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7-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7-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9-23 08:0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日内瓦国际会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国际会议尼克松访华田中角荣访华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周恩来访印ASEANSCOAPECEU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单元导读:

请浏览单元引言,指出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发展史可以明显地分为哪几个时期?
建国初期、70年代、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外交)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949年-50年代中期】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二、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材料一:“新中国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其所展开的外交在性质上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中国在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上诞生,有强烈的独立自主的品格。” ——《中国当代外交史(1949-2009)》材料二: (周恩来)“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个基本的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立场。”……“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 ——《老外交官回忆周恩来》问:根据上述两段材料,概括新中国外交的特点?①当代中国外交的性质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②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基本立场,也是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所在。旧中国外交的特点?原因?
为什么要坚持独立自主?材料一:“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对于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我们把他们当做普通侨民对待,不当作外交代表对待。”
材料二:“我们的方针是宁愿等一等。先把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清除一下……因此,我们要在建立外交关系以前把‘屋子’打扫一下……”
——《周恩来外交文选》
问:以上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初期制定的哪些具体的外交政策(方针)?①材料一,“另起炉灶”;
②材料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1、方针、政策的内涵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总方针)
三大具体外交政策:
另起炉灶(同旧中国屈辱外交彻底决裂)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清扫干净后再与它建立外交关系 )
一边倒(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巩固了主权,解决了如何与帝国主义国家的建交问题打破外交孤立,解决了如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交问题“改变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周恩来)为什么要坚持“一边倒”?
2、背景二战后世界两大阵营对峙格局图看下图及课文109页资料回放,结合所学知识,尝试从国际、国内两方面来理解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制定的背景。

①国际方面:两大阵营对峙(区别苏、美对新中国的政治态度)
②国内方面:实行人民民主专政,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
巩固政权,维护独立;恢复、发展经济等。
二、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1、中苏建交。
2、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1954年参加日内会议。
4、1955年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5、1950-1953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上述活动中,最能体现“一边倒”外交政策的是?
中苏建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中苏建交。
(建国后第一年里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二、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
波兰、蒙古、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越南、印度、瑞典、丹麦、缅甸、瑞士、芬兰 2、积极发展与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中国和印度虽然国家体制、社会制度不同,但两国知道彼此是可以和平共处的。我们倡导五项原则,就是大家所知道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我们和缅甸也达成了协议,发表了声明。我们认为,这五项原则不应该只限于处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以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我想,我们和日本也同样可以根据这五项原则来彼此承担义务。……如果美国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1954年,周恩来)
阅读上面这段话思考,与建国初的三大外交政策、尤其是“一边倒”政策相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何特点(进步性)?①内容上;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束缚,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②影响深远: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③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1953年背景? 3、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步入世界舞台)①会议目的: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②会议概况
③结果及影响印度支那指中南半岛,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三个国家。二战前是法国的殖民地。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以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阅读材料,结合110页课文内容,说说与会的亚非国家“同”和“异”。 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①参加国?②会议主题?③求同存异?④影响?⑤万隆精神?①同:相似的经历遭遇、共同的愿望和任务
②异:不同的社会制度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949年-50年代中期】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打、一边倒)
二、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1、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4、求同存异……小结【牛刀小试】每年的6月28日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纪念日。半个多世纪以来,该原则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包括
①在“冷战”时期中国处理双边关系的产物
②在外交实践中日益被不同国家认同
③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④倡导的和平、平等、共同发展等理念符合人类共同的核心价值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牛刀小试】在某次国际会议中,周恩来致电毛泽东、刘少奇并中共中央:根据三天会议的情况,朝鲜问题形成僵持局面。因美国不打算解决问题,法国对朝鲜问题又不发言,英国也表示不想发言,但我们并没有失去解决朝鲜问题的信心。该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不结盟会议 D.联合国大会【牛刀小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积极发展同邻近国家的友好关系,尤其是东南亚各国。下列各项外交活动与东南亚国家有关的是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参加日内瓦会议
③参加万隆会议 ④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13连云港摸底)1949年2月,毛泽东第一次走出国门访问苏联。经过谈判,中苏双方于1950年2月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当时,毛泽东访苏的主要意图是
A.为新中国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B.支持苏联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C.希望苏联成为第三世界的后盾
D.借助苏联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席位 A(2013·江苏苏北四市一模)睦邻友好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基础。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必须一边倒”的合理性。【答案】
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破坏和阻挠;美国扶蒋反共;两大阵营对峙(美苏冷战亦可);中苏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同。【易错知识】
1、本单元涉及的现代中国外交关系分为三个时期:建国初期、七十年代、改革开放新时期。
2、对外关系: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国家的对外事务是一国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政的延续,也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其相关要素包括:国家力量、国家利益与国家性质、世界局势→外交政策(目标、原则、方针等)→重大外交活动→形成国际关系及世界格局。
3、注意区分“另起炉灶”与“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易混淆。
4、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是中国外交总方针(基本原则和立场),在建国后至今任何时期始终都发挥指导作用。
【史论共享】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它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同时,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