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4-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4-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共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9-23 08:3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历史画面一:1919年北京街头游行示威的大学生◆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后,把山东划为它的势力范围。
◆1914年,一战爆发,日本加入协约国,正式对德宣战,并以宣
战为名出兵山东。1915年,为了使占领合法,日本将这一点包含
在确认其地位的“二十一条”条款中。
◆1917年,俄、英、法、意、美为了自身利益,相继与日本签订
密约,均承认日本在山东的地位。
◆1918年,北京政府与日本政府签订密约,日本给北京政府2000
万日元贷款,以获取在山东的各种特权。在北京政府的指示下,
中国驻日公使章宗祥表示“欣然同意”。
◆1919年,中国外交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据理力争,但最后日本
代表团平静地公开了1918年与北京的秘密协定,山东的命运木已
成舟。协约国因与日本有秘密协定,所以支持日本的立场。
背景资料山东问题的由来一、五四运动(一)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根本原因)(二)过程及结果第一 阶段第二
阶段结果时间中心主力斗争形式1919年5月4
日—6月初6月5日起取得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
罢免卖国贼职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北京上海学生工人
阶级罢课三罢斗争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中国工人阶
级从此登上
政治舞台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直接原因)外电报道中国拒和约的新闻图中历史(三)评价(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
的革命运动;(2)作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半殖
民地
半封
建社
会反封
建反
侵略资产
阶级最终前途三民
主义马克
思主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资产
阶级
民主
革命无产
阶级指导
思想领导
阶级革命性质革命任务社会性质1、1919-1924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中国革命的新曙光。
2、1924-1927年 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大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3、1927-1937年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4、1937-1945年 抗日战争时期
5、1945-1949年 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阶段划分:
历史画面二:1921年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
(一)历史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2、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阶级基础3、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外部条件——经济基础1、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二、中国共产党诞生 内部条件4、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相继成立
“一大”时间:与会人员1921年7月23日通过党的纲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明确中心工作选举领导机构(二)诞生标志内容
(P68)(三)意义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核心、革命目标和理论
指导,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共一大的召开补充资料中共二大1922年7月在上海英租界举行。
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进一步讨论和确定党在民主革命
时期的纲领问题。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在华统治,统一中国
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意义:中共二大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历史画面三: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会议现场 (二)实现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政治基础)合作方式:“党内合作”的方式 (三)影响:三、国共合作(一)原因1、国共两党有着共同的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2、中共成立初期力量弱小,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
要性;国民党内部成分复杂,组织涣散,只有联合才能增强革命力量3、共产国际的积极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
四、国民革命运动1、兴起推翻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2、高潮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势力北伐战争(1)目的(2)对象(3)结果3、失败原因(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2)陈独秀的右倾错误,限制工农运动,放弃革命领导权4、教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