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重组卷04(重庆专用)(原卷版+ 解析版 )

文档属性

名称 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重组卷04(重庆专用)(原卷版+ 解析版 )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4 21:40:09

文档简介

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重组卷04(重庆专用)(参考答案版)
参考答案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 分)
1.D 2.A 3.B
4.彩虹
这五颜六色的拱桥
那链接两岸的拱桥
交相辉映
人们走在桥上
人们走在彩虹上
5.(1) 酷爱读书 周恩来 平易近人
(2)中国脊梁是指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有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的人。
6.(1)示例:这是一幅关于劳动教育的漫画。右上方是有人用标有“劳动教育”的水壶,给小朋友头脑中长出来的幼芽浇水,小朋友拿着“热爱劳动”的水壶给树浇水,这棵树在他的浇灌下茁壮成长,结出了累累果实。(紧扣漫画内容及构成,意思相近即可)
(2)示例:劳动教育让劳动观念在学生头脑中生根发芽,让他们热爱劳动,在劳动实践中不断成长,并创造出劳动成果。
(3)示例:①是平安校园的守护者 ②是整洁校园的美容师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词默写。(10分)
7.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烽火连三月 提携玉龙为君死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8.C 9.(1)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2)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10.D 11.①曹刿是一个政治上远见卓识,敢于进谏,善于进谏,以民为本来决策战争,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有强烈的责任心与爱国热情。②毛遂是一个善与辩论、机智勇敢、大胆心细、富有才学、敢于展现自我而又自信的人。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学习任务。(22分)
12.①繁茂漂亮的树木;②柠檬树受烟熏而死。
13.人要学会远离喧哗,懂得静心,心乱了就会迷惘,这于我们的人生无益,甚至让我们的人生如同那株被烟火熏扰而枯死的柠檬树一般枯死。上个五一假期,老师叮嘱我们节后有测验,要在假期中静心复习,而我却在假期与朋友到处循着热闹去放松自己,临近开学才手忙脚乱地复习,最终成绩一落千丈。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只有静心,才能坚定目标前行。
14.(1)“闲庭信步”采用拟人修辞,赋予了两只小虫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虫在床上爬动仿佛散步一般,表现山间别致的住宿生活。
(2)连用四个“其”字,全面地写出了柠檬树的貌、形、神、态,由内而外都如同精心培育的盆景一般,极富有韵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柠檬树的漂亮,表现“我”对柠檬树的欣赏。
15.承接上文,解释了柠檬树死亡的原因是受到了烟火的熏扰;引起下文,借朱文懿家的桂树不受干扰而生长茂盛的故事,引出后文人也要远离热闹,才能静心的主题;丰富文章内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6.世间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太热闹的日子会乱人心,对人生无益;万物依存,我们应当善待自然万物;要善于从他人身上学习,汲取他人的人生智慧。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18分)
17.D 18.能否吸引游客亲自来到博物馆参观和游客数量是评判博物馆好坏的重要标准。
19.博物馆收藏了许多重要的文物和艺术品,这些文物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遗产,同时也反映了人类智慧和创造力;文物及艺术品是人们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在博物馆观看这些展品,可以了解到历史的进程和文化的演变,从而对文化传承有更深刻的理解;去博物馆不仅仅是一种休闲方式,更重要的是体验和学习,开拓视野和提高自我,分享文化盛宴和传承文化遗产。
20.制作文创产品,如泥塑猴面具、印有泥塑猴面具的背包或衬衫;利用AI技术,制作泥塑猴面具还原视频等等。(结合生活实际提出建议,言之有理即可)
四、作文(55分)
21.例文:
黄河之水天上来
在中国的北方,有一条古老的河流——黄河。它从巴颜喀拉山脉的冰川中涌出,历经九曲十八弯,穿越九个省份,终于注入渤海。黄河不仅是一条河流,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它见证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也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深厚历史。
小时候,我就对黄河怀有特殊的情感。每当我听到母亲讲起黄河的故事,我的心中就会充满对黄河的向往。我曾想象过黄河的波涛汹涌,也曾想象过黄河的宁静与美丽。在我的心中,黄河是那样的神秘而伟大。
去年的夏天,我有幸与家人一起前往黄河旅游。当我们站在黄河边,目睹了黄河的壮丽景色,我被深深地打动了。滚滚的黄河水,自西而来,奔腾不息,犹如一条金色的巨龙在天地之间翻滚。那种磅礴的气势,让我感到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我乘上了一艘小船,随着黄河的流水,向东漂流。沿途,我看到了黄河两岸的风光。那是一幅幅生动的画卷,每一幅都充满了诗意和画意。我看到了黄河大坝的雄伟壮观,看到了黄河水车的不屈不挠,看到了黄河老桥的沧桑岁月。每一处风景,都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黄河的魅力。
在旅途中,我还听到了许多关于黄河的传说和故事。这些传说和故事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黄河的历史和文化。我听到了黄河大禹治水的传说,听到了黄河鲤鱼跳龙门的传说,听到了黄河岸边白马寺的故事。这些故事都让我对黄河有了更深的感情和理解。
这次旅行让我对黄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黄河不仅是一条河流,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我们每个人的骄傲。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黄河,让它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得以传承和发扬。
在我心中,黄河是一条流动的诗篇,是一幅壮丽的画卷。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每个人的骄傲。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有机会亲身体验黄河的魅力,感受那滚滚的黄河水带来的震撼和感动。我相信,当你真正站在黄河边,目睹了黄河的壮丽景色,你就会明白为什么黄河会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重组卷04(重庆专用)(原卷版)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 分)
(2023·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以前,许多公园的入口位置偏僻(pì),道路狭窄,游人进出不便。现在,随处都可入园。市民纷至沓来,或欣赏美景,或休闲健身,别有一番韵(yùn)味。老师也带领同学们来这里研学,共享天伦之乐。
拾级而上,到达公园高处。凭(píng)栏远眺,大海波澜状阔;俯瞰脚下,高树低树俯仰生姿。鸟儿在树上栖(xī)息,清脆的鸣叫声此起彼伏。这一切,宛如一幅写意画,又似一曲交响乐。
围栏拆除后,“无界公园”将自然风景融入了城市。
1.文段中标注的四个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僻(pì) B.韵(yùn) C.凭(píng) D.栖(xī)
2.文段中四个画线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波澜状阔 B.此起彼伏 C.宛如 D.融入
3.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纷至沓来 B.天伦之乐 C.拾级而上 D.俯仰生姿
4.(2023·浙江杭州·统考中考真题)诗歌需要想象,能从看似无关的事物中找到共同点,从而产生新奇的效果,譬如下面两首诗。请从“彩虹”“气球”“仙人掌”“落叶”中选择一个作为标题,尝试写一首小诗,不超过6行。(4分)
沙海樊忠慰 这无法游泳的海 只能以驼铃解渴 每一粒沙 都是渴死的水 蝴蝶·豌豆花郭风 一只蝴蝶从竹篱外飞来, 豌豆花问蝴蝶, 你是一朵飞起来的花吗?
5.(2023·四川广元·统考中考真题)2023年是长征胜利87周年。回望长征,那是一段光辉的革命历程,一条绵长的精神矿脉,一面鲜艳的文化旗帜。学校举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主题活动,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完成小题。(8分)
(1)走近领袖,完成人物资料卡。(4分)
人物资料卡
姓名 外貌 相关情节 形象
毛泽东 面容消瘦、看上去很像林肯,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面孔。 对父亲积累资本,买进许多别人田地的行为不满,父子经常辩论。 反抗精神
觉得学校授课不好,自己到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自修半年。 ①
他的财产只有一条毛毯、几件个人用品,伙食也同其他人一样。 生活简朴
② 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胡子又黑又长,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为斯诺规划采访行程。 细心、热情
把胳膊爱护地搭在“红小鬼”肩上,走过乡间田埂。 ③
(2)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诸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结合书中内容,谈谈你对“中国脊梁”的理解。(4分)
6.(2023·四川甘孜·统考中考真题)劳动节前夕,某班举办“热爱劳动”主题班会。请按照要求完成下列任务。(9分)
(1)请用简明的文字,根据画面的构成,介绍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3分)
(2)请简要概括上面漫画所蕴含的劳动教育的意义。(3分)
(3)主题班会上,同学们给学校后勤工作人员献上朗诵词,下面这段话是其中的一个片段。请仿照画线句,补充相关内容,构成排比。(3分)
“……你们辛苦工作,默默奉献,给大家带来温暖、安宁和美丽。食堂师傅,你们起早贪黑,是美味三餐的创造者;保安叔叔,你们兢兢业业,①;保洁阿姨,你们任劳任怨,②。劳动节到来之际,请收下我们最真挚的祝福,你们辛苦了!劳动节快乐!”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词默写。(10分)
7.(2023·重庆B卷·统考中考真题)班级制作古诗主题墙报,请你完善相关内容。
漫步古诗苑
人 与 自 然
(1)“ , ”两句将田园生活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境,言近而旨远。(陶渊明《饮酒·其五》) (2)东风吹拂,万物复苏,“ , ”将一幅早春时节草木萌发的美景呈现在眼前。(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人与 家国 (3)国家动乱,家人离散。杜甫悲叹“ ,家书抵万金”。(《春望》) (4)国家有难,慷慨以赴。李贺高歌“报君黄金台上意, ”。(《雁门太守行》)
人与 自我 (5)壮志未酬,陈子昂用“ , ”两句诗道尽了宇宙邈远、个人渺小的孤寂与惆怅。(《登幽州台歌》 (6)临近毕业,班主任寄语同学们:勇敢地往学业之峰攀登吧,“ , ”,登上峰顶,眼界自宽,胸襟自广。(王安石《登飞来峰》)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2023·重庆A卷·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
《左传》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下列文言文句子和成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曹刿请见 见缝插针
B.弗敢加也 雪上加霜
C.下视其辙 如出一辙
D.公问其故 故弄玄虚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彼竭我盈,故克之。
1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开头点出“远谋”,后文多次写曹刿的“远谋”,“远谋”二字乃全文“眼目”。
B.“将鼓”“将驰”刻而出庄公的急躁冒进:“未可”“可矣”体现出曹刿对战况的精准把掘,表现了他高超的军事才能。
C.选文将曹刿与乡人进行对比,以突出曹刿爱国、护国的责任感和政治热忱。
D.全文剪裁合理,笔墨精练,详写战争起因、曹刿首论,略写战争经过、取胜原因。
11.曹刿和毛遂皆“古今奇人”,他们“奇”在哪里?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分析。(5分)
【链接材料】
曹刿请见,毛遂①自荐,皆古今奇人也。草茅下士,朝不列,燕不与②,急国家之难,奋义来前。刿一出而齐师败,遂一出而赵纵合。有此识见,故能鄙夷一切。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曰“公等碌碌,不足比数③”,直将千古庸流④,一齐抹倒⑤,有志者可以知所自处矣。
(节选自清代高建章、高麟超《左史比事》)
[注]①毛遂:战国人,秦军围赵时,毛遂自荐,促成楚、赵合纵抗秦。②朝不列,燕不与:不能位列朝廷之上,不能参与朝廷宴会,指地位低下。③比数:凑数。④庸流:庸人。⑤抹倒:否定。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2023·重庆·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22分)
日 子
严风华
①早晨,天未亮,山里便嘈杂起来了。
②那是鸟叫声。
③不知是什么鸟,也不知有多少,个头有多大,就在屋边的树丛里叽叽喳喳地叫。叫声很欢快,很清脆,也很灵动。每天清晨,我在鸟叫声中醒来,神清气爽。
④天亮后,鸟儿轻盈地从这枝头飞到那枝头,啼鸣声便像风一样从这儿飘到那儿,旋转个不停。
⑤土育树,树生风,风生雨,而生云。云为鹤家乡,树为鸟天地。
⑥这里树多,老伯上山时种了很多树。
⑦老伯在这里种了两棵很漂亮的树。
⑧一棵是牛甘果树。
⑨这棵树,就像一个看守寨门的卫士,立在屋下那道坡中段的路边。树干已有手臂粗了,有些弯曲。树身上有寄生虫,树皮被咬出了一个个伤疤,伤疤上又长成了瘤,树身便疙疙瘩瘩的,有一种古老、苍劲的神韵。
⑩这种树,滥生、贱生,广西南方荒山野岭到处可见。一般有一两米高,春天长叶,七月结果。一张枝叶,丫杈纷繁。丫杈上的叶子,只有蛾翅般大小,到深秋,转青变黄。所结之果,如小孩玩的玻珠球般大小,浑圆,青中泛黄,如润玉般有透明之质感。
另一棵是柠檬树。
它就长在老伯的厨房门口。树皮灰黑,带白斑点。树茎挺直,有手臂粗。从树根到树顶,两米多高,直溜溜竟无枝丫,但到了树顶,枝丫繁茂,亭亭如盖,像一把绿伞。所结之果,初呈青色,熟后呈黄色,如乒乓球般大小,煞是好看。
这棵漂亮的树,无论远看近看,其貌其形其神其态,皆如盆景,有缩龙成寸、以小见大之妙。这样的树,若长在庭院,便显富贵;而长在山野,则显慧雅,有幽幽仙气,令人心生敬意。
柠檬树终日伴着老伯,老伯与人言无二三,却能与树倾心交谈。树下嗅雨,孤屋御风,与鹿为群,同草木为伴,这就是老伯的日子。老伯的日子清淡,却不乏诗意。
只是,仅过了一年多,那棵柠檬树就死了。
张岱的《陶庵梦忆》,有一篇《朱文懿家桂》,记载了朱文懿家的后院里,种有一棵桂树,“干大如斗,枝叶溟蒙(茂盛),樾荫(树荫)亩许,下可坐客三四十席。”此树之所以能如此壮观,是因为主人在树下“不亭、不屋、不台、不栏、不砌……”,“花时不许人入看,而主人亦禁足勿往,听其自开自谢。”也就是说,这颗树始终保持原生状态,没有受到人为干扰。老伯种的柠檬树,正好就在厨房门口,火烟熏扰,枯死就不足为奇了。
同样,人不能太热闹,太热闹的日子会乱心;心乱则惘。
山多草木,亦多草虫。热天住在山间,虫子让人备受困扰。晚上刚躺下,刚盖上被子,手脚、身上就痒痒的。先是有一两个小虫不知从哪儿偷袭上来,轻手轻脚的,然后就是闲庭信步,悠然自得,实在是胆大妄为。我轻轻伸出手往痒痒的地方捏,想把那虫子捏住,却总也捏不到。不一会儿,这儿也痒,那儿也痒。一抓,便起疙瘩。一折腾,睡意全消。
我把对虫子的厌烦与老伯说了,希望老伯能把这些虫子灭了。可老伯却说,唉,别跟它们计较,我吃鸡,鸡吃虫,虫咬我,过日子就是这样的啦……
至此,我渐渐明了,我到山里偶作闲居的原因了。在山里,草木也罢,蛇虫也罢,都是山的公民,彼此相依相偎,当可善待……
这个理,我们这些所谓的文化人,未必比老伯明白。
(选自《一座山,两个人》,有改动)
12.散文·理景物事件
文章主要叙写了两类景物和一个事件,请梳理全文内容,将下面的图补充完整。(4分)
13.散文·明句子之意(4分)
结合上下文和你的生活体验,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人不能太热闹,太热闹的日子会乱心;心乱则惘。
14.散文·品语言之味(5分)
(1)先是有一两个小虫不知从哪儿偷袭上来,轻手轻脚的,然后就是闲庭信步,悠然自得,实在是胆大妄为。(品味句中加点部分的用词之妙)(2分)
(2)这棵漂亮的树,无论远看近看,其貌其形其神其态,皆如盆景,有缩龙成寸、以小见大之妙。(画线句语言极具表现力,请品析其表达效果。提示:可参考《湖心亭看雪》中“天与云与山与水”的品析方法)(3分)
15.散文·析构思之妙(4分)
联系上下文,分析第 段作者引用张岱《陶庵梦忆》中的内容有何作用。
16.散文·悟文本主旨
本文意蕴丰富,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多种感悟,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5分)
(2023·江苏宿迁·中考真题)非连续性文本。(18分)
【材料一】
①新京报:如何理解城市、市民、博物馆之间的联系?如何让老百姓愿意走进博物馆?
②单霁翔(故宫博物院前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也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作为城市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是连接公众与多元文化的纽带。
③如何能吸引观众走进博物馆?博物馆要面向自身,不断深入挖掘文物藏品的文化内涵,更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同时面向公众,创新文化传播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法,让文物故事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人心,融入百姓文化生活。
④我一直认为,一座好的博物馆是有情怀的、有温度的,人们会把这座博物馆当作自己生活中的博物馆,平时经常来、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可以说,一座好的博物馆,应该让人们用双脚来投票。
⑤新京报:博物馆如何把历史文化信息传递给大家?
⑥单霁翔:博物馆应在做好保护措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把自己的资源分享给社会公众。博物院的藏品要更多地展示出来。文物藏品只有在展出之前,才会对它们进行精心维护。人们能够看到这件藏品的时候,才是它被修复到最好状态的时候。文物展出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文物保护的过程。
(摘编自《一座好的博物馆应该让人们用双脚来投票》,《新京报》2023年5月18日)
【材料二】
精巧细致的夜灯、传承古法的彩妆、惊喜连连的“考古”盲盒……“双11”之前,文创产品销量持续攀升,各地博物馆乘着网络东风,再次凭借各种文创产品打开破圈之路。
进入21世纪,博物馆文创逐步走入大众视野。早期文创集中于雨伞、冰箱贴、书签、帆布包、日历等实用性强的日用品。后来,故宫以清代朝服的珠串为灵感,设计出的“朝珠耳机”引领博物馆文创朝着更为鲜活、轻快的阶段发展。这一时期的文创产品着力提取文物灵感,大力挖掘互联网资源,通过创意组合设计出新式产品。当前,以创新手法表达文化内核,在体验互动中传承优秀文化已成为博物馆文创团队的共识。如故宫《谜宫》系列创意互动解谜书籍、上海博物馆为“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推出的航海历险手游、长沙馆推出的《法门梦影》剧本杀……
(摘编自喻婷《讲好传统文化故事,博物馆文创全力破圈》,中国江苏网2022年11月11日)
【材料三】
今天,公众登录“云游敦煌”小程序,就可以进入高清还原的数字藏经洞中,近距离观赏洞窟里的壁画、彩塑和碑文等。不仅如此,公众还可以通过人物角色的扮演,“穿越”到不同历史节点,与多位历史人物展开互动,“亲历”藏经洞的前世今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数字化技术不仅改变了传播的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时空观——文物从此“活起来”。一眼千年、一眼万里成为现实,古人的生活可观可感,历史与现实产生交叠……而也是在这样的变革中,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才有了更大的可能与可塑性。
(摘编自张焱《科技让博物馆有一颗现代的心》,《光明日报》2023年5月23日)
17.材料三中说“数字化技术不仅改变了传播的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时空观——文物从此‘活起来’”,下面选项中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4分)
A.国内首个文博虚拟宣推官国风少女“文夭夭”可跨越时空,以多个“数字人分身”同时服务上百家博物馆,解说镇馆之宝背后的故事。
B.在“云上宫阙——大明宫数字复原展”中,大家戴上AR设备能看到建筑结构等细节,并可通过手势与虚拟元素互动,体验放飞孔明灯的快乐。
C.“数字长城展”使人不仅可以直观感受长城的场景,还可以通过考古、清理、砌筑、勾缝、砖墙修补和支撑加固等互动,了解长城的修缮知识。
D.大量残损的出土文物,拼接与修复是一大难题。1986年出土的三星堆遗址中,大量青铜神树断枝经过十年拼合修复,才得以向公众展示。
18.单霁翔认为“一座好的博物馆,应该让人们用双脚来投票”,你如何理解这句话?(4分)
19.请根据三则材料,简述走进博物馆的必要性。(5分)
20.阅读链接材料,如果你是泥塑猴面具推介人,你有哪些好的创意来推介该文物?(5分)

链接材料:
宿迁市博物馆中陈列的泥塑猴面具,发掘于被称作“江苏文明之根”的顺山集遗址,距今8500至7500年。它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审美观念,审美意识正在萌芽。
四、作文(55分)
21.(2023·山东日照·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3年4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如何继承和弘扬“黄河文化”再次成热议话题。
滔滔黄河,纵横五千里,沿途融汇大小河流,融聚各地优秀文化,融合成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融育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也将继续奔涌向前,续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华彩乐章。
黄河文化中“融”的精神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或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姓名学校等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重组卷04(重庆专用)(解析版)
语文试题
考点细目表
题号 题型 对应知识点
1 单选题 字音
2 单选题 字形
3 单选题 成语运用
4 主观题 语言表达
5 主观题 名著阅读人物形象;名著内容理解与梳理
6 主观题 图文转换;句子仿写
7 主观题 名句名篇默写
8 单选题 文言重点词语理解
9 单选题 文言文句子翻译
10 单选题 内容理解
11 主观题 文言文对比阅读
12 主观题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3 主观题 理解句子含义
14 主观题 赏析词句
15 主观题 段落作用
16 主观题 文章主题探究
17 单选题 内容理解和辨析
18 主观题 内容理解
19 主观题 内容理解和概括
20 主观题 意见建议
21 主观题 材料作文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 分)
(2023·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以前,许多公园的入口位置偏僻(pì),道路狭窄,游人进出不便。现在,随处都可入园。市民纷至沓来,或欣赏美景,或休闲健身,别有一番韵(yùn)味。老师也带领同学们来这里研学,共享天伦之乐。
拾级而上,到达公园高处。凭(píng)栏远眺,大海波澜状阔;俯瞰脚下,高树低树俯仰生姿。鸟儿在树上栖(xī)息,清脆的鸣叫声此起彼伏。这一切,宛如一幅写意画,又似一曲交响乐。
围栏拆除后,“无界公园”将自然风景融入了城市。
1.文段中标注的四个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僻(pì) B.韵(yùn) C.凭(píng) D.栖(xī)
2.文段中四个画线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波澜状阔 B.此起彼伏 C.宛如 D.融入
3.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纷至沓来 B.天伦之乐 C.拾级而上 D.俯仰生姿
【答案】1.D 2.A 3.B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
D. 栖(xī)——qī;
故选D。
2.本题考查字形。
A.波澜状阔——波澜壮阔;
故选A。
3.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纷至沓来:形容连续不断地到来。文中形容市民陆续到达公园,使用正确;
B.天伦之乐:泛指家庭骨肉团聚的乐趣。不能用于老师和同学,文中使用对象错误;
C.拾级而上:顺着阶梯一步一步地往上走。文中形容老师和同学攀爬公园阶梯,使用正确;
D.俯仰生姿:高矮错落有致,无论俯视还是仰视都会形成美好的姿态。文中使用对象为高低树,符合语境,正确;
故选B。
4.(2023·浙江杭州·统考中考真题)诗歌需要想象,能从看似无关的事物中找到共同点,从而产生新奇的效果,譬如下面两首诗。请从“彩虹”“气球”“仙人掌”“落叶”中选择一个作为标题,尝试写一首小诗,不超过6行。(4分)
沙海樊忠慰 这无法游泳的海 只能以驼铃解渴 每一粒沙 都是渴死的水 蝴蝶·豌豆花郭风 一只蝴蝶从竹篱外飞来, 豌豆花问蝴蝶, 你是一朵飞起来的花吗?
【答案】彩虹
这五颜六色的拱桥
那链接两岸的拱桥
交相辉映
人们走在桥上
人们走在彩虹上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要求仿写诗歌,能“从看似无关的事物中找到共同点,从而产生新奇的效果”,因此,诗中至少有两种事物,这两种事物看似无关联,但有其共同点,并且通过诗歌表现出来。从“彩虹”“气球”“仙人掌”“落叶”任选一个作为标题,言之有理即可,不超过六行。
示例一:气球
一只气球努力向上飞去,
蓝天问气球,
你有承载着人们的愿望吗?
示例二:仙人掌
一片无尽的沙漠
一株孤零零的仙人掌
每一株仙人掌
都是沙漠里的孤勇者
示例三:落叶
这片金黄的铠甲
只能随风飘扬
每一片金黄
都曾是大树的守护者
5.(2023·四川广元·统考中考真题)2023年是长征胜利87周年。回望长征,那是一段光辉的革命历程,一条绵长的精神矿脉,一面鲜艳的文化旗帜。学校举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主题活动,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完成小题。(8分)
(1)走近领袖,完成人物资料卡。(4分)
人物资料卡
姓名 外貌 相关情节 形象
毛泽东 面容消瘦、看上去很像林肯,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面孔。 对父亲积累资本,买进许多别人田地的行为不满,父子经常辩论。 反抗精神
觉得学校授课不好,自己到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自修半年。 ①
他的财产只有一条毛毯、几件个人用品,伙食也同其他人一样。 生活简朴
② 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胡子又黑又长,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为斯诺规划采访行程。 细心、热情
把胳膊爱护地搭在“红小鬼”肩上,走过乡间田埂。 ③
(2)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诸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结合书中内容,谈谈你对“中国脊梁”的理解。(4分)
【答案】(1) 酷爱读书 周恩来 平易近人
(2)中国脊梁是指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有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的人。
【详解】(1)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及人物形象。
根据“觉得学校授课不好,自己到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自修半年”可知,毛泽东自己去图书馆自修、学习,表现了毛泽东酷爱读书的一面。
根据外貌的典型特征“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胡子又黑又长,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可知,此人是周恩来,且周恩来为其规划采访毛泽东等人的行程。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以周恩来为例来说,周恩来忠心耿耿,对民族解放事业志不渝,鞠躬尽瘁,北伐时,周恩来奉命去上海准备起义,他到上海时毫无起义经验,唯一的武器是他的革命决心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吃苦耐劳,为了保住小小的苏维埃,周恩来在南方进行了多年的艰苦斗争,甚至没有盐吃,不得不用人的铁的意志来代替;不屈不挠,广州公社失败后,周恩来转入地下活动,1931年,他终于“闯破封锁”,到达江西和福建的苏区;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周恩来和上海的工人领袖起组织了五方名工人纠察队,从车阀那里得到经验,训练了武装力量,进行了上海工人总罢工,占领了城市,使上海不攻自破等等,为民族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可见“中国脊梁”是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有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的人。
6.(2023·四川甘孜·统考中考真题)劳动节前夕,某班举办“热爱劳动”主题班会。请按照要求完成下列任务。(9分)
(1)请用简明的文字,根据画面的构成,介绍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3分)
(2)请简要概括上面漫画所蕴含的劳动教育的意义。(3分)
(3)主题班会上,同学们给学校后勤工作人员献上朗诵词,下面这段话是其中的一个片段。请仿照画线句,补充相关内容,构成排比。(3分)
“……你们辛苦工作,默默奉献,给大家带来温暖、安宁和美丽。食堂师傅,你们起早贪黑,是美味三餐的创造者;保安叔叔,你们兢兢业业,①;保洁阿姨,你们任劳任怨,②。劳动节到来之际,请收下我们最真挚的祝福,你们辛苦了!劳动节快乐!”
【答案】(1)示例:这是一幅关于劳动教育的漫画。右上方是有人用标有“劳动教育”的水壶,给小朋友头脑中长出来的幼芽浇水,小朋友拿着“热爱劳动”的水壶给树浇水,这棵树在他的浇灌下茁壮成长,结出了累累果实。(紧扣漫画内容及构成,意思相近即可)
(2)示例:劳动教育让劳动观念在学生头脑中生根发芽,让他们热爱劳动,在劳动实践中不断成长,并创造出劳动成果。
(3)示例:①是平安校园的守护者 ②是整洁校园的美容师
【详解】(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首先要读懂图画所表述的内容,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对其内容进行概括或说明,图中内容要说全,从主到次,不要有遗漏。
根据题中所给漫画可知,构成画面主体的是一个给苹果树浇水的小男孩,小男孩手中拿着的水壶上写着“热爱劳动”,而在小男孩的上方还有一个拿着“劳动教育”的水壶的手给小男孩的脑袋浇水,小男孩的脑袋上生长出了一颗幼芽。在小男孩的辛勤浇灌下,苹果树结出了累累果实。据此整理漫画内容即可。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首先要读懂图画所表述的内容,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对其内容进行概括或说明。
根据题中所出示漫画可知,名为“劳动教育”的水壶在小男孩的头脑中浇灌水分,小男孩继而“热爱劳动”去浇灌苹果树苗。由此可知,漫画意在强调“劳动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只要让“劳动”的观念在学生头脑中生根发芽,学生才会热爱劳动,在劳动中学会成长,最终拥有属于自己的劳动成果。
(3)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掌握遣词造句的必要方法。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
根据例句“食堂师傅,你们起早贪黑,是美味三餐的创造者”可知,“食堂师傅”与“美味三餐的创造者”之间构成了主谓关系,并在逻辑上从属关系,结合对象的职业身份进行仿写即可。
示例:保安叔叔,你们兢兢业业,是和谐校园的营建者;
保洁阿姨,你们任劳任怨,是洁雅环境的守护者。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词默写。(10分)
7.(2023·重庆B卷·统考中考真题)班级制作古诗主题墙报,请你完善相关内容。
漫步古诗苑
人 与 自 然
(1)“ , ”两句将田园生活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境,言近而旨远。(陶渊明《饮酒·其五》) (2)东风吹拂,万物复苏,“ , ”将一幅早春时节草木萌发的美景呈现在眼前。(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人与 家国 (3)国家动乱,家人离散。杜甫悲叹“ ,家书抵万金”。(《春望》) (4)国家有难,慷慨以赴。李贺高歌“报君黄金台上意, ”。(《雁门太守行》)
人与 自我 (5)壮志未酬,陈子昂用“ , ”两句诗道尽了宇宙邈远、个人渺小的孤寂与惆怅。(《登幽州台歌》 (6)临近毕业,班主任寄语同学们:勇敢地往学业之峰攀登吧,“ , ”,登上峰顶,眼界自宽,胸襟自广。(王安石《登飞来峰》)
【答案】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烽火连三月 提携玉龙为君死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识记。
注意易错字词“篱、悠、渐、烽、提携、怆、涕、畏、遮、缘”等的正确书写。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2023·重庆A卷·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
《左传》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下列文言文句子和成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曹刿请见 见缝插针
B.弗敢加也 雪上加霜
C.下视其辙 如出一辙
D.公问其故 故弄玄虚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彼竭我盈,故克之。
1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开头点出“远谋”,后文多次写曹刿的“远谋”,“远谋”二字乃全文“眼目”。
B.“将鼓”“将驰”刻而出庄公的急躁冒进:“未可”“可矣”体现出曹刿对战况的精准把掘,表现了他高超的军事才能。
C.选文将曹刿与乡人进行对比,以突出曹刿爱国、护国的责任感和政治热忱。
D.全文剪裁合理,笔墨精练,详写战争起因、曹刿首论,略写战争经过、取胜原因。
11.曹刿和毛遂皆“古今奇人”,他们“奇”在哪里?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分析。(5分)
【链接材料】
曹刿请见,毛遂①自荐,皆古今奇人也。草茅下士,朝不列,燕不与②,急国家之难,奋义来前。刿一出而齐师败,遂一出而赵纵合。有此识见,故能鄙夷一切。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曰“公等碌碌,不足比数③”,直将千古庸流④,一齐抹倒⑤,有志者可以知所自处矣。
(节选自清代高建章、高麟超《左史比事》)
[注]①毛遂:战国人,秦军围赵时,毛遂自荐,促成楚、赵合纵抗秦。②朝不列,燕不与:不能位列朝廷之上,不能参与朝廷宴会,指地位低下。③比数:凑数。④庸流:庸人。⑤抹倒:否定。
【答案】8.C 9.(1)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2)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10.D 11.①曹刿是一个政治上远见卓识,敢于进谏,善于进谏,以民为本来决策战争,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有强烈的责任心与爱国热情。②毛遂是一个善与辩论、机智勇敢、大胆心细、富有才学、敢于展现自我而又自信的人。
【解析】8.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见:被接见/看见;
B.加:虚报/增加;
C.辙:车辙/车辙
D.故:原因/故意;
故选C。
9.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字词:信,信用。孚,使人信服。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2)重点字词:彼,代词,指齐军方面。盈,充沛,饱满,这里指士气旺盛。故,所以。
10.本题考查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
D.结合第①段“十年春,齐师伐我”分析,“详写战争起因”理解有误。根据第①段“‘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第②段“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第③段“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分析,详细描写了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略写。
故选D。
11.本题考查对比分析。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分析即可。
根据文本第①段“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第③段“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分析,曹刿“奇”在是一个政治上、军事上有远见卓识,敢于进谏,善于进谏,以民为本来决策战争,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有强烈的责任心与爱国热情。
根据链接材料“遂一出而赵纵合”、“公等碌碌,不足比数”、“直将千古庸流,一齐抹倒,有志者可以知所自处矣”分析,毛遂“奇”在是一个善与辩论、机智勇敢、大胆心细、富有才学、敢于展现自我而又自信的人。
【点睛】参考例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轼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穷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链接材料:曹刿请求接见,毛遂自己推荐自己,他们都是奇人啊。他们虽然地位低下,但是他们的国家危难的时候都能奋勇前来。曹刿的到来能让齐国的军队败走,毛遂的到来能使楚王出兵联合抗击秦国的侵略。他们都有很有远见,所以能够鄙视一切。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毛遂说“你们这些平庸之辈,不值得在这里凑数”,直接把那些无能之辈,一下子否定,这是有大志的人可以凭借自己的才能去处理事情啊。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2023·重庆B卷·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22分)
日 子
严风华
①早晨,天未亮,山里便嘈杂起来了。
②那是鸟叫声。
③不知是什么鸟,也不知有多少,个头有多大,就在屋边的树丛里叽叽喳喳地叫。叫声很欢快,很清脆,也很灵动。每天清晨,我在鸟叫声中醒来,神清气爽。
④天亮后,鸟儿轻盈地从这枝头飞到那枝头,啼鸣声便像风一样从这儿飘到那儿,旋转个不停。
⑤土育树,树生风,风生雨,而生云。云为鹤家乡,树为鸟天地。
⑥这里树多,老伯上山时种了很多树。
⑦老伯在这里种了两棵很漂亮的树。
⑧一棵是牛甘果树。
⑨这棵树,就像一个看守寨门的卫士,立在屋下那道坡中段的路边。树干已有手臂粗了,有些弯曲。树身上有寄生虫,树皮被咬出了一个个伤疤,伤疤上又长成了瘤,树身便疙疙瘩瘩的,有一种古老、苍劲的神韵。
⑩这种树,滥生、贱生,广西南方荒山野岭到处可见。一般有一两米高,春天长叶,七月结果。一张枝叶,丫杈纷繁。丫杈上的叶子,只有蛾翅般大小,到深秋,转青变黄。所结之果,如小孩玩的玻珠球般大小,浑圆,青中泛黄,如润玉般有透明之质感。
另一棵是柠檬树。
它就长在老伯的厨房门口。树皮灰黑,带白斑点。树茎挺直,有手臂粗。从树根到树顶,两米多高,直溜溜竟无枝丫,但到了树顶,枝丫繁茂,亭亭如盖,像一把绿伞。所结之果,初呈青色,熟后呈黄色,如乒乓球般大小,煞是好看。
这棵漂亮的树,无论远看近看,其貌其形其神其态,皆如盆景,有缩龙成寸、以小见大之妙。这样的树,若长在庭院,便显富贵;而长在山野,则显慧雅,有幽幽仙气,令人心生敬意。
柠檬树终日伴着老伯,老伯与人言无二三,却能与树倾心交谈。树下嗅雨,孤屋御风,与鹿为群,同草木为伴,这就是老伯的日子。老伯的日子清淡,却不乏诗意。
只是,仅过了一年多,那棵柠檬树就死了。
张岱的《陶庵梦忆》,有一篇《朱文懿家桂》,记载了朱文懿家的后院里,种有一棵桂树,“干大如斗,枝叶溟蒙(茂盛),樾荫(树荫)亩许,下可坐客三四十席。”此树之所以能如此壮观,是因为主人在树下“不亭、不屋、不台、不栏、不砌……”,“花时不许人入看,而主人亦禁足勿往,听其自开自谢。”也就是说,这颗树始终保持原生状态,没有受到人为干扰。老伯种的柠檬树,正好就在厨房门口,火烟熏扰,枯死就不足为奇了。
同样,人不能太热闹,太热闹的日子会乱心;心乱则惘。
山多草木,亦多草虫。热天住在山间,虫子让人备受困扰。晚上刚躺下,刚盖上被子,手脚、身上就痒痒的。先是有一两个小虫不知从哪儿偷袭上来,轻手轻脚的,然后就是闲庭信步,悠然自得,实在是胆大妄为。我轻轻伸出手往痒痒的地方捏,想把那虫子捏住,却总也捏不到。不一会儿,这儿也痒,那儿也痒。一抓,便起疙瘩。一折腾,睡意全消。
我把对虫子的厌烦与老伯说了,希望老伯能把这些虫子灭了。可老伯却说,唉,别跟它们计较,我吃鸡,鸡吃虫,虫咬我,过日子就是这样的啦……
至此,我渐渐明了,我到山里偶作闲居的原因了。在山里,草木也罢,蛇虫也罢,都是山的公民,彼此相依相偎,当可善待……
这个理,我们这些所谓的文化人,未必比老伯明白。
(选自《一座山,两个人》,有改动)
12.散文·理景物事件
文章主要叙写了两类景物和一个事件,请梳理全文内容,将下面的图补充完整。(4分)
13.散文·明句子之意(4分)
结合上下文和你的生活体验,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人不能太热闹,太热闹的日子会乱心;心乱则惘。
14.散文·品语言之味(5分)
(1)先是有一两个小虫不知从哪儿偷袭上来,轻手轻脚的,然后就是闲庭信步,悠然自得,实在是胆大妄为。(品味句中加点部分的用词之妙)(2分)
(2)这棵漂亮的树,无论远看近看,其貌其形其神其态,皆如盆景,有缩龙成寸、以小见大之妙。(画线句语言极具表现力,请品析其表达效果。提示:可参考《湖心亭看雪》中“天与云与山与水”的品析方法)(3分)
15.散文·析构思之妙(4分)
联系上下文,分析第 段作者引用张岱《陶庵梦忆》中的内容有何作用。
16.散文·悟文本主旨
本文意蕴丰富,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多种感悟,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5分)
【答案】12.①繁茂漂亮的树木;②柠檬树受烟熏而死。 13.人要学会远离喧哗,懂得静心,心乱了就会迷惘,这于我们的人生无益,甚至让我们的人生如同那株被烟火熏扰而枯死的柠檬树一般枯死。上个五一假期,老师叮嘱我们节后有测验,要在假期中静心复习,而我却在假期与朋友到处循着热闹去放松自己,临近开学才手忙脚乱地复习,最终成绩一落千丈。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只有静心,才能坚定目标前行。 14.(1)“闲庭信步”采用拟人修辞,赋予了两只小虫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虫在床上爬动仿佛散步一般,表现山间别致的住宿生活。
(2)连用四个“其”字,全面地写出了柠檬树的貌、形、神、态,由内而外都如同精心培育的盆景一般,极富有韵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柠檬树的漂亮,表现“我”对柠檬树的欣赏。 15.承接上文,解释了柠檬树死亡的原因是受到了烟火的熏扰;引起下文,借朱文懿家的桂树不受干扰而生长茂盛的故事,引出后文人也要远离热闹,才能静心的主题;丰富文章内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6.世间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太热闹的日子会乱人心,对人生无益;万物依存,我们应当善待自然万物;要善于从他人身上学习,汲取他人的人生智慧。
【解析】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概括。
第一空,根据题干中“两类景物和一个事件”可知,此空应仿照“欢快活泼的群鸟”,将文中叙写的景物组织成“特点(四字词语)+景物”的形式。根据第⑦段“老伯在这里种了两棵很漂亮的树”及后文两棵树的描写,可组织答案为:繁茂漂亮的树木;
第二空,审题可知,此空应概括文中叙写的事件,根据第 至 段对柠檬树的叙写,联系第 段“老伯种的柠檬树,正好就在厨房门口,火烟熏扰,枯死就不足为奇了”可概括为:柠檬树受烟熏而死。
1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此题,注意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根据第 段“此树之所以能如此壮观,是因为主人在树下‘不亭、不屋、不台、不栏、不砌……’”“老伯种的柠檬树,正好就在厨房门口,火烟熏扰,枯死就不足为奇了”可知,这句话是对前文柠檬树受烟熏而枯死的总结,作者从柠檬树上得出人生启发,人也如同树一般,不能太热闹、太浮躁,否则就会扰乱心绪,而心绪一乱,人生就会因迷惘而无所适从,甚至走向生命的深渊。同时,联系个人生活体验组织答案即可。
示例:这句话意在借柠檬树受到烟熏火扰而枯死的故事,告诫人们过于热闹会扰乱心境,甚至陷入迷惘,只有静心才能有所得。曾经学校组织跳蚤市场活动,我因流连于热闹的摊位而疏于照料自己的生意,最终什么也没有卖出去。这让我懂得了只有静心追逐自己的目标,才能够有所成的道理。
14.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1)“闲庭信步”是形容很清闲的样子,在句中用来形容两个小虫,采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小虫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虫在“我”的床上爬动时的淡然与从容,表现了山间别致的住宿生活。
(2)解答此题,注意题干中“可参考《湖心亭看雪》中‘天与云与山与水’的品析方法”,抓住句中关键词进行赏析。“其貌其形其神其态”一句,连用四个“其”字,从外貌、身形、神韵、姿态四个角度全方位地描写柠檬树,表现其由内而外都如同园艺师精心培育的盆景一般,极其富有韵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柠檬树的漂亮与美妙,也传达出“我”对柠檬树的欣赏与喜爱。
15.本题考查段落作用。解答此题,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结合第 段“只是,仅过了一年多,那棵柠檬树就死了”,根据第 段“此树之所以能如此壮观,是因为主人在树下‘不亭、不屋、不台、不栏、不砌……’”可知,对桂树壮观原因的解释,其实承接了上文的柠檬树之死,变相解释了其死亡的原因;
结合第 段“同样,人不能太热闹,太热闹的日子会乱心;心乱则惘”可知,第 段中“此树之所以能如此壮观,是因为主人在树下‘不亭、不屋、不台、不栏、不砌……’,‘花时不许人入看,而主人亦禁足勿往,听其自开自谢。’也就是说,这颗树始终保持原生状态,没有受到人为干扰”,借朱文懿家的桂树不受干扰而生长茂盛的故事,引出后文告诫人也要远离热闹,才不会心乱而迷惘,表现文章主题。同时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16.本题考查文章主题的探究。解答此题,根据文章内容提炼文章主题即可。
根据第⑤段“土育树,树生风,风生雨,而生云。云为鹤家乡,树为鸟天地”可知,作者借土、树、风、雨、云、鸟之间复杂多变的关系,表现了世间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一主题;
根据第 段“同样,人不能太热闹,太热闹的日子会乱心;心乱则惘”可知,作者借柠檬树受烟火熏扰而枯死的故事,告诫人们太热闹的日子会乱人心,对人生无益;
根据第 段“在山里,草木也罢,蛇虫也罢,都是山的公民,彼此相依相偎,当可善待”可提炼出:万物依存,我们应当善待自然万物;
根据第 段“这个理,我们这些所谓的文化人,未必比老伯明白”可知,文中的老伯“孤屋御风,与鹿为群,同草木为伴”,过着寡淡却富有诗意的生活,同时能够疏导“我”看淡虫子的侵扰,富有人生智慧,从中可以得出:要善于从他人身上学习,汲取他人的人生智慧。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2023·江苏宿迁·中考真题)非连续性文本。(18分)
【材料一】
①新京报:如何理解城市、市民、博物馆之间的联系?如何让老百姓愿意走进博物馆?
②单霁翔(故宫博物院前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也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作为城市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是连接公众与多元文化的纽带。
③如何能吸引观众走进博物馆?博物馆要面向自身,不断深入挖掘文物藏品的文化内涵,更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同时面向公众,创新文化传播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法,让文物故事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人心,融入百姓文化生活。
④我一直认为,一座好的博物馆是有情怀的、有温度的,人们会把这座博物馆当作自己生活中的博物馆,平时经常来、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可以说,一座好的博物馆,应该让人们用双脚来投票。
⑤新京报:博物馆如何把历史文化信息传递给大家?
⑥单霁翔:博物馆应在做好保护措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把自己的资源分享给社会公众。博物院的藏品要更多地展示出来。文物藏品只有在展出之前,才会对它们进行精心维护。人们能够看到这件藏品的时候,才是它被修复到最好状态的时候。文物展出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文物保护的过程。
(摘编自《一座好的博物馆应该让人们用双脚来投票》,《新京报》2023年5月18日)
【材料二】
精巧细致的夜灯、传承古法的彩妆、惊喜连连的“考古”盲盒……“双11”之前,文创产品销量持续攀升,各地博物馆乘着网络东风,再次凭借各种文创产品打开破圈之路。
进入21世纪,博物馆文创逐步走入大众视野。早期文创集中于雨伞、冰箱贴、书签、帆布包、日历等实用性强的日用品。后来,故宫以清代朝服的珠串为灵感,设计出的“朝珠耳机”引领博物馆文创朝着更为鲜活、轻快的阶段发展。这一时期的文创产品着力提取文物灵感,大力挖掘互联网资源,通过创意组合设计出新式产品。当前,以创新手法表达文化内核,在体验互动中传承优秀文化已成为博物馆文创团队的共识。如故宫《谜宫》系列创意互动解谜书籍、上海博物馆为“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推出的航海历险手游、长沙馆推出的《法门梦影》剧本杀……
(摘编自喻婷《讲好传统文化故事,博物馆文创全力破圈》,中国江苏网2022年11月11日)
【材料三】
今天,公众登录“云游敦煌”小程序,就可以进入高清还原的数字藏经洞中,近距离观赏洞窟里的壁画、彩塑和碑文等。不仅如此,公众还可以通过人物角色的扮演,“穿越”到不同历史节点,与多位历史人物展开互动,“亲历”藏经洞的前世今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数字化技术不仅改变了传播的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时空观——文物从此“活起来”。一眼千年、一眼万里成为现实,古人的生活可观可感,历史与现实产生交叠……而也是在这样的变革中,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才有了更大的可能与可塑性。
(摘编自张焱《科技让博物馆有一颗现代的心》,《光明日报》2023年5月23日)
17.材料三中说“数字化技术不仅改变了传播的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时空观——文物从此‘活起来’”,下面选项中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4分)
A.国内首个文博虚拟宣推官国风少女“文夭夭”可跨越时空,以多个“数字人分身”同时服务上百家博物馆,解说镇馆之宝背后的故事。
B.在“云上宫阙——大明宫数字复原展”中,大家戴上AR设备能看到建筑结构等细节,并可通过手势与虚拟元素互动,体验放飞孔明灯的快乐。
C.“数字长城展”使人不仅可以直观感受长城的场景,还可以通过考古、清理、砌筑、勾缝、砖墙修补和支撑加固等互动,了解长城的修缮知识。
D.大量残损的出土文物,拼接与修复是一大难题。1986年出土的三星堆遗址中,大量青铜神树断枝经过十年拼合修复,才得以向公众展示。
18.单霁翔认为“一座好的博物馆,应该让人们用双脚来投票”,你如何理解这句话?(4分)
19.请根据三则材料,简述走进博物馆的必要性。(5分)
20.阅读链接材料,如果你是泥塑猴面具推介人,你有哪些好的创意来推介该文物?(5分)

链接材料:
宿迁市博物馆中陈列的泥塑猴面具,发掘于被称作“江苏文明之根”的顺山集遗址,距今8500至7500年。它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审美观念,审美意识正在萌芽。
【答案】17.D 18.能否吸引游客亲自来到博物馆参观和游客数量是评判博物馆好坏的重要标准。 19.博物馆收藏了许多重要的文物和艺术品,这些文物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遗产,同时也反映了人类智慧和创造力;文物及艺术品是人们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在博物馆观看这些展品,可以了解到历史的进程和文化的演变,从而对文化传承有更深刻的理解;去博物馆不仅仅是一种休闲方式,更重要的是体验和学习,开拓视野和提高自我,分享文化盛宴和传承文化遗产。
20.制作文创产品,如泥塑猴面具、印有泥塑猴面具的背包或衬衫;利用AI技术,制作泥塑猴面具还原视频等等。(结合生活实际提出建议,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7.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D.有误,本项主要说明了“残损的出土文物,拼接与修复是一大难题”,与数字化技术无关;
故选D。
18.考查内容理解。用脚投票是体育运动中常见的一种方式,是指观众在比赛中用脚来表达对选手或球队的支持 。
结合④段中“我一直认为,一座好的博物馆是有情怀的、有温度的,人们会把这座博物馆当作自己生活中的博物馆,平时经常来、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可以说,一座好的博物馆,应该让人们用双脚来投票”的内容可知,“用双脚来投票”指的是,能否吸引游客亲自来到博物馆参观和游客数量是评判博物馆好坏的重要标准。
19.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结合材料一②段中“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也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的内容可知,博物馆收藏了许多重要的文物和艺术品,这些文物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遗产,同时也反映了人类智慧和创造力。博物馆的存在,就是为了传承和保存这些文化遗产,使后代人能够从中汲取营养,维系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连贯性;
结合材料一③段中”如何能吸引观众走进博物馆?博物馆要面向自身,不断深入挖掘文物藏品的文化内涵,更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同时面向公众,创新文化传播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法,让文物故事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人心,融入百姓文化生活”的内容可知,去博物馆不仅可以拓宽知识面和提高审美水平,同时还可以培养文化素养。文物及艺术品是人们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在博物馆观看这些展品,可以了解到历史的进程和文化的演变,从而对文化传承有更深刻的理解;
同时,去博物馆不仅仅是一种休闲方式,更重要的是体验和学习,开拓视野和提高自我,分享文化盛宴和传承文化遗产。只有通过追求知识,才能够不断提升自我,和文化保持同步,维持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20.考查意见建议。
结合材料二“进入21世纪,博物馆文创逐步走入大众视野。早期文创集中于雨伞、冰箱贴、书签、帆布包、日历等实用性强的日用品”的内容可知,可以利用文创产品进行推广,如制作泥塑猴面具和印有泥塑猴面具的背包或衬衫、笔记本等;
结合材料三中“今天,公众登录‘云游敦煌’小程序,就可以进入高清还原的数字藏经洞中,近距离观赏洞窟里的壁画、彩塑和碑文等。不仅如此,公众还可以通过人物角色的扮演,‘穿越’到不同历史节点,与多位历史人物展开互动”的内容可知,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如AI技术制作泥塑猴面具还原视频等;
另外,还可以设置泥塑体验活动,让游客亲自体验制作“泥塑猴面具”。
四、作文(55分)
21.(2023·山东日照·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3年4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如何继承和弘扬“黄河文化”再次成热议话题。
滔滔黄河,纵横五千里,沿途融汇大小河流,融聚各地优秀文化,融合成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融育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也将继续奔涌向前,续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华彩乐章。
黄河文化中“融”的精神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或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姓名学校等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黄河之水天上来
在中国的北方,有一条古老的河流——黄河。它从巴颜喀拉山脉的冰川中涌出,历经九曲十八弯,穿越九个省份,终于注入渤海。黄河不仅是一条河流,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它见证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也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深厚历史。
小时候,我就对黄河怀有特殊的情感。每当我听到母亲讲起黄河的故事,我的心中就会充满对黄河的向往。我曾想象过黄河的波涛汹涌,也曾想象过黄河的宁静与美丽。在我的心中,黄河是那样的神秘而伟大。
去年的夏天,我有幸与家人一起前往黄河旅游。当我们站在黄河边,目睹了黄河的壮丽景色,我被深深地打动了。滚滚的黄河水,自西而来,奔腾不息,犹如一条金色的巨龙在天地之间翻滚。那种磅礴的气势,让我感到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我乘上了一艘小船,随着黄河的流水,向东漂流。沿途,我看到了黄河两岸的风光。那是一幅幅生动的画卷,每一幅都充满了诗意和画意。我看到了黄河大坝的雄伟壮观,看到了黄河水车的不屈不挠,看到了黄河老桥的沧桑岁月。每一处风景,都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黄河的魅力。
在旅途中,我还听到了许多关于黄河的传说和故事。这些传说和故事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黄河的历史和文化。我听到了黄河大禹治水的传说,听到了黄河鲤鱼跳龙门的传说,听到了黄河岸边白马寺的故事。这些故事都让我对黄河有了更深的感情和理解。
这次旅行让我对黄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黄河不仅是一条河流,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我们每个人的骄傲。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黄河,让它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得以传承和发扬。
在我心中,黄河是一条流动的诗篇,是一幅壮丽的画卷。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每个人的骄傲。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有机会亲身体验黄河的魅力,感受那滚滚的黄河水带来的震撼和感动。我相信,当你真正站在黄河边,目睹了黄河的壮丽景色,你就会明白为什么黄河会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一、审题立意。题目中提到了“黄河文化中‘融’的精神”,因此我们需要理解“融”的含义,即融合、汇聚、融合贯通等。同时,题目也提到这种精神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因此我们需要思考这种精神在现实生活中对我们的启示和影响。黄河文化中“融”的精神体现了河流的融合与汇聚,也体现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种精神可以启发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更好地融合不同文化、如何应对变化和挑战。因此,我们可以将主题或中心思想确定为“融合与应对变化”。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确定文章的主旨为:继承和弘扬黄河文化中的“融”精神,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同时也要应对时代的变化和挑战,不断创新和发展。
二、选材构思。在论述或描写过程中,我们需要紧紧围绕文章的主旨展开,可以结合黄河文化的具体案例或自己的生活经验,阐述“融”精神在文化传承、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通过个人的经历和观察,可以选取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来说明黄河文化中“融”的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比如,可以描述一次参与黄河文化活动的经历,或者讲述一段在黄河沿岸旅游时的见闻,通过通过引入历史人物和事件,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说明黄河文化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和影响。比如,可以讲述一些历史名人的故事,或者介绍一些与黄河文化相关的历史事件,通过这些例子来说明黄河文化对于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性。这些例子来体现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关注当前社会现象和问题,特别是与黄河文化相关的问题,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说明黄河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价值。比如,可以探讨如何通过保护和传承黄河文化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文化旅游等。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注意用词准确、简明扼要,符合文章风格和语言规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