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3、
qq163_200471216374997027.swf
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那里有南方初 春的田野,有铺展着生命的新绿,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还有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情感涟漪…
莫怀戚简介 莫怀戚,重庆人,1966年初中毕业,到四川内江插队。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
教授。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
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代表
作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小说记录了一个自称大律师
的奇人依靠自己丰富的知识和机智,将生活中一些法律管
涉之外的社会问题层层剥开,如汽车司机戏耍路人、匿名
恐吓电话、弃婴收养、金钱婚姻等问题,揭示了当代社会
人们复杂的内心世界。在作品中,涉及到大量中外学术理
论,包括哲学、医学、心理学、精神学、刑侦学、法医学、
社会学、遗传学、伦理学、佛学等等,可见作者之博闻强
志。作品描写入情入理,颇富人情味,可读性很强,在
当代推理小说中可谓上品。
字词检查
戚(qī) 分 歧( qí )
熬 (áo) 霎( shà )时
各得其所 水波粼粼( Iín )
散 步
识字写字多音字
散 背 转 累
sǎn
sàn
bèi
bēi
zhuǎn
zhuàn
散文
分散
背心
背负
转机
旋转
Léi
Lěi
lèi
累赘
累积
劳累
(一)自主学习
1、文章涉及到几个人物?你比较欣赏哪一个?说说理由。
我
我的母亲
我的妻子
我的儿子
(2)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二)精读课文,分组讨论、分析全文
1、散步的人有哪些? 散步的季节?
散步的地点? 散步中发生了哪些事情?
结果如何?
2、你认为文章中“我”、“母亲”、“妻子”、“儿子”分别是怎样一个人?找出相关的段落和语句。
3、在朗读中我们可以用怎样的语气?六
季节 地点 事件 结果 人物 人物特点
我
母亲
妻子
儿子
初
春
田
野
要走
大路
还是
走小
路
孝顺
爱妻子
爱儿
善解人意
爱护小辈
温柔贤惠
尊老爱幼
聪明乖巧
走
小
路
①提问:描写了什么?作者的用意何在? ②提问:怎样描写田野的(内容、手法)?
③提问:使人联想到什么? ④提问:应该怎样朗读这一段?
描写初春的田野来过渡。
描写初春田野的新绿,嫩芽,冬水—
象征春天的气息,生命在召唤。用拟人手法,写出
新绿的形态和色彩,写出冬水的声音和形象。
生机盎然。生命
应读得轻快,读出初春田野的勃勃生
机。
(三)品味语言
请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词、一句话或者一段话进行赏析。
1 2 3 @
(四)探究主旨。
1、说说这一家四口中,谁的权利最大?谁又真正具有决定权?
2、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他想传达给读者的主要是什么?
3、 矛盾的分歧是怎样得以解决的
4、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决定?
5、和同学分享:与家人相处中感受到的家庭温暖;社会中你感受到的温情!
权利大小:
母亲
儿子 妻子
“我”
决定权:“我”
2“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
背起了儿子……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
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你是如何理解这
句话的
这个形象很有象征意义:中年人
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
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思 考
尊老爱幼、继往开来
父母的关爱,长辈的呵护,往往体现在如本文的平凡小事中,细细回顾你曾经历过的一幕幕往事,能将它讲出来,让我们一起来感悟亲情吗?
1、如果你是文中的小男孩你选择走大路还是走小路?
走大路 照顾老人
尊老
走小路 (继续引导 )应该照顾老人
2、你们觉得父亲就没有考虑到儿子的意见吗?
爱
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
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
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爱幼
1
探究质疑:
1 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2 景物描写的意境美
3 平实质朴的语言美
你觉得这篇散文美在哪里
幼小的生命
衰老的生命
成熟的生命
爱护
尊敬
责任
使命
散 步
(小事情)
散步
尊老爱幼
(大主题)
以小 见大
一波三折 尺水兴波
比较学习
相同点:
平实质朴的语言
歌颂中华民族的美德
不同点:
《散步》 含蓄, 《三代》 直露
《散步》把孝顺放在首位;《三代》
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好一老一少.
《散步》和 《三代》
请你给这个家庭及家庭中的四个成员分别加一个修饰语:
( )的家庭
( )的母亲
( )的“我”
( )的妻子
( )的儿子
和睦幸福
尊老爱幼
互敬互爱、尊老爱幼、
融洽和睦的祖孙三代
温和,孝顺善良
温良,慈爱,爱护小辈
温柔贤惠
天真活泼,懂事
在我们就要走出美文《散步》的时候 ,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吟诵文中最后一段…
五、布置作业
1、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写一篇小作文,以“亲情”或者“友情”为话题,字数200左右。
2、在课外阅读中,找一些类似的文章,和同学一起分享。
3、大家想想自己知不知道父母和爷爷奶奶的生日,不知道的回家问一下,记在心里。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