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7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5 14:4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乒、乓”等1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纳、拥”等15个字,正确读写“纳米、无能为力”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文中的科技术语,将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能结合课文内容和查找的资料理解“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将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2.理解“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步:这篇课文好在哪里
1.这是一篇非常好的说明文,它到底好在哪里呢 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结构非常清楚。
——用了大量的说明方法。
……
2.追问:刚才有人说这篇课文结构很清晰,每个重点段都有中心句,你们能画出来吗
①什么是纳米技术呢
②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③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
3.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你能通过串联中心句说一说吗
——课文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纳米技术,接着向我们介绍了纳米技术现在的运用,最后展望了纳米技术的未来。
第二步: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刚刚同学们说这篇课文用了很多说明方法,我们一起来找找看,为了说明纳米非常小,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1.列数字。
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
2.作比较。
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可见纳米有多么小。
(1)追问:作者是随便比较的吗
——肯定不是随便比较的。作者知道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也知道乒乓球的直径和地球的直径大概是多少,所以才敢作比较。
(2)所以,我们哪怕懂得说明方法,也写不出来,要写纳米技术,前提是知道准确的科学数据。
3.举例子。
(1)为了说明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作者一共举了三个例子。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作者举了哪三个例子。
——冰箱里如果使用纳米涂层,就有杀菌、除臭、延长蔬菜保鲜期的神奇功能。
——“碳纳米管”很神奇,比钢铁结实百倍。
——隐形战机上用到纳米吸波材料,能吸收探测雷达波。
(2)为了说明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作者一共举了几个例子 找一找。
——纳米检测技术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检测和预防。
——未来的纳米机器人可以治疗癌症。
——未来的纳米缓释技术可以让药效缓慢释放
第三步:这些专业名词是什么意思
1.纳米技术毕竟是一种高新技术,尽管作者很努力地去介绍,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还是会有一些不懂的地方,尤其是涉及科学的时候。请大家罗列一下,提出问题。
——什么是“碳纳米管””
——什么是“碳纳米管天梯”
——什么是纳米吸波材料
——什么是病灶
——什么是缓释技术
——纳米级的物质拥有许多新奇的特性,它还有哪些新奇的特性
2.这些问题,在这篇课文里肯定找不到答案。那么像这类科学性问题,我们不懂,只能请教专业人士,查询专业图书或文章。老师已经预测到,你们可能对这些问题感兴趣,所以准备了一些资料,请大家读一读,了解一下吧。
碳纳米管:碳纳米管作为一维纳米材料,重量轻,六边形结构连接完美,具有许多异常的力学、电学和化学性能。
碳纳米管天梯:用碳纳米管做成的能直接到达太空的梯子。一般的材料在伸向太空时会被自身重力拉断,而碳纳米管材料不仅轻巧而且强度极大,伸向太空时不会被自身重力拉断。
纳米吸波材料:纳米做成的吸波材料,能够吸收投射到它表面的电磁波能量,并通过材料的介质损耗使电磁波能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的一类材料。
病灶:机体上发生病变的部分。
缓释技术:延缓控制药物的释放,减少给药次数或提高病人服药顺应性或治疗效果的药物制剂技术。
第四步:纳米技术未来会用到哪些地方
这篇课文已经向我们介绍了纳米技术的很多运用,还提出了未来运用的一些设想。在未来的生活中,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充分运用纳米技术呢 请同学们大胆想象、推测。
——用纳米技术做袜子、鞋垫等,穿一个月不洗都不臭。
——利用纳米技术做绿色农药,喷洒在蔬菜上,大家就不用担心蔬菜上有农药残留,对身体健康有影响。
——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随着对大脑记忆功能的认识,我们可以把纳米记忆芯片直接跟大脑连接起来,到那个时候我们或许就不用死记硬背很多知识了。
1.这篇课文中有一些字容易读错。
症:zhèng
灶: zào,平舌音
lǜ效率 概率 心率

shuài 率领 直率 轻率
2.这篇课文中一些字在书写时有一些注意事项。
——纳:左边窄些,第一个撇折的折短些,第二个撇折的折长些,提再长,切忌三部分长短一致,错落有致才更美观;右边的“内”要宽些。
——蔬:草字头,横画长;下面左边稍小些,右边稍大些,撇穿插到左边。
——健:笔顺要注意,先写左右两边,右边横画多,要注意横画间的距离基本一致。最后写中间的建之旁,建之旁稍小,捺要舒缓些,穿插到右边的下面。
——康:里面的“隶”半藏半露,不宜太靠左;最后一笔是捺,不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