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备课 三年级科学下册4.13 纸 课件(36张PPT)+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备课 三年级科学下册4.13 纸 课件(36张PPT)+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0.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5-08 10:49:55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13 纸
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
目 录
1
核心素养
2
3
4
5
6
新知讲解
课堂练习
活动手册
板书设计
课堂总结
核心素养
※科学观念: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纸进行研究。
※科学思维: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符号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探究实践:知道纸的一般特性和常见用途,并能把纸的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
※态度责任: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
※知道纸的一般特性和常见用途。重点
※能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纸进行研究。难点
新知讲解
纸的发明
新知讲解
生活中的纸制品
生活中的纸制品有很多,如纸杯、书、贺卡、纸盒、包装纸等。虽然这些物品都是用纸制作的,但由于纸的质地不同,用途也就各不相同。
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纸的分类方法是按用途分类,可分为文化用纸、包装用纸、技术用纸和生活用纸四大类,如下所示:
新知讲解
文化用纸:新闻纸、印刷纸、凸版印刷纸、胶版印刷纸、胶印书刊纸、书写纸、制图纸、复印用纸。
包装用纸:指一般商用包装纸,如茶叶包装纸、牛皮纸、纸袋纸等。
技术用纸:包括各种记录纸、传真纸、心电图纸等。
生活用纸:如卫生纸、面巾纸等。
新知讲解
纸是最普遍的物质资源之一。新闻纸用于印刷 报 纸 、书 刊等。箱纸板用于制作纸箱,装运物品。牛皮纸用于制作纸袋、信封、唱片套、卷宗和砂纸等。书写纸用于制作表格、练习簿、账 簿 、记 录 本等。锡纸用于包装食品。
新知讲解
了解造纸术
1.蔡伦与造纸术。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东汉时期的蔡伦通过总结前人用布、麻造纸的经验,发明了用树皮、麻绳头、破布、旧渔网等作为原料的造纸方法,生产出了轻便且价廉的纸张,让更多的人可以用上纸,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
现在,常见的纸有印刷纸、书写纸、绘图纸、复印纸 、医疗用纸、包装用纸 、生活用纸、硬纸板等。
新知讲解
2.造纸的流程。
西汉初年,中国已经有纸了。最初的纸是用麻纤维或麻类织物制造而成的,由于造纸术尚处于初期阶段,工艺简陋,所造出的纸张质地粗糙,夹杂着较多未松散开的纤维束,表面不平滑,还不适宜于书写,一般只用于包装。
直到东汉时期,经过蔡伦的改进,形成了一套较为定型的造纸工艺流程,其过程大致分为四个步骤:
新知讲解
第一步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浸沤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
新知讲解
第二步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春捣的方法切断纤维,使纤维成为纸浆;
新知讲解
第三步是抄纸,即把纸浆掺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miè)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新知讲解
第四步第四步是晒干,即把湿纸晒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新知讲解
造纸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在原料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开始利用桑皮、藤皮造纸。到了隋朝、五代时期,竹、檀皮、麦秆、稻秆等也都作为造纸原料,先后被利用,从而为造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而充足的原料来源。在纸张品种方面,从唐代到清代,中国生产的纸,除了一般的纸张外,还有各种彩色的腊笺冷金、错金、泥金银加绘、砑纸等名贵纸张,以及各种宣纸、壁纸、花纸等。
新知讲解
造纸术的发明
新知讲解
了解纸的性质
1.研究不同纸的吸水性。
实验目的:了解不同纸的吸水性。
实验材料:图画纸、美工纸、打印纸、面巾纸、蜡光纸、滴管、有颜色的水。
实验步骤:(1)用滴管吸取有颜色的水,分别滴一滴水到被检测的纸张上。
(2)比较各种纸面上液滴的形状及液体被吸收的速度。
新知讲解
实验记录:
纸张类型 图画纸 美工纸 打印纸 面巾纸 蜡光纸
水滴形状 圆形,较鼓 圆形,较扁 圆形,鼓起 无水滴 圆球形
吸水速度 较快 快 较慢 非常快 慢
新知讲解
实验分析:美工纸和面巾纸吸水比较快,图画纸和打印纸次之,蜡光纸吸水性最差。纸的植物纤维内部有许多微小的孔洞,同时纤维对水的吸引力又大于水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使它可以在重力作用下吸引并保留水分子,这就叫纸的吸水性。因为不同纸的植物纤维的孔洞大小和数量不同,所以它们的吸水性也就不同。
实验结论:不同纸的吸水性不同。
新知讲解
研究不同纸的吸水性
新知讲解
比较不同的纸
新知讲解
2.研究不同纸的结实程度。
实验目的:了解不同纸的结实程度。
实验材料:图画纸、美工纸打印纸、卫生纸、剪刀。
实验步骤:(1)把纸按纵向、横向裁下两条长、宽一样的纸条,并标明纵向、横向。
(2)再把裁下的纸条对折后相互钩住,两个人拉一拉纸条,观察纸条是否断裂。
新知讲解
实验现象:同样材质的纸纵向和横向相互钩住,纸的横向都比纵向结实。
实验分析:其实纸的结实程度与纸的纤维和内部结构有很大关系纸在横向、纵向上的纤维结构不同,因此在伸长率、耐折性、抗张强度、撕裂度和挺度等方面的性能有着较大的差别。纸张横向的吸水伸长率比纵向的大,纸张横向的撕裂度也比纵向的大,但纸张的抗张强度、耐折性和挺度则是纵向的比横向的大。
实验结果:同一张纸的纵向和横向的结实程度是不一样的,一般按纸的纹路方向比较结实。
新知讲解
研究不同纸的结实程度
新知讲解
当把纸叠成了瓦楞状
新知讲解
想办法做一只不渗水的纸船
1.选择防水性比较好的纸张来制作小船,如油光纸、牛皮纸等。
2.可以在纸张表面贴上透明胶带或涂上蜡形成保护膜后,再制作小船。
3.注意小船的形状,保证小船的稳定性。
4.小船底部要大,尽量不要让小船进水。
新知讲解
节约用纸
现在造纸的原料主要是木材,用废纸、稻草、旧棉布等也可以造纸。为了保护树木资源,我们要注意节约用纸。
1.纸的生产过程。
(1)一般印刷纸的生产分为制浆和造纸两个基本过程。制浆就是用机械的方法、化学的方法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法把植物纤维原料变成本色纸浆或漂白纸浆。造纸则是把悬浮在水中的纸浆纤维,经过各种加工结合成合乎各种要求的纸。
新知讲解
(2)目前,造纸过程中要排出大量含有多种有害物质的污水,而且处理污水的技术要求高、投入费用大、运行成本高。如果污水排放达不到标准,极有可能严重污染周围环境,污染江河水质,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新知讲解
2.我们要节约用纸。
(1)纸的主要原料是木材,由于树木生长速度一定,1立方米的木材要生长十几年到几十年不等,加之在生产纸张的过程中原料的损耗,每千克树木能制作的纸张数量也有限。以红松为例,1立方米红松约为440千克,制成纸浆原料损耗后约为220千克,1包500张的A4纸约为2千克,1立方米红松可造500×(220÷2)= 55000(张)A4纸。
新知讲解
(2)节约用纸的方法:
①节约使用练习本,不要随便扔掉白纸,充分利用纸的空白处。
②呼吁社会对课本循环使用。课本循环使用有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爱书习惯。
③拒绝过分包装、装饰的物品。
新知讲解
④不用或少用一次性水杯、纸包装等不可再利用的纸制品。购买纸张时尽量选择再生纸。
⑤把废书报、废纸等集中回收再利用。
⑥用过的纸另一面可以写草稿、便条或自制成笔记本使用;过期的挂历纸可以用来包书皮。
新知讲解
事物档案馆 耐火纸
耐火纸是用石棉或玻璃纤维等无机物制成的。玻璃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其特点是在一般情况下不会燃烧,即使碳化后也能保持原来的形状,同时还具有抗水性。实验证明,这种纸用800°C高温火焰燃烧5分钟仍能保持原来的形状。
耐火纸在科学研究、航空航天、珍贵史料保存
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课堂练习
1.[判断]处理废纸的最好办法是烧掉。( )
2.[判断]纸是由含植物纤维的原料经过一系列工艺制成的。 ( )
3.[判断]纸是可以回收利用的,我们不用节约用纸。( )
4. [选择]( )改进了造纸技术。
A.蔡伦 B.爱迪生 C.牛顿
5.[选择]( )是人工制造的材料。
A.木头 B.纸 C.毛皮

×
×
B
A
课堂练习
6.[选择]人们一般利用( )来擦汗。
A.卡纸 B.餐巾纸 C.牛皮纸
7.[简答]制作一张贺卡应该选择哪种纸张?请说明理由。
B
应该选择彩色的美工纸,一是美工纸色彩鲜艳,二是它既能书写,又适合剪裁。
活动手册
课堂总结
本课我们知道了纸在生活中很常见,并且种类繁多。在研究纸的作用及多样性过程中,发现各种不同的纸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按照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探究纸的特点,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通过滴水研究不同纸的吸水性,并通过做纸船活动对这一特性加以应用;通过拉拔的方法比较不同纸的结实程度,用不同的感官和工具研究纸的性质。
板书设计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备课 三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
第13课 纸(教学教案)
核心素养
※科学观念: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纸进行研究。
※科学思维: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符号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探究实践:知道纸的一般特性和常见用途,并能把纸的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
※态度责任: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
※知道纸的一般特性和常见用途。重点
※能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纸进行研究。难点
教学内容
本课是《身边的材料》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纸为例,对某一类材料进行研究,容易将科学探究活动引向深入,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了解各种纸的用途。通过图示,让学生归纳出纸的多种类型和用途,涉及家庭生活、学习生活、商业活动等各方面,并将纸的用途和特性建立起联系,为下面的活动打好基础。
第二部分,介绍纸的发明史。我们的祖先发明了文字,开始用甲骨作为书写材料。后来又发现和利用竹片、木片以及缣帛(jiān bó)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片太笨重,于是推动了造纸术的发明。
第三部分,研究纸的性质。一是纸的吸水性的比较研究,二是采用拉拔的方法比较不同纸的结实程度,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纸的特性的应用研究。教材对每一项研究都给予了方法指导并说明了注意事项,意在使学生能够成功地进行研究。
第四部分,研讨节约用纸的方法。教材指出造纸的主要原料是木材,目的是说明节约用纸是为了保护木材资源。从纸的角度谈环保和爱惜资源,倡导学生节约用纸。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各种纸制品、水槽。
学生分组材料:滴管、有色水、纸(广告纸、复印纸、滤纸、报纸)等。
教学过程
生活中的纸制品
生活中的纸制品有很多,如纸杯、书、贺卡、纸盒、包装纸等。虽然这些物品都是用纸制作的,但由于纸的质地不同,用途也就各不相同。
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纸的分类方法是按用途分类,可分为文化用纸、包装用纸、技术用纸和生活用纸四大类,如下所示:
文化用纸:新闻纸、印刷纸、凸版印刷纸、胶版印刷纸、胶印书刊纸、书写纸、制图纸、复印用纸。
包装用纸:指一般商用包装纸,如茶叶包装纸、牛皮纸、纸袋纸等。
技术用纸:包括各种记录纸、传真纸、心电图纸等。
生活用纸:如卫生纸、面巾纸等。
纸是最普遍的物质资源之一。新闻纸用于印刷 报 纸 、书 刊等。箱纸板用于制作纸箱,装运物品。牛皮纸用于制作纸袋、信封、唱片套、卷宗和砂纸等。书写纸用于制作表格、练习簿、账 簿 、记 录 本等。锡纸用于包装食品。
设计意图:
纸的用途非常广泛,学生接触也比较多,但学生对各种纸的特性并不一定了解,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物品为什么要用不同的纸来做。
了解造纸术
1.蔡伦与造纸术。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东汉时期的蔡伦通过总结前人用布、麻造纸的经验,发明了用树皮、麻绳头、破布、旧渔网等作为原料的造纸方法,生产出了轻便且价廉的纸张,让更多的人可以用上纸,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
现在,常见的纸有印刷纸、书写纸、绘图纸、复印纸 、医疗用纸、包装用纸 、生活用纸、硬纸板等。
2.造纸的流程。
西汉初年,中国已经有纸了。最初的纸是用麻纤维或麻类织物制造而成的,由于造纸术尚处于初期阶段,工艺简陋,所造出的纸张质地粗糙,夹杂着较多未松散开的纤维束,表面不平滑,还不适宜于书写,一般只用于包装。
直到东汉时期,经过蔡伦的改进,形成了一套较为定型的造纸工艺流程,其过程大致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浸沤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第二步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春捣的方法切断纤维,使纤维成为纸浆;第三步是抄纸,即把纸浆掺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miè)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第四步第四步是晒干,即把湿纸晒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造纸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在原料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开始利用桑皮、藤皮造纸。到了隋朝、五代时期,竹、檀皮、麦秆、稻秆等也都作为造纸原料,先后被利用,从而为造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而充足的原料来源。在纸张品种方面,从唐代到清代,中国生产的纸,除了一般的纸张外,还有各种彩色的腊笺冷金、错金、泥金银加绘、砑纸等名贵纸张,以及各种宣纸、壁纸、花纸等。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受前人在科学研究中所遇到的艰难困苦、表现出的创造力和不畏崎岖的攀登精神。
了解纸的性质
1.研究不同纸的吸水性。
实验目的:了解不同纸的吸水性。
实验材料:图画纸、美工纸、打印纸、面巾纸、蜡光纸、滴管、有颜色的水。
实验步骤:(1)用滴管吸取有颜色的水,分别滴一滴水到被检测的纸张上。
(2)比较各种纸面上液滴的形状及液体被吸收的速度。
实验记录:
纸张类型 图画纸 美工纸 打印纸 面巾纸 蜡光纸
水滴形状 圆形,较鼓 圆形,较扁 圆形,鼓起 无水滴 圆球形
吸水速度 较快 快 较慢 非常快 慢
实验分析:美工纸和面巾纸吸水比较快,图画纸和打印纸次之,蜡光纸吸水性最差。纸的植物纤维内部有许多微小的孔洞,同时纤维对水的吸引力又大于水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使它可以在重力作用下吸引并保留水分子,这就叫纸的吸水性。因为不同纸的植物纤维的孔洞大小和数量不同,所以它们的吸水性也就不同。
实验结论:不同纸的吸水性不同。
2.研究不同纸的结实程度。
实验目的:了解不同纸的结实程度。
实验材料:图画纸、美工纸打印纸、卫生纸、剪刀。
实验步骤:(1)把纸按纵向、横向裁下两条长、宽一样的纸条,并标明纵向、横向。
(2)再把裁下的纸条对折后相互钩住,两个人拉一拉纸条,观察纸条是否断裂。
实验现象:同样材质的纸纵向和横向相互钩住,纸的横向都比纵向结实。
实验分析:其实纸的结实程度与纸的纤维和内部结构有很大关系纸在横向、纵向上的纤维结构不同,因此在伸长率、耐折性、抗张强度、撕裂度和挺度等方面的性能有着较大的差别。纸张横向的吸水伸长率比纵向的大,纸张横向的撕裂度也比纵向的大,但纸张的抗张强度、耐折性和挺度则是纵向的比横向的大。
实验结果:同一张纸的纵向和横向的结实程度是不一样的,一般按纸的纹路方向比较结实。
设计意图:
从研究纸的吸水性和结实程度入手,是抓住了纸的主要特性,这也是为下面做一只不渗水的纸船做好铺垫。
想办法做一只不渗水的纸船
1.选择防水性比较好的纸张来制作小船,如油光纸、牛皮纸等。
2.可以在纸张表面贴上透明胶带或涂上蜡形成保护膜后,再制作小船。
3.注意小船的形状,保证小船的稳定性。
4.小船底部要大,尽量不要让小船进水。
节约用纸
现在造纸的原料主要是木材,用废纸、稻草、旧棉布等也可以造纸。为了保护树木资源,我们要注意节约用纸。
1.纸的生产过程。
(1)一般印刷纸的生产分为制浆和造纸两个基本过程。制浆就是用机械的方法、化学的方法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法把植物纤维原料变成本色纸浆或漂白纸浆。造纸则是把悬浮在水中的纸浆纤维,经过各种加工结合成合乎各种要求的纸。
(2)目前,造纸过程中要排出大量含有多种有害物质的污水,而且处理污水的技术要求高、投入费用大、运行成本高。如果污水排放达不到标准,极有可能严重污染周围环境,污染江河水质,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2.我们要节约用纸。
(1)纸的主要原料是木材,由于树木生长速度一定,1立方米的木材要生长十几年到几十年不等,加之在生产纸张的过程中原料的损耗,每千克树木能制作的纸张数量也有限。以红松为例,1立方米红松约为440千克,制成纸浆原料损耗后约为220千克,1包500张的A4纸约为2千克,1立方米红松可造500×(220÷2)= 55000(张)A4纸。
(2)节约用纸的方法:
①节约使用练习本,不要随便扔掉白纸,充分利用纸的空白处。
②呼吁社会对课本循环使用。课本循环使用有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爱书习惯。
③拒绝过分包装、装饰的物品。
④不用或少用一次性水杯、纸包装等不可再利用的纸制品。购买纸张时尽量选择再生纸。
⑤把废书报、废纸等集中回收再利用。
⑥用过的纸另一面可以写草稿、便条或自制成笔记本使用;过期的挂历纸可以用来包书皮。
设计意图:
社会生活中用纸量非常大,节约用纸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 义务,学生必须从小树立这个意识。
活动手册
课堂总结
本课我们知道了纸在生活中很常见,并且种类繁多。在研究纸的作用及多样性过程中,发现各种不同的纸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按照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探究纸的特点,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通过滴水研究不同纸的吸水性,并通过做纸船活动对这一特性加以应用;通过拉拔的方法比较不同纸的结实程度,用不同的感官和工具研究纸的性质。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