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5-19《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5-19《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9-23 08:48: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课标要求】
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
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2014年考试说明】
了解二月革命的结果;
了解“四月提纲”和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初步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大事纪1917年3月,爆发“二月革命”,罗曼诺夫王朝统治崩溃!俄国沙皇体制终结!
1917年4月,列宁回国,发表“四月提纲”,为俄国革命指明出路!
1917年7月,七月流血事件,表明革命和平夺权已不可行!
1917年11月,爆发“十月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选举产生人民委员会,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 进一步了解·二月革命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结果: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有人说二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短短八天之内,俄国变成了一个‘自由’的国家”。如何理解“自由”的含义?
提示:俄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C进一步了解·四月提纲内容:指出俄国革命任务是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口号:“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方式:和平夺权
意义: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背景:临时政府继续进行战争,人民要求和平、土地和面包。 《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B进一步了解·七月流血事件影响: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和平夺权已不可能。七月流血事件!!!克伦斯基踏着鲜血出任总理,实施“白色恐怖”。
查封《工人之路报》!革命家被抓捕!列宁遭通缉!1917年7月17日,临时政府镇压示威群众右图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①人民群众坚决反对战争
②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
③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结束
④布尔什维克党必须改变策略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②③④A进一步了解·十月革命托洛斯基 加里宁 斯大林列宁《国家与革命》——暴力革命思想的成熟
布尔什维克“六大” ——确定武装起义总方针进一步了解·十月革命历史不会饶恕那些拖延时刻的革命者!
无论如何不能让克伦斯基政权持续到明天,一定要在今晚解决问题!
——列宁
概况: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攻占冬宫;莫斯科等城市的武装起义也相继成功。
性质:社会主义革命《世界通史》载:“(俄国)临时政府的表现证明它无力处理它面临的问题。临时政府的领导人似乎并不理解战争所造成的新情况……”这里的“新情况”包括
①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②工人建立了自己的武装
③人民要求和平与面包  ④布尔什维克掌握了军队
A.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A1917年11月8日,中国驻俄记者刘镜人致电北京政府外交部:“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军事会下令,凡政府命令未经该会核准,不得施行。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电文中的“广义派”“政府”分别指
A.俄国共产党 沙皇政府
B.俄国共产党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布尔什维克党 沙皇政府
D.布尔什维克党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DC十月革命的进程二月革命 《四月提纲》 七月事件 十月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以和平方式夺取政权和平夺权已不可能 社会主义革命 二月革命掘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七月事件抛幻想十月革命变现实探究历史·革命爆发的原因 社会主义革命应该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马克思 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都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列宁社会主义革命为什么会在落后的俄国率先发生?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垄断组织已分布于各工业部门,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5,无产阶级在全国人口中占少数,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1%。1913年按人口计算,俄国的国民经济人均收入只及美国的1/7,英国的1/5,法国的1/4。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贵族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材料一反映出俄国社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俄国是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是农业国,保留浓厚的封建农奴制残余。材料二:在俄国统治阶级成员的眼睛里,农民阶级是牲畜,必须施以恫吓、束缚和监视。用皮条编成的两米长的皮鞭,只需一鞭即可使人皮开肉绽,于是成了沙皇统治威严的象征。……
俄国农民的生活是十分贫苦的。在1861年获得解放后,农民们被迫为以前给地主耕种的土地支付捐税。加上人口的增加、高额的地租和频繁的饥荒,许多农民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恶化了。
──《人类文明图鉴·战乱中的世界》
俄国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特别严重,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多小时,但工资低微(1910年俄国工人的工资相当于美国的1/3)
——王斯德主编的《世界现代史》材料二反映了俄国国内社会问题是什么?国内各种社会矛盾非常尖锐材料三:沙皇俄国本来就是帝国主义列强中经济落后的国家,参加“一战”使得沙俄经济入困境。……由于军需供应不足,装备落后,军事指挥的失误,再加上士兵情绪低落,俄国战事不断失利,到1917年3月,俄国约150万人死于战争,四百多万人伤残。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群众游行示威结合材料和图片说明战争对俄国十月革命直到了什么作用?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1、俄国是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各种社会矛盾尖锐2、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3.优越条件——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布尔什维克政党)
4.同盟军——广大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
5.理论——有成熟的革命理论——列宁主义
6.阶级——工人阶级队伍壮大,革命性较强1、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政治:掌握政权(最核心)
颁布《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选举成立工兵苏维埃政府……
经济:建立经济基础(最根本)
颁布《土地法令》……
外交:恢复和平环境(最迫切)
颁布《和平法令》退出战争……了解历史·革命成果的巩固1、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2、苏维埃政权的特点拥有行政权、司法权、立法权,
工人、农民、士兵的代表行使国家权力。1、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2、苏维埃政权的特点
3、十月革命历史意义对人类历史: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对现代世界:冲破了帝国主义阵线;鼓舞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对俄国: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为俄国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现代化创造了前提。理解历史·革命的意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平、土地、面包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国家两个政权并存有组织有准备有纲领自发,无指导纲领沙皇专制统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人、士兵布尔什维克党理解历史·两次革命的区别1、革命理论: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学说,并得到了实践证明。
2、革命道路:走由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中小城镇到农村的革命道路。
3、革命阶段: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
4、革命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形式。理解历史·十月革命的特点 结合上图分析两国革命道路有何不同?主要原因是什么?感悟历史·两国不同的革命道路
提示:俄国: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中国: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主要原因:两国国情不同。
俄国:城市工人阶级革命力量强大,反动力量相对薄弱。中国:城市敌人力量强大,农村敌人力量薄弱,工农力量强大 。
结合本单元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中叶以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总体发展趋势,从其发展过程中我们能得到哪些认识?趋势: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程。
认识:
真理需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社会主义运动是不断发展的;
各国的革命和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小 结从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角度理解下列两幅图片,最确切的是

A.社会主义已成功地从理论变为现实
B.社会主义已从空想变为科学的革命理论
C.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
D.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指导ADCA十月革命的意义材料二 “一切从前用来巩固等级制的和财产方面的不平等的特权都被废除。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的企业中确立了工人监督。俄国农民拥有土地的世世代代的构想实现了。” 材料一 1913年俄国农业总产值占国民收入的34.8%,工业和运输业仅占国民收入19.3%,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达955亿卢布,已占国民收入80%以上。苏联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进程。结合材料一和二,分析十月革命的国内意义。为工业化发展提供政治前提;
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材料三 “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材料四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结合材料三和四,分析十月革命的国际意义。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也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