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重组卷05(重庆专用)(原卷版+解析版+参考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重组卷05(重庆专用)(原卷版+解析版+参考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4 21:43:18

文档简介

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重组卷05(重庆专用)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 分)
(2023·山东潍坊·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水有“四德”,曰:至柔、至容、至润、至洁。因其至柔,甲 。一条江河从雪域高原出发,汇聚支流,穿峡入谷,点缀湖泊,蜿延大地,注入海洋,没有任何设计师来(规划/谋划)走向,却历经千万年,完成了万里全程的流淌。其间有起伏迭宕,有平缓舒展,更有激越高昂。②每一条流动的江河都是一部完整的交响乐章。因其至容,乙 。③黄河走出冰川雪原,浩浩荡荡,一路穿贺兰,过阴山,绕吕梁,出太行,闯关夺隘,负重数千里,卸载于渤海之滨,才有了今天无比广阔的华北大平原。这水量富足的广袤平原,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生/发祥)地。因其至润,生命材质得以在脉管里运行,滋养万物生灵。④山因润而秀,人因润而美,玉因润而温泽,社会因润而和谐,遂得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试想,(即使/只有)生活高度富裕了,一个“失润”的社会又能让人感受到多少幸福?因其至洁,丙 。一滴水从海洋蒸发,凝于雪域高原,再聚为河流,返回大海,全程不过几个月。自从地球出现液态水几十亿年来,水的大循环少说也有上百亿次了,这真可谓“不废江河万古流”。一切生命之水,都在这恒量的水体中流转。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点缀 雪域高原 起伏迭宕(dàng)
B.蜿(wān)延 激越高昂 浩浩荡荡
C.流淌 闯关夺隘 广袤(mào)平原
D.卸载(zǎi) 政通人和 安居乐业
2.依次选用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谋划 发生 即使 B.谋划 发祥 只有
C.规划 发祥 即使 D.规划 发生 只有
3.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段甲、乙、丙三处,与原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方能顺势而动,生命得以随之流布
②方能重归纯净淡水,生命得以永恒循环
③千万物质得以在水中完成生命历程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①②
4.下面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平缓舒展”“古代文明”“万物生灵”三个短语的结构都是相同的。
B.“失润”与“湿润”读音相同而意义相反,用在句中令人耳目一新。
C.“这真可谓‘不废江河万古流’”中的指示代词“这”指“水的大循环”。
D.“一切生命之水,都在这恒量的水体中流转。”这句话的主干是:水在流转。
5.对文中画横线句子语言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句①用“至柔、至容、至润、至洁”形容水的特点,用词典雅,言简意丰。
B.句②运用比喻,用“交响乐章”生动地表现出江河起伏变化的流动状态。
C.句③运用拟人,“闯”“夺”等动作将黄河奔涌向前的气势充分表现出来。
D.句④中的四个句子,既构成对比又形成排比,富有气势,突出“润”的重要。
6.(2023·江苏盐城·统考中考真题)学校文学社团举行“经典名著阅读与分享”活动,请你参与。(8分)
[方法指津]
目录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第三篇 在保安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一 童年 二 在长沙的日子 三 革命的前奏 四 国民革命时期 五 苏维埃运动 六 红军的成长 第五篇 长征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
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请联系目录中“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的具体内容,说说作(1)者埃德加·斯诺是如何做到“用事实说话”的?(2分)
(2)[专题探究]请根据名著内容,为下列三部作品选择合适的探究专题。(只填序号)(3分)
(1)《朝花夕拾》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儒林外史》
A.讽刺艺术手法 B.儿童教育观念 C.“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
(1) (2) (3)
(3)[交流分享]请从上面三部作品中选一部,围绕你选的专题进行探究,分享你的探究成果。(3分)
7.(2023·重庆·统考中考真题)学校开展“文学部落”综合性学习活动,要举行课本剧展演,请你完成下列任务。(7分)
【课本剧编排】
(1)班级准备编排一个课本剧参加展演,请完善编排流程。(3分)
第一步:确定展演篇目并研读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同学们认真排练
第五步:准备服装、道具和布景,进行彩排
【活动开展】
(2)你被选为展演活动的主持人,请写一段开场白。(要求:不超过100字)(4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词默写。(10分)
8.(2023·四川绵阳·统考中考真题)名篇名句默写。
(1)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3) ,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潭西南而望, ,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
(5)《过零丁洋》中,文天祥用“ ? ”两句表达了自己视死如归、舍身报国的坚定信念。
(6)《己亥杂诗》(其五)中的“ , ”两句体现了龚自珍虽已辞官,但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宝贵精神。
(二)(2023·重庆B卷·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9.关于词义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通过比较辨析词义,“有仙则名”的“名”,与《醉翁亭记》中“名之者谁”的“名”语义相同,都解释为“命名”。
B.借助偏旁释义,“馨”偏旁为“香”,意为能散布很远的香气,以“馨”来修饰“德”,指德行美好。
C.通过语境推导词义,“白丁”指没有功名的人,由此可以推出上文的“鸿儒”是指当官的人。
D.以今证古,理解词义,“素颜”在今天意为没有经过化妆、不施脂粉的脸,那么“素琴”则可理解为能弹奏出本色乐曲的琴。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运用比兴手法,以“仙”“龙”比陋室,为下文描写陋室埋下伏笔。
B.本文通过描写“陋室”清幽的环境、高雅的生活,突显作者的远大志向和杰出才能。
C.本文语言特色鲜明,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明快,音韵和谐。
D.作者以诸葛亮、扬子云自比,暗示自己与二人一样有隐居的意愿。
12.请阅读链接材料,结合选文,探究《陋室铭》在内容上的创新之处。(5分)
【链接材料】
铭,名也,记名①其功也。又:述其功美,使可称名②也。(铭)多警③自我,述功德。清代李扶九评解《陋室铭》一文曰:“小小短章,无法不备。凡铭多自警,此却自得自夸,体格稍变。”
(创编自《古文笔法百篇》《康熙字典》等)
注:①记名:记述。②称名:扬名。③警:警诫。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2023·广东深圳·统考中考真题)(22分)
水桶里晃动的
刘荒田
①“水桶里晃动的”这一意象,来自一首新诗。读罢顿时拍案,太有新意了。然而,那又是从童年起就烂熟的啊!
②怎么能够忘记水桶?
③小时候我居住的岭南小镇,镇中心流过一条不大不小的河,名叫“横水”。别指望什么“水是眼波横”,它的源头是连绵的大牛山,从方圆数十里阡陌纵横的田垌、炊烟袅袅的村庄、布满菜垄和坟墓的坡地,收纳各种各样的水,经过镇里埠头时,浑绿、浓稠。到了六月吃粽子的时节,洪涝来了,小孩子从石桥上吆喝着跳下,出水时头上披着泥沙。
④我和姐姐天天踏着花岗岩做的石级,把河水打进水桶,挑回家饮用。如今回头看,大吃一惊,混合着人畜排泄物、海量垃圾的污水,沿河人家喝了多少世代!直到上世纪50年代,居民才开始把明矾放进水缸,沉淀的杂质动不动是几寸厚。到了改革开放后,终于喝上了洁净的自来水。
⑤挑水时,好玩的不是水,而是水桶里晃动的倒影。那时我七八岁,祖母为我的窄肩配备的水桶是薄铁做的,容量不大,挑起来分量正好。大我三岁的姐姐负责打水,整理棕绳,为我扶起小扁担。(甲)起步后,水桶发出奇妙的金属声,让人想到梵音,哐啷哐啷,紧随步子的节奏。小小的水桶盛上水,如果静止,倒影不过是原物的拷贝;水晃动,便被赋予了生气,万花筒一般,幻化出奇异的色彩、怪诞的图形。
⑥挑起水桶,踏上九级石阶,被水桶里的风景迷住。先是从果园篱笆上伸出的番石榴树。果子躲在叶丛,桶里却看得分明。继而是充满动感的铺子,头一间是大芳茶楼,(乙)招牌被水波颤出皱褶,“大芳”两个榜书仿佛跳起舞来。骑楼下,小女孩在踢毽子,影子在水底飞过。然后是街角的一棵紫荆树,正是花期,桶里盛着艳丽的姿色,比树上的花更水灵。拐进小巷,倒影便全是乌黑的墙壁。
⑦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河水只拿来洗衣物,与小镇相邻的村庄有一口水井,饮用水去那里打。路远了,怕水溅出,挑上肩前,姐姐往桶里放上几片树叶。并沿的蔷薇开花那阵,姐姐趁村人不在旁,摘下几朵放在水上,慌慌张张像做贼。其实哪有人稀罕?
⑧井水比河水有看头,清凌凌的。离开井台往小镇走,经过一条俗称“竹巷”的植物长廊,两旁不全是凤尾竹,还有小叶榕、楠树、尤加利和乌桕。(丙)密不透风的浓绿,应了那句唐诗“空翠湿人衣”。是的,我的衣服湿了——既染上了绿色,又被桶里溅出的水花打湿。走得稍快一点,水桶里的世界更是精彩!一会儿是密密匝匝的竹竿,排浪一般打来。一会儿是头顶上的浓荫,教我恍惚间潜入大海深处。一会儿是旋转的灯笼花和扶桑花,犹如烟花爆开。一会儿,桶里一片澄明,水面纹丝不动,原来已走出竹巷,水桶兜上了无云的蓝天。还得穿过墟场。纷纷落进水桶的,近的有檐牙、帐篷、货摊上的遮阳伞、推鸡公车的汉子那上了釉似的背脊,远的有电线网、小伙伴放的风筝。
⑨自从被桶里的倒影迷住,我走路的姿态变得特别,让姐姐这监护人困惑。忽然快忽然慢,她要么跟不上要么超前,却不晓得我在“追”水桶里的景致。看得太投入,碰伤脚趾不止一次。有一回打了个趔趄,水桶侧翻,虽马上站定,水也泼出了一半,害得姐姐多走了一趟,水缸才给注满。过了很久,终于被姐姐识破,从此她走一段就高声提醒:“看路!”
⑩我抄下的那句诗是这样的:“水桶里晃动的青峰才是真正的秦岭。”我无意去分辨儿时小水桶里的倒影是不是比景物本身更真实,但能肯定,“水桶里晃动的”比现实的画面美得多。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05月19日15版)
景物之美
13.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空格。(4分)
① ② ③
完成空格后,同学们发现作者描写景物的观察角度是(④ )
人物之美
14.结合文章内容,分别概括姐姐和“我”在挑水过程中的关注点。(4分)
词语之美
15.赏析第⑧段中加点的词语。(6分)
纷纷落进水桶的,近的有檐牙、帐篷、货摊上的遮阳伞、推鸡公车的汉子那上了釉似的背脊,远的有电线网、伙伴放的风筝。
艺术之美
16.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赏析,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4分)
A.本文以半句新诗开头,整句新诗结尾,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B.画线甲句调动多种感官,从视觉、听觉、味觉角度体现水桶晃动之姿。
C.画线乙句中“放佛跳起舞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桶中水晃动的特点。
D.画线丙句引用唐诗,清丽典雅,让人感觉到“浓绿”的情境美。
情思之美
17.文章最后说“水桶里晃动的”比现实的画面美得多。请结合文本内容,探究作者这样说的原因。(4分)
(二)(2023·重庆A卷·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18分)
【材料一】
在世界各国、地区或国际组织提出的21世纪人才核心素养框架中,几乎无一例外把沟通与合作能力放在非常重要甚至最重要的位置。有研究报告指出:沟通与合作素养位列各个国际组织和经济体高度关注的七大核心素养之首。
人们经常把“沟通”和“说话”画上等号,仿佛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就是沟通,其实不然。沟通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的互换,双方基于收到的信息,在各自理解的基础上达成目标。沟通的形式非常丰富,包括说话、写字、表情等多种因素(详见下图)。一个沟通素养良好的个体,能够综合运用语言与非语言的媒介,有效地与他人或群体进行交流。

有效沟通是一种人际交流过程,需要沟通双方最终达成共同协议。为了最终达成沟通协议,需要注意三个策略:首先是沟通者要“深度理解”对方传递的信息、隐含的意图、情绪、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其次需要“有效表达”,沟通者在不同的情境下,运用语言及非语言等多种形式,清楚地传达信息,表达思想和观点。第三,沟通者还需具有“同理心”。同理心,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处理问题,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同理心比同情心包含更多的认知因素,而同情心比同理心包含更多的情感因素。有研究表明,同理心的基本动机是利他,同情心的基本动机是利已。利他动机,最终达到的目标是帮助他人减少痛苦而不期待奖励;利已动机,则想减轻自己的压力,或者避免不利的感受,或者期待奖励。
(改编自康翠萍等多人撰写的《沟通素养: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之四》)
【材料二】
沟通漏斗,是指工作、学习、生活中沟通效率逐渐下降的一种现象。如果一个人心里想着100%的东西,当你在众人面前、公开的场合用语言表达心里所想的100%的东西时,这些信息已经漏掉了20%,那么你说出来的信息就只剩下80%了。而当这80%的东西进入别人的耳朵时,由于听众文化水平、知识背景等原因,信息量只存活了60%。实际上,真正被别人理解并消化了的信息大概只有40%。三天过后,等听众遵照领悟的40%的信息开始行动时,信息量最终变成了20%。三个月后,信息衰减得可能只剩下最初的5%了。因此,我们一定要掌握一些沟通技巧,争取让这个“漏斗”漏得越来越少。
(改编自中国知网《沟通漏斗》)
【材料三】
有效沟通,需要围绕设定的目标,在个人或群体间相互传递信息、思想和情感。有效沟通大纲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沟通的思路,提供不同维度的思考方向和支架,它是帮助我们刻意练习,以达到自如沟通的工具。
有效沟通大纲
沟通对象 姓名:_______________ 基本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沟通过程 步骤 策略 具体内容
第一步 明确沟通目标 对方需要作出的决策: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 研究沟通对象 对方需要知道、感到:_________________
对方在乎的具体因素:_________________
如何让对方内心认可: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 作出最终决策 根据沟通反馈,“我”决定:____________
(改编自罗颖、桑国元、石玉娟编著的《50个工具玩转项目式学习》)
18.根据三则材料,下列相关内容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际沟通非常重要,其本质在于个人信息的单向输出。
B.同理心比同情心包含更多的认知因素,同理心的基本动机是利己。
C.只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就能完全避免“沟通漏斗”现象。
D.借助有效沟通大纲,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沟通的思路,明确沟通的策略。
19.根据材料一、三的相关内容,解释什么是“有效沟通”。(4分)
20.相较文字表达,图示更为清晰直观。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完善下面的“沟通漏斗图”,需根据数据间的相互关系,呈现数据及数据名称。(6分)

21.下面是小渝和妈妈的一段对话。请你根据这段对话,结合材料一、三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给小渝提出三条建议,以帮助小渝更好地与妈妈沟通。(5分)
妈妈:上了高中,你不能再参加绘画培训了。
小渝:我要参加,我喜欢绘画!
妈妈:绘画培训会影响学习!
小渝:不,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
四、作文(55分)
22.(2023·重庆·统考中考真题)为落实教育部“把阅读当成一件大事来抓”的要求,学校积极行动,创办了校刊《学苑》,开设了“我读·我悦”专栏,现面向全校同学征稿,请你写一篇文章投稿。你可以讲述自己的阅读故事,可以谈谈自己阅读某一本书的感受,也可以己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还可以阐述自己对阅读的看法,题目自拟。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抄袭。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重组卷05(重庆专用)(解析版)
语文试题
考点细目表
题号 题型 对应知识点
1 单选题 字音字形
2 填空题 词语意思
3 单选题 标点符号
4 主观题 句子补写
5 主观题 名著阅读情节梳理
6 主观题 图文转换;修改病句;语言表达与运用;
7 主观题 名句名篇默写
8 填空题 文言重点词语理解
9 单选题 文言文虚词含义
10 主观题 文言文句子翻译
11 主观题 内容理解和概括
12 主观题 内容理解和概括
13 主观题 赏析句子
14 主观题 句段作用
15 主观题 主题主旨概括分析
16 主观题 小说主题主旨概括
17 主观题 理解句子含义
18 主观题 材料内容理解
19 主观题 概括提炼材料内容
20 主观题 概提建议
21 主观题 习作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 分)
(2023·山东潍坊·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水有“四德”,曰:至柔、至容、至润、至洁。因其至柔,甲 。一条江河从雪域高原出发,汇聚支流,穿峡入谷,点缀湖泊,蜿延大地,注入海洋,没有任何设计师来(规划/谋划)走向,却历经千万年,完成了万里全程的流淌。其间有起伏迭宕,有平缓舒展,更有激越高昂。②每一条流动的江河都是一部完整的交响乐章。因其至容,乙 。③黄河走出冰川雪原,浩浩荡荡,一路穿贺兰,过阴山,绕吕梁,出太行,闯关夺隘,负重数千里,卸载于渤海之滨,才有了今天无比广阔的华北大平原。这水量富足的广袤平原,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生/发祥)地。因其至润,生命材质得以在脉管里运行,滋养万物生灵。④山因润而秀,人因润而美,玉因润而温泽,社会因润而和谐,遂得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试想,(即使/只有)生活高度富裕了,一个“失润”的社会又能让人感受到多少幸福?因其至洁,丙 。一滴水从海洋蒸发,凝于雪域高原,再聚为河流,返回大海,全程不过几个月。自从地球出现液态水几十亿年来,水的大循环少说也有上百亿次了,这真可谓“不废江河万古流”。一切生命之水,都在这恒量的水体中流转。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点缀 雪域高原 起伏迭宕(dàng)
B.蜿(wān)延 激越高昂 浩浩荡荡
C.流淌 闯关夺隘 广袤(mào)平原
D.卸载(zǎi) 政通人和 安居乐业
2.依次选用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谋划 发生 即使 B.谋划 发祥 只有
C.规划 发祥 即使 D.规划 发生 只有
3.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段甲、乙、丙三处,与原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方能顺势而动,生命得以随之流布
②方能重归纯净淡水,生命得以永恒循环
③千万物质得以在水中完成生命历程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①②
4.下面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平缓舒展”“古代文明”“万物生灵”三个短语的结构都是相同的。
B.“失润”与“湿润”读音相同而意义相反,用在句中令人耳目一新。
C.“这真可谓‘不废江河万古流’”中的指示代词“这”指“水的大循环”。
D.“一切生命之水,都在这恒量的水体中流转。”这句话的主干是:水在流转。
5.对文中画横线句子语言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句①用“至柔、至容、至润、至洁”形容水的特点,用词典雅,言简意丰。
B.句②运用比喻,用“交响乐章”生动地表现出江河起伏变化的流动状态。
C.句③运用拟人,“闯”“夺”等动作将黄河奔涌向前的气势充分表现出来。
D.句④中的四个句子,既构成对比又形成排比,富有气势,突出“润”的重要。
【答案】1.C 2.C 3.B 4.B 5.D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起伏迭宕——起伏跌宕;
B.蜿延——蜿蜒;
D.卸载(zǎi)——zài;
故选C。
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第一空:
谋划:筹划、想办法。规划: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
在此形容江河的走向没有被“计划”,而是顺其自然,应使用“规划”;
第二空:
发生:原来不存在的事情出现了。发祥:开始建立基业或兴起。
在此指中国古代文明兴起的地方,应使用“发祥”;
第三空:
“生活高度富裕了”与“一个‘失润’的社会又能让人感受到多少幸福”为假设关系,应使用“即使”;“只有”往往与“才”连用表示条件关系;
故选C。
3.本题考查排序。
①句“方能顺势而动,生命得以随之流布”承接前文“因其至柔”;
③句“千万物质得以在水中完成生命历程”承接前文“因其至容”;
②句“方能重归纯净淡水,生命得以永恒循环”承接前文“因其至洁”;
故分别填入:①③②;
故选B。
4.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综合。
A.“平缓舒展”“万物生灵”为并列短语,“古代文明”为偏正短语;
C.“这”指“自从地球出现液态水几十亿年来,水的大循环少说也有上百亿次了”;
D.主干为:水流转;
故选B。
5.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D.句④“山因润而秀,人因润而美,玉因润而温泽,社会因润而和谐”,运用四个相同句式“……因润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并未使用对比的表现手法;
故选D。
6.(2023·江苏盐城·统考中考真题)学校文学社团举行“经典名著阅读与分享”活动,请你参与。(8分)
[方法指津]
目录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第三篇 在保安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一 童年 二 在长沙的日子 三 革命的前奏 四 国民革命时期 五 苏维埃运动 六 红军的成长 第五篇 长征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
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请联系目录中“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的具体内容,说说作(1)者埃德加·斯诺是如何做到“用事实说话”的?(2分)
(2)[专题探究]请根据名著内容,为下列三部作品选择合适的探究专题。(只填序号)(3分)
(1)《朝花夕拾》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儒林外史》
A.讽刺艺术手法 B.儿童教育观念 C.“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
(1) (2) (3)
(3)[交流分享]请从上面三部作品中选一部,围绕你选的专题进行探究,分享你的探究成果。(3分)
【答案】6.(1)作者通过实地采访实事求是地记录了一个共产党员毛泽东的童年、在长沙的日子,以及他的革命历程,真实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以及共产党的领袖情况,多方面展示了其艰苦奋斗、牺牲奉献的精神。 (2) B C A (3)示例:我选鲁迅的《朝花夕拾》,作品中所反映的儿童教育观念是批判传统封建教育,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间的尖锐矛盾,《五猖会》中批判了封建思想影响下的家长专制教育,提倡家长要正确教育儿童,如《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给小鲁迅买了绘图的山海经,这一举动保护了儿童的求知欲与阅读兴趣。
【解析】6.(1)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讲究用“事实说话”,这些事实是斯诺深入中国革命根据地亲自采访所得。作者真实地记录了自1936年6月到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既有对红军领袖的采访,也有对红军战士、普通农民的采访,也融入了作者自己在根据地生活的真实体验。
解答此题,需联系目录中“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的具体内容,埃德加·斯诺通过对共产党领袖——毛泽东的采访,将其童年时代、长沙时代、革命时期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事件一点点展示出来,揭示了毛泽东的成长过程,真正做到了用具体事件描述其成长,“用事实说话”。据此分析,意对即可。
(2)本题考查专题探究。
解答本题要分别理解三部名著的相关内容。
(1)《朝花夕拾》是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其中《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都指出封建教育观念对儿童天性的束缚,适合以儿童教育观念为专题进行探究。故选B;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这部作品可以用来探究“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故选C;
(3)《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真实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适合作为探究讽刺艺术手法的作品进行探究。故选A。
(3)本题考查分享探究结果。
选择好作品后,要围绕相对应的“探究专题”,并结合最能够体现专题观念的情节进行回答。
若选择《朝花夕拾》,要围绕作品中能够展现“儿童教育观念”的情节回答,可以选择和教育有关的篇目,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等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感受,鲁迅认为旧式教育压制了儿童的天性,表达了作者对封建教育摧残童心的谴责;若选择《儒林外史》,要围绕“讽刺艺术手法”选择相关情节来回答。若选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则抓住这一红色经典中给人的积极向上的现实影响来谈。
示例:“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在双腿瘫痪的情况下,仍决心以新的方式参加战斗,体现出他坚强乐观,钢铁般的顽强意志。“保尔”式的英雄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品质,能够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给人们带来前行的力量。
7.(2023·重庆·统考中考真题)学校开展“文学部落”综合性学习活动,要举行课本剧展演,请你完成下列任务。(7分)
【课本剧编排】
(1)班级准备编排一个课本剧参加展演,请完善编排流程。(3分)
第一步:确定展演篇目并研读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同学们认真排练
第五步:准备服装、道具和布景,进行彩排
【活动开展】
(2)你被选为展演活动的主持人,请写一段开场白。(要求:不超过100字)(4分)
【答案】(1) 改编故事内容 分配角色
(2)示例:尊敬的各位观众,晚上好!今晚,我们将为您带来多样化的课本剧表演,让您体验不一样的视听盛宴。我们的演员们已经准备好了,让我们为他们鼓掌,参与到这一夜的表演中,享受这一份难得的感动吧。
【详解】(1)本题考查活动设计。题干要求为课本剧表演完善编排流程。
课本剧就是把课文中叙事性的文章改编为戏剧形式,以戏剧语言来表达文章主题。
表演课本剧首先要选合适的课文编写成剧本,然后组队分角色、熟背台词、准备道具等,而后进行排练。具体流程:
第一步:首先确定好课本剧,从学过的课文中选择最感兴趣的故事来表演,而且所选的文章要有故事情节和教育意义。选剧时要注意选择故事性强,情节波澜起伏。人物不多,性格鲜明突出。时空较集中,矛盾冲突尖锐。主要通过对话刻画人物的剧本;
第二步:对故事进行改编。我们要根据表演需要对故事内容进行改编。改编不能脱离课文主题。设计人物的台词、动作、表情,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让表演的舞台人物更加生动形象。
第三步:角色分配:根据剧本将角色分配给不同的学生,确定每个角色的演员,让他们对自己的角色进行深入了解,并在表演中充分发挥角色的特点。
第四步:排练。根据剧本进行排练,分别练习台词、动作和表情等,要注意人物形象的刻画和语言表达的自然流畅,通过多次的反复排练,让表演更加精彩。
第五步:准备服装、道具和布景,进行彩排。在表演中适当的使用舞美设计元素,比如舞台布置、服装、道具、音乐等,能够更好地展现故事的情节和气氛,让表演更加生动形象。
(2)本题考查拟写开场白。开场白一般要由称谓、问候语+开展活动的原因、目的或意义+导入语构成,拟写开场白时,要注意情景场合,语言要得体,表达要富有文采,能够营造氛围,引入活动。题干要求为课本剧展演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内容围绕主题,注意字数限制。
示例: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欢迎来到本学校的课本剧表演夜。这是一个学生们用心筹备和制作的活动,我们为此倍感自豪。我们希望你们能感受到每一位演员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和情绪,享受这一美好的晚上!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词默写。(10分)
8.(2023·四川绵阳·统考中考真题)名篇名句默写。
(1)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3) ,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潭西南而望, ,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
(5)《过零丁洋》中,文天祥用“ ? ”两句表达了自己视死如归、舍身报国的坚定信念。
(6)《己亥杂诗》(其五)中的“ , ”两句体现了龚自珍虽已辞官,但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宝贵精神。
【答案】 大漠孤烟直 江春入旧年 起舞弄清影
斗折蛇行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注意“漠、入、清、折、汗、作”等字的正确书写。
(二)(2023·重庆B卷·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9.关于词义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通过比较辨析词义,“有仙则名”的“名”,与《醉翁亭记》中“名之者谁”的“名”语义相同,都解释为“命名”。
B.借助偏旁释义,“馨”偏旁为“香”,意为能散布很远的香气,以“馨”来修饰“德”,指德行美好。
C.通过语境推导词义,“白丁”指没有功名的人,由此可以推出上文的“鸿儒”是指当官的人。
D.以今证古,理解词义,“素颜”在今天意为没有经过化妆、不施脂粉的脸,那么“素琴”则可理解为能弹奏出本色乐曲的琴。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运用比兴手法,以“仙”“龙”比陋室,为下文描写陋室埋下伏笔。
B.本文通过描写“陋室”清幽的环境、高雅的生活,突显作者的远大志向和杰出才能。
C.本文语言特色鲜明,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明快,音韵和谐。
D.作者以诸葛亮、扬子云自比,暗示自己与二人一样有隐居的意愿。
12.请阅读链接材料,结合选文,探究《陋室铭》在内容上的创新之处。(5分)
【链接材料】
铭,名也,记名①其功也。又:述其功美,使可称名②也。(铭)多警③自我,述功德。清代李扶九评解《陋室铭》一文曰:“小小短章,无法不备。凡铭多自警,此却自得自夸,体格稍变。”
(创编自《古文笔法百篇》《康熙字典》等)
注:①记名:记述。②称名:扬名。③警:警诫。
【答案】9.B 10.(1)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11.C 12.①开头以山水比喻引入,使文章不显得突兀;②末尾引用古人话语结尾,意味无穷;③中间写陋室中的景物、来往的宾客和所做的事情,突出自己不同凡俗的意趣,使文章有层次;④文末引用孔子“何陋之有”的言论,暗含“君子居之”的含义,间接表明自己是个真正的“君子”。
【解析】9.本题考查词义理解。
A.“有仙则名”意为: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其中“名”是名词作动词,出名。而“名之者谁”意为:给它起名的是谁。其中“名”是名词作动词,命名。选项理解有误;
C.“谈笑有鸿儒”句意为: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儒”旧指读书人,所以“鸿儒”在这里指博学的人。选项中“‘鸿儒’是指当官的人”有误;
D.“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意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素”在文言文中可指不加修饰的,故“素琴”意为“不加装饰的琴”。选项“可理解为能弹奏出本色乐曲的琴”理解有误;
故选B。
10.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
(1)句重点词:上:长到;入:映入。
(2)句重点词:丝竹:指弦乐器与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使……扰乱;案牍:(官府的)公文、文书;劳:使……劳累。
11.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与分析。
A.开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句采用比兴的手法,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其中“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即指“陋室”,而“仙”与“龙”指的是美好的品德。选项中“以‘仙’‘龙’比陋室”有误;
B.《陋室铭》一文通过对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及生活情趣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进而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文中并未突显作者的杰出才能,选项理解有误;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一句,作者借这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诸葛亮与杨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选项中“暗示自己与二人一样有隐居的意愿”理解有误;
故选C。
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探究。解答此题,抓住链接材料中关于“铭”的特点的叙述,联系本文在内容上的创新之处叙述即可。
根据开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知,作者在开头采用比兴的手法,以山水比喻陋室,以仙、龙比喻德馨,引入自然,不显突兀;
阅读文章可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对陋室周围环境景色的描写,淡雅素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屋主人交往人物不俗;“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则表现了生活情趣的高雅。这三者共同表现了主人不同凡俗的意趣,使文章有层次感;
文末“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一句,引用了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中的后半句,使文章意味无穷。同时,藏起前半句“君子居之”,简介表明了自己就是真正的君子,能够居在陋室。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陋室铭: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链接材料:
铭,就是名,记述它的功德。又:叙述其功绩之高,让其可以扬名。(铭)多是用来警诫自己,陈述功业和恩德。清代的李扶九评论解释《陋室铭》一文说:“小小的短文,方法无不具备。凡是铭,多数是警示自己,这篇铭却自得自夸,体格稍有变化。”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2023·广东深圳·统考中考真题)(22分)
水桶里晃动的
刘荒田
①“水桶里晃动的”这一意象,来自一首新诗。读罢顿时拍案,太有新意了。然而,那又是从童年起就烂熟的啊!
②怎么能够忘记水桶?
③小时候我居住的岭南小镇,镇中心流过一条不大不小的河,名叫“横水”。别指望什么“水是眼波横”,它的源头是连绵的大牛山,从方圆数十里阡陌纵横的田垌、炊烟袅袅的村庄、布满菜垄和坟墓的坡地,收纳各种各样的水,经过镇里埠头时,浑绿、浓稠。到了六月吃粽子的时节,洪涝来了,小孩子从石桥上吆喝着跳下,出水时头上披着泥沙。
④我和姐姐天天踏着花岗岩做的石级,把河水打进水桶,挑回家饮用。如今回头看,大吃一惊,混合着人畜排泄物、海量垃圾的污水,沿河人家喝了多少世代!直到上世纪50年代,居民才开始把明矾放进水缸,沉淀的杂质动不动是几寸厚。到了改革开放后,终于喝上了洁净的自来水。
⑤挑水时,好玩的不是水,而是水桶里晃动的倒影。那时我七八岁,祖母为我的窄肩配备的水桶是薄铁做的,容量不大,挑起来分量正好。大我三岁的姐姐负责打水,整理棕绳,为我扶起小扁担。(甲)起步后,水桶发出奇妙的金属声,让人想到梵音,哐啷哐啷,紧随步子的节奏。小小的水桶盛上水,如果静止,倒影不过是原物的拷贝;水晃动,便被赋予了生气,万花筒一般,幻化出奇异的色彩、怪诞的图形。
⑥挑起水桶,踏上九级石阶,被水桶里的风景迷住。先是从果园篱笆上伸出的番石榴树。果子躲在叶丛,桶里却看得分明。继而是充满动感的铺子,头一间是大芳茶楼,(乙)招牌被水波颤出皱褶,“大芳”两个榜书仿佛跳起舞来。骑楼下,小女孩在踢毽子,影子在水底飞过。然后是街角的一棵紫荆树,正是花期,桶里盛着艳丽的姿色,比树上的花更水灵。拐进小巷,倒影便全是乌黑的墙壁。
⑦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河水只拿来洗衣物,与小镇相邻的村庄有一口水井,饮用水去那里打。路远了,怕水溅出,挑上肩前,姐姐往桶里放上几片树叶。并沿的蔷薇开花那阵,姐姐趁村人不在旁,摘下几朵放在水上,慌慌张张像做贼。其实哪有人稀罕?
⑧井水比河水有看头,清凌凌的。离开井台往小镇走,经过一条俗称“竹巷”的植物长廊,两旁不全是凤尾竹,还有小叶榕、楠树、尤加利和乌桕。(丙)密不透风的浓绿,应了那句唐诗“空翠湿人衣”。是的,我的衣服湿了——既染上了绿色,又被桶里溅出的水花打湿。走得稍快一点,水桶里的世界更是精彩!一会儿是密密匝匝的竹竿,排浪一般打来。一会儿是头顶上的浓荫,教我恍惚间潜入大海深处。一会儿是旋转的灯笼花和扶桑花,犹如烟花爆开。一会儿,桶里一片澄明,水面纹丝不动,原来已走出竹巷,水桶兜上了无云的蓝天。还得穿过墟场。纷纷落进水桶的,近的有檐牙、帐篷、货摊上的遮阳伞、推鸡公车的汉子那上了釉似的背脊,远的有电线网、小伙伴放的风筝。
⑨自从被桶里的倒影迷住,我走路的姿态变得特别,让姐姐这监护人困惑。忽然快忽然慢,她要么跟不上要么超前,却不晓得我在“追”水桶里的景致。看得太投入,碰伤脚趾不止一次。有一回打了个趔趄,水桶侧翻,虽马上站定,水也泼出了一半,害得姐姐多走了一趟,水缸才给注满。过了很久,终于被姐姐识破,从此她走一段就高声提醒:“看路!”
⑩我抄下的那句诗是这样的:“水桶里晃动的青峰才是真正的秦岭。”我无意去分辨儿时小水桶里的倒影是不是比景物本身更真实,但能肯定,“水桶里晃动的”比现实的画面美得多。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05月19日15版)
景物之美
13.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空格。(4分)
① ② ③
完成空格后,同学们发现作者描写景物的观察角度是(④ )
人物之美
14.结合文章内容,分别概括姐姐和“我”在挑水过程中的关注点。(4分)
词语之美
15.赏析第⑧段中加点的词语。(6分)
纷纷落进水桶的,近的有檐牙、帐篷、货摊上的遮阳伞、推鸡公车的汉子那上了釉似的背脊,远的有电线网、伙伴放的风筝。
艺术之美
16.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赏析,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4分)
A.本文以半句新诗开头,整句新诗结尾,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B.画线甲句调动多种感官,从视觉、听觉、味觉角度体现水桶晃动之姿。
C.画线乙句中“放佛跳起舞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桶中水晃动的特点。
D.画线丙句引用唐诗,清丽典雅,让人感觉到“浓绿”的情境美。
情思之美
17.文章最后说“水桶里晃动的”比现实的画面美得多。请结合文本内容,探究作者这样说的原因。(4分)
【答案】13. 番石榴 墙壁 墟场 水桶里的倒影 14.我:水桶里的倒影姐姐:脚下安全(或:桶里水不溅出) 15.“纷纷”生动地表现了“我”挑水路过墟场时,遇到的各色景物种类繁多,从侧面烘托了“我”的步履之快、墟场人多热闹的景象,也表现了“我”挑水赏景时的愉悦心情。 16.B 17.①事物本身的原因:小小的水桶盛上水,如果静止,倒影不过是原物的拷贝;水晃动,便被赋予了生气,万花筒一般,幻化出奇异的色彩、怪诞的图形。②作者主观的原因:作者怀着童心和诗心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世界,发现了真实的事物有别样的美。
【解析】13.本题考查内容梳理。
根据提示“果园”,结合“先是从果园篱管上伸出的番石榴树”可知,①是番石榴;
根据提示“小巷”,结合“拐进小巷,倒影便全是乌黑的墙壁”可知,②是墙壁;
根据提示“生活场景”,结合“还得穿过墟场。纷纷落进水桶的,近的有檐牙、帐篷、货摊上的遍阳伞、推鸡公车的汉子那上了釉似的背誉,远的有电线网、小伙伴放的风等”可知,③是墟场;
结合“被桶里的倒影迷住”可知,观察角度是水桶里的倒影。
14.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
根据第⑤段“挑水时,好玩的不是水,而是水桶里晃动的倒影”,第⑥段“挑起水桶,踏上九级石阶,被水桶里的风景迷住”,第⑨段“自从被桶里的倒影迷住,我走路的姿态变得特别”可知:“我”的关注点是“水桶里的倒影”;
结合第⑤段“大我三岁的姐姐负责打水,整理棕绳,为我扶起小扁担”,“让姐姐这监护人困惑。忽然快忽然慢,她么跟不上要么超前,却不晓得我在‘追’水桶里的景致。看得太投入,碰伤脚趾不止一次。有一回打了个趔趄,水桶侧翻,虽马上站定,水也泼出了一半,害得姐姐多走了一趟,水缸才给注满。过了很久,终于被姐姐识破,从此她走一段就高声提醒:‘看路!’”可概括:姐姐的关注点是“脚下安全(或:桶里水不溅出)”。
15.本题考查词语堂析。
“纷纷”落进水桶的,近的有檐牙、帐篷、货摊上的遮阳伞、推鸡公车的汉子那上了独似的背誉,远的有电线网、伙伴放的风筝”,“纷纷”一词,是形容落入我桶里的事物多而且速度快。由此可知“我”挑水路过墟场时,遇到的各色景物种类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水桶里的世界的繁华和美好。从侧面也烘托了“我”的步履之快,也表现了“我”挑水赏景时的愉悦心情。
16.本题考查艺术特色的赏析 。
B.有误。“从视觉、听觉、味觉角度体现水桶晃动之姿”不妥,没有味觉角度。
故选B。
17.本题考查句子含义。
根据第⑤段“小小的水桶盛上水,如果静止,倒影不过是原物的拷贝;水晃动,便被赋予了生气,万花筒一般,幻化出奇异的色彩、怪诞的图形”可知,水桶里的倒影本身就比现实的画面美得多。根据结尾句“我无意去分辨儿时小水桶里的倒影是不是比景物本身更真实,但能肯定,水桶里晃动的”比现实的画面美得多一句的“无意”是不故意、非自觉的意思,表现了我”对儿时小水桶里的倒影是不是比景物本身更真实的不在意,作者怀着童心和诗心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世界。表面含义是赞美水桶里晃动的世界的美好,深层含义是表达作者对超越现实的美的喜爱和追求。
(二)(2023·重庆A卷·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18分)
【材料一】
在世界各国、地区或国际组织提出的21世纪人才核心素养框架中,几乎无一例外把沟通与合作能力放在非常重要甚至最重要的位置。有研究报告指出:沟通与合作素养位列各个国际组织和经济体高度关注的七大核心素养之首。
人们经常把“沟通”和“说话”画上等号,仿佛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就是沟通,其实不然。沟通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的互换,双方基于收到的信息,在各自理解的基础上达成目标。沟通的形式非常丰富,包括说话、写字、表情等多种因素(详见下图)。一个沟通素养良好的个体,能够综合运用语言与非语言的媒介,有效地与他人或群体进行交流。

有效沟通是一种人际交流过程,需要沟通双方最终达成共同协议。为了最终达成沟通协议,需要注意三个策略:首先是沟通者要“深度理解”对方传递的信息、隐含的意图、情绪、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其次需要“有效表达”,沟通者在不同的情境下,运用语言及非语言等多种形式,清楚地传达信息,表达思想和观点。第三,沟通者还需具有“同理心”。同理心,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处理问题,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同理心比同情心包含更多的认知因素,而同情心比同理心包含更多的情感因素。有研究表明,同理心的基本动机是利他,同情心的基本动机是利已。利他动机,最终达到的目标是帮助他人减少痛苦而不期待奖励;利已动机,则想减轻自己的压力,或者避免不利的感受,或者期待奖励。
(改编自康翠萍等多人撰写的《沟通素养: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之四》)
【材料二】
沟通漏斗,是指工作、学习、生活中沟通效率逐渐下降的一种现象。如果一个人心里想着100%的东西,当你在众人面前、公开的场合用语言表达心里所想的100%的东西时,这些信息已经漏掉了20%,那么你说出来的信息就只剩下80%了。而当这80%的东西进入别人的耳朵时,由于听众文化水平、知识背景等原因,信息量只存活了60%。实际上,真正被别人理解并消化了的信息大概只有40%。三天过后,等听众遵照领悟的40%的信息开始行动时,信息量最终变成了20%。三个月后,信息衰减得可能只剩下最初的5%了。因此,我们一定要掌握一些沟通技巧,争取让这个“漏斗”漏得越来越少。
(改编自中国知网《沟通漏斗》)
【材料三】
有效沟通,需要围绕设定的目标,在个人或群体间相互传递信息、思想和情感。有效沟通大纲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沟通的思路,提供不同维度的思考方向和支架,它是帮助我们刻意练习,以达到自如沟通的工具。
有效沟通大纲
沟通对象 姓名:_______________ 基本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沟通过程 步骤 策略 具体内容
第一步 明确沟通目标 对方需要作出的决策: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 研究沟通对象 对方需要知道、感到:_________________
对方在乎的具体因素:_________________
如何让对方内心认可: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 作出最终决策 根据沟通反馈,“我”决定:____________
(改编自罗颖、桑国元、石玉娟编著的《50个工具玩转项目式学习》)
18.根据三则材料,下列相关内容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际沟通非常重要,其本质在于个人信息的单向输出。
B.同理心比同情心包含更多的认知因素,同理心的基本动机是利己。
C.只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就能完全避免“沟通漏斗”现象。
D.借助有效沟通大纲,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沟通的思路,明确沟通的策略。
19.根据材料一、三的相关内容,解释什么是“有效沟通”。(4分)
20.相较文字表达,图示更为清晰直观。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完善下面的“沟通漏斗图”,需根据数据间的相互关系,呈现数据及数据名称。(6分)

21.下面是小渝和妈妈的一段对话。请你根据这段对话,结合材料一、三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给小渝提出三条建议,以帮助小渝更好地与妈妈沟通。(5分)
妈妈:上了高中,你不能再参加绘画培训了。
小渝:我要参加,我喜欢绘画!
妈妈:绘画培训会影响学习!
小渝:不,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
【答案】18.D 19.有效沟通是指个人或群体间相互传递信息、思想和情感,双方基于收到的信息,在各自理解的基础上达成目标的信息的互换。 20.在漏斗图上由上至下分别写上:在众人面前、公开的场合用语言表达心里所想的东西时,说出来的信息剩下80% ;由于听众文化水平、知识背景等原因,80%的东西进入别人的耳朵时,信息量存活60% ;三天后听众遵照领悟的40%的信息开始行动时,信息量存活20% ;三个月后,信息量剩余5%。 21.会在完成学业的基础上,进行绘画培训,兼顾学习与绘画;通过说话的方式,可以拥抱妈妈,表情要诚恳,还可以展现自己的绘画作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妈妈不让自己学绘画是为了让自己专心学习,提高成绩,所以可以做好学习计划。
【解析】18.本题考查材料内容辨析。
A.根据材料一第二段“沟通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的互换,双方基于收到的信息,在各自理解的基础上达成目标”可知,本项对人际沟通的本质表述有误;
B.根据材料一第三段“同理心的基本动机是利他,同情心的基本动机是利已”可知,本项“同理心的基本动机是利己”;
C.根据材料二“我们一定要掌握一些沟通技巧,争取让这个‘漏斗’漏得越来越少”可知,“就能完全避免‘沟通漏斗’现象”过于绝对,有误;
故选D。
19.本题考查下定义。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多为“×××(种概念)是(判断词)×××(本质特征)的×××(属概念)”。本题要求给“有效沟通”下定义,“有效沟通”即为“种概念”;
根据材料一第二段“沟通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的互换,双方基于收到的信息,在各自理解的基础上达成目标”可知,属概念是“信息的互换”,本质特征有:双方基于收到的信息,在各自理解的基础上达成目标;根据材料三“有效沟通,需要围绕设定的目标,在个人或群体间相互传递信息、思想和情感”可知,本质特征有:在个人或群体间相互传递信息、思想和情感;
据此可概括为:有效沟通是指个人或群体间相互传递信息、思想和情感,双方基于收到的信息,在各自理解的基础上达成目标的信息的互换。
20.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材料二“沟通漏斗,是指工作、学习、生活中沟通效率逐渐下降的一种现象”解释了“沟通漏斗”的含义;根据“如果一个人心里想着100%的东西,当你在众人面前、公开的场合用语言表达心里所想的100%的东西时,这些信息已经漏掉了20%,那么你说出来的信息就只剩下80%了”可知,在众人面前、公开的场合用语言表达心里所想的东西时,这些信息已经漏掉了20%,剩下的80%相对还是较多的,所以应该填写在“沟通漏斗图”中“漏斗”的最上方,写上:在众人面前、公开的场合用语言表达心里所想的东西时,说出来的信息剩下80% ;
根据“而当这80%的东西进入别人的耳朵时,由于听众文化水平、知识背景等原因,信息量只存活了60%”可知,接下来写:由于听众文化水平、知识背景等原因,80%的东西进入别人的耳朵时,信息量存活60% ;
根据“三天过后,等听众遵照领悟的40%的信息开始行动时,信息量最终变成了20%”可知,接下来写:三天后听众遵照领悟的40%的信息开始行动时,信息量存活20% ;
根据“三个月后,信息衰减得可能只剩下最初的5%了”可知,接下来写:三个月后,信息量剩余5%。
21.本题考查提建议。
根据材料一第三段“首先是沟通者要‘深度理解’对方传递的信息、隐含的意图、情绪、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联系妈妈的话“上了高中,你不能再参加绘画培训了”“绘画培训会影响学习”可知,妈妈是担心小渝参加画画培训会影响学习;所以可提建议:会在完成学业的基础上,进行绘画培训,兼顾学习与绘画;
根据材料一第三段“其次需要‘有效表达’,沟通者在不同的情境下,运用语言及非语言等多种形式,清楚地传达信息,表达思想和观点”及沟通方式的图,联系材料三“有效沟通,需要围绕设定的目标,在个人或群体间相互传递信息、思想和情感”可提建议:通过说话的方式,可以拥抱妈妈,表情要诚恳,还可以展现自己的绘画作品;
根据材料一第三段“沟通者还需具有‘同理心’。同理心,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处理问题,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材料三“有效沟通大纲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沟通的思路,提供不同维度的思考方向和支架”可提建议:要有“同理心”,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妈妈不让自己学绘画是为了让自己专心学习,提高成绩,所以可以做好学习计划。
四、作文(55分)
22.(2023·重庆·统考中考真题)为落实教育部“把阅读当成一件大事来抓”的要求,学校积极行动,创办了校刊《学苑》,开设了“我读·我悦”专栏,现面向全校同学征稿,请你写一篇文章投稿。你可以讲述自己的阅读故事,可以谈谈自己阅读某一本书的感受,也可以己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还可以阐述自己对阅读的看法,题目自拟。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我沉浸在这本书中
书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块基石,多少人通过读一本书而使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
我曾经读过不少书,但是有一本珍贵的书却一直在我心底珍藏着,这是我最让我沉浸其中的一本书,它在我心里是至高无上的。
今年暑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小说,名字叫做《鲁滨逊漂流记》,刚刚拿到书我就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读得津津有味。
我才翻开书看完前几章后,就觉得鲁滨逊是一个对父母极不孝顺的孩子,为了追求自己航海的梦想竟然弃自己的父母于不顾,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他的第一次航行就出事故差一点葬身大海,这是上天给他的报应,是他罪有应得的。书一页一页地翻过去了,而我对鲁滨逊的看法也在慢慢地改变。直到我把这本书看完,我的心被触动了,我被鲁滨逊这种热爱劳动、不怕困难、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
看完之后,我的眼前似乎浮现出鲁滨逊在荒岛上的情景,他像一个野人般的在岛上生活了35年,在岛上他随时要提防着野人的攻击和病痛的折磨。自强不息是他能够在这个孤岛上独自生活35年的唯一精神支柱。
我常常在想,如果我是鲁滨逊,我能够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岛上孤单的生活35年吗?不,我不能,我没有鲁滨逊那么坚强,那么自强不息。
如果我是鲁滨逊,我会看到野人在吃自己的同类时会去和野人搏斗,不惜一切代价挽救自己的同类吗?不,我不能,我宁愿躲得远远的祈祷他们不要发现我。
《鲁滨逊漂流记》教给我很多,我们应该像鲁滨逊一样自强不息,乐观自信,不能够被自己的恐惧心理所打败。
我终于读懂了《鲁滨逊漂流记》,虽然书很长,但我汲取了书中的知识。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从书中得到了启迪: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不怕困难,有自信心,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审题立意。“教育部‘把阅读当成一件大事来抓’的要求”,体现了阅读的重要意义;“你可以讲述自己的阅读故事,可以谈谈自己阅读某一本书的感受,也可以己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还可以阐述自己对阅读的看法,题目自拟”,提示我们写作内容:可以记叙与阅读的故事,如:记叙自己在谁的引导下逐渐喜欢上阅读,写一写阅读的趣事;可以写阅读的感受,即读后感,初中阶段推荐阅读的名著不少,《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西游记》《水浒传》等等,写一写阅读某本名著自己有了怎样的成长;可以分享阅读方法,如:精读与跳读,批注式阅读等等,写写这些阅读方法是如何提高自身阅读水平的,或是以某本书为例说说怎样运用某种阅读方法;可以写对阅读的看法,结合具体的事例说说阅读的好处,如:增长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等等。据此我们可以提炼材料中的主题“阅读”,文章围绕“阅读”展开即可。
文体与内容。本文适合写成记叙文或是议论文。若写成记叙文,可以选取带给自己触动较大的作品来写,如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以“解放全人类”为理想,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仍未放弃“战斗”。他选择文学创作实现理想,先用硬纸板做成框子来写作,后来自己口述,请人代录。在母亲和妻子的帮助下,用生命写成了《暴风雨所诞生的》。保尔克服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坚持不懈地创作。是保尔让我明白人生路上所遇到的磨砺,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我们应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奋斗。等等,要细腻的展现读书对自己影响;亦可以通过幼时、小学时、初中时三个阶段,书籍是如何影响自己的,层层深入。结尾运用抒情的方式,揭示主旨。若写成议论文,开篇可先亮明自己的观点,如:读书塑造美丽人生。强调读书对于个人成长的积极意义。然后可列举历史上那些因为读书而改变命运,获得成功的名人事例,引用名人名言,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接着可简要结合自身的阅读经历,以自己的阅读实际证明观点。最后可向读者发出号召,号召他们走进阅读,用阅读塑造完美人生。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重组卷05(重庆专用)(参考答案版)
参考答案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 分)
1.C 2.C 3.B 4.B 5.D
(1)作者通过实地采访实事求是地记录了一个共产党员毛泽东的童年、在长沙的日子,以及他的革命历程,真实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以及共产党的领袖情况,多方面展示了其艰苦奋斗、牺牲奉献的精神。
B C A
示例:我选鲁迅的《朝花夕拾》,作品中所反映的儿童教育观念是批判传统封建教育,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间的尖锐矛盾,《五猖会》中批判了封建思想影响下的家长专制教育,提倡家长要正确教育儿童,如《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给小鲁迅买了绘图的山海经,这一举动保护了儿童的求知欲与阅读兴趣。
7.(1) 改编故事内容 分配角色
(2)示例:尊敬的各位观众,晚上好!今晚,我们将为您带来多样化的课本剧表演,让您体验不一样的视听盛宴。我们的演员们已经准备好了,让我们为他们鼓掌,参与到这一夜的表演中,享受这一份难得的感动吧。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词默写。(10分)
8. 大漠孤烟直 江春入旧年 起舞弄清影 斗折蛇行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9.B 10.(1)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11.C 12.①开头以山水比喻引入,使文章不显得突兀;②末尾引用古人话语结尾,意味无穷;③中间写陋室中的景物、来往的宾客和所做的事情,突出自己不同凡俗的意趣,使文章有层次;④文末引用孔子“何陋之有”的言论,暗含“君子居之”的含义,间接表明自己是个真正的“君子”。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学习任务。(22分)
13. 番石榴 墙壁 墟场 水桶里的倒影 14.我:水桶里的倒影姐姐:脚下安全(或:桶里水不溅出) 15.“纷纷”生动地表现了“我”挑水路过墟场时,遇到的各色景物种类繁多,从侧面烘托了“我”的步履之快、墟场人多热闹的景象,也表现了“我”挑水赏景时的愉悦心情。
16.B
17.①事物本身的原因:小小的水桶盛上水,如果静止,倒影不过是原物的拷贝;水晃动,便被赋予了生气,万花筒一般,幻化出奇异的色彩、怪诞的图形。②作者主观的原因:作者怀着童心和诗心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世界,发现了真实的事物有别样的美。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18分)
18.D
19.能否吸引游客亲自来到博物馆参观和游客数量是评判博物馆好坏的重要标准。
20.博物馆收藏了许多重要的文物和艺术品,这些文物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遗产,同时也反映了人类智慧和创造力;文物及艺术品是人们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在博物馆观看这些展品,可以了解到历史的进程和文化的演变,从而对文化传承有更深刻的理解;去博物馆不仅仅是一种休闲方式,更重要的是体验和学习,开拓视野和提高自我,分享文化盛宴和传承文化遗产。
21.制作文创产品,如泥塑猴面具、印有泥塑猴面具的背包或衬衫;利用AI技术,制作泥塑猴面具还原视频等等。(结合生活实际提出建议,言之有理即可)
四、作文(55分)
22.例文:
我沉浸在这本书中
书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块基石,多少人通过读一本书而使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
我曾经读过不少书,但是有一本珍贵的书却一直在我心底珍藏着,这是我最让我沉浸其中的一本书,它在我心里是至高无上的。
今年暑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小说,名字叫做《鲁滨逊漂流记》,刚刚拿到书我就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读得津津有味。
我才翻开书看完前几章后,就觉得鲁滨逊是一个对父母极不孝顺的孩子,为了追求自己航海的梦想竟然弃自己的父母于不顾,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他的第一次航行就出事故差一点葬身大海,这是上天给他的报应,是他罪有应得的。书一页一页地翻过去了,而我对鲁滨逊的看法也在慢慢地改变。直到我把这本书看完,我的心被触动了,我被鲁滨逊这种热爱劳动、不怕困难、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
看完之后,我的眼前似乎浮现出鲁滨逊在荒岛上的情景,他像一个野人般的在岛上生活了35年,在岛上他随时要提防着野人的攻击和病痛的折磨。自强不息是他能够在这个孤岛上独自生活35年的唯一精神支柱。
我常常在想,如果我是鲁滨逊,我能够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岛上孤单的生活35年吗?不,我不能,我没有鲁滨逊那么坚强,那么自强不息。
如果我是鲁滨逊,我会看到野人在吃自己的同类时会去和野人搏斗,不惜一切代价挽救自己的同类吗?不,我不能,我宁愿躲得远远的祈祷他们不要发现我。
《鲁滨逊漂流记》教给我很多,我们应该像鲁滨逊一样自强不息,乐观自信,不能够被自己的恐惧心理所打败。
我终于读懂了《鲁滨逊漂流记》,虽然书很长,但我汲取了书中的知识。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从书中得到了启迪: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不怕困难,有自信心,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