辛亥革命在组织上、领导阶级、革命纲领和斗争目标上有哪些新发展?试分析导致这些新发展的原因。(1)新发展:组织形式:
领导阶级:
革命纲领:
斗争目标:从旧式的宗教组织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旧式的农民阶级 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农民阶级绝对平均主义的《天朝田亩制度》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从追求空想的人间天国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原因:经济方面和阶级力量: 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已有较大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社会环境方面:《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侵华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思想方面:20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 有人认为:“从实力上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这反映出
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②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无关紧要
③清政府的舆论管制不成功
④革命成功需要抓住时机
A ① ② B ① ③ C ② ④ D ① ④D典型例题革命活动的开展(军事)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资产阶级的壮大(阶级)辛亥革命革命组织的建立(组织)革命思想的传播(思想)中华民国成立(高潮)革命成果被窃取(结果)历史意义局 限 性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